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1年6月25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的忠烈祠為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蹟且足資衿式的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台灣各座忠烈祠源自1930年代,目前數量約有廿餘座,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居多,各縣市大都有一處;大部分是利用日治時期原有神社,就地改建成北方宮殿式建築,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有功於國家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設有專責機構,而黃花崗紀念墓園,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到了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忠烈祠」一詞才被廣泛地使用。設置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