跳转到内容

军家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軍家話
軍家話
軍話
母语国家和地区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台灣等地
区域台灣桃園广东惠州陆丰海南三亚昌江儋州东方临高广西福建等地[1]
母语使用人数
約15萬人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jnha

军家话,或称军话军声,是散布于等地区具有方言岛性质的官話方言,现在大约有几十万人使用。一般认为是南方漢語言区包围下的官話方言岛。他们与明代卫所裡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军话是濒危的漢語變體

特徵[编辑]

军话多源于明清两朝的移民,移民有军事、政治、经济等种种缘由,多由军事移民形成。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具有屯垦、世袭的性质。双方言或多方言在讲军话的族群里是普遍现象,即对内说军话,对外说其他方言。军事移民的另一种情况是居民为躲避战乱而大批迁移。政治移民包括政治迫害、官吏贬谪、罪犯流放。军话隨著卫所北方軍人流戍江南而傳播,以官話为基本音,融合了粤语闽南语客家语等多种漢語變體。明朝初期在这些军队里可能提倡过使用“通语”,经过六百多年的演变,各地军话亦略有差别。

广东平海,每一代人说的军声都不太相似,现在的青年大部分外出学习工作,接触到更多的是普通话客家语,因此他们的军声会包含更多的普通话客家语

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昌江儋州东方临高等县市的部分地区。

分布[编辑]

目前见诸报道的军话主要散布于闽、浙、粤、琼、桂等省数量约二十个,使用人口共二十多万。

  • 明代形成的军话
    • 安徽祁门军话,主要分布在祁门县赤岭、安凌、雷湖三个乡的部分村庄‚使用人口约 4000人。居民大多是明永乐二年(1404)迁来的。因为祖先是军人‚故称自己所说的话是“军话”或“兵话”。
    • 浙江慈溪观城燕话,又称“卫里话” 或“城里话”,分布于慈溪市观城镇城内。观城本名“观海卫”(现已恢复旧名),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奏定建卫,翌年筑城凿池‚成为沿海军事重镇。其间曾调福建福宁卫军士戍守,燕话即由福宁卫官兵带来并流传下来。
    • 浙江象山爵溪所里话,又称“城里话”,分布于象山县爵溪镇城内,使用人口约9500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爵溪千户所,翌年筑城捍守‚属昌国卫。
    • 浙江苍南金乡军话,分布于苍南县金乡镇城内‚使用人口约2万‚城外及周围地区则说“蛮话”(属闽东方言)和闽南话。明太祖朱元璋为抵抗倭寇侵扰,命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置卫(即金乡卫),金乡话就是驻城御倭的官兵流传下来的。
    • 浙江苍南蒲壮所城城里话,分布于苍南县蒲城乡蒲城城内,使用人口约三四千,蒲城城外及周围地区说闽南话。蒲城旧称“蒲门”,明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奉命主持筑蒲门、壮士两座千户所城,属金乡卫。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二所城建成。明隆庆二年(1568),壮士所与蒲门所合并,改名蒲壮所。蒲城话应该是当时守军后裔所说的话。
    • 福建南平土官话,分布于南平市区梅山一带及周围部分乡镇‚使用人口约 2万。明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沙县爆发了邓茂七起义,起义被镇压之后,京营官兵大多囤驻南平,后即在此定居。京营官兵的北方话与当地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周围方言的“土官话”。南平官话与江淮官话有较多的联系。
    • 福建武平军家话,分布于武平县中山镇‚使用人口约 9000人。据《武平县志》(民国本)‚明洪武二十年(1387),武平谢仕贞率众起义,汀州卫指挥黄敏提兵剿捕。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政府在此筑所城,即武平千户所。武平军家话的形成是由武所军籍的留驻造成的。
    • 广东电白旧时正话,分布于广东电白县中部山村‚使用人口 6100多。旧时正话原是“神电卫”这个军事城池和县治驻地使用的方言‚所以又叫“ 城话”。神电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成化三年(1467)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清雍正三年(1725)撤神电卫及所属千户所,原卫所官兵俱归附近州县管理。外逃的居民和被遣散的官兵仍然操正话,正话也随之散布县内各地,流传至今。
    • 台湾水流军话,桃园县新屋乡赤栏村的水流军话,目前只有当地罗姓家族中的老年层在使用,而当地主要通行的是海陆片客家话,所以军话的使用只限于家族互动之间。罗姓家族是从广东省陆丰县石堆头迁徙来的,石堆头就是现在陆丰县西南镇的青塘地区。
    • 广东深圳大鹏话,又称“千音”,分布于深圳市大鹏镇鹏城村(明代“大鹏守御千户所”所在地)及香港東平洲汀角村。大鹏守御千户所置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1394)始筑城。大鹏话的形成应该是由大鹏守御千户所的设置造成的。深圳市大鹏半岛使用的大鵬話属此类。
    • 广东连南军声,主要分布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和阳山县黎埠镇的少数村落。洪武廿四年至廿九年(1391-1396)调清远卫连州守御千户所第二百户所。永乐二年(1404)连州千户所奉命令,军队就地屯田‚分为户村、酒楼、马槽等六屯。
    • 广东省河源田心屯军声,主要分布于龙川县通衢镇华城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龙川县境内设田心、岭西、上莒、兴隆、白芒、马塘等六处军屯。
  • 清代形成的军话
    • 山东青州北城话,分布于青州市(原益都县)北城满族村‚是由清朝驻防青州的旗兵及其眷属带来并保存下来的‚当地人又称之为“ 北城腔”、“ 满族话” 或“ 满族腔”。《清史稿》(130卷 3870页)载,雍正八年(1730)设青州驻防。
    • 湖北荆州城东边腔,是由清朝驻防荆州的旗兵及眷属带来并保存下来的。清光绪六年《荆州府志》卷八载,清康熙二十二年满洲八旗兵镇守荆州等处。
    • 福建长乐县琴江村旗下话,是雍正年间到闽江口驻扎的水师旗营官兵带来的。这些官兵及眷属多来自今辽东的三韩、铁岭一带。

除了上述军话以外,目前发现的军话方言岛还有下列几处: 海南省4处:儋州军话(4万人);崖城军话(1万人),海南昌化江两岸的昌江县和东方县有东方军话昌江军话(共约六万人)。 广东省4处:惠东平海军声(2万人);陆丰青塘军话(0.8万人);陆丰坎石潭军话(500人);海丰龙吟塘军话(400人)。 广西区1处:北海合浦包括永安军话海战村军话(2万人)。 台湾省1处:桃園縣新屋鄉赤欄村水流軍話源于青塘军话来台。


參考文獻[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Template:Nav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