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星乂夜月/戀愛哲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戀愛哲学是试图解释的本质,屬於社会哲学伦理学领域。 [1]

当前理论[编辑]

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是和爱的功能。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或從未被爱过的人解释爱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对这样的人来说,即使不是完全感性的行为,爱情也很奇怪。试图解释爱的主要理论类型有: 心理学理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爱是促進健康的行为。演化思想史认为爱是自然选择过程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宗教理论,例如:认为爱是上帝的恩赐。也有一些理论认为爱情是无法解释,就如神秘主義

西方传统[编辑]

古典根據[编辑]

恩培多克勒厄洛斯,祂是世界束缚在一起的力量,[2]古典爱情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會飲篇[3]柏拉图的會飲篇就深入地探讨了爱的概念,并引入了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来定义爱。[4] 从其丰富的思想中,我们也许可以挑出三个主要理論,这些理論影響了随后的几个世纪中。

  1. 两种爱的想法,一种是天上的,一种是地上的。正如项狄传在两千年后所获悉的那样,“根据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对Valesius的评论。这些爱中,一个是理性的,另一个是自然的。第一,激发了对哲学和真理的渴望;第二:简单地激发欲望。” [5]
  2. 亚里士多德的人类概念是從兩個原始人分裂出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来引用了这个神话:“关于这些原始人的一切都是双重的:他们有四只手和四只脚,两张脸” [6] -支持了他的重复理论。
  3. 柏拉图的爱情升华理论-“向上……从一到两个,从两个到所有公正的形式,从公正的形式到公正的行动,从公正的行动到公正的概念,直到他从公正的概念得出了绝对美丽」。 [7]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則更强调友谊(友爱,感情)而不是爱欲(爱)。而[8]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友谊和爱情辩证法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9]西塞罗(Cicero)指出,“爱(amor)和'友谊'(amicitia )一词是来自[10] 卢克莱修伊壁鸠鲁的工作基础上,他既赞扬维纳斯是“宇宙的指导力量”,又批评那些“相思病...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的人一直在懒惰和放荡。[11]

宗派主义[编辑]

伊斯兰黃金時代影响下,出现了宫廷爱情的概念。[12]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由此認為這是现代世界浪漫爱情的哲学基础。[13]

高卢怀疑论[编辑]

除了对合并浪漫的热爱外, [14]司汤达起也可以追溯到一种更具怀疑性的法国传统。 斯坦达尔的结晶理论暗示了对爱情的想象力准备,只需要一个触发即可将物体幻化成完美的境界。 [15] 普鲁斯特走得更远,把缺席,无法接近或嫉妒选为爱情的必要诱因。 [16] 拉康几乎用他的话嘲讽了这个传统:“爱就是把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带给不存在的人”。 [17] 这样一个后拉康主义者,像卢斯·伊里加里(Luce Irigaray),将努力在这个世界中寻找爱情的空间,这个世界将“在性解放的掩护下,将对方缩小为同一个……强调色情以损害爱情”。 [18]

西方爱情哲学家[编辑]

东方传统[编辑]

  1. 鉴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宗教与性之间的亲密关系, [19]印度的林加姆尤尼 ,或中国的阴阳是基于男女原理的宇宙极性的结构形式, [20]通过真相或神圣的性交可能更容易理解, [21] 密宗发展了一种完整的神圣性传统, [22]导致它与佛教合并,将性爱视为开悟的途径:正如萨拉哈所说,“那幸福莲花和金刚鹦鹉之间的喜悦……消除了所有的污秽”。 [23]
  2. 印度教的友谊传统作为婚姻中爱情的基础可以追溯到吠陀经的早期。 [24]
  3. 孔子有时被看作是一种爱的哲学(相对于宗教)。 [25]

参考文献[编辑]

[[Category:愛]] [[Category:倫理學]] [[Category:社会哲学]]

  1. ^ Irving Singer. Philosophy of Love: A Partial Summing-Up. MIT Press. 31 March 2009 [14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262-19574-4. 
  2. ^ Erotic, in Richard Gregor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 (1987) p. 228
  3. ^ Linnell Secomb. Philosophy and Love: From Plato to Popular Cultu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 June 2007 [14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7486-2368-6. 
  4. ^ Plato's theory of love: Rationality as Passion (PDF). 
  5. ^ Lawrence Sterne,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1976) p. 560-1
  6. ^ S. Freud, On Metapsychology (PFL 11) p. 331
  7. ^ B. Jowett trans, The Essential Plato (1999) p. 746
  8. ^ Aristotle, Ethics (1976) p. 377-9
  9. ^ William C. Carroll ed.,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2004) p. 3-23
  10. ^ Quoted in Carroll, p. 11
  11. ^ Lucretius, On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1961) p. 27 and p. 163-5
  12. ^ K. Clark, Civilisation (1969) p. 64-5
  13. ^ Carroll, p. 31
  14. ^ Irving Singer, The Philosophy of Love (2009) p. 40M
  15. ^ Irving Singer, The Nature of Love (2009) p. 360-1
  16. ^ G. Brereton, A Short History of French Literature (1954) p. 243
  17. ^ Adam Phillips, On Flirtation (1994) p. 39
  18. ^ Luce Irigaray, Sharing the World (2008) p. 49 and p. 36
  19. ^ Max Webe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1971) p.236
  20. ^ Carl Jung, Man and his Symbols (1978) p. 81 and p. 357
  21. ^ Sophy Hoare, Yoga (1980) p. 19
  22. ^ Margo Anand, The Art of Sexual Ecstasy (1990) p. 38-47
  23. ^ Quoted in E. Conze, Buddhist Scriptures (1973) p. 178
  24. ^ Hindu Philosophy of Marriage
  25. ^ F. Yang/J. Taamney, Confucianism (2011) p.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