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工智能 (电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I.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监制
剧本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故事伊恩·華森英语Ian Watson (author)
原著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
布萊恩·阿爾迪斯英语Brian Aldiss作品
主演
配乐約翰·威廉斯
摄影亞努斯·卡明斯基
剪辑Michael Kahn英语Michael Kahn (film editor)
制片商
片长146分鐘[1]
产地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1年6月29日 (2001-06-29)(美國)
发行商
预算9000萬[2]–1億美元[3]
票房2.359億美元[3]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人工智能
香港人工智能
臺灣A.I.人工智慧

A.I.人工智慧》(英語: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部2001年科幻片,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執導及編劇,故事基礎是布萊恩·阿爾迪斯英语Brian Aldiss的短篇小說《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以及伊恩·華森英语Ian Watson (author)所撰寫的劇情大綱。

本片最初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電影計畫之一,他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先後與多名編劇合作,包含原著小說的作者阿爾迪斯。库布里克一度於1991年放棄該計畫,因為當時的特效技術無法為主角大衛創造出足夠仿真的機械電子偶英语Animatronics。後來库布里克開始與斯皮尔伯格和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合作,一直到他在1999年去世為止。斯皮尔伯格在库布里克遺孀的請求下接手這部電影,以自己的想像力來詮釋库布里克的構想。本片的主体拍摄於2000年8月,絕大部分的攝影皆在摄影棚內進行。

本片於2001年6月29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编辑]

世界因地球暖化而導致沿海多數地區被海水淹沒,而為了抑制人口成長,懷孕及產子也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制度,為了取代多數人口的生產力,機器人的發展技術也因此活躍了起來。有一天,製作機器人的科技公司運用了新技術,製造了世界第一個會愛人的機器男孩大衛,送給了同公司員工亨利,因為兒子生病而不在身邊,所以亨利將他帶回家陪伴自己的妻子莫妮卡,用來代替其因為絕症而進行人工冬眠的兒子一同生活。而因為大衛的外表與個性幾乎與平凡男孩無異,而讓原先很排斥大衛的莫妮卡開始接受了他,甚至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

起先大衛以為莫妮卡會永遠的愛他,但某一天兩夫妻的真正的兒子馬丁因為絕症奇蹟似的康復而從冷凍睡眠中甦醒並出院。而莫妮卡將注意力轉移馬丁身上,導致了大衛的失寵。大衛在某次馬丁的生日派對無意間差點害他淹死在泳池中,而為了防止此事再次發生,亨利向莫妮卡提議將大衛送回機器人公司銷毀,但莫妮卡對大衛仍有感情,認為此事太殘忍而反對,但為了自己的兒子的性命著想,只好忍痛私自將大衛帶到森林中拋棄。

為了回到自己認定的母親莫妮卡身邊,大衛與一起被扔掉的機器玩具熊泰迪一起踏上了旅程,旅途中結識了逃亡中的牛郎機器人喬。之前也從莫妮卡講的故事中得知了木偶奇遇記中藍仙女的傳說,大衛認為藍仙女會幫助他實現願望──變成真正的小男孩,這樣母親就能愛他了,因此大衛改踏上了尋找藍仙女的旅程。之後大衛隨喬到達了製作大衛的公司,大衛看到很多與自己完全一樣的“大衛”機器人,他無法忍受,因為他認為莫妮卡只屬於他一個人,於是跳海自殺。於後被喬救起,但喬之後被警察抓走。大衛一個人乘潛水艇在海中發現了被海水淹沒的一座樂園,裡頭矗立著一尊藍仙女的雕像,大衛認為自己找到了,便拼命的向其請求自己想變成真正的小男孩的願望。

大衛在潛水艇中一直請求藍仙女,直到大衛身體的能源用完,海水也被冰凍起來。時間經過了2000年,人類已經滅亡,地球被厚實的冰層覆蓋,成為一片荒蕪的冰冷世界。有一群酷似外星人實際上是人類滅絕後,機器人依舊不斷自我演變而成最新型的機器人,找到在海中機能停止的大衛。

他們重新啟動了大衛,並希望大衛快樂,所以決定滿足大衛的心願,利用DNA再生出同一個莫妮卡(母親)。

但再生人只能存活一天,一旦再次入眠後便不會再醒來,所以大衛與莫妮卡度過了一生中最開心的一天,實現他的願望,在母親的懷抱中,流淚微笑地進入夢鄉。

角色[编辑]

製作團隊[编辑]

來源:[4]

製片過程[编辑]

斯坦利·库布里克(左,攝於1975年)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右,攝於2017年)

本片改編自布萊恩·阿爾迪斯英语Brian Aldiss創作的1969年科幻短篇小说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英國導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82年買下了電影改編權英语Film rights,並與阿爾迪斯一同構思電影劇情[5],《木偶奇遇记》是库布里克的靈感來源[6]。兩人在1990年因創作理念分歧而拆夥[5],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库布里克又先後與鮑勃·肖英语Bob Shaw伊恩·華森英语Ian Watson (author)莎拉·麥特蘭英语Sara Maitland合作。製作方面,库布里克打算用機械電子偶英语Animatronics來呈現片中主角大衛[7],並與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ILM)接洽[影 1]。但是在1991年,库布里克意識到當時的特效技術無法實現他的願景[7]

1993年《侏羅紀公園》上映,库布里克對片中的電腦合成影像(CGI)感到驚艷而繼續籌備《A.I.人工智慧》[7],找來克里斯·貝克英语Chris Baker (artist)為本片進行概念設計[8]。另一方面,库布里克開始與好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合作,並提議由史匹柏來執導這部電影,但史匹柏推辭[9]。1995年,库布里克將心力投入在《大开眼戒[10],史匹柏也有自己的電影要拍,《A.I.人工智慧》因此發展緩慢[11]。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因心脏病驟逝,享壽70歲[12],本片成為他未完成的遺作。在库布里克的遺孀克莉絲汀英语Christiane Kubrick的請託下,史匹柏決定接手完成《A.I.人工智慧》並身兼編導[13]

主体拍摄於2000年8月17日正式開始,計畫為期88天[14]。全片絕大部分是在華納兄弟製片廠英语Warner Bros. Studios, Burbank摄影棚搭景英语Set (film and TV scenery)拍攝,只有大衛與母親分離的橋段是在俄勒冈州的森林裡拍攝[影 2]。史匹柏第五度與攝影指導亞努斯·卡明斯基合作[15],卡明斯基在片中盡可能地使用雨和煙霧來烘托氣氛[影 3]。光影魔幻工業負責打造本片的特效(含CGI)[16]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則設計了機器人特效[影 4]。库布里克與史匹柏在製作本片時都相當低調且嚴加保密,使當時外界能取得的資訊有限[2][17]

荣誉[编辑]

腳註[编辑]

  1. ^ A.I. (12).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2. ^ 2.0 2.1 Abramowitz, Rachel. Regarding Stanley. Los Angeles Times. 2001-05-06 [2024-06-23] (美国英语). 
  3. ^ 3.0 3.1 Box Office Mojo上《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資料(英文)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4. ^ 美国电影学会目录英语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上的《人工智能(英文)
  5. ^ 5.0 5.1 Harlan & Struthers 2009,第12頁.
  6. ^ Harlan & Struthers 2009,第16頁.
  7. ^ 7.0 7.1 7.2 Harlan & Struthers 2009,第20頁.
  8. ^ Harlan & Struthers 2009,第20, 22頁.
  9. ^ Lyman, Rick. FILM; A Director's Journey Into A Darkness Of the Heart. The New York Times. 2001-06-24 [2024-06-22] (美国英语). 
  10. ^ Harlan & Struthers 2009,第25頁.
  11. ^ Kolker & Abrams 2024,第558-559頁.
  12. ^ Natale, Richard; Klady, Leonard. Stanley Kubrick dies. Variety. 1999-03-08 [2024-06-16] (美国英语). 
  13. ^ Creating A.I. 2001,第4分鐘、第5分鐘處.
  14. ^ Headlines - A.I.. Dark Horizons英语Dark Horizons. 2000-08-18 [200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8-07) (英语). 
  15. ^ Holben 2001,第33頁.
  16. ^ 《人工智能》片尾名單
  17. ^ Thomas, Brett. Another Aussie star is born. The Sun-Herald英语The Sun-Herald. 2000-04-23 [2000-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05-11) (英语). 
影音
  1. ^ ILM - An Overview 2001,第0分鐘處
  2. ^ A.I.: From Drawing to Sets 2001,第4分鐘處
  3. ^ Lighting A.I. 2001,第3分鐘、第4分鐘處
  4. ^ Robots of A.I. 2001,第2分鐘處

引用作品[编辑]

書籍
  • Harlan, Jan; Struthers, Jane M. (编).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Stanley Kubrick to Steven Spielberg: the Vision Behind the Film. London: Thames & Hudson英语Thames & Hudson. 2009. ISBN 978-0-500-51489-4 (英语). 
    • 章節:Harlan, Jan. The Birth of A.I.. : 10–25. 
  • Kolker, Robert P.; Abrams, Nathan. Kubrick: An Odyssey. New York: Pegasus Books. 2024. ISBN 978-1-63936-624-8 (英语). 
    • 章節:Chapter 28: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mine were not sufficiently aligned' 1994–1995. : 558–580. 
期刊專題報導
  • Holben, Jay. Boy Wonder.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英语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July 2001, 82 (7): 32-36, 38-43 [2019-09-26]. ISSN 0002-7928 (英语). 需付费查阅ProQuest 2297362537
影音(特別收錄)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sc 1 (DVD Two-Disc Special Edition). Warner Bros. 2001 (英语). 

  • Jan Harlan, Steven Spielberg等人. Creating A.I. [緣起A.I.].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sc 2 (DVD Two-Disc Special Edition). Warner Bros. 2001 (英语). 

  • Steven Spielberg, Jude Law等人. Designing A.I. - A.I.: From Drawing to Sets. 
  • Janusz Kamiński. Lighting A.I.. 
  • Stan Winston, J. Alan Scott等人. Robots of A.I.. 
  • Dennis Muren. Special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ILM - An Overview.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