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星乂夜月/主觀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主观主义是这样的学说:“我们自己的思想活动是我们经验中唯一毋庸置疑的事实”,[1]而不是共享的或公共的,并且没有外部或客观的真理。

这个主張首要篇功于勒内·笛卡尔及其方法的怀疑,尽管他将其用作认识论的工具来证明相反的事实(客观事实世界独立于自己的知识,因此他被视為“现代哲学之父”。這观点构成了科学的世界观)。[1] 主观主义把主观经验視为所有法則的基础。 [2]唯我論的极端形式中,這思想认为每个性質仅取决于某人对其的主观意识。然而,乔治·贝克莱則認為上帝是人类感知的主要來源,因此可以把乔治·贝克莱视為经验主义

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编辑]

主观主义是一个用来表示哲学宗旨的标签,即“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我们经验中唯一毋庸置疑的”。[1] 历史上,这个主張归功于笛卡尔及其方法的怀疑 。 然而,基督教神学家谴责主观主义,他们反对教会的客观权威,反對基督教教条和圣经。[3]基督教神学家如卡爾·巴特,他表示人類中心主義是其中一种主观主义。[4]

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認為,我们认为現實是真实的,并且不存在独立于感知的潜在真实现实。人们會认为, 意识就是现实,而不是感知主观唯心主义。这与客觀性實在論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存在一个潜在的“客观”现实,这种现实可以被不同的方式去感知。

这种观点不应与“一切都是幻觉”或“不存在现实”混为一谈。 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者认为现实已是真实。但是,他们认为,与意识相关的现实本质取决于该意识。 这在勒内·笛卡尔的著作中我思故我在有其哲学基础,并為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形成了哲学的基礎。

现代版本[编辑]

最近,人们研究了形而上学主观主义不同的版本。例如,我认为巧克力是可口的 ,縱使我每个人都認為不好吃。这代表着存在一些主觀的事实。(同樣地,人们會爭論北半球的冬天,然而北半球本來就有季節交替,这代表着某些事实是有時限的)。乔瓦尼·梅洛也發表了形而上学主观主义的另一版本,在该版本中,主观事实始终与心理有关。[5]卡斯珀·黑尔的自我中心存在主义理论是另一个紧密相关的例子。

主观主义与泛灵论[编辑]

主观主义的思想有可能扩展成所有客观可感知的事物都有意识。在查看火山爆发的摄錄图像时,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的运动是来自火山内的主观意识。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主观主义演变成與泛心论相關的學說,即每个客观实体(或事件)都具有内在或主观方面的信念。

倫理主观主义[编辑]

伦理主观主义是一种元伦理学思想,即道德句子为关于一个人對事實的陈述,也可代表每個道德句子都隐含着某人持有的立場。因此,它是一种道德相对主義,其中道德主张的真实性是相对于个人(社区)[6]的态度而言的。若要思考这种情况,可舉一個例子:对于一个想像成猫的人来说,捉老鼠和吃老鼠是完全自然而道德的;对于一个想像它们是老鼠的人来说,被猫猎杀在道德上是可憎的。尽管这是一个宽松的比喻,但它可以说明每个个体对是非都有自己的理解的观点。

举例来说,一个伦理主观主义者可能会建议,某件事在道德上是对的,这代表着它被批准。(但这可能导致人们相信,根据每种特质的道德观,不同的事情都可以是正确的。)这些信念的一个含义是,与道德怀疑主義非认知主義不同。主观主义者认为,道德主观的句子虽然是主观的,但隨著情况和立場的不同真和假也會隨之而改變。

參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Richardson, Alan and Bowden, John (1983) A new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pp.552-3
  2. ^ William Hay (2011) Blog entry on subjectivism
  3. ^ Dallmayr, Fred Reinhard (1989) Margin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p.188
  4. ^ Michael Kunzler (2001) Church's Liturgy p.3
  5. ^ Merlo, Giovanni. Subjectivism and the Mental. Dialectica. 2016, 70 (3): 311–342. doi:10.1111/1746-8361.12153. 
  6. ^ "moral subjectivism is that species of moral relativism that relativizes moral value to the individual subject".

[[Category:形上學理論]] [[Category:认识论理论]] [[Category:贝叶斯统计]] [[Category:後設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