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蒋中正/存档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蒋中正,字介石?!

  • {{noteTA|1=zh-cn:蒋介石;zh-tw:蔣中正;zh-hk:蔣介石;}}加入,请参照此习惯编辑,否则无法转换。—大嚤王 2009年3月9日 (一) 06:11 (UTC)
  • 为什么我们(大陆)一直叫蒋介石呢?我一直以为是蒋介石字中正。何解?飞行员舒克 00:12 2007年3月9日 (UTC)
你一直以为错了。大陆一直称呼的是他的表字汪精卫精卫,连孙中山中山也不是,而是惯称。--鸟甲 00:46 2007年3月9日 (UTC)

我挺奇怪的,文中左一个蒋中正右一个蒋中正,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叫他蒋介石,连参考资料里台湾出的书也大多叫蒋介石,更不用说大陆了。维基百科不是写给人看的吗?怎么在蒋介石的问题上偏要独树一帜,难道此篇是写给火星人看的?为什么写蒋介石的时候就不能说人话孙中山条目又怎么不用孙文通篇称呼之?--Mukdener|留言 02:38 2007年3月10日 (UTC)

这个问题曾引起过激烈争论,参见本页“人称问题”一节,当时还是决定使用蒋中正为标题。不过我个人同意你的观点,本条目应该采用最通常称谓,应该改成蒋介石。但是,似乎阻力很大。--鸟甲 04:52 2007年3月10日 (UTC)
我俩的意见可能还不太一样,我认为条目名称用蒋中正没问题,但是正文中应该用蒋介石。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语言写这个条目。--Mukdener|留言 23:21 2007年3月10日 (UTC)
先说好,我个人对此人怎称呼没有任何意见。不过蒋中正(或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和中国国民党的党员证上“姓名”一栏,写的都是蒋中正。[1][2],以我个人观察,在台湾讲“蒋介石”的,很大部分政治意识偏绿,泛蓝者通常都称为蒋中正。--winertai 11:10 2007年3月23日 (UTC)
他的身份证上怎么写的我不感兴趣,他本人在大陆生活六十年,人们怎么称呼他早有定式,查查时人的文章或者新闻并不困难。蒋介石绝对是最常用的称呼。这就好比贝利,有任何人写文章会反复使用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这个名字吗?台湾有些人头脑不清由此可见一斑。—Mukdener|留言 22:07 2007年4月6日 (UTC)
蒋中正法定真正的名字就是蒋中正(中华民国《姓名条例》第一条: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名,以一个为限,并以户籍登记之姓名为本名。第四条:...证件应使用本名;未使用本名者,无效。蒋中正的户籍登记(身份证)名字就是蒋中正。当然,如果蒋中正与蒋介石的“文字”比例是你举的15:2的例子,你举的“简化”例子才有参考价值。--winertai 05:08 2007年4月7日 (UTC)

我前面说了,我认为条目名称叫蒋中正完全应该,我个人支持所有的人物都以正式名字作为条目名。问题是行文中应该用什么?蒋是典型的以字传世,孙中山以号传世,贝利以外号传世。如果行文不遵循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读起来就怪怪的。我不太清楚Winertai兄在坚持什么,须知这种无理的坚持背后一定有所图。我认为在蒋介石名字上的坚持就是要把自己的政治立场带进来。—Mukdener|留言 13:07 2007年4月7日 (UTC)

这问题就得看是从什么角度去看了。在大陆早期大家都称他蒋介石,后来大都称其为蒋委员长;国共在互斗时,共产党人当然不可能愿意跟大家叫他蒋委员长,所以就叫他蒋介石。也因为如此,到了台湾之后的二十几年甚至死后十几年,除了蒋总统与蒋公之外,都是称其为蒋中正--因为蒋介石都是共产党在“叫”的;可到了现在,一些比较偏反蒋的人士又喜欢称其为蒋介石--因为这是反蒋人士始祖共产党的叫法。然后现在一些学者、传媒界人士为了表示自己中立,已跳过过去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思想,所以把当初习用的“中正”的这个符号给抛弃了,亦称呼其为介石。这些种种就是为什么你们争议不休的原因,因为一边是大陆人士,一边是台湾人士,都有各自的习惯。其实在台湾也是有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都是称呼他为中正(尤其这时是他的晚年),甚至到现在还是如此,否则中正纪念堂早该叫介石纪念馆了,台湾几十条(搞不好有上百条)的中正路也早该叫介石路了。若没分清楚这整个演变过程,就给人家扣上“把自己的政治立场带进来”的帽子实在是不太好。另外,举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为例子并批评“台湾有些人头脑不清由此可见一斑”更是过分且莫名其妙,请在说重话之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至少在我念书的十几年,书本上说的可都是蒋中正,谁说蒋中正并没有在文章中反复使用?你注意看一下条目里的参考文献,只要是49年后台湾人士写的书或文章,都是称呼其为蒋中正。老实说我一点都不在意在维基或是其他地方要称其为中正或介石,我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感情或是政治立场,反正不管写哪一个称呼我都知道他是谁。但是我对Mukdener这种态度实在不能苟同。— · Marcus · · (talk) · 05:38 2007年4月8日 (UTC)
没有错,Mukdener在这里大可以说清楚所谓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立场?按照各立场者的偏好的用语,共产党和泛绿会用“蒋介石”,泛蓝会用“蒋公”。winertai平常的立场你又不是看不出来,像“这种无理的坚持背后一定有所图”的说法,不知是怎么推论的?图什么?现在的问题是,你的“约定俗成”也太想当然尔了一点,难道别人就不会觉得你是“无理的坚持”吗?未命名 05:56 2007年4月8日 (UTC)

荒唐啊,因为泛绿爱用蒋介石就要坚持用蒋中正。而“因为这是反蒋人士始祖共产党的叫法”更是荒唐,须知他闯出蒋介石这个名号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共产党呢。我看台湾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坚持不外乎两层原因,对内因为蓝绿的斗争,对外因为大陆的共产党。可是用蓝绿来束缚蒋介石,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而且他大半生以中国为自己的舞台,到头来却要台湾教科书给自己正名,人生的悲哀恐怕莫过于此了。如果台湾人有心大可以开一个蒋介石在台湾称谓之演变的条目,把介石中正背后种种的蓝绿红冲突写个清楚。我只想告诉各位,蒋作为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中国和世界自有一以贯之的历史语言来描述。—Mukdener|留言 15:02 2007年4月8日 (UTC)

没那么严重,这号人物在中华民国的法定名字就叫蒋中正。(台湾官方的版本是王太夫人取的,不管怎,应该是在1917年-1918年取的,看来也用了至少50年),另外不管怎,他“自称”中正的时间,绝对比自称介石的时间多,只不过因为名字取得太好听又有沾孙中山的光所以很多人才不愿意正视。Mukdener不必想太多“什么我的坚持”、“什么我的政治立场”,我只是就事论事。--winertai 15:57 2007年4月8日 (UTC)
Winertai兄,我那句话并非针对你。另外自己称呼自己的字的比较少见,他自称中正是应该的,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别人也都叫他蒋中正的证据。以我的经验台湾人恐怕多数时候都叫他蒋公,直呼其名的机会也不是很多。—Mukdener|留言 16:29 2007年4月8日 (UTC)
我只是在帮大家解释为什么现在有“中正”与“介石”两种叫法的争议,至于你们最后决定要留下哪种叫法我一点也不关心,请别我我扯进你们的混战里头去。我真后悔没事跳出来花时间打那一大堆鬼东西。— · Marcus · · (talk) · 02:58 2007年4月12日 (UTC)

目前再下已将去蒋化写了一些,但总觉得好想少了啥的样子,麻烦诸位大大帮忙修改一下。—victorjack|留言 16:29 2007年4月9日

您所加入的内容没有提供资料来源,请您补上后删除隐藏标签。--Jnlin讨论) 07:16 2007年4月9日 (UTC)

用蒋中正会很奇怪吗?蒋中正很常见吧?和条目名一贯有什么不好?--Hiaeoupyc 01:45 2007年4月11日 (UTC)

补充一下,从训政时期以来,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官方资料皆以“蒋中正”称呼,更别提台湾几百个以“中正”为名的集会场、道路、运动场与建筑物。既然正式文件皆以此为名,要说“没什么人以中正这名字称呼蒋”甚至是批评蒋中正“是写给火星人看的?”才是无知与心胸狭隘的表现。如果只是比人头,那么“蒋匪”、“蒋光头”不是比“蒋介石”或“蒋中正”还更常用?“蒋帮”不是比“国民党”或“国民政府”为更多人使用?怎么没人提议用这些名称作为正式名称?一个人的昵称通常比他的正式名称还常被其他人使用,比如“阿扁”的使用次数绝对比“陈水扁”来的多很多,“阿斗”也比“刘禅”更通用,怎么没人建议用这些昵称作为正式条目的名称?如果要讲例外,维基条目的例外可多了,“查理曼”的条目名称是“查理大帝”,也没看过有谁提出抗议,既然如此,为一个人物争锋相对有何意义?--阿儒 | 这里泡茶 02:42 2007年4月11日 (UTC)
又开始胡扯了,你的话自己前后逻辑矛盾你知道不?—Mukdener|留言 15:19 2007年4月11日 (UTC)
又开始打嘴炮了,你前面的话在逻辑上根本无法成立你知道吗?--阿儒 | 这里泡茶

诸位大大对不起!有关去蒋化方面的企图上由于依实无法找到资料来源,固暂时删去,相关资料麻烦哪位帮我补一下。 PS:Jnlin谢谢你帮我隐藏。—风狼‧D‧独行者 09:25 2007年4月12日 (UTC)

如以上属实,我倒想问问,由何年何月开始,台湾民进党变得跟中国共产党一样以同一个鼻孔出气?我越来越觉得民进党和中共,殊途同归。--Hello World! 13:39 2007年4月12日 (UTC)

这不是一个鼻孔出气的问题,只是刚好他们都是从讨厌老蒋起家的。我们当然不是“因为泛绿爱用蒋介石就要坚持用蒋中正”,我先前留言的意思是,在台湾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蒋中正称呼老蒋的人,八成不是泛绿,至少深绿是不这么用的;因此,如Winertai等一看就不是偏向泛蓝的支持者的编辑者,若使用蒋中正此一名称来编辑本条目,大概不是出于褒义(当然更不可能是出于贬义),这时候去怀疑人家“背后一定有所图”,不知道是怎么推论出来的?
用哪个名字不是不能讨论,但用“背后一定有所图”这种耸动性的语言来打迷糊杖,然后又说不出在图什么,这种种奇怪的举动,我难道也可以说你“背后一定有所图”吗?未命名 10:07 2007年4月13日 (UTC)
所以我才说中共和民进党是殊途同归。大家的目的、宗旨不同,做的事却出奇地一致。--Hello World! 10:52 2007年4月13日 (UTC)

哼,蒋介石从出道至退居台湾一直就是以介石闻名,中国人开始认识蒋介石这号人物的时候还没有共产党呢。中国人叫他蒋介石又和共产党扯上毛的关系?台湾泛绿为什么叫他蒋介石我不感兴趣,中国叫他蒋介石是历史一贯的传承,和共产党的宣传没有关系。所以,第一,坚持叫他蒋中正不符合他的历史称呼,是在宣传国民党史观;第二,认为蒋介石是共产党对他不恭敬的称呼是对中国历史的误读。不知道我对“有所图”的解释是否够清除,欢迎对号入座。—Mukdener|留言 13:28 2007年4月13日 (UTC)

给某些头脑不清又咬嚼子死强的人:美国时代杂志在1937年就已经称他为蒋介石[3],可见最晚到那个年代蒋介石这个名字不仅已经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开始受到国际关注了。当然,国内使用蒋介石就更早了。如果出于蓝绿的分歧非要叫他蒋中正我尤可忍耐,但是指责共产党如何如何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言论实在是非常无耻,让人忍无可忍。—Mukdener|留言 13:52 2007年4月13日 (UTC)
  • Mukdener兄不要动气,揭前旨,我知道你亦认同此条目使用蒋中正名称,至于内文要不要比照贝利条目,使用有别于条目名称的“别字”或“别名”仅是编辑者的习惯。在我看来,这争议与简繁用法互换一样单纯。如果在不改变条目名称情况下,于增添本条目内容上使用“蒋介石”,在我立场,我是不会刻意去更动的。当然,如果内文本使用蒋中正了,再去更动为蒋介石,我也觉得不甚妥。至于中共与民进党殊途同归之揣测,就非此间所着墨的了。另外,有个小小看法,如果每一条目名称要沿袭尊重欧美国家人士所习惯的名字,那在不习(会)“东亚语文”国家人名发音情况下,我们是否要将松阪大辅条目名字改成“骰子K”?--winertai 01:54 2007年4月14日 (UTC)

请参看条目后面的参考书目列表,看看“蒋中正”这个名字是是不是真的鲜为人知。— 2007年7月20日 (五) 19:32 (UTC)

不用看参考资料,看看孙中山条目。不客气地说,蒋介石条目现在说的就不是人话。—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7月27日 (五) 15:01 (UTC)

我提一个意见,既然蒋中正在台湾常用,而大陆多称蒋介石,是否可以用T标签进行繁简转换?(如:-{T|zh-hans:蒋介石;zh-hant:蔣中正}-)--Zealotzuo 2007年8月1日 (三) 18:52 (UTC)

有些人从不尊重别人自己爱叫自己什么, 却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爱叫自己什么. 心态就不可议?

同时统治过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领导人 清朝从康熙到光绪不也同时统治中国大陆和台湾?

我觉得应该用人物的姓名比较好,字、号什么的,就算再通用,也不是他的名字,百科不就是一种科普么,如果顺着大家的习惯的话,那还谈什么科普呢,谈什么严谨呢。--Yuzo555 2013年1月2日 (三) 05:52 (UTC)

生平?

蒋中正条目不就是拿来写生平的吗,怎么又分出个生平来了?建议以事件为单位将条目拆分出去,并将蒋中正生平这一重复条目删除。蒋中正生平的拆分,无端产生两个又臭又长又重复的条目。--Hiaeoupyc 01:58 2007年4月11日 (UTC)

这是因为蒋中正条目太大,所以需要拆分。蒋中正生平只写他的生平,蒋中正中的生平部分可以非常简单的概括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7年4月11日 (UTC)
最好从其它方向(以事件为单化等)来拆分化简,蒋中正条目写蒋中正详细的生平,并没有什么不对—Hiaeoupyc 02:46 2007年4月11日 (UTC)
我觉得还好,英语维基一些特色条目长达10多页,也没有被硬拆。如果要拆,“生平”是人物条目的核心,应该是最该保留在主条目里的部分,反而是其他部分可以再做调整。--阿儒 | 这里泡茶 02:47 2007年4月11日 (UTC)
参见Talk:毛泽东生平#请注意删除投票。—Isnow 08:15 2007年4月11日 (UTC)
阿儒说的没错,生平是人物条目的核心,可以考虑其他部分。—Jasonzhuocn 08:53 2007年4月11日 (UTC)
个人一惯看法是此条目争议启端,不在文章长短,而在于内文文辞艰涩难懂。若此条目内文文辞如果还是没有改善,我赞成拆分简化。做为中文维基点阅率如此高的该条目,文章写得像文言文的冗长文告,实在不是很妥切,对中文维基形象也不是很好。--winertai 01:58 2007年4月14日 (UTC)

建议不要以“XXX生平”分出条目,性质过于重复且容易混淆,绝对不是好的方向。如毛泽东生平之类的条目,若改以“XXX时间表”就因其明确作用,而显出其价值。—Hiaeoupyc 01:30 2007年4月16日 (UTC)

“□□□年谱”更为常用,合适。— 2007年7月20日 (五) 19:28 (UTC)

特色条目评选

蒋中正

其实此条目的充实性与排版已经达到特色条目的水准了,在参考文献、引用资料部分也很充足,正负面影响的撰写也未违反NPOV。再加上蒋中正在世界历史中有特殊的贡献(冷战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推荐此条目。—David Jackson(talk) 08:44 2007年4月3日 (UTC)

支持

蒋公的条目十分完备,在 蒋公祭日来临之际,候选为特色条目很有意义。支持!—欧阳灏骅 07:36 2007年4月4日 (UTC)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1. (+)支持---已经有一定的水准。而且我认为就这样一个重要人物而言,这样的篇幅也并不能算冗长,非此读者将无法获取最基本的认知。不过:
    1. 有争议之处希望能尽量列出资料来源;
    2. 个别遣词造句有失水准。—Timothy 06:53 2007年4月13日 (UTC)

反对

  1. (-)反对:部分内容文辞艰涩,晚年图片未完备,(建议有心人效法孙运璿条目,去信向中正基金会洽核GFDL标准肖像照),版面排版不一,内容常有争议变动,引用文章全文照刊且未整理。--winertai 10:28 2007年4月3日 (UTC)
  2. (-)反对——优良条目评选时的意见仍未回应,评价一节须以连贯文体改写。—Quarty 13:42 2007年4月3日 (UTC)
  3. (-)反对:原因已在条目讨论页详述。—Mukdener|留言 11:22 2007年4月6日 (UTC)
  4. (-)反对,等著瞧,一定会有编辑大战!我不说了,再讲下去一定会被公干。十文字隼人奉行所拜见评定所 16:06 2007年4月7日 (UTC)
  5. (-)反对,评价一节的正负面评价失衡。部分内文不易读。—Ellery 12:07 2007年4月10日 (UTC)
  1. (-)反对,蒋介石屠杀了那么多民众,为什么没有体现? Worrier (留言) 2009年5月8日 (五) 07:52 (UTC)
  1. (-)反对,中立性欠缺,更像是摘抄国民党党史,如果只从本条目来了解蒋介石,印象是蒋介石简直完美无缺。条目语言晦涩难懂,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的错误(如贪污腐败,军阀混战,四大家族的敛财)刻意简略弱化,而只罗列铺陈其“功绩”,这是不恰当的。 我很爱国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12 (UTC)

中立

  1. (=)中立:水准是不俗,但恐怕容易引起编辑战—dbslikacheung 04:03 2007年4月15日 (UTC)

意见

  • 除了Winertai所提之外,目前生平部分太长了些,建议精简,目前的内容可移动到蒋中正生平出木杉 12:18 2007年4月3日 (UTC)
    • 反对,建议改以事件为单位进行拆分;蒋中正条目不记身平反而奇怪—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想请问一下,能不能不要用一个字“蒋”来称呼他,感觉很不像维基百科的写法。MLL TALK 14:12 2007年4月3日 (UTC)
    • 就像讨袁之类的简写方法,应以不混淆为准,都用全名稍嫌冗长—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抗日战争一节,有必要逐月交待吗?通篇看起来好像在看一篇冗长的“剧情介绍”。WiDE 写于世界时间 02:17 2007年4月8日 (UTC)
    • 同意,所以我强烈建议以事件为单位进行拆分,只在特定的事件条目中详述相关细节—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中国人名称的不同应用习惯。一般采用其正名,文人的客气称谓则用其字。如毛泽东写给蒋中正的信,就写介石先生,而蒋中正写给毛泽东的信就称谓润之先生。蒋中正是正名,蒋介石是字。所以蒋中正是中性名字,蒋介石是客气称谓,或尊敬的称谓。知道了中国人的习惯,你就可以自由地应用了。 Ok女士

蒋介石负面评价

希望能加入他的一些失败的政治决策如分共,不抵抗,中原大战等等,这些决策似乎都不是一个好的领袖所做出来的。—Ksyrie 2007年5月31日 (四) 17:50 (UTC)

你站在共产党的角度来看,这些当然都成了错误。在国民党的立场,分共是受到多数党员的支持的,共产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国民党扩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取而代之。中原大战是统一中国的一部分,无是非之谓。不抵抗的目的很清楚,是不愿意轻启战端而已,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在今天几乎没有什么必要质疑的了。 齐格 2007年7月19日 (四) 15:38 (UTC)

多数党员支持?多数支持的话,共产党就不会有机会从江西撤退到陕西,多数支持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员成为中共地下党,多数支持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西安事变。 我很爱国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17 (UTC)

  • 你所言的“失败”的政治决策,首先,有着明显的共产党立场,更像是共产党再给蒋介石做评价,比如你说的“分共”;其次,也不符合史实,比如“不抵抗”。在此,也顺便提醒大陆同胞们,探讨历史等问题切不可有过多的先入之见,由于大陆特殊的政治环境,学校里所教授的历史多数并非真实的史实。民国遗民 (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13:29 (UTC)

蒋介石对不起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

更对不起中国。

国家内战时(军阀割据、宁汉分裂),蒋介石仍然去剿共,导致国家不能团结。

未能有效统治西藏,造成今天的西藏问题。

未能有制止马仲英和盛世才等军阀在新疆的腐败统治,引致当地人不满,结果导致2次东伊运揭竿起义,种下现在东突问题的首个祸根。

张学良已东北易帜,他还要挑起中原大战,引致满洲空虚,日本就发动918事件,失去了东三省,沈阳军工厂的先进武器全落入日军手中,日军就用来杀中国人。

炸大坝水淹日军,结果导致数以百万计国人流离失所。

中国国民一穷二白的时候,他的妻舅宋子文却凭掌控中国经济和金融机关多年和贪污手段,成为当年世界四大富豪之一。

  • 这个已经被证实为共产党和和蒋介石敌人们的诬陷。

中华民国由1100万平方公里,"变成"现在的3.6万平方公里,都是他的功劳。

蒋介石试图将中国变成蒋介石帝国,他比军阀、溥仪、汪精卫等更无耻。

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是天意。 218.102.143.67 2007年6月3日 (日) 05:54 (UTC)

蒋介石作为虽然罄竹难书,但是对于西藏跟所谓新疆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这两个地方自古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是采用令人发指的暴力行为才统治这两个地方。所以说中国领土问题不应怪罪于蒋介石,而是中国人过于自傲,自以为中国有那么大的领土。

另外,国民党虽然恶贯满盈被共产党赶到台湾(但台湾人还是继续受迫害),但共产党对中国的伤害跟国民党比只多不少。 61.217.211.70 2007年7月18日 (三) 17:07 (UTC)匿名者

  • 对比极多领导人,蒋介石简直是伟人。很多你提起的问题,并不是蒋介石不做,而是根本做不到。对于西藏问题,我同意上面的意见,完全是被莫名其妙拿走的,蒋完全没有主意。蒋的过错最大的是不会像共产党一样做文章,自己确是做好人……不过这是否是过错呢?历史总会解答的- (留言) 2009年2月23日 (一) 22:02 (UTC)

“对比极多领导人,蒋介石简直是伟人。”可笑,跟谁对比? 他把总统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倒像是个伟大的封建皇帝。 我很爱国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25 (UTC)

现在什么局面? 国民政府支持部分区域高度自治的立场从未改变,那像中共一下支持独立,一下推行地方自治,现在又反对西藏自治

共产党什么时候反对西藏自治了?你把眼睛睁开看清楚再发言好吗?中共反对的是达赖所谓的“大西藏”高度自治(类似香港的高度自治)。 我很爱国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2:25 (UTC)

接手蒋介石的是严家淦 哪里传子 我爱我的祖国你搞不清楚状况还搞乱炮 可笑.....

正负面评价搞错了

蒋介石及共产党对于台湾独立运动的“贡献”很大,要是没有他们的倒行逆施,台湾独立运动不会如此发展

蒋介石能“收回”台湾,实际上美国的贡献大更多,要是没有美国,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和朝”+国民党在台倒行逆施造成不少台湾人民怀念日本时代,而且国民党还迫害了不少反日亲中的台湾人。因此这根本不能算正面。

而国共两党坚持汉贼不两立的作风反而造成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增加。

对于支持统一者,蒋介石当然应该是罪人;但对于支持台湾独立者而言,宁愿台湾不要受这些痛苦——就算台湾人不会由统派转为独派也一样。 61.217.211.70 2007年7月18日 (三) 17:07 (UTC)匿名者

发布戒严令一事

蒋中正陈诚皆看不到有关台湾发布戒严令一事,请问究竟有没有这相关条目呢?发现号称全球最长纪录的戒严,却丝毫找不到任何有关依据可证明为何最长纪录,请求台湾维基人编辑该相关条目,谢谢。—yiken 2007年7月17日 (二) 07:32 (UTC)

台湾的戒严令的确是陈诚发布的 可至《s: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号》查看 --36.234.70.250留言2013年6月9日 (日) 14:08 (UTC)

请勿替国民党及中国民族主义涂脂抹粉

国民党在台的统治恶行及共产党对台湾国际地位的打压是台湾独立运动由原来的没多少影响力到今天声势庞大的主因,此点对于理性的台湾独立支持或反对者来说都是负面作为。

但蒋介石对于台湾国际地位的负面影响(退出联合国等)、并让台湾人受到国际屈辱及打压视;以此做为正面评价,实乃颠倒是非。

而所谓收回台湾也没有对台湾人来说也不是正面影响,国民党收回台湾后没多久立刻发生二二八事件,而后白色恐怖更是延续数十年。论剥削,国民党比日本人只多不少;对于台湾人民的迫害,国民党也是只多不少。甚至对反日台湾人比日本人狠毒。

这样的话,收回台湾根本不能算是正面影响。

而在中国大陆,国民党对于敌人占领区的接收也是非常不当,此点才是国民党失去中国的主因;所谓民心厌战只是卸责之词;这一点不只是共产党的宣传,美国当时的观察也是如此。请勿将明显错误的言论当成正确言论发表。

被删掉的言论具有更高的逻辑性,但却是不理性的中国民族主义者无法接受的,因为点出不少中国政军人物的作风:只要能够维持中国的“尊严”、怎样牺牲人民都没关系。然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把自身的私利宣传成中国的尊严。

这样还能做为正面观点吗?

本人对于许多国共支持者保护明显有问题的观点并破坏相对正确观点的作法提出严重抗议。

218.166.72.194匿名者

  • 中华民国光复台湾,结束日本在台的的殖民统治。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个巨大的灾难。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的蒋中正要为这个“灾难”负责,台湾光复是蒋中正对台湾人民——特别是日本皇民——所犯下的罪行之一。。。。。你有权利这么理解历史。

强词夺理,国民党把日本殖民体制中的特色都保留下来、尤其是缺点;对付反日人士都比日本人狠毒!对当初也算反日的台湾人来说不过是换个能力更差、歧视更深的殖民主子,而非得到自由!重点不在之前是皇民还是反日人士,重点是国民党化友为敌的功力,让反日变成反中!懂不懂?懂不懂?懂不懂?不要曲解历史和别人的意见!说了一大堆话,结果都看不懂,你的中文阅读能力到底是怎样?

还有,你的用字与台湾人习惯不同,虽然是不是台湾人跟是否真的理解台湾历史是两回事,不过请你先去好好学学真正的台湾史、搞清楚国共两党到底怎么曲解历史再来修改关于台湾史的部分!而我也建议你也要先学学国共两党怎么曲解中国史再对中国史的部分说话!211.72.233.6 2007年7月21日 (六) 00:55 (UTC)匿名者

是吗?

蒋介石对反日人士怎样我不清楚,但是我清楚他对共产党怎样,对台独分子又怎样。蒋这一辈子,共产党杀了千千万,搞台独的死了多少呢?如果真想你说的,大家只凭逆反情绪判断是非的话,为什么共产党和左派人士就没“翻身”呢?为什么民进党的宣传只听到台湾台湾,它怎么不那么卖力地宣传劳工权利、工会福利、罢工权利呢?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现在是妇孺皆知,我要注册一个共产党、革命党可行吗?能够赢得竞选吗?蒋介石对共产党不是最狠的吗?

台独运动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使台湾人的国族认同在一系列特殊情况下发生转变的过程。我不认为台独就一定不可接受,但是从历史角度来说,所谓某某政府的恶行或者某某政府的打压,就会导致某地独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美国和加拿大当年都是英国殖民地,受到同样的统治,为何美国会爆发独立战争,加拿大没有?美国联邦政府反对奴隶制这一不人道的制度,今天看来是善行,不是恶行啊,南部联盟为什么要独立啊?当年毛泽东的共产党边区,也被蒋介石“打压”着,而且不是像现在这样用嘴“打压”,是用真刀真枪“打压”,他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权仍然遍及当时整个中华民国,目标仍然是统一中国啊。

自由与独立不能够画等号,分裂和独立也不是同义词。国共两党的统治都有缺失之处,但是中国这一历史定位,并不会因一党的统治而改变,台湾所处的独特的地理地位,以及百年以来极其特殊的历史,最后再加上自李登辉时代以来的宣传,三者缺一,台湾皆不可能心向独立。—222.0.84.176 2007年11月14日 (三) 16:41 (UTC)

我认为,应该严厉镇压台湾刁民。台湾刁民不死,台湾人民不宁。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33 (UTC)
蒋介石是中华民族的抗日领袖。就这一点,我认为就比台湾2000多万人的性命有价值。我不是说嫖客比台湾人值钱,而是说抗日比全台湾人值钱。整个中国抗日中死亡的人不止2000多万人,抗日失败了还会有更多人被迫害、被杀死。不仅大陆人,台湾“皇民”最后也免不了。你以为你是“皇民”就把你当日本人对待了?看看满洲的移民团,东北繁殖的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40 (UTC)
如果不是美国站在日本的对立面,可能某些把美国当主子的人又要站在日本一边用汉奸的立场来诋毁中华民族的抗日了。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43 (UTC)
抗日有个鸟价值,我还认为日本人镇压中国贱民,防止他们从大东亚共荣当中独立这件事情做的很好,有人曾问,既然可以接受民进党执政,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共?我也想问,既然能够接受中共,为什么不能够接受日本人?让日本人执政,中国人过的再差也顶多跟中共执政时差不多而已,中共执政,难道就没有中国人被迫害被杀死?这种谎言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敢说,世界公认中共执政之下的枉死人数远超过日本人杀的人数,而且都是中国人自找的,你不反日,人家会杀你吗?如果会的话,为什么日本人占了大部分的中国,却没有杀掉半数以上的中国人?他们不反日吗?为什么没有被迫害被杀死呢?你不支持中共赶走蒋秃,又怎么会在大跃进枉死几千万呢?

自称中国人,难道你就会被当成人看了?错!中国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命不值钱,要求别人为自己去死,然后称赞说死得重于泰山,只要不是死自己什么都好,在中国人眼里,自己以外的其他中国人就是贱民,为自己心中爱国思想可以随时牺牲掉的贱民,中国人凭什么决定什么人该死?有这种心态的人才该死,所以说华人不死,战乱不止,中华民族这种政治思想不消灭,不只台海,世界都将永永动乱,中国人否认也没用,是!是!是!

老蒋的记录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eoiI5bX-M&mode=related&search=

Linuxwindows 2007年7月25日 (三) 22:28 (UTC)

褒?贬?

“蒋中正一生至力维护中华民国法统,不论是刚迁台的危机期或是之后的安定期,坚决反对台独和国际托管台湾,漠视中华民国利益及台湾人民意愿,是真正的爱中国者。” 既然“漠视中华民国利益及台湾人民意愿”,那为何这会列在正面评价中?

这句话不通啊,老蒋怎么会漠视中华民国利益呢?—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7日 (五) 21:03 (UTC)
应该是笔误。我已经修改成“重视中华民国利益及台湾人民意愿”。—今古庸龙 2007年8月18日 (六) 14:28 (UTC)
我认为,蒋介石根本无须重视台湾刁民的意见。当时台湾的价值,就是要用来反攻大陆、对抗共产。共产有3年死了3000万人,衡量一下价值。在当时特殊的形势下,独裁比民主好。不独裁可能台湾都要被共产。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36 (UTC)

中国文化和中共的共产革命

什么叫蒋介石保护中国文明的精华,免受“中共的共产革命”的影响?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认为中共是彻底破坏文化、中华文明的,实在是有点不通世事的嫌疑。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有很多过去和现在的毛病,就如同各届国民党政权一样,但是至少在今天仍然存在的“共产革命”,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文明的主要力量。奥运会、世博会都是“中共”申办的,中国大陆各地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中共”在经营、保护。

如果共产革命只指文化大革命对中华文化的严重破坏,完全应该指名道姓,加上链接。这一点,不论是不是蒋介石的初衷,至少确实起到了保护大量文物的作用。但是采用“中共的共产革命”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语汇,则严重损害文章的中立性。容易对读者造成“共产革命”就是针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这一点,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就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有诸多不满,只怕也不会认同。

籍此,秉中立性原则,删除“中共的共产革命”一句。—Msuker 2007年9月7日 (五) 05:31 (UTC)

不要看名字,要看实质。现在大陆并不是共产,而是私有制。怎么会还是“共产革命”?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40年前斗资产阶级,现在发展资产阶级。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5:20 (UTC)
  • 这里的共产革命只是一个名词指代20世纪红色革命,至于共产革命实质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自称共产革命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大陆的客观现实是共产革命期间中共发起的各种群众运动(尤其是文革)对传统文化都是起到的破坏作用,保护的少破坏的多。Zcyfox (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3:30 (UTC)

蒋介石会不会游泳?

人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水德,所以领导人名字里面要有“水平”,而且老毛、老邓、老江都在公开场合游过泳,小胡好像还只表演过乒乓球。不知道老蒋、小蒋等人会不会游泳?有没有老蒋穿泳裤的照片?好像陈水扁是不会游泳的。—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8日 (六) 17:25 (UTC)

这里有个老毛游泳的短片:http://youtube.com/watch?v=P6TPGCJ-0_k 。—Linuxwindows 2007年8月18日 (六) 17:26 (UTC)

水克火,蒋该是火德。不过似乎他不喜欢赤色,共产党也不是黑色。

小胡字面上有个涛,莫非继任者是李源潮?个人更看好李克强。-Whw·Talk 2007年8月19日 (日) 13:52 (UTC)

题外话:以前曾看过蒋中正与宋美龄在户外烤肉炒饭的照片。—Ellery 2007年8月22日 (三) 07:25 (UTC)
这个?—dbslikacheung 2007年8月24日 (五) 17:41 (UTC)
就是这一张。还被人恶搞,蒋公变成李炳辉宋美龄变成许纯美,后面的侍卫变成柯赐海Ellery 2007年8月27日 (一) 05:10 (UTC)

这个典故要上述到秦始皇爷爷那个年代了,史记上说秦就是水德,估计就是从这里开的先河吧。--一叶知秋切磋 2007年8月31日 (五) 01:45 (UTC)

秦为水德,金生水,所以尚黑白;汉灭秦,土克水,为土德,火生土,尚红黄;以后的改朝换代名义上并不是消灭上代,而是复兴上代,甚至清都是声言为明剿灭闯贼。所以以后各朝都没有再更换“德”和颜色,中国人尚红黄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五族共和时红黄都代表汉、满,不知道怎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水德了?是哪个风水先生的名言?—方洪渐 2007年9月5日 (三) 03:39 (UTC)
可能是我记错了。—Linuxwindows 2007年9月6日 (四) 21:12 (UTC)
“人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水德,所以领导人名字里面要有“水平””但不管是老蒋 蒋中正先生,还是小蒋 蒋经国先生,这两人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若是设定条件“中国历代来的领导者”如此还有讨论的空间,但若将范围设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那么这条通则并不适用。摩卡 2007年9月12日 (三) 05:35 (UTC)
回Whw,老胡虽然有个“涛”字,李源潮也有“水”,但习近平接老胡的班希望更大,李克强有可能接温总理的班。—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0日 (六) 03:20 (UTC)
“他是不讲粗话的;但毛泽东邓小平等就曾在公开场合上说过。”请问dbslikacheung,“娘希匹”算不算?5·12中国爱

内容缺乏

明显国共内战内容太简略了,重庆谈判,划江制之,这么些都只字未提,再怎么说从国民党立场上,江山都是在他手上失去的,这点都没写到褒贬里去。在内战中是如何决策错误导致退守台湾的也完全没有提,难道还真是用众多电影中“不是我无能,是共军太狡猾。”这句话搪塞他作为统帅的失败吗?

东征期间蒋介石险些送命,是陈赓将其背下战场。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在蒋介石的条目中看不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也起码提一下吧?

说中国在他手中挤入世界四强之列,凭心而论谁认为当时被日本打得残废的中国实力能在世界第五位站住脚?这不明摆着打肿脸充胖子嘛,没有对美国的献媚哪里能进常任理事?强盛何从谈起哦,他国棋子而已。这也有脸写成功绩?那还真看得出是无功能论,硬添出来的吧,呵呵。

还是说这些失利未编入条目全都由于岛上兄弟们护短?

对比之大陆前领导人的逸闻,“蒋总统”的身边事是不是太客气了点?“第一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呵呵。

望岛上的兄弟们别把中立放在嘴上说,在自己的重点条目上多作作表率。苍天可鉴噢~ —212.120.84.35 2007年10月17日 (三) 00:11 (UTC)

世界四强就是四强,咱们中国就是战胜的一方,实实在在明摆着,你要拿什么否认? 英美苏等大国联合起来才撂倒一个德国,中国长期单独对抗轴心核心之一的日本,这还不算世界级的强国?

我拜托兄弟啊! 国共合作则只是把日本的军队拖在中国大陆,对日本的决定性进攻主要是美苏完成的,日本军队不是被国共军队打出中国的,而是就地投降,如果没有美国的原子弹,恐怕抗战就不止8年了。 当时中国怎么着也算不上世界级强国啊。。。

有关旗子

大家冷静,有问题到相关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7年11月#国旗模板在人物条目中的使用去说明,讨论完成前别在这扯皮。—东北虎(Manchurian Tiger) 2007年11月1日 (四) 12:05 (UTC)

孙立人?

从孙立人传中,看的到孙立人对国军的贡献,国共内战时又处处看的到他的身影。但是为何在蒋介石的生平里面看不到孙立人?

千错万错,都是他人的错,不该让“世界的伟人”兼具“大海的舵手”的蒋公,沾染上迫害忠良的责任。—普渡慈航 (留言) 2008年1月23日 (三) 05:23 (UTC)

孙立人的崇拜者明显夸大孙立人了。我并不是说孙立人不强、不好,但是蒋介石手下比孙立人强、好的人多的是。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21 (UTC)

学历真伪

不晓得李敖大师的说法,够不够分量?—普渡慈航 (留言) 2008年1月23日 (三) 05:23 (UTC)

……他是日本留学的,可是我过去也写过,他在日本的军事资历是假的。我们都知道说是,念过书说蒋总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学校就是军官学校,张群同期。我就不相信,后来我就找到了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学生毕业名册。我就查,查到了张群这一班第十期,发现有张群,没有蒋介石,也没有蒋中正,也没有蒋志清,甚至没有姓蒋的,完全没有的事情,整个都是个骗局。这个骗局,蒋介石今天不死,他对日本人的好感,他虽然死了,流传给我们……
引用资料: 李敖〈笑傲江湖〉

好似李的书里还有蒋喜欢赌博、好色并染上性病、爱骂人等说法,不过在条目上蒋是个别人都欣赏他个人品德的人。估计李的说法自然会弃置不用—小海(结冰) 2008年3月3日 (一) 01:02 (UTC)

李敖和共匪及台独分子彭明敏等勾结,遭到法律制裁,后被特赦,却不思悔改,不断用流氓手段造谣抹黑中华民国。李敖是民进党选举奥步的先驱。—民国九十七年 (留言) 2008年3月12日 (三) 11:24 (UTC)

李的《蒋介石研究》里有引用日本学校的的学生列表。确实没有蒋中正。Chien0430 (留言)

没毕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蒋介石日记里面还记录了他年轻时候嫖妓的事情。那时兵慌马乱革命时期,年轻时候干点小坏事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你们呢?一辈子都守身如玉? -赤橙红绿青蓝紫 (留言) 2008年11月14日 (五) 04:29 (UTC)

周玉蔻大师的言论也要加上去吗?

新增 蒋公演说原声录音之链接

民国九十七年 (留言) 2008年3月12日 (三) 11:24 (UTC)

蒋中正的标准照

  • 很久没巡视此条目,今日一来,才发现我上传的蒋中正标准照被书生于三个月前(2008年4月30日)删除并于此条目中从之移除。我提醒书生,此照片曾经于2006年11月末被阁下提交删除,该讨论中以绝对多数以‘无法取代’的合理使用留存。我对书生不尊重讨论共识,执意移除蒋中正的标准照感到十分遗憾,也对此表示严正抗议,并要求恢复之[4]--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0:17 (UTC)

蒋中正的标准照

  • 很久没造访蒋中正条目,今日因讨论前往该条目才发现我上传的合理使用蒋中正标准照被行政员书生于三个月前(2008年4月30日)删除并于此条目中从之移除。我提醒书生,此照片曾经于2007年11月末被阁下提交删除,该讨论中以绝对多数以‘无法取代’的合理使用留存。我对书生不尊重讨论共识,执意移除蒋中正的标准照感到十分遗憾,也对此表示严正抗议,并要求恢复之[5]--winertai (留言) 2008年7月2日 (三) 10:17 (UTC)
可以到Wikipedia:页面恢复请求申请恢复。—Jasonzhuocn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13:28 (UTC)

这样的场合,管理人员要做的是查证出实无此事,而指点自觉受损的当事人他早就知道的途径.若果真管理员独断专行,却要求他人遵行体制,乃是权力的傲慢,(用白话文来讲:滥权).67.15.228.36 (留言) 2008年7月3日 (四) 23:11 (UTC)

蒋公的遗嘱

据说他的遗嘱中“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中的耶稣基督是宋美龄后加上去的,不是他本来的遗言?是否如此?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20:30 (UTC)

人物条目的生出与逝世地点

出生地与逝世地,前方是附上当时当地的国旗与国名+该城市地点
台北市中华民国直辖市,并不在台湾省辖下;台湾省此级单位也还在
维基百科要求的是正确无误,请勿再随意变更已误导其正确用法,已警告多次

台北市(属直辖市),正确用法是 中华民国台北市 ( 台湾台北市,是台湾省台北市?还是国名台湾+台北市?)
台中市(属台湾省下),正确用法是 台湾台中市 or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Fcuk1203对话贡献)加入。

两位打编辑战超过三次的均已被查封,请冷静。此外,关于出生地与死亡地写法的规定,请参见Wikipedia:格式手册 (旗帜)及其讨论页,维基百科社群在这一点上争议很大,且您的解释并不正确。—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2月16日 (一) 08:29 (UTC)
由于台北市于蒋氏逝世时,已升格为院辖市。台北市长与当年同样因为升格为院辖市的高雄市长,须赴每周一次的行政院院会;所以在行政层级上,不属于台湾一省而直隶于中央,但是台北市是设立于台湾这块土地上,就正式文书则以中华民国台北市为准。另外省级虚化的关系,今日中华民国政治体系下,“省”固然存在,各省辖市也隶属于台湾省,但省政府已无实际功能,既无实际功能,即形同不存在。故就以所看到的公文(正式文书)为例,通常是台湾台南市或中华民国台中市,以上两个都有根据。这就是今日各县市与中央直接往来,对“省”观念淡薄的原因。而另外“省”为什么犹存?各位应该记得,省于当年原本是要被废止的,但为避免争议扩大,所以有“精省”的措施。这与虚实有所出入的部分,要慎重考量,以免《维基百科》也朝向政治化演变,编辑者成为官方代言人。但台中市、台南市等所发出的公文是否会一致看到中华民国台湾台X市则尚不明确。以上是调和各家进一步说话,主要是协助对话,盼编辑采用中立字眼,尝试使其他编辑了解原由的方式,使争议尽速落幕,谨参考--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4月3日 (五) 02:52 (UTC)

优良条目重审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1. “国民政府于1927年到1937年南京沦陷为止,各方面建设发展被外人誉为“黄金十年”(Golden Decade)。”-无法查证外人是谁
  2. “1951年9月19日美国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将军在国会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魏德迈若说过这句话,引用原文为二次文献,引用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为三次文献。况且没有列出原文出处。
  3. ref 92 “杜鲁门在打给蒋中正的电报中写道:‘我请阁下执行雅尔塔协定,但我未曾请阁下做超过该协定之让步。’但事实上,杜鲁门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根据雅尔塔密约中对日作战条件的第一条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必须维持。此即表明苏联要求美英两国与其共同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前半杜鲁门给蒋中正发电报应引述原文与出处,同样犯了三次文献引用。后半某IP用户合理怀疑其真确性,但是作法不应在注解处加上个人意见,也应举雅尔塔原文在讨论页讨论。
  4. 《李宗仁回忆录》多次被不标示页数章节引用,有藉引用夹杂虚假资料之嫌。
  5.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不应视作代表性参考书目,因该文献作者并没有列出他自哪里取得这些史料。

蒋中正中外研究史料多如沧海,参与贡献者却不足采取可信者以形成一个优质条目。实是可惜。-Zanhsieh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21:00 (UTC)

  1. (+)支持::《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确有可靠性的问题,建议换掉。--RekishiEJ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06:52 (UTC)
  2. (+)支持::同R君,《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真的很像是戏说。另外跻身世界四强之列的章节名,我斟酌了下,觉得还是不妥善,当时经济、军事、教育上都不能算是四强之列,如果非要说有当时重要之处,估计是欧美在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应该说是外交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孙学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15:41 (UTC)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7月1日 (三) 21:24 (UTC)

部分说明

"他是至今唯一同时统治过大陆台湾的近代中国领导人."此句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思,语义不恰当。
蒋其爱国政治立场不能代表其军事能力和执政能力,从政治方面他是失败者,从军事方面也是失败者。 其爱国政治立场建议分拆立段避免误导他人! 在下看此版本的编撰比上版本的客观。—Web (留言) 2009年10月2日 (五) 14:25 (UTC)

关于英文Chiang Kai-shek

Chiang是“蒋”字的威妥玛拼音,但Kai-shek则是“介石”的粤语拼音(如按威妥玛拼音,“介石”应为Chieh-shih)。之所以混入粤语是因为蒋介石是在广州登上政治舞台的。当时由于汉语拼音没有发明,标准国语普通话也没有普及,所以西方记者就按照在广州听到的发音半官半粤地音译了个“Chiang Kai-shek”。

这种中文音译上的混乱在1950年代以前是非常普遍的,如“汕头“按汕头话读音译为Swatow,“厦门”按闽南话读音译成Amoy等等。

--垃圾垃圾箱垃圾堆 2009年10月8日 (四) 20:43 (UTC)

  • 台北市的中正纪念及捷运重正纪念堂站都是用"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的英译,原来这个发音和粤语有关,增长见识了!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荷兰人记载郑成功时期的人名及官称,有可能也是听到闽南语的发音Encolpius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17:14 (UTC)encolpius

蒋公签名

蒋公签名,那位能将其添加上去?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iang_Kaishek_Signature.svgBanyanTree 2010年2月7日 (日) 12:36 (UTC)

主张将评价一章全部删除改写

这一章大部分内容属于原创研究,即使有参考来源,也都是第一手来源,仍然存在原创研究。我主张将这一章全部删除改写成四五句话。例如“在孙中山病故后,领导中国国民党军队北伐,扫除北洋军阀、名义上统一中国,结束了军阀割据和南北法统分裂的局面,捍卫了共和国统,重建了中华民国,并在1947年实施宪政体制。国民政府于1946年在中国大陆所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一部与欧美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宪法相比,毫不逊色的体现着完全民主精神的宪法” 这个评价从头到尾都是原创研究,这个研究者就是本内容的编辑者。评价是指的社会上对他的评价,不是指的维基对他的评价。Philphy (留言) 2010年5月28日 (五) 16:06 (UTC)

评价是社会对他的评价,不是维基对他的评价,否则就是原创研究。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11日 (五) 12:18 (UTC)

正面评价一节大部分都是原创研究,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逻辑问题,例如正面评价第一个是“在孙中山病故后,领导中国国民党军队北伐。。。。。。”,无论这个事情是否属实,问题在于:你凭什么认为这是正面的?你认为这是正面评价本身就是原创研究。我同样可以站在北洋政府的角度说蒋介石在叛乱,放在负面评价部分。所以说,这是严重的原创研究。当然,维基百科大部分编辑者包括管理员智商不是很高,对于他们而言,所以这样的原创研究也就不算原创了。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21:22 (UTC)

翻开百科全书,其实并不会在内容加上评价,因为不管真伪或者是否原创,本来就是有失中立性,百科全书不是用来刊载历史某人事物的正负面评价,不是吗?因此本人支持删除评价,并且请众多维基人沈思并告诉为何要在百科全书中的条目加上评价(批评)?

以下是我摘录下某个版本的剑桥百科全书对蒋中正(介石)的内容,可以参考一下:

20世纪中国的革命领袖,1928-1949年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的实际首脑, 1949年后为流亡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首脑。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商人家庭。曾在日本学军事,后返回中国参加国民革命。1918年参加孙中山在广州成立的独立的革命政府,被任命为新建立的黄埔军校校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发动对军阀和北京政府的北伐,1928年进入北京,但把国民政府的首都定在南京。在随后的10年中国民党逐渐失去民众的支持。日本于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的抵抗软弱无力。1949年被共产党军队击败后被迫撤往台湾。他领导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卒于台北。其子蒋经国(1918-1988)于1971年任行政院长,1978年任总统

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0年6月21日 (一) 01:41 (UTC)

我支持删除大部分评价内容,但是不太认同你的观点。百科全书加入评价并非不妥,关键是百科全书不能自己加以评价。中立性并非是没有批评或者褒奖,而是将两方面同时列出。所以评价部分容易出现原创研究,不容易出现中立性问题。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21:03 (UTC)

另外,剑桥百科也并非十全十美,例如你援引的内容里面“在随后的10年中国民党逐渐失去民众的支持”这句话就是原创研究并且有巨大争议性,这种话出现在百科全书应该说档次很低。Philphy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21:13 (UTC)

改成国民党深受人民爱戴档次就变高了对吧?Persianbeats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7:21 (UTC)

软弱无力?那是因为中共把国民党的抗日纪录全砍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啥东西可以写,最后才写成那样的好咩?你们难道没发现明明是我们自己中国近代的重要战史,抗日的战争纪录却比外国2百年前的拿破仑战争纪录还要稀少? NIJER 2010年 12月18日 04:42 (UTC+8)

软弱无力?当年日军在西太平洋毫无对手,英法在东南亚被打假的,连麦克阿瑟一开始也被打的抱头鼠窜。日本比中国早现代化100年耶,中国以那种根本中世纪农业国家的实力独自对抗这么强的日军,让日军3个月打不下一个小小上海,这样算软弱无力?还有人说蒋都是派别人军队去送死?你知道被日军认为抗战主力兼督战队、蒋的直系黄埔军在上海死了多少人吗?说蒋抗战前就逐渐失去民心...斯大林的说法可是不准毛杀蒋(西安事变)还急电斥:"杀了蒋谁来领导中国抗战?你们谁有蒋的号召力带领全中国抗战?没有!(斯大林的理由是杀了蒋抗日力量崩溃中国必亡,日本就将威胁到苏联)" 有些人啊...你有你的政治立场也就算了,连史实都看不清还在这边振振有词,不觉羞愧吗? 111.249.138.37 (留言) 2011年11月22日 (二) 15:18 (UTC)

我虽不同意蒋介石抗战软弱,但读了各方的历史总觉得,蒋的抗日方针策略是有问题的。从一开始的攘外必先安内,到后来把180度急转弯精锐一下子搬到上海去消耗殆尽,导致首都无精锐可守,这是显然不符合长期规划的原则的。而且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导致东北华北国军完全被日本清空,共产党在后方发动群众做大,这也是蒋介石战略格局不够的结果。如果让毛泽东来指挥500万国军抗战,结果会是如何呢?再次指出,蒋介石并没有实质统一中国,他的势力只能达到江浙一带而已,1927-36年,就连接发生共产党揭竿而起,粤军,闽变,中原大战,日本进军东北,新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叛乱等事件,抗战时期,共产党算是服从蒋的领导,但蒋和汪伪,满洲国三足鼎立,豫湘桂大溃败后,蒋介石的部队基本在东部被清空,抗战胜利后,虽收回台湾,中共已经占据了东北华北地区,何来统一一说?所谓的“中华民国”,不过是和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一样,虽有个名义的中央,但其实是清末乱世的延续。自由男神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05:54 (UTC)

Persianbeats"改成国民党深受人民爱戴档次就变高了对吧",我觉得你在篡改philphy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这句话有原创嫌疑,而不是这句话不好听,而你的话同样是原创研究,水平也不会高。注意逻辑!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3日 (五) 04:30 (UTC)

战争用沦陷好吗?

总觉得‘沦陷’这个词太主观了,有点想改成‘失守’或‘失去’,不过我看好像维基百科很多地方都用‘沦陷’,大家觉得呢?? Persianbeats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5:20 (UTC)

大陆用解放台湾用沦陷都是文宣,还是用失守、失去要中立一些。

“蒋介石”页面的错误

蒋介石上海故居地址位于东平路9号,非乐平路9号,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所在地。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96.42.136.201对话贡献)于2011年3月31日 (四) 01:03加入。

内容过于泛泛

虽然这个条目得获得了优秀条目奖,但是我个人认为该条目的内容过于泛泛之谈,大部分内容是当时的大历史背景,而不是蒋中正本人的发言、文字、行为、思想、看法、与周遭发生的互动,这些真正应该是人物传记条目所具有的东西。要看大历史背景自然可以去看民国历史等条目,里面同样也极多的提到了蒋中正,毕竟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个条目就没有给人感觉跟民国历史条目有很大的不同,没有给人一个很好的人物传记的感觉。写人物条目当然是非常之难的,需要非常具体细微的史料和传记支持,而其实大历史背景则是相对容易写的。希望该条目能在大历史背景已经写得很好的基础下,继续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关于蒋中正本人的修改。——2011年4月1日。 HeavyMetalPHD (留言) 2011年4月1日

(:)回应:欢迎前来加以编辑和修改,但请先阅读过维基百科的人物传记规范。虽然蒋中正已往生,并非生者,但其为极重要的历史人物,各界褒贬不一,而加入的内容需要严守中立性,以避免日后会发生之争议。-TW-mmm333k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6:49 (UTC)

删除不可靠来源的正面评价

个人以为,正面评价如果是最近的学术研究得出的,应该给出学术研究著作的链接,而不是不存在的网页或者大纪元这种网页。不存在的网页或者论坛帖子不能作为依据。另外,像大纪元上文章,如果本身的出处是大纪元记者本身,并没有专著做支持,也应该不予采纳。这才是维基百科比较中立的态度,而不应该成为一些明显具有政治倾向的编辑进行政治攻击的工具。 HexiToFor (留言) 2011年4月16日

三月亡华

  • 日本全面进攻时,宣告三个月灭亡中国[原创研究?],而仅淞沪一战便打了三个月?
  • 台湾的历史课本在我高中时期(1987-1990)确实有写到:日本政府宣称三月亡华,但没写引用文献,大家努力把日本文献出处找出来吧!
  • 但我确实有个疑问是这句话的原意是指日本政府(军部?)宣称三月消灭中国政权?还是指针对淞沪战役预计三个月就打完让国民政府屈服已利进行谈判?Encolpius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16:47 (UTC)ENCOLPIUS

“七七事变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对新闻界声称:‘在三个月之内,将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瓦解整个中国。’---这就是三月亡华的由来”

以上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内容,至于可信度就靠各位去查证了。es91213留言2012年5月10日 (四) 11:05 (UTC)

人物模板照片

为符合百科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我将人物模板的黑白、1940年图片换了1966年的彩照。另,这张照片年代也较接近官方机构的蒋中正标准照。--Winertai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01:25 (UTC)

阁下如果有大而清楚的照片我一定不会有意见,但你取一张连主人公脸都要看不清楚的照片作头,单单因为这张照片比较晚期和彩色?阁下真认为其他语言之所以不用这张照片仅是因为不是本国人吗?稍后我将此问题送至互助客栈供各位讨论,您意下如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09:55 (UTC)
我为了蒋中正模板照,已经奋战了好几年了。我之所以讨厌用那张照片最重要原因是那张照片跟“官方”(中华民国政府或台湾当局)用标准照(蒋中正的身份证照片,也是2008年之前的总统府标准照)年代实在差太远(差至少20年),但是清楚的照片又有版权之虞,如果阁下能以此彩照做改善,当是两全之举措,当然,我不兴编辑战,若阁下觉得我的建议不好,也不用讨论了,您径自更动就是。--Winertai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06 (UTC)
我稍后还是会提互助客栈,就看看第三者的看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13 (UTC)

蒋中正之模板照片

现在蒋中正条目上的模板照片是一张脸很小、年代偏晚的照片,选用目前照片的用户User:Winertai表示先前使用之半身照年代久远,与目前这张相差约20多年(蒋中正的身份证照片,也是2008年之前的总统府标准照),而且因为前者是彩色的,故为采用。而依我之见应使用这张,不知各位意下如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54 (UTC)

(+)支持。--Patvoiiage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3:16 (UTC)
(+)支持File:Chiang Kai-shek(蒋中正).jpg--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7:07 (UTC)
不知还有没有人有其他想法的.....?—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17日 (三) 11:18 (UTC)
(+)支持。不过有隐忧,因为不是彩色的---阿撒晡鲁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4:30 (UTC)
没办法,就没有一张大的彩色照片。—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5:18 (UTC)
黑白的比彩色的要好些,如果是旧照片的话。--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04:28 (UTC)
(-)反对──年代怎么会是问题?如果年代是问题,那毛泽东的模板照片是不是也要换成延安时期的照片?彩照拍摄时蒋中正仍然在执政,而且虽然模糊了点,但个人觉得仍然可以代表“蒋中正”这个人。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换回以前的模板照片呢?

(顺便一提中文维基有很清晰的蒋中正彩照,是1945年3月巡视空军基地时所拍的,曾经是蒋中正的模版照片,至于适不适合就见仁见智了。) es91213 (留言) 2012年1月23日 (一) 14:53 (UTC) 我到现在才知道该彩照在很久以前已被当时的管理员以非自由版权为由删了,该怎么办呢?es91213留言2016年4月10日 (日) 14:01 (UTC)

应该叫蒋介石还是蒋中正

蒋介石统一了中国?

  • 蒋介石1928年在东北易帜后名义统一了全国,但此时西藏,江西红区,山西等地区都存在着达赖喇嘛、共产党、军阀等割据势力,不久更爆发中原大战,日本入侵。1945年虽收复台湾,但是共产党已经占据了4分之一的国土和人口,蒋介石控制的地方反而下降了。所以蒋介石的统一只是名义上的,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统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自由男神 (留言) 2011年12月13日 (二) 08:05 (UTC)
没有人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推行蒙藏疆独的努力。抗战爆发时蒋介石确实是中国唯一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必须忽略台湾、新疆、西藏、南海等有争端的区域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2.104.64.97对话贡献)于2011年12月17日 (六) 23:23加入。
  • 维基留言请签名,这是基本礼仪。不知道阁下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推行蒙藏疆独的努力”来自何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必须忽略台湾、新疆、西藏、南海等有争端的区域”此论断有何来源?自由男神 (留言) 2011年12月20日 (二) 05:59 (UTC)
本人没有义务一一解答,见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争议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2.104.30.48对话贡献)于2011年12月22日 (四) 09:27加入。
  • 我觉得答案就在你所说的第一句话“蒋介石1928年在东北易帜后名义统一了全国”,即使只是名义上也算是统一了,顺便一提阎锡山至少在表面上是国民党员,自家军队也可以视作是中华民国的武装力量。es91213留言2012年5月27日 (日) 00:55 (UTC)

图片改回先前共识

先前有共识是使用File:Chiang Kai-shek(蒋中正).jpg,不知道图片被谁改掉了,改成了模糊的彩照,在此改回共识版本。烦请改变图片者在此征求意见。ZZArch talk to me 2012年1月15日 (日) 07:58 (UTC)

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个成功统一全中国

选择题,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个成功统一全中国,这个人是谁: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18:33 (UTC)

维基百科是不是应该讲究一点严谨?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18:33 (UTC)

不对吧?促使清廷逊位建立共和,清廷逊位在前,建立共和在后,换了朝代推袁世凯为大总统而已(袁反正,公举为大总统)。推动南北议和的不是袁世凯,哪来的成功统一中国?主张共和的也不是袁世凯,何来建立共和政体以来??请明示~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2.104.152.166对话贡献)于2012年8月23日 (四) 19:23加入。
辛亥革命隔年(公元1912年)阳历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国。
而后具体袁世凯怎么从形式上统一中国一步步走向实质上统一中国,你完全可以自己去阅读相关词条。
既然建立共和在前,袁世凯统一在其后,那当然袁世凯是“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个成功统一全中国”的人。
小曼丽求交往!!!留言2012年8月26日 (日) 21:45 (UTC)

自己的功课自己做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也许我的判断有误,但您的问题看上去像是份家庭功课。我们不代他人做功课,而让别人替您做功课对您自身并没有好处。
请尝试搜索维基百科搜索互联网,或许可找到需要的答案。如果功课的某一具体部分需要帮助,或者对于概念理解产生了疑惑,请在询问处发问,本页面只讨论关于维基百科的问题。 --张树人留言·Talk·电邮·Email·IM - LGBT协会 2012年8月27日 (一) 07:43 (UTC)

这功课可不是我的。三位请参考南北议和。清廷逊位在前,建立共和在后,只能称改朝换代。---112.104.75.124留言2012年8月27日 (一) 10:12 (UTC)

什么“反革命”

是谁在蒋中正条目加入“反革命”?当时皇帝已经没了,所谓“革命”是谁革谁的命?是蒋中正孙传芳的命?还是陈独秀蒋中正的命?还是毛泽东陈独秀的命?所谓“反革命”定义极之含糊,无助读者了解历史事实。
除了正式名称例如“反革命委员会”外,本人不建议于蒋中正条目使用所谓“反革命”。 -CommInt'l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12:57 (UTC)

  • 蒋发动的四一二即是反革命,反国民大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发文斥责。--Voodoowiki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13:19 (UTC)
  • 根据你一贯严谨的作风,请提供武汉国民政府指蒋“反国民大革命”的来源。
共产党的意见已经写了在共产党对蒋的批评,亦可写“中共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维基不宜为事件定性。 -CommInt'l留言2012年10月11日 (四) 05:42 (UTC)

这个栏目目前遭受严重破坏。

这个栏目目前遭受严重破坏。请求重新整理。“wsdfrew 2013年3月4日 (一) 10:40 (UTC)”

关于人物图像

由于人物已逝世,这张图似乎不太适宜。

是否有维基达人可以上传旧版1000元新台币的蒋公画像,或是10元硬币背面也可以。

“wsdfrew 2013年3月11日 (一) 00:54 (UTC)” 应该没人会用钞票上的图像来当作人物图像,个人还是比较希望能用晚年的彩照,之前有但不知为何消失了,实在可惜!es91213留言2013年5月1日 (三) 09:07 (UTC)

拜托别再用双十那张了

人物图像应以主角所占比例为优先,双十那张我看蒋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没有杂物也就算了,他本身也不理会镜头。我是希望改回较模糊的正式彩照(不知被谁给删了),但目前只能以在空军基地的清晰彩照为蒋的人物图像,我个人认为这比较适合。es91213留言2013年6月23日 (日) 07:16 (UTC)

(:)回应虽然“机关学校团体悬挂国旗国父遗像先总统蒋公遗像蒋故总统经国先生遗像暨元首玉照办法”已于2002年废止,但当时使用之蒋中正标准照,是中华民国官方标准照之范例连结。而此标准照,个人认为与放大后的“双十”版本,不论蒋中正样貌、摄影年份都较接近,因此个人赞成使用双十放大版。--Winertai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6:57 (UTC)
那就直接使用那标准照不就好了?(其实那标准照跟我所谓的“正式彩照”相似)es91213留言2013年6月30日 (日) 10:08 (UTC)

日本投降时献出的“冈村宁次武士刀”与蒋中正的关系

条目写日本投降时献出的“冈村宁次武士刀”,此刀与蒋中正的关系应该说清楚。

国军历史文物馆网站,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终获最后光荣胜利。9月9日,于南京举行受降典礼,时任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本政府签署降书,其佩刀由何应钦将军接收。现藏据国军历史文物馆。--欢颜展卷留言2014年2月16日 (日) 18:14 (UTC)

优良条目重审

蒋中正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政治与军事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Ai6z83xl3g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3:29 (UTC)

投票期:2014年4月28日 (一) 03:29 (UTC) 至 2014年5月5日 (一) 03:29 (UTC)
:0支持,6反对,撤消。--刘嘉留言2014年5月5日 (一) 03:37 (UTC)

要将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束后,与蒋、何应钦、王柏龄之合照加入本条目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并举行第一届开学典礼,孙中山背后站着由左至右为何应钦(左)、蒋介石(中)、及王柏龄(右)。有说所谓1924年美国时代杂志修改之孙蒋二人单独合照是有人刻意将何应钦和王柏龄二人从照片上消掉,只余下蒋之身影。只是此说并无实据。见师永刚、张凡编著,《蒋介石:1887~1975.上》,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年3月,第145页,ISBN 9787507534474。--Arthur011留言2014年6月9日 (一) 14:17 (UTC)

谁刻意在破坏维基中立

蒋介石谎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历,语句全部都被美化,改得像是误报一样。蒋介石是白痴还是智障,自己读过哪间学校都不知道吗?陆士预备学校等于陆士吗?师大附中等于师大吗?

蒋介石爱嫖妓也改成陈其美带他去的,那他自己去嫖的要不要列出来?我读过蒋介石日记节录本,我可以帮列。

蒋介石跟戴季陶在日本同时跟一个美女护士发生关系,护士生下蒋纬国,戴季陶迫使蒋介石领养蒋纬国,这也被改掉,连蒋纬国条目都改成“护士与蒋介石也刚好认识”,第一次听到刚好认识朋友的女友,就要帮朋友养小孩,真伟大情操啊。

还有之前维基百科有列出蒋的日本化名、以低俗手法消遣李宗仁等事,全部被该位有心人删除。

副官帮蒋介石通便,不小心挖伤蒋的肛门了,被投入黑牢好几年也删掉。

到底哪个蒋介石的粉丝在恶搞!整个条目失去中立性,歌功颂德,我还以为我来到国民党党史馆了。61.228.239.74留言2014年7月3日 (四) 21:06 (UTC)

我倒是觉得有不少中共粉丝和深绿台独支持者在有意抹黑蒋呢。况且我感觉你说的这些根本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是真事,也完全不值一提。这种东西写上去才是真正的不中立啊。蒋介石虽然争议多,但是好歹保全台湾,维护中华民国,是个铁骨铮铮的中华好汉。某些无聊的人竭尽所能黑他,却倒打一耙,面不改色地大谈中立性,实在是可笑。况且这位仁兄好好的为什么要匿名?贼喊捉贼!--Poptang|twe||中华民国(大陆)留言2015年4月15日 (三) 11:34 (UTC)
吼~你很....喔,你说别人是贼,这样算是“人身攻击”喔。^^220.133.181.93留言2016年3月5日 (六) 21:09 (UTC)
Poptang|twe||中华民国(大陆)留心用词,勿作针对性指控,保持客观态度评论。Qqqyyy留言2016年3月7日 (一) 09:50 (UTC)

这条目怎么变成这样?

今天仔细看“蒋中正”条目,才发现整篇条目都变了样,许多符合维基原则的记载不见了,反而出先许多根据大陆出版书籍内容当做根据的叙述,引用大陆书籍当然没有不好,但不知是否如此我看到许多除了像“资产阶级”的中共用语,甚至连“反革命政变”都出现了。我认为条目被修改成当今模样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会放上中立性和地域中心的模板。当然我尽可能修正条目问题,希望各位编辑者能贡献一己之力来修正本条目。es91213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5:37 (UTC)

建议阁下找User:Arthur011沟通,本条目现为此状(杂乱无章的图片、内容整个年表化、用词非中立、连贯性差、不知所云)多为该人所编辑之成果。--Ai6z83xl3g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5:55 (UTC)
有些无聊的人不黑蒋公不痛快呗。还在上面贼喊捉贼呐!看看上面那个IP吧。--Poptang|twe||中华民国(大陆)留言2015年4月15日 (三) 11:41 (UTC)
不要随便说人是贼喔,维基百科很忌讳别人人身攻击喔,管理员大大可能会把你封禁喔。^^ 220.133.181.93留言2016年3月5日 (六) 21:13 (UTC)

“蒋中正”条目怎么变成这样?

今天仔细看“蒋中正”条目,才发现整篇条目都变了样,许多符合维基原则的记载不见了,反而出先许多根据大陆出版书籍内容当做根据的叙述,引用大陆书籍当然没有不好,但不知是否如此我看到许多除了像“资产阶级”的中共用语,甚至连“反革命政变”都出现了。我认为条目被修改成当今模样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放上中立性和地域中心的模板。当然我尽可能修正条目问题,希望各位编辑者能贡献一己之力来修正本条目。es91213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6:11 (UTC)

据我所知资产阶级并非中共用语,其他的*共乃至非共分子也会使用这个词,而且这个词不见得有什么贬义。至于“反革命政变”云云,阁下认为不妥直接去掉即可,虽然“反革命”与“革命”本身并没有褒义和贬义,但由于滥用的缘故使它们在一些人心中确实已经被染色了--百年综合征留言2014年10月10日 (五) 09:24 (UTC)
资产阶级”是马列主义,至少是左派,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划分的阶级之一。它已经预设了阶级对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属于一种POV(当然马列主义者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历史观点)。基于蒋的反共立场,蒋中正条目在陈述中应该避免使用“资产阶级”一词(正如毛泽东条目的陈述中避免引用国民党用语),在评价部分则可以引用来源,表示中共的观点。--欢颜展卷留言2014年10月13日 (一) 21:31 (UTC)
“资产阶级”(Bourgeoisie)一词本出自法语,中世纪就有了,而非像欢颜兄所言是马列主义所创造的划分。“阶级”一词就更加古老了。像“革命”这类的词汇,不仅不是中共的发明,而恰恰是国民党一开始大力弘扬的。--低级法术留言2014年10月15日 (三) 04:27 (UTC)
重点不在于出处吧。而是这些词汇我们都知道起码在大陆不是好词,都是带有强烈贬义的,都是用在被官方否定的“反动”事件上。而且目前台湾的绿营支持者也愈来愈有这种倾向。显然具有地域性和中立性问题。--Poptang|twe||中华民国(大陆)留言2015年4月16日 (四) 09:30 (UTC)

石冈一郎?

有新闻报导蒋的日本名字是“石冈一郎”,有空者可考证加入。--WildCursive留言2014年11月24日 (一) 07:52 (UTC)

如今为了这四个字“石冈一郎”,造成本条目编辑战。不胜感叹。Qqqyyy留言2016年3月7日 (一) 09:54 (UTC)

“彻底”不是笔误

“彻底”是《蒋介石先生年表》原文,与“彻底”语意相同。“澈”:1. 水清。2. 同“彻”。见《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Arthur011留言2014年11月30日 (日) 04:28 (UTC)

这条目相当傻逼

一个条目,曾经得选优良条目,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修改,但是为什么条目还是这么傻逼?蒋介石1948得选总统这么重要的内容,居然压根没有,却有第三次下野的内容,既然连参选都不写何来的下野?得选总统是老蒋一辈子最荣耀的时刻,他后半生天天蒋总统蒋总统被喊着,但是条目却不写他得选总统。这么多年这个条目怎么下来的?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人身攻击,已由LHD(留言)于2015年11月30日 (一) 16:40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Howitzer留言

(:)回应:“第三次下野”的前面就是选举总统,详细内容参见主条目 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Arieschen62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6:38 (UTC)
傻逼说法,依此本条目一字不写,全都列举傻逼“主条目”即可。 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24日 (二) 05:43 (UTC)

语句中立性问题

日前发生的激战,“化名”列不列,只是导火线。细推始终,起因于本篇实在很不中立,读来完全是歌功颂德,自然而然会招致许多反对。记得原本此条目并非如此,是否可以请各位网友鼎力相助,让本篇中立一些。Qqqyyy留言2016年3月6日 (日) 07:28 (UTC)

有些内容个人意见色彩颇为严重. 比如蒋中正身为黄埔军校校长, 用"训词"个人觉得没有不妥. 但是在这里列出来似乎有批评的意思? 让人莫名其妙 另外很多用词都是带了情绪的. 个人认为维基百科需要的应该是展现事实而不是告诉读者一个结论. 2016年3月20日

关于本条目

本条目并非历来如此。很多年来单是称谓已争论不休。三年以来,内容扩充之余,亦分拆出各方评价至对蒋介石的评价李宗仁回忆录。本篇是百科传记条目,应以传主生平及经历为主要内容。不然条目早就超过30万字节,可以编成一小书。为方便各位先进查看各方评价,现将对蒋介石的评价李宗仁回忆录连结加于各大段落,以供参阅,可得中立。重申本条目已超过10万字节,若加上对蒋介石的评价李宗仁回忆录,及分拆至中国抗日战争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内战等等条目之内容,字节已远超30万有余,内容有增无减,敬希垂注。Arthur011留言2016年3月13日 (日) 13:51 (UTC)

中立不只是增加来源。传主生平内容来源,海内外皆有。任何人看孙中山事迹都不免看到《国父年谱》之直接或间接之引用。单以年表小段作主要生平介绍,已占本条目大段篇幅。现加上一些对传主行事作风之特别评语。争论与否,可以拭目以待。Arthur011留言2016年3月13日 (日) 14:13 (UTC)

关于内部链接

本条目并非历来如此,内容已分拆至不同条目。各段落已按内容加上内部连接,如中国抗日战争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内战对蒋介石的评价李宗仁回忆录等,需保留以查看由本条目分拆之内容。Arthur011留言2016年5月2日 (一) 16:51 (UTC)

考虑转移及裁撤一些内容?

本条目大小已达118,146字节,访问和编辑已有一定不便,是否应当考虑(再)将一部分内容另开条目叙述?此外信息框中的“经历”字段基本与正文重复,应当考虑裁撤;条目底端的任职经历及模板也应当考虑只保留最为重要的(四川行政长官?)。--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4日 (二) 03:37 (UTC)

条目大小已裁撤至101,203字节,再转移下去没有问题。不妨说说希望条目记述什么内容,欢迎提出,想看什么地方之内容,在下乐意向各位先进多多请益。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4日 (二) 03:23 (UTC)

本条目越编越垃圾

好端端一个条目,被哪位高人改成了年表格式,“三月视察济南,四月视察泰安,五月授奖,六月开会”,要不要来一个“七月拉稀,八月便秘”?好端端的条目,弄的傻逼模样,哎,还是维基百科高人多。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31日 (二) 16:03 (UTC)

另外,这种傻逼行文格式,估计是这傻逼是从那本蒋介石大事记里抄来的,照抄可是侵犯版权的。各位可以查查这傻逼是不是在抄袭,一看就像是抄的。Howitzer留言2017年1月31日 (二) 17:07 (UTC)

前言

你看看前言“1950年3月1日,蒋宣布复行视事[1]:63,直至1975年去世[9]:456”,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可是偏偏忘了说他什么时候下野。都不下野,哪来的“复行视事”。前面刚说了他连任五届,后来又来了这么一句。我看这个编辑啊,真是维基百科第一头等大ss。 Howitzer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51 (UTC)

关于条目篇幅

本条目大小已减至102,590个字节,部分内容已并入其他条目叙述。本条目内容前文后语大都附有来源,可供查证,一句话可以由多个来源组成,一段话也可以由一两页来源撮成。Arthur011留言2017年2月28日 (二) 15:08 (UTC)

网上来源未知可靠程度,未敢随手加上。话说回来,近见有资料引用来源达4至5个,其实有可靠来源一至二个就够,未知各位是否赞同?终究不是一人编辑,维护工作就要拜托各位。很多内容本来在2013年以前就存在,现在只是加上来源而已。觉得内容长,可以分拆,不够就增加。各位想看到条目有什么内容,可以提出,但说无妨。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4日 (二) 03:04 (UTC)

日本化名部分

原本标示出处的文章并没有提到这内容,因为要改掉不确实条目还要贴照片感觉很瞎,麻烦要补上新出处的人可以贴上真的有那记载的文章照片 照片是这则 https://www.facebook.com/towakeup/photos/pcb.757136731110198/757135897776948/?type=3

听说有中共国家档案馆的史料
http://www.xzbu.com/4/view-3301648.htm
http://imgur.com/a/kzpL0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222/c85037-20564588.html 三十二朔月留言2017年3月12日 (日) 18:37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一

  • 2013年3月12日版: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是中华民国政治家军事家介石[1][2]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人尊称 蒋公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清代浙江奉化,逝世于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3]、中华民国特级上将[4]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因受孙文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文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要津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中国建立共和政体后第一位成功统一全国国家领导人,但其政治手腕备受争议。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5]:1中国政治人物军事家[6]:472中华民国国军特级上将,生于大清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逝世于台北市士林官邸[7]。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8]:187,并加入中国同盟会[9]:187。蒋首先是反抗清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10]:265-266。蒋历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11]:187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12]:456。蒋统治中国大陆近二十二年[12]:456,直至中共建政[13]:768。一再连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并连续当选中国国民党总裁[10]:277。1950年3月1日,蒋宣布复行视事[5]:63,直至1975年去世[12]:456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2:50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二

  • 2013年3月12日版:

一如其他的中国历史人物,蒋中正一生中有多个名字,下列是常被使用的名号和称呼。

性质 名字 说明
谱名 周泰 族谱记载的名字。
幼名 瑞元 幼年所取,即小名,乃亲友对他的昵称
学名 志清 1902年,16岁至宁波上学时所取。
正名 中正 1917年1918年之间所取。
表字 介石 1912年留学日本时于自创杂志《军声》中所使用的笔名,后成为表字
化名 中村、石冈、田雄介 1908年日本留学,参与革命活动时,化名为“中村”(なかむら);1912年陈其美指示刺杀陶成章后,赴日本避风头,曾一度假冒为日本人,化名为“石冈”(いしおか[14]1914年孙中山指派,与丁景梁前往东北寻求与东北军阀合作革命,并警告日本将占领东北时,化名“田雄介”[15]
拉丁转写 Chiang Kai-shek Kai-shek是“介石”二字按照粤语发音的音译,出现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蒋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自其名与字而来的“中正”和“介寿”(祝蒋“介”石万“寿”无疆之意)相关称谓,是台湾极常见的地方与机构名称,例如: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中正路介寿路介寿国中、台湾各县市的文化中心名为中正文化中心、各县市的中正国中以及国立中正大学中华民国政府官方及公务机关多称之“蒋中正”、“蒋公”;蒋中正逝世后,则用挪抬的尊敬写法:“先总统 蒋公”称呼,随着之后政治情势及社会风气的改变,此一写法现已甚少使用。此外,台湾民间亦称其为“老总统”[16]或“臭头仔”[17]。近年来“蒋介石”的称呼也逐渐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于对蒋的政治情结,较少使用其本名“中正”或“蒋中正”,而一般称其为“蒋介石”。目前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之官方、教科书以及媒体多称之为“蒋介石”。另因政治巅峰时期,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因此当时职务名称“蒋委员长”亦成为最著名的称谓之一。在国军当中,蒋介石作为委员长亦有“委座”的尊称[18]

由于蒋氏长期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务,早年黄埔毕业的军官皆称他做“蒋校长”、“校长”。由于对中华民国国军建设和发展贡献很大,所以也有“国民革命军之父”或“中华民国国军之父”的称呼。

英语系地区为主的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昵称蒋中正为Gimo,指其特级上将背景(即大元帅,Generalissimo)的英语简写。而现在的纪录片都以“Chiang Kai-shek”作为他的英文名称。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但列表有节省字节空间:

蒋先生名号繁多,较为人知者有“中正”、“介石”二者。

性质 名字 解释
谱名 周泰 族谱上登录之名,依照行辈所取。
幼名 瑞元 祖父玉表公(蒋斯千)名之[5]:1,亲友对他的称呼。
学名 志清 1902年至宁波求学时所取,至少在1913年二次革命时,尚以此名为正名[19]
名讳 中正威妥玛拼音:Chung-cheng) 1917年至1918年间所取,是呼应“介石”。典故《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20]:34。蒋在台湾地区中华民国政府官方正式名称为“蒋中正”(“蒋公”)或简称“中正”(威妥玛拼音:Chung-cheng)[21]:15。蒋逝世后,多用挪抬写法尊称“先总统 蒋公[21]:15
表字 介石 原为其创办杂志《军声》之笔名,后来成为其表字。在中国大陆教科书媒体一般常以其字多称其为“蒋介石”,或者“蒋介石”先生[21]:15
军校昵称 校长国民革命军之父 黄埔军校创校校长,黄埔子弟与中华民国国军皆视为“国民革命军之父”。[22]
英文绰号 GimoGeneralissimo 1935年,任命为中华民国特级上将[21]:56。特别是以欧洲美国为主之英语国家外国人,均习惯昵称蒋为Gimo,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蒋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即大元帅Generalissimo)之英文简称[21]:268[23]
党内昵称 总裁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唯一永久总裁,自蒋过世后,改设国民党主席[24]
英文通称 Chiang Kai-Shek (缩写CKS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出现“蒋介石”三字的粤语拼音[25]:163,是纪录片中英文称呼[26]
英文误译 常凯申 源自上文Chiang Kai-Shek。参见“常凯申”误译事件
知名官衔 委员长(尊称委座 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委座”)尔后成为蒋之代名词。[21]:268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01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三

  • 2013年3月12日版:

蒋中正自认是后梁明州评事蒋宗霸宋代光禄大夫蒋浚明之后人,出身富裕盐商家族。

蒋中正于1887年10月31日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27]。父亲为蒋肇聪,母亲王采玉,为一孀居寡妇,后改嫁蒋肇聪蒋家自蒋中正祖父蒋斯千开始经营业,家境可谓富裕。

蒋中正/存档三家族
 
 
 
 
 
 
 
 
 
 
 
 
 
 
 
 
 
 
曾祖父:蒋祈增
 
 
 
 
 
 
 
 
 
 
 
祖父:蒋斯千(1814-1894)
 
 
 
 
 
 
 
 
 
 
 
 
 
 
父:蒋肇聪(1842-1895)
 
 
 
 
 
 
 
 
 
 
 
 
 
 
 
 
 
蒋中正(1887-1975)
 
 
 
 
 
 
 
 
 
 
 
 
 
 
 
 
 
 
 
 
外曾祖父:王毓庆
 
 
 
 
 
 
 
 
 
 
 
外祖父:王有则(1820-1882)
 
 
 
 
 
 
 
 
 
 
 
 
 
 
母:王采玉 (1864-1921)
 
 
 
 
 
 
 
 
 
 
 
 
 
 
 
 
 
外曾祖父:姚振昌
 
 
 
 
 
 
 
 
 
 
 
外祖母:王姚氏
 
 
 
 
 
 
 
 
 
 
 
 
 

蒋中正在十四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经国

蒋中正与毛福梅分居后,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侧室,蒋在日本期间与戴季陶结拜好友。戴有一日本护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与蒋、戴二人均“过从甚密”,重松为戴生下一子,便过继给蒋,由姚冶诚抚养,即为蒋纬国

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6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1921年12月5日结婚。

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1897年—2003年)于上海结婚。

蒋中正在西安事变时,曾给宋美龄和两个儿子留下遗嘱:

美龄吾妻:

吾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

经国、纬国吾儿:

余只承认宋美龄为余唯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则吾虽死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蒋中正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及并入相关条目:

蒋自称是后梁明州评事蒋宗霸宋代光禄大夫蒋浚明后人[28]:2。曾祖父蒋祈增,字怀盛;祖父蒋斯千,字玉表;父亲蒋肇聪斋号肃庵,或字肃菴;母亲王采玉(外祖父王有则(1820年-1882年),外祖母王姚氏,外曾祖父王毓庆,外曾祖父姚振昌)[5]:1严庆澍章回小说《金陵春梦》谓蒋氏籍贯河南许昌,在中国大陆较有影响[29]。1921年6月14日,蒋母亲王太夫人逝世;蒋请归葬母[5]:8

1901年,毛福梅与时年十四岁的蒋成亲[30]:187,1910年生子蒋经国[10]:158

1911年,姚冶诚成为蒋之侧室[10]:1681913年,蒋在日本时,与结拜好友戴季陶同赁一室。戴有一日本护士女友重松金子,重松与蒋、戴二人均“过从甚密”,重松为戴生下一子,便过继给蒋,由蒋的侧室姚冶诚抚养,即为蒋纬国[31]

1921年12月5日,蒋与陈洁如之婚礼在上海永安公司大楼里之大东旅社举行,张静江是证婚人[10]:168。1927年8月,陈洁如被哄退,离开上海前往美国[32][10]:168

1927年9月16日,宋霭龄在上海塞耶路家中,召开记者招待会,当众宣布:“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蒋赴日向宋母面见求婚之际,9月28、29、30日,在上海《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题为“蒋中正启事”的单身申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33]12月1日,蒋(40岁)与宋美龄女士(30岁),于上海结婚[5]:14。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之离婚声明[10]:29。结婚典礼先按基督教方式在宋宅进行,证婚人是中华基督青年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婚礼非常安静,参加者有宋老夫人、宋霭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家人和亲戚好友。宋庆龄当时远在莫斯科,未来参加;世俗婚礼在上海外滩戈登路的大华饭店舞厅举行,下午4点20分开始,4点40分结束,证婚人是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蒋当日在报上发表《我们的今日》,文章称:“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最愉快之一日。”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34]。蒋宋婚姻是中华民国最大一桩政治婚姻,蒋得娇妻,拉住宋氏家族庞大之社会资源,同时和孙中山及孔祥熙成为连襟[35]:38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19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四

  • 2013年3月12日版:

五岁时先在家延师启蒙,六岁起入私塾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九岁时父亲蒋肇聪辞世;1901年, 蒋中正14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1902年奉化县县城(今浙江宁波奉化市)应童子试,未考取。[36]

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学习英文算术等西学,惟传统经学史学,仍占很大比重,引起学生不满,蒋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翌年转学至县城的龙津学堂。过了一年,再转学到宁波箭金学堂,不到一年复返龙津学堂。

1906年4月,蒋首次东渡日本,试图就读军校,因为日清协议,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所以不能学习军事。他虽未能入学,但结识了陈其美[37]同年冬天返国。翌年夏天,蒋入位于河北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因不守校规被开除[38]。后被选取官费留日陆军学生,蒋随即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就读,但并未从士官学校毕业。不过蒋对外仍然自称学历为士官学校[39]

在日本时期,蒋介石受曾受到当时日本兴起的马克思主义热潮的影响,一度想在家乡浙江奉化进行试验,为此他认真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并提到“久而久之,竟不忍释卷,越读越有兴趣”,“要救中国,关键是要把资本家杀光”[40]

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时(1887年10月31日),蒋生于浙江奉化武岭溪口镇玉泰盐铺楼上[5]:1。自称“幼性顽钝,弗受绳尺”[41]:1461。1893年,蒋知识稍开,喜舞玩刀棒,哗召邻舍子,效军队战斗状,自为大将,部署群儿指挥,或高视阔步,指天画地,登坛说故事,以为戏[42]:2

1892年,开始入家塾,从任介眉读;1894年,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1895年春,复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6月又从蒋谨藩读《礼记[5]:2。1896年,读《孝经》;1897年,读《春秋》、《左传》;1898年,读《诗经》;1899年,往嵊县葛溪,从姚宗元读《尚书》;1900年,赴榆林村,从毛凤美读《[5]:3。青年和中年时期,蒋也读过一些近代书刊[43]:24。总之,蒋在中国学校里接受之现代知识,是微乎其微;显然不可能说蒋在青少年时代完全没有感受到新思想之影响;通过报刊和其他信息之影响,蒋打算到外面世界去追寻出路[43]:9

1901年,赴崎山下村,就读于皇甫氏;与元配毛福梅结婚;1902年,应童子试,见试场规律陋劣,内心不耻科举;1903年,蒋赴县城,肄业凤麓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06年1月,蒋赴县城,肄业于龙津中学堂[5]:4[44]。凤麓学堂与龙津学堂是奉化两所新办学校,学堂开设英文、算学等新课,但教学重心仍在经史子集等旧学[45]。曾经在龙津中学堂担任过蒋之英文教师董显光回忆,蒋给他留下难忘印象,“是他每天抢着上海送到报纸的那种热切期待的表情”[46]:34[43]:9

1906年3月,蒋中正立志革命,乃自剪发辫,托友寄家,以示决心;4月,东渡日本,肄业东京清华学校,在东京认识陈其美[5]:4。蒋中正没有像当时许多人那样选择理工及教育等和社会发展有关之科目,而是选择这条和传统中国文化人并不相契之道路[43]:10-11。蒋中正试图就读军校,因为日清协议,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47]:121-122,到日本后,因非公费留学不能入军校[12]:458

1906年冬,蒋中正返中国;1907年夏,赴保定,肄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闻日本教官侮辱中国言论,“起而折服之,几获罪”;年终应考留日陆军学生,获选;1908年,再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肄业;暑假归国省亲;由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仍在日本肄业振武学校;初次谒见孙中山,倾谈国事;1910年,卒业振武学校,升入高田陆军第十三师团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士官候补生[5]:5[48]。所学课程以军事科目和日本语为主;高度军事化教育,造成蒋强烈军事化思维[43]:13。实习营地在今新潟县上越市,实习生军衔二等兵[49]。后来晋升上等兵[21]:79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24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五

  • 2013年3月12日版:

1908年,蒋中正在日本东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期间,接触到了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思潮,经陈其美介绍加入由孙中山于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开始进入革命运动,当时他所用的假姓氏是“中村”(なかむら,NAKAMURA )。1909年至1911年,蒋入日军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 (营地在今新潟县上越市),军衔二等兵

1911年10月(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蒋潜回上海参加辛亥革命,与陈其美于江浙起义,并以先锋指挥官职位率百余人进入浙江杭州,攻打浙江巡抚衙门。时清兵多为革命党支持者,遂不攻而下,11月5日即控制市区,6日抵抗结束,俘虏巡抚增韫。后陈其美在上海获举为沪军都督,任命蒋为沪军第五团团长,隶属黄郛的第二师。陈、黄、蒋三人遂换帖拜把,结为兄弟。

1912年民国元年)新历元旦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蒋在陈其美命令下,刺杀了孙文的异己——曾为光复会领导人的陶成章。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50] 刺杀陶成章之后,蒋打算出国暂避风头,遂辞去沪军第五团团长,3月赴日本,一度假装为日本人改姓为“石冈”(いしおか,ISHIOKA)。后又恢复身份,改回蒋氏,学习德文,并创刊《军声》杂志,在该杂志著有多篇文章。[51] 蒋在日本不到一年就回国,遂归奉化溪口老家,暂时闲居。袁世凯在南北议和后依《临时约法》继任总统,并控制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1913年,因国民党于国会议员选举大胜,而将领导国会修订《临时约法》、出任阁揆并依法组阁的国民党要员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孙中山见革命以文治不成,决意改以武力致之,遂号召各地护法讨伐袁世凯,其中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遂参与“二次革命”,于7月在上海攻江南制造局,作战不利,败退闸北,为英军缴械,于8月13日彻底失败。9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陈其美与蒋则躲入租界,因袁政府追捕甚急,亦相继逃往日本。蒋于9月1日抵长崎。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东渡党员重组中华革命党,1913年10月29日,由张静江做监誓人,蒋加入中华革命党。蒋于此第一次单独与孙中山见了面,期间令蒋主持沪宁讨袁军事兼任第一路司令,主攻沪西。

1914年,蒋奉命赴哈尔滨考察东三省,并书告孙中山,述说欧战趋势及倒袁计划。夏天,蒋抵沪从事进攻上海,但事机不密,遭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破,并遭追缉。此军事行动失败后,蒋又奉陈其美之召再往日本,时风闻东北军倾向革命,遂派蒋由日本赴东三省,化名田雄介

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推翻共和,于燕京北京称帝,年号洪宪,各地爆发反袁运动,陈其美回任淞沪司令长官,召蒋回国襄助。蒋协助杨虎攻击“肇和舰”及袭取“应瑞舰”,且参与攻击上海官署,但均告失败,是为肇和舰起义。蒋亦于1916年初参与江阴战斗攻取江阴要塞,占领五日后退出。5月,陈其美遭袁世凯遣人刺杀身亡,蒋于险地为之发丧。根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蒋在上海期间加入了青帮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日本,蒋和张群等即由长崎乘趁日轮回中国,10月30日抵上海;11月3日陈其美夺取上海,并为攻占南京聚集力量[12]:458。蒋至上海,陈其美令主持攻浙事,任攻浙先锋指挥官,蒋率敢死队炸浙江巡抚,俘虏巡抚增韫;10月,返回上海,任沪军第五团团长,助陈其美筹谋底定全江苏[5]:5-6。蒋隶属第二师,师长黄郛,旅长是张宗昌[12]:458。蒋被认为是党内有数之军事人才[43]:14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4日,因派系之争,陈其美命蒋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病房[52]:1164。孙中山下令“严速究缉”,蒋因陶案之故,乃避往日本[12]:459。陶成章谋刺陈其美,破坏革命,蒋怒杀之;遂辞沪军第五团团长,东渡日本,习德文;创办《军声》杂志,著《征蒙作战刍议》、《军政统一问题》、《革命战后军政之经营》、《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国之外交》等篇;冬,回中国乡居[5]:6

1913年,袁世凯暗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籍四都督,向五国银行签订大借款,阴谋颠覆民国;国民党群起声讨,推陈其美为驻沪讨袁军总司令,蒋奉令攻江南制造局,不克,从事秘密活动,旋即东渡日本[5]:6。蒋败退闸北,并被英国巡捕缴械;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12]:459

1914年,蒋奉孙令,主持上海、南京讨伐袁世凯军事,兼任第一路司令,负上海西部进攻任务,事泄,袁捕之急,蒋乃赴日本;旋奉命赴哈尔滨,视察东北形势;书告孙,述欧战趋势并倒袁计划;欧战起,返日本覆命[5]:6。袁遂下令严缉蒋,并收买党人王金发加以暗图,蒋觉察到后,应陈电邀赴日本[53]:32。蒋在东北策划讨袁工作,但因日本势力控制东北,难有进展,于秋间返回日本[21]:105。蒋曾与日本在华军方接触,以警告其不得占领东北、不得阻碍革命[25]:163

1915年,蒋以讨袁之志未竟,局促居于东京,锐意于学,并始作日记;陈其美就任淞沪司令长官,召蒋回国任机务,谋运动肇和舰及袭取应瑞舰,并攻夺陆地各官署,未成[5]:7。9月,陈其美滞留上海,设总机关于法租界,由蒋担任军事职务;10月,蒋奉孙命回上海,拟定“淞沪起义军事计划书”,供陈其美参考;11月10日,陈其美派同志王明山等刺杀袁氏死党郑汝成;制造局守军同志不能及时响应;陈其美偕蒋退回机关部,及法国巡捕房侦探前来搜捕,自露台越屋走避[53]:32

1916年春,蒋率杨虎等攻取江阴要塞,占领五日后退出[5]:7。因内部叛变,同行者皆宵夜遁逃;蒋独留垒中,至深夜,二名士兵来告:“垒已空,盍速行。”蒋乃命二人为向导,离炮台出险返回上海[53]:34。5月8日[12]:459,陈其美被刺杀,蒋为经纪丧葬,并撰文哭之;7月,奉孙中山命,驰赴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北上观察政局,同年秋回上海[5]:7

1917年7月,孙赴广州领导护法运动,海军首先响应,策动海军之经费来自于德国公使,资金由孙交蒋在上海一手经理,开启蒋与上海金融界建立联系管道之契机[54]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28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六

  • 2013年3月12日版:

1917年张勋拥立前清宣统帝北洋军阀不承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州,筹组军政府,并就任海陆军大元帅,主持“护法”及“北伐”事宜。蒋中正撰写《对北军作战计划及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受孙中山赞许,后奉孙中山之命留上海主持党务军事。

1918年,蒋奉命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拟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战计划书,并于漳州战斗中亲加督战。同年夏季,他辞职返回上海,不久又奉命赴闽就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职。冬,蒋参与攻取永泰,旋奉命停战。后蒋辞职回沪,又东游日本,不久后返国。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蒋回上海向孙中山陈述留学欧美计划,但孙不同意。同年,孙中山以“中华革命党”为基础,扩大吸收党员,成立中国国民党,蒋亦加入。1920年,蒋再往福建参加作战,陈炯明本任其为粤军第二军前总指挥官,蒋婉拒之,回乡侍母。随后到上海股票交易所营业员

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太夫人逝,享年58岁。蒋回乡葬母,孙中山书“蒋母之墓”刻石建碑,竖于墓前。

1922年,蒋到广西参见孙中山,商决“东征北伐”事宜,建议移大本营于韶州。后因陈炯明与孙中山交恶,阻碍北伐,蒋两难之下辞去职务。同年夏,孙中山自桂回粤,免陈炯明职,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炮击广州总统府,孙中山仓促避难于永丰舰,蒋奉孙之“事紧急,盼速来”电召,星夜自沪驰赴广东,在永丰舰上协同指挥作战56日。8月9日脱险,随孙中山返沪,并将经过写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请孙中山作序。后蒋奉命为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赴闽整顿各军,伺机攻击陈炯明所属军队。

1923年,孙中山将大本营迁回广州,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对抗北洋政府列强多不支持孙中山与国民革命军,孙仅获得表面上对华友好的苏俄支持以因应此情势。[55] 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实行“联俄容共”:聘请苏俄军事及政治顾问,力排众议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56][57]

同年9月至11月间,孙派蒋为代表率团赴苏俄考察学习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及军事系统。蒋在苏期间,发现苏俄不欲兑现援助革命政府的承诺并坚持认为蒙古不属于中国,他还发现苏俄当局对中国国民革命没有真切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强分阶级、讲求斗争,他对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对付革命敌人的策略为更多”,并认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58]。此时列宁病重,苏联内部斯大林托洛茨基内斗,“排斥异己”风气盛行,蒋介石对苏联政治非常失望。[40]自此认定苏俄乃“赤色帝国主义”,共产主义亦不适于中国。蒋将其在苏俄3个多月旅行、考察和会谈所得资料和印象,写成《游俄报告书》,寄奉孙中山。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国民革命军。孙中山任命蒋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及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回广州后,对孙中山面陈其对于“国共合作”的意见,惟孙中山认为他对于中俄将来的关系顾虑过甚,不适于当时革命现实环境。蒋因而力辞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并将筹备处交予廖仲恺后离返乡。[59]

同年4月,孙中山再三催促蒋复出。[60] 蒋乃重返广州,接受黄埔军校校长任命。冬,革命委员会成立,蒋奉派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负责弭平广州商团叛乱。在粤之警备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飞机队、甲车队、兵工厂卫队、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均奉命归蒋指挥。1924年末,孙中山离粤北上与段祺瑞筹开国民会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燕京逝世,时蒋率黄埔军校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下东莞石龙平湖深圳归善平山海丰,直捣潮州汕头嘉应。蒋获悉孙中山逝世后,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并回广州祭奠孙中山。[61] 同月,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蒋被任为党军司令官。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6月,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蒋奉兼广州卫戍司令,回师讨叛平之。沙基惨案发生,蒋忧愤成疾。7月,军事委员会成立,蒋任委员,建议六大革命计划。8月,廖仲恺遇害,人心激愤,国民党中央组织特别委员会,任蒋为委员,负责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处理廖案,平定时局;胡汉民出国。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10月,蒋指挥东征军第二次东征,首战惠州,连战皆捷。12月,凯旋广州。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及军队政治部发展组织,国民党内矛盾逐渐增加。

1926年3月,“黄埔军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蒋仍任校长。后发生中山舰事件,蒋相信此为中国共产党有意策划谋害自己的阴谋[62]事变平息后,汪兆铭避嫌离粤。4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通电反对,并建议中央请整军肃党,准期北伐。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中蒋中正被推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议,委任蒋为中央组织部部长;7月6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临时全会,蒋中正当选为“常务委员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最高领袖,是乃国民党继孙中山之后,第一位真正全面继承其地位的党、政、军统一最高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全体执委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联席会议还决议,中国共产党应造送其加入国民党之党员名册于中央组织部,俾消减猜疑,共同努力,完成革命,此决议为共产党所拒。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内容并入相关条目:

1917年春,蒋留上海,联络南京、绍兴同志,图肃清袁世凯余下势力;1918年春,蒋奉召赴广东,在途中撰上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书,到广东,就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职,拟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战计划,并亲自督战;夏,辞职返上海,旋奉命赴福建就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职;冬,攻取永泰,旋奉命停战[5]:7-8。离开福建后,蒋在上海设立一家商业交易所;经过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笔活动资金[12]:459

1919年秋,蒋辞职回上海;冬,游日本,旋返国;1920年,蒋奉命赴福建,参加作战机务,并上第三期攻击及作战计划;陈炯明任蒋为粤军第二军前敌总指挥官,不就,回乡侍母[5]:8。蒋奉命赴福建漳州,促陈炯明等回师广州;10月5日,蒋抵汕头总部[53]:39

作为一个对时事相当敏感之人物,蒋对当时波及全国之新文化浪潮有所了解[43]:24

1922年,蒋到广西谒孙中山,商决出师日期,建议移大本营于韶州;旋陈炯明有异志,阻碍北伐,蒋忧愤成疾,辞归[5]:8-9。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孙避难于永丰舰[6]:472。6月29日,蒋抵广东;自是,蒋每日跟从孙中山,指挥海军沿省河进攻叛军,直到8月9日闻北伐军回师失利消息,蒋始侍孙离粤赴上海,8月14日抵沪[53]:40。登舰随侍40多天[21]:112。蒋卒护孙脱险到上海,并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以揭发陈炯明罪状;冬,蒋奉命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赴福建计划进剿[5]:9。当时孙派蒋到福建去,和安福系军阀建立联系;在他们帮助下,孙于1923年回到广州[63]:45。在上海,同乡虞洽卿指点蒋:拜青帮头号老大黄金荣为师[35]:114。孙在11月22日信中鼓励蒋说:“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其于有成,若十日无进步,则不愿干,则直无事可成也。”[63]:45

1925年2月,蒋率黄埔军校教导团及粤军第一次东征陈炯明,不一月,直捣潮州、汕头、梅县;9月,蒋奉命为东征军总指挥[5]:10

1923年,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改成立,蒋被任为委员,旋又受任为大本营参谋长;蒋辞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职,专办大本营机务,扈从孙中山亲征[5]:9。2月17日,孙特任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21]:112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蒋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21]:138。2月6日,蒋设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于广州南堤[53]:51。一个月后,蒋辞职,开始发放遣散费;4月,孙批复蒋“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21]:138。4月21日,蒋返回广州[21]:139。同年夏,蒋到校视事,5月3日[53]:51,奉命特任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秋,奉命兼任长洲要塞司令;军事委员会改组,蒋仍任委员,旋奉派为各军军事训练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又奉命兼粤军总司令部训练部部长;冬,革命委员会成立,蒋奉派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负责弭平商团事变[5]:9毛泽东曾说过,蒋是靠黄埔军校起家[12]:461。新军改称党军,蒋奉命为军事秘书[5]:10。11月4日,孙写信给蒋道:“次日开始宣传,而兄处派人忽将手机枪并短枪收回,致不能照计划举行。”[63]:45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于北京,蒋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回广州祭奠,并整理校务,旋返军次,就潮汕善后督办职;4月,中央任蒋为党军司令官;6月,杨希闵刘震寰叛,蒋奉命兼广州卫戍司令,回师讨平叛乱;7月,军事委员会成立,蒋任委员,建议革命六大计划;8月,廖仲恺遇害,人心激愤,中央组织特别委员会,任蒋为委员,负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处理廖案,平定时局;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5]:10。8月24日,蒋当上广州卫戍司令[12]:462。当时蒋任候补中央委员,毛泽东则是中国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35]:3

1925年12月,蒋凯旋广州;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选举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蒋当选为执行委员,旋由执行委员第一次全会推蒋为常务委员;2月,军事委员会任蒋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蒋辞不就;3月,黄埔军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蒋仍任校长职;中山舰叛变,谋加害于蒋,蒋发觉后迅速处置,事变遂平;汪兆铭避嫌离广东;4月,西山会议派违反党章,在上海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通电反对;蒋建议中国国民党中央,请整军肃党,准期北伐;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联席会议推蒋为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第二次全体执委会开会,蒋为主席,决议接受海内外请愿北伐案,发表宣言;6月1日,中央常会决议,任蒋为中央组织部部长;6月4日,中央全体执委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5]:11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35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七

  • 2013年3月12日版: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誓师北伐。[64] 8月,北伐军进驻长沙,蒋发表讨吴佩孚宣言,督令各军进攻,先后大战于汀泗桥贺胜桥,并获得胜利。9月,蒋督攻汉口汉阳;围攻武昌等战役,赣战告急时,蒋甚至亲临面授攻城机宜毕,移师入督师,令潮汕部队进攻闽省。攻下闽浙后,接下于武昌战斗中,击败刘玉春陈嘉谟等,至此吴佩孚武汉军力全部消灭。蒋令入闽部队在攻破周荫人主力后赴赣参战,先后攻下樟树丰城建昌德安永修抚州孙传芳向蒋求和,但蒋拒绝。11月,攻克九江南昌守军负隅顽抗,蒋亲临督战,克之,孙传芳江西军力于是消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移设于南昌。蒋通电各省促人民自决,先后攻下漳州泉州福建全境平定。12月,阎锡山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7年1月,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成立。政府会议决议中央党部与政府暂驻南昌,在鄂各“左派”委员于苏俄顾问支持下对此坚持反对,蒋努力斡旋,赴牯岭邀各中委会晤,消弭隔阂。九江英兵残杀国人,蒋建议对外方针,以和平不辱国格为主,并提请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其时,苏联顾问鲍罗廷中共决议“迎汪复职,以与蒋分权”,同时攻击蒋为“新军阀”。国民政府后,汪兆铭出任国民政府主席

3月,北伐军在攻下杭州、苏州后,苏联顾问鲍罗廷联合国民党左派势力在武汉国民政府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为防止蒋介石独揽专权,会议缺席选举汪精卫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并决议不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改为7人集体领导,从而免去了原来由蒋介石担任的上述职务。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65] 北伐军继而攻下上海江宁后,由于北洋军阀的直鲁军嫁祸和蒋中正领导的北伐军部分士兵违纪而发起的暴力排外事件,策动抢劫、杀害外侨。英美军舰炮击南京,造成南京军民2千多人死伤,并造成国际冲突,是为“南京事件”。蒋严电阻止事态扩大,静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决。在蔡元培等国民党元老举发“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

同期,蒋加速在江南地区的反共活动。1927年3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国民党党代表倪弼手下的右派军官枪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此事件被视为国共分裂的重要信号 [66]。随后,蒋部势力陆续在九江、安庆、宁波和南京捣毁国民党左派报社、工人总工会与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党部,枪杀、逮捕共产党员与抗议游行的工人群众。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在3月31日于南昌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67]

1927年4月北伐军攻占上海,蒋介石下令进行“清党”(清除国民党内有共产党身份的党员),并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党员。蒋联合上海黑帮组织青帮洪门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率军队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中共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解散上海总工会等组织,抓捕并杀害一批共产党员,包括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人。13日,蒋部士兵向在宝山路示威请愿的学生工人开枪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宝山路血案。至15日,有三百余人死亡,五百余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蒋自此与共产党决裂。4月17日,国民党中央宣布撤销蒋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并开除党籍。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组织政府,发表《告民众书》。4月21日,军委会自粤迁南京办公,蒋发表《告全体将士书》。4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由汪精卫领衔,孙科、邓演达、宋庆龄、张发奎、吴玉章、毛泽东、恽代英等联名发布通电,斥责蒋的分裂行为。这就形成了“宁汉对立”的局面。

1927年7月武汉汪精卫政府视破苏联侵华企图定取缔中国共产党,汪兆铭在武汉进行分共宁汉复合),国民党与共产党终于正式决裂,并展开了持续十年的武装对立。

1927年5月,蒋中正继续北伐,分全军为三路进攻。同时组织“清党委员会”,在全国各省厉行“清党”,将中共党员从各级政府、公家机构及军队中处决禁锢北伐军先后克复扬州泰州滁州蚌埠郑州许昌清江浦克复后,孙传芳通电下野。蒋抵徐州冯玉祥来会,举行徐州会议,决定联名通电北伐,并由冯劝请武汉政府克期取消。张宗昌派员来谈输诚。云南四川刘湘通电归附。蒋奉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8月,北伐军反攻徐州失利,蒋下令退却,并电呈国府,自请处分。当时宁汉分裂益甚,蒋为免成为目标,发表下野宣言,辞去各职,返乡祭祖扫墓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并改组国民政府。

同月,武汉汪兆铭随后也开始清党并驱逐了苏联顾问(中共官方称之为宁汉合流)。 广西、广东和湖南等省亦分别在李宗仁李济深何键朱培德等主持下开始清共。共产党在几次武装暴动失败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 1927年9月,蒋决定出国考察日本政府对华政策,28日,自沪东渡日本11月,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商以中日两国相处之道。蒋自日返国后,于12月1日与宋美龄上海结婚。在汪兆铭广东成立政府后,国民政府发讨伐广东令。国民党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决议请蒋复职,并负责筹备四中全会,各方亦纷电促其再起,蒋乃决定回金陵

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总司令。迭电冯、阎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公推蒋为军事委员会主席。9日,扶病渡江视察前线,15日,赴开封与冯玉祥面决北伐大计,中政会决议蒋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统归蒋指挥。3月,蒋赴杭检阅,过沪会商财政,迭令白崇禧早定湘局,合力北伐。军官团开学,蒋以团长身份,亲临主持。蒋并对日本记者坦白演讲,盼日勿妨碍中国国民革命之进行。军事部署毕,蒋于31日渡江北伐。4月,北伐军进驻徐州[68] 蒋手撰誓师词,令驻两湖各军加入北伐,编入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所向克捷,连克郯城台儿庄郓城韩庄临城枣庄。第三军团在鱼台失利,蒋电令各军赴援。张宗昌下总退却令,惟孙传芳纠集余部尚图顽抗。下旬,迭克巨野嘉祥,经西关济宁滕县界河鱼台汶上邹县大名

5月,日本试图光复失土,以“护侨”为名出兵山东。蒋中正一面与日交涉,一面委朱培德为敌前总指挥,积极北进。蒋在亲赴界河督攻兖州宁阳兖州曲阜金乡莱芜平阴泰安肥城后赴泰安,督攻济南,并决定济南克复后,即渡河追击,不使日本阻北伐军行进。5月1日,北伐军克济南日军阻碍北伐军,造成五三惨案国民政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遇害。3日至5日,日军济垣滋扰挑衅,向北伐军袭击,蒋严戒北伐军勿予还击,并严令入济南部队,于三日夜退出城郊;并派员与日军师团长福田商约束部队,未得要领。日军仍继续放枪发炮,并引张宗昌以飞机炸北伐军司令部,蒋为完成北伐,忍辱勿较,限令北伐军星夜渡河,仅饬留李延年步兵团驻守。日本阻碍北伐之阴谋于是粉碎。6日,蒋继续提兵北进,并吁召汪、胡回国,又切告奉系“早日觉悟”。在连克平阴禹城石家庄临沂德州定县张家口后,蒋进驻石家庄督师。克复保定。6月,张作霖燕京,过山海关,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弹炸死。

蒋中正攻下平津后,以任务完成回京提请解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中央挽留。蒋呈请设裁兵善后委员会,并迭电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征求意见,以期协调一致,实施裁兵。7月,蒋赴燕京,祭奠总理孙中山,并往南口追悼阵亡将士,发表整军意见及裁兵方案,并决定由第一集团军率先裁编,以为之倡。8月,蒋主持举行北伐全军阵亡将士追悼会。筹开五中全会,纠纷迭起,蒋赴沪斡旋,终于开幕,决议开始训政,推行建设等要案。全会通过国民政府之组织,并推蒋任国民政府主席。

1928年10月10日,蒋就任国民政府主席。五院组织成立。蒋发表中华民国训政时期施政宣言。成立法制局。设置外交研究委员会,研究废止不平等条约的步骤。宣告关税自主。11月,制定国玺,实施禁烟。蒋出巡各地,检阅军队,并考察地方政教及民生利病。美国首先承认关税自主,各邦交国均赞同,仅日本极端反对。12月,统辖中国东北的奉系张学良宣布改五色旗青天白日红旗,史称东北易帜,通电遵从中央号令,国民政府宣布统一。

北伐成功后不久,国民政府便将原本的国旗——五色旗,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取代,并将原为国民党党歌的“总理训词”定为国歌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内容并入相关条目:

1926年5月,蒋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人;国民革命军北伐,蒋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制定各个破敌方针[6]:472。解放军出版社《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认为蒋对党政军大权“因是渐渐收回”,“是蒋走向独裁之分水岭。”[12]:464

6月,政治委员会决议任蒋为国民政府委员;7月5日,中央决议任蒋为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7月6日,又推蒋为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于7月9日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誓师北伐;8月,进驻长沙,发表讨吴佩孚宣言,督令各军进攻,先后大战克汀泗桥贺胜桥;9月,蒋督攻克汉口汉阳,围攻武昌将下,江西战告急,蒋面授攻城机宜毕,移节入江西督师[5]:12。12月初,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C·A·达林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等在南昌按照蒋之命令召集紧急会议,通过决议:一、承认以前之公债,并容许前几届政府之纸币流通;二、命令商人于12月7日一律开业,遇有不服从者以武力胁迫之;三、建议商会和所有公会使用他们收藏之银元;重新开放已倒闭之江西银行[63]:41-43。解放军出版社《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认为“南昌成了蒋拍卖革命之场所。”[12]:466

1927年1月,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成立,蒋指示进取全浙江机宜;政治会议决议中央党部与政府暂驻南昌,在湖北各委员坚持反对,蒋努力斡旋,赴牯岭邀各中央委员会晤,消弭隔阂;九江英兵残杀国人,蒋建议对外方针,以和平不辱国为主;2月,蒋赞助国民政府驻武昌、中央党部驻汉口;3月,蒋在南昌发表重要文告,切劝同志,坚守国民革命立场,维持国家社会秩序,团结一致,解救民众痛苦;入南京部队与英人发生冲突,英舰炮击南京,蒋严电阻止事态扩大,静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决[5]:13。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选出蒋为武汉国民政府委员[69]:380。4月5日,蒋成立“上海工界联合会”和“中国全面进步联合会”[63]:64

1927年4月,武汉政府下令,突免蒋职;蒋解散上海总工会等非法组织,彻底清除中国共产党份子;4月18日,国民政府奠都南京,蒋发表告民众书;4月21日,军事委员会自广东迁南京办公,蒋发表告全体将士书[5]:13-14。蒋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41]:1466

1927年5月,蒋决定继续北伐作战方案,分全军为三路进攻;组织清党委员会,全国各省厉行清党;6月,蒋抵徐州,冯玉祥来会,举行徐州会议,决定联名通电北伐,并由冯劝请武汉政府克期取消;7月,蒋奉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徐州失守,蒋渡江督战[5]:14。身在苏联之儿子蒋经国给蒋写公开信,声明断绝父子关系;蒋经国自己后来回到国内时也声明那是在苏联共产党的压力下装出来[35]:76。拥兵自重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机逼蒋下台;在武汉之汪精卫和唐生智又组织东征军通电讨蒋;而何应钦等嫡系亲信此时亦不愿出来维持蒋之地位[41]:1466。8月,反攻徐州失利,蒋下令退却,电呈国府,自请处分;宁汉分裂益甚,蒋为避免目标,冀便团结,发表下野宣言,辞去本兼各职,回乡扫墓;9月,蒋决定出国考察外交,并研习经济、政治、社会、哲学、军事;9月28日,蒋自上海东渡日本;10月,蒋在日本研究日本对华政策,至神户访谒宋太夫人商谈婚事;11月,蒋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告以中日两国相处之道;11月10日,蒋自日本返国;12月1日,蒋与宋美龄女士于上海结婚[5]:14。9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蒋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69]:381

1928年1月3日,蒋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69]:382。1927年12月,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决议请蒋复职,并负责筹备四中全会,各方纷电促蒋再起,蒋乃决定回南京,以安民心;1928年1月4日,蒋进南京呈报正式复职;中政会决议任蒋为北伐全军总司令;屡次发电冯玉祥、阎锡山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7日,二届四中全会推蒋为军事委员会主席;2月9日,蒋扶病渡江,视察前线;2月15日,蒋赴开封与冯玉祥面决北伐大计;2月28日,中政会决议任蒋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3月,部署军事毕,蒋于3月31日渡江北伐;4月,蒋进驻徐州,并电外交部切实负责保护外侨[5]:15。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得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70]:228。蒋集中优势兵力,专门攻击奉鲁军薄弱环节山东地区;而在河北、山西一带则采取守势,只投放有限兵力,比张作霖之战略步署略高一筹[71]:391

1928年4月,日本出兵山东,阻碍北伐,蒋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委朱培德为前敌总指挥,积极北进;直鲁联军反攻济宁;蒋亲赴界河,督攻兖州,以挽救之;蒋赴泰安,督攻济南,并决定济南克复后,即渡河追击;5月3日至5月5日,日军在济垣横行滋扰,向国军袭击挑衅,蒋严戒国军勿予还击,并严令入济南部队,于5月3日夜退出城郊;5月4日、5月5日,日军仍继续放枪发炮,并引张宗昌以飞机炸国军司令部,蒋为完成北伐,忍辱勿较,限令国军星夜渡河,仅饬留李延年步兵团驻守;5月6日移节党家庄,继续提兵北进,并吁召汪精卫、胡汉民回国,又切告奉系早日觉悟;蒋进驻石家庄督师[5]:16

1928年6月,克复平津后,蒋以任务完成,回京,提请解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中央恳切挽留;蒋呈请设裁兵善后委员会;7月,蒋赴北平,祭奠孙中山,并往南口,追悼阵亡将士;8月,筹开五中全会,纠纷屡起,蒋赴上海斡旋,卒获开幕,决议开始训政,推行建设等要案;全会通过国民政府之组织,并推蒋任国民政府主席;10月10日,蒋就国民政府主席职;11月,蒋出巡江苏、山东、安徽各地,检阅军队,并考察地方政教及民生利病[5]:16-17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50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八

  • 2013年3月12日版:

国民政府于中华民国16年1927年到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南京沦陷为止,各方面建设发展被称为“艰苦建国的十年”[72],西方则誉为“黄金十年”[73]

1928年,蒋中正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保有前者至1931年,保有后者则至1946年间。

1951年9月19日美国魏德迈将军在国会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74]

1928年1937年,虽有内忧外患,中国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计东北,全国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75]。但是,造就“黄金十年”的奇迹,主要是靠机制面粉业、纺织业、火柴业这三大行业以两位数的水平高速增长,而在当时对于国家强大更具重大作用的钢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并没有什么发展。实际上,当时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占中国当时GDP很大比重的还是靠庞大农业人口所进行的农业和手工业,中国现代工业仅占GDP的一成左右。

从1931年到1937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仅仅从43.7万吨增长到47.1万吨,机械制造业就更不用说,虽然江南造船厂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就为美国建造了4艘万吨级运输舰、1931年5月就在东北诞生了第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然而此段时期中国的机械行业实际上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重炮。

此外,中国当时仅有的些许现代工业,主要还是掌握在外国资本手中,其中日资占有很大比重。据统计,在1936 年的全国工矿业(不含东北)中,外国资本高达78.4%, 国家资本和民族资本家资本仅分占5.4 %和 16.2%;七七事变前,关内29%的煤炭产量(英资为23%)、关内90%的铁矿矿、95%的现代化炼铁是在日本资本控制下的。而地区差别也更为明显,工业畸形的集中在少数城市,以至于在1938年失去武汉之后,国统区钢产量仅为战前的3%,电力14%,水泥5%,化学1%,棉纱1%,面粉2%。

在农业方面,饥荒是普遍的。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字,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在江浙以外的地区,新军阀混战导致生产完全被破坏,直到1949年才开始恢复。江浙地区由于美国廉价粮食的倾销,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基本破产。由于国民政府没有任何能力改善局面,共产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

教育建设方面,初等教育由1929年百分之17就学率,增至1936年百分之43。[74] 这十年也因此被称为“黃金十年”。国民政府藉外交手段逐一收回一些租界和外国在华享有的特权。《中华民国刑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行政诉讼法》等基本大法相继颁布,司法体系渐趋完备。在经济方面,国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实施法币、禁用银币、统一全国币制,对外贸易也累积了盈余为外汇存底;建设铁路及公路,为备战而特别发展 连贯公路;建立电话网络;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农业的生产。国民教育也有了长足进步;国语作为标准语言得到推广。蒋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以儒家为宗的道德价值,推行卫生的现代生活方式,期望在中共最活跃的江西省建立新秩序。

然而此时国民党内部已开始腐化,派系林立,而其无条件接受入党者则加重了这一状况。农村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在军阀内战之余也没有得到改善。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上依赖海关税收,而其管辖范围也十分有限。其军事开支依靠大批借款维持。政府五院很少能发挥积极作用,实权则有军事委员会掌握。政府的涣散使得蒋中正甚至支持建立带有法西斯色彩的党内组织“蓝衣社”。[76]

北伐完成后,奉系领袖张学良呼应蒋中正,在东北易帜,除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此刻,以青天白日红旗为象征的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了“统一中国”。但各省实力派军人各怀异志,蒋对各个省份的影响力很弱。1929年,蒋中正召开编遣会议裁军,但尽裁他人军队,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与桂系李宗仁等不满自己的军队被削弱,遂联军拥汪兆铭为首,另立中央于燕京

1930年冯、阎与桂系联军与蒋中正中央军爆发了中原大战联军、蒋军两方二十余万人员伤亡。在张学良支持蒋中正,率奉军山海关攻进燕京,联军败局,反蒋同盟即告瓦解。同年,蒋正式受洗礼皈依基督新教

1931年国民会议在金陵集会,宣布训政临时约法,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反对召开国民会议的胡汉民则在粤成立“军政府”,胡汪联合反蒋,行省处于半独立状态,并处于与国民政府交战的边缘。与此同时,蒋中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他在1931年5月12日向国民会议提出《剿灭赤匪报告案》,表示中国当时最大的祸患就是共产党。[77]

1931年4月底,粤方即国民党四个监察院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发表通电,以蒋非法扣留胡汉民为由,公开弹劾蒋,并例举了他种种独裁事实。5月27日,反蒋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会集一堂,联合在广州成立了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同时成立国民政府,与蒋的南京政府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局面。

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变前夕,蒋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以“攘外亦须安内”为旨,表明以外交折冲,先延缓日本的武力攻势,并具文表达抗日决心,指出“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78]。”

1931年10月14日,蒋在张静江陪同下去见胡汉民,蒋说:“过去一切,我都错了,请胡先生原谅,以后遇事,还请胡先生指教”。这一天下午,胡到了上海,结束了软禁。11月2日,蒋在国民政府纪念周报告中提出,即使“牺牲个人”,也要“促成本党团结”、“遵守党章”的重要性,强调自己遵守这一原则,表示愿意下野。12日,蒋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四大,指出“此次大会两个最重大的使命就是:一、团结内部;二、抵御外侮”。18日,胡汉民、孙科在广州召开另一个国民党四大,要求“蒋必须下野”。12月7日,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了第三个国民党四大,指责广州“不体谅共赴国难的退让精神”。同月,国民党中央电邀粤方、沪方中央委员来南京举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但粤方坚持蒋必须下野,否则不去南京参加会议。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在南京中央党部举行临时会议,蒋中正向全国发表辞职通电。自蒋下野后,各地中委纷纷入京,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召开。至此,蒋、胡、汪三派表面上实现了统一。蒋出席开幕式后启程返乡。

1932年1月28日,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军悍然向上海进攻。1月29日,国民党召开临时中政会,作出重要决议,在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推蒋中正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李宗仁等11人为委员。蒋再一次重返政坛。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发生,日军突犯沈阳,侵占东三省,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沦陷,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并书立遗嘱,决心抗日,即回南京筹商御侮救国之计。中共趁机加紧发展,在湘赣等地建立起多个“中央苏区”并不断扩大。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江西瑞金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日为苏联国庆日)。

当时的国民政府面临“北有日军、南有共军,交相呼应,同时进逼”的危局。各地军人亦各自为政,不聼中央调遣,山东韩复榘刘珍年、陕西杨虎城马青苑、四川刘湘刘文辉,各起冲突,蒋费尽心机,居中调停。1933年12月,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共中央特派潘汉年为代表,签妥两国双边协议,未料中华共和国迅速被平定,中共未能及时派兵,事后还指责福建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此事件上的怯懦也影响了毛泽东职务被拔除。

1934年,蒋亲自指挥对“中央苏区”清剿,拥有优势兵力且得到德国军事顾问[79] 相助的国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法,加上中共内部出现了军事路线错误,导致红军主力被击溃,使之放弃江西“中央苏区”和其他南方根据地,向北撤至接近苏联的中国西北地区,即所谓长征。中央军亦借追击红军机会,进入了处于半独立状态的西南各省军阀地盘,国民政府势力自此进入云贵及四川,蒋恩威并施,开始施力使西南各军阀难以再与中央相抗,西南平定。至此,蒋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本部

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谋打抗日旗号,组“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起事入。蒋命国军星夜出动,阻叛军于衡阳以南。同月,创办所得税,筹设农本局,计划铁路与公路联络办法。7月,广东空军在蒋收买下投奔国民政府,粤将余汉谋等通电拥护统一,反对陈济棠、李宗仁武力割据。是月,国民党二中全会开会,蒋讲演统一救国之必要,并提《组织国防会议案》。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与政委会,并改任两广军事长官。陈济棠辞职下野,粤局平定。同月,蒋布置绥远攻势防御。8月,调整滇省军事,改组黔省政府。蒋莅广州,处理粤省军事政治善后,并劝导桂省服从中央,同时严戒国军在江西附近各部不得与桂省启衅,又命国军退后五十里,以示诚意。[80] 同月,粤汉铁路通车。不久,桂军事当局李宗仁接受中央新任命,桂局大定。

国民政府在1936年制定宪法草案(五五宪草),并准备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实行宪政,结束党治,还政于民。但由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宪国大迟至1946年才召开。面对日本进逼,蒋定下“攘外亦须安内”之国策,旨在外交抗日与军事剿共同时并行。无强大经济与武力的国民政府积极争取西方大国奥援,力图避免对全面开战,但中日战争仍在1937年全面爆发,制宪国大因此被迫延期召开,“黄金十年”也告以终结。

  • 2017年4月2日版,已增加来源,内容并入相关条目:

国家统一后,中国国民党统治进入“训政”时期[81]:76。1929年6月,蒋莅临北平[82]:366。6月1日,蒋任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下旬,蒋巡视湖南[82]:376。1934年,蒋亲自指挥,调重兵对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围剿[6]:472

1929年1月1日,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蒋率各委员宣誓就职;1月7日,国民政府以蒋兼任导淮委员会委员长;3月,蒋通令撤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及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同时成立中央与第一编遣区办事处;4月,蒋启用陆海空军总司令印,亲赴黄州督师;6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中央党务学校改名为中央政治学校,蒋任校长[5]:18-19

1930年2月,国民政府授蒋青天白日勋章及一等大绶宝鼎勋章:3月,蒋对西北,决取守势;回乡扫墓;10月,蒋自前方呈请国府赦免政治犯,并电请中央早日召开国民会议;10月23日,蒋在上海正式受基督教洗礼;11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决议推举蒋兼任行政院院长;12月,蒋巡视江西、湖北;奉命兼理教育部长;创办空军[5]:20-21

1931年6月,中国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选任蒋为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5]:22。蒋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69]:574。12月,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会,粤方人员仅一部参加,胡汉民等在上海坚持要蒋下野;蒋为促成党内团结,辞国民政府主席职,离京回乡[5]:23-24

1930年7月23日,蒋发布《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53]:91。蒋于9月密令取缔“左联”等团体;12月下令颁布《出版法》,查禁“宣传共产主义”、“鼓吹阶级斗争”之书籍[41]:1469

1932年3月18日,蒋就任委员长,并兼任参谋本部参谋总长[70]:277。9月,山东韩复榘与刘珍年,陕西杨虎城与马青苑,四川刘湘刘文辉,各起冲突,蒋函电劝解,得以妥处解决[5]:26;蒋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83];1933年1月,蒋筹划应付日军红军呼应夹击之对策,决定对外积极准备,对内加紧剿中国共产党[5]:26

1936年3月,蒋令清剿山西红军,并加强绥远防务;7月,中国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开会,蒋演讲统一救国之必要;8月,调整云南省军事,改组贵州省政府;蒋抵广州,处理广东省军事政治善后,并劝导广西省服从中央;10月,巡视河南、陕西,驻节洛阳,督剿残余红军;五十寿辰,全国发动献机祝寿[5]:32-34

1934年5月,蒋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69]:471

1935年1月,蒋兼任陆军大学校长;4月1日,国府特任蒋特级上将;7月,蒋在成都计划峨嵋训练团;8月,主持峨嵋训练团,前后毕业两期;9月,划配四川各军防地,严禁军人干涉行政、财政,打破以往割据分裂之积习;整理四川地方钞币,由中央发行公债收回;10月,蒋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蒋由四川陕西,巡视河南、山西,与阎锡山会商安定西北计划[5]:30-32。11月1日,王亚樵集团剌客、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呜于南京中央党部礼堂举行之中国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剌蒋不成,汪精卫遇剌重伤[35]:102-104。12月30日,国民政府令蒋等47员分别给予云麾勋章[84]:66。但是经济之微弱增长远远赶不上日益庞大之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支[41]:1469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3:50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九

  • 2013年3月12日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军政领袖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85] 下,未行军事抵抗,导致东北沦陷,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约20万人撤入关内陕西。

1932年1月,日军进占锦州。蒋发表“独立外交”演讲,痛切指陈宣战之弊害。日军于同月侵入淞沪,第十九路军就地抵抗,“一二八战事”爆发。蒋以辞职在野之身,密电各军积极准备抗日。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蒋密令何应钦指挥第十九路军作战,并密令张治中率第八十七与第八十八两师加入淞沪抗战。3月,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开会,决议再任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新负责中国政事。

1933年1月,日军攻破榆关,中共则在江西扩张。蒋筹划应付日军、共军呼应夹击之策,决定“对外积极准备,对内加紧剿共”。2月,日军对热河开始进攻。国联决议不承认满洲国。蒋一面派兵北上防日,一面加紧剿共,并密筹对日宣战与封锁之准备。3月,承德失守。蒋北上布置。日军又侵,长城战起,蒋进驻保定督战,第二、第二十五军于对日作战中获胜。蒋制定攻击古北口计划,确定华北作战方略,并解除张学良之军职。4月,日军谋与“满洲国”联合进攻多伦,爆发察省危机。同一时期,江西新淦为共军所攻陷。蒋赴主持国军剿共军事会议,表明长期抗战方略与决心。为此,蒋随后发表《告各将领先清内匪再言抗日电》,申明“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先清内匪,则无以御外侮”。6月,“塘沽协定”签字,指示停战后应注意善后之点。这一天,蒋在日记中写到:“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

塘沽协定”签订同6月,蒋密令购备装甲车、坦克车等武器。7月,庐山军官团训练开始,蒋亲赴牯岭主持训练事宜。8月,筹划对日开战时国府迁都西北之准备。9月,令中学以上毕业生实施军事训练。赶筑西北公路。筹备洛阳航空分校。10月,蒋在南昌召集各将领会议,铁路建筑完成,八省粮食会议开会,规划建筑江防海防各要塞。11月,令召集蒙古青年受训,妥筹移民办法,切实整理田赋。

1934年1月,闽变落幕后,蒋在病中口述《敌乎?友乎?》一文,嘱陈布雷捉刀润笔,以徐道邻名义发表,警告“日本今日之冥行不顾,有类于狂夫之趋井”,同时晓谕国人:“中国则应堂堂正正,秉持正义,救人兼以救己。如其形势可能,且当为日本开觉悟之路,不必存投石下井之心。”。[86] 日本方面也察觉了此文最低限度也是蒋介石所授意,各刊物纷纷翻译转载,和平谈判的空气一时大浓。

1934年7月,蒋中正在成都计划“峨嵋训练团”,前后共有毕业生两期。同月,日军四处制造军事威胁,并令特务机关到处滋扰。9月,蒋划配四川各军防地,严禁军人干涉行政财政,除了打破已往割据分裂之积习,并同时整理四川地方钞票货币,由中央发行公债收回之。10月10日,蒋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文。日本于同时提出华北五省特殊化口号,策动华北独立,脱离中央。蒋由,巡视,与阎锡山会商安定西北计划。12月,国民党第五届一中全会开会,蒋提出对日决策之基准:“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5年8月21日,蒋在日记中对日本侵华最终失败之走势做超前预判,总七点:“(一)对中国思不战而屈。(二)对华只能威胁分化,制造土匪汉奸,使之扰乱,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国。(三)最后用兵进攻。(四)中国抵抗。(五)受国际干涉引起世界大战。(六)倭国内乱革命。(七)倭寇失败当在十年之内。”

1936年1月,蒋派员赴欧洲接洽经济合作,以利国防建设。同月,宣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并接见日大使有吉明及其武官矶谷,直接商谈中日交涉。2月,令速加强全国铁路公路建设。修正民众训练主旨及实施要领。日本发生226事件。3月,令清剿晋共,并加强绥远防务。同月,日本破坏海关缉私,并增兵华北,国府一再提出抗议。8月,日本对华提出五条件,蒋回京师商决对策,电戒各行省作对日交涉破裂之准备,令各省编练壮丁。10月,对日反提五条件,表示抗日决心;检阅全国童子军;巡视,驻节洛阳,督剿残共。蒋五十寿辰时,全国发动献机祝寿。11月,蒋派陈诚主持绥防。莅太原,督攻蒙古并夺回百灵庙

1936年12月,蒋中正赴,召集各将领在西安会谈,并严督张学良杨虎城加紧进剿中共红军,希冀完成“安内”。蒋虽从情报中获知中共主力在到达陕北后,与当地东北军西北军有所交往,但蒋中正并不疑张学良的忠诚。不料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发动“兵谏”,向蒋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联合抗日等要求,史称西安事变,经宋美龄宋子文端纳周恩来等人的斡旋,蒋中正在12月25日获得释放,回京时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87] 蒋虽安全获得释放,但剿共工作功亏一篑,并导致日本对蒋凝聚了中国的团结而意识到须加快侵略,影响日后历史发展极深,让蒋恼恨不已。[88][89]东北军在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改编,国府对西北的控制也得以加强。中共与国民政府达成协议,中共宣布解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改为边区政府,并停止“土地革命”,将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成八路军新四军。国府则通过“根绝赤祸案”,停止军事剿共,为改编后的中共军队拨发军饷(中共党史所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至此开始)。此时,蒋的备战计划在事变中有泄露,引起日本的注意,华北形势日益紧张。[90]

事先,日军在华北的挑衅行动日益露骨。[9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由于山中问信较迟,蒋于九日才知。蒋采取的总对策是“不屈服不扩大方针”。[92] 并密电当时的宋哲元向石家庄、保定增兵,巩固北平城防。7月13日电令宋哲元,谓“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17日,蒋在江西庐山发表了“最后关头”演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在这里,蒋一再强调“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他认为卢沟桥事变非“偶然突发”的,而是日本“处心积虑”,所以必须反击。同时采取紧急措施,编组第一线战斗部队100个师,预备部队80个师,后备兵员100万人。国民政府亦将重要的设施、人力向西南迁移,使西南成为日后抗战的大后方。28日,北平沦陷。

日本认为攻下宁沪能让中国屈服。1937年7月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向海军军令部报告:“为制支那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为要着”。26日,蒋接见美驻华大使,告以“东亚局势已至最后关头,望告其政府,作转危为安之计”。8月9日,两名日本军人以汽车冲入上海虹桥机场,与中国保安队战斗战死。日军乘机在上海集中兵舰,以陆战队登陆,要求中国撤退保安队,拆除防御工事。12日,日陆军省动员30万兵力分赴上海与青岛。保安队是“一二八”停战以后上海地区仅有的中国部队,蒋认为,撤退保安队,上海将与北平一样,为日军占领,故决定拒绝日方要求。8月,蒋调遣五十万精锐部队赴上海防守。8月8日,蒋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指出此次日军大举入寇,攻取平津,“此诚为我民族莫大之奇耻,亦中国历史未有之巨变”,要求全军将士:“要确立最后胜利之自信”。

8月14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下令对日军发动总攻击,大规模对日抗战遂于淞沪全面爆发(淞沪会战)。8月20日,陈诚向蒋中正提出,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不如扩大沪事以牵制之。8月23日,增援日军在军舰密集炮火掩护下,于长江南岸强行登陆,上海战场日军参战兵力超过华北,达9个师团,20万人以上。淞沪国军转入顽强守卫战。由于蒋将主力集中在上海,缺乏运输和重武器及空军掩护,陷国军于被动挨打之局,国军伤亡很大。[93] 西方列强对中国抗战仍袖手旁观。[94] 11月7日,蒋日记写道:“保持战斗力以图持久抗战,与消失战斗力以维持一时体面相较,则当以前者为重。”同日,蒋下令中国军队自上海苏州河南岸撤退。11月11日,国军撤离上海,一溃千里。蒋决计迁都,长期抗战。日本全面进攻时,宣告三个月灭亡中国[原创研究?],而仅淞沪一战便打了三个月。

首都南京是战是守,意见不一。[95]唐生智遂自动请缨负责守卫南京,蒋最终接受。不过,蒋也确知南京难守。11月27日,蒋巡视南京城防工事,叹惜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也。”12月1日,蒋下令将沿海工厂、企业等陆续迁入内地复工生产。12月13日,南京沦陷。唐生智明知南京难保,却并不组织民众疏散,战败之后的国军亦退却无序,官长只顾自己逃命。城破之时,日军将大批败军与无辜民众围住,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杀,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蒋中正在主要沿海城市被占领,经济和财政不断告急情况下,抵制住政府内部求和派压力,投入百余万国民革命军坚持抗战,尽全力阻止日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96] 蒋在12月17日发表《告全国国民书》,表示“中国持久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人人敌忲,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之国土之内国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致敌于死命。……最后胜利必属于我。”[97] 日本于年底提出和谈条件,要求中国“放弃抗战,承认满洲国,设立非武装区,对日赔款”。蒋乃决定对日方所提议和条件一概不理,强调日本所提出的和谈条件“等于灭亡与征服,我国自无考虑余地……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日本侵略中国时曾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号多次与国民政府接触,希望同蒋介石合作。蒋介石对此在日记里写道:“敌人(日本)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以后)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打击日本侵略)。”[98]

1938年春,日本发表“尔后不以国民政府为交涉对手”的声明,大量增兵进攻中国。3月29日,中国国民党于武昌举行全国代表大会,蒋中正被推举为总裁,发布“抗战建国纲领”,明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的主张,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号召全中国青年为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并通过设置“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最高民意机构。4月,李宗仁在台儿庄大败日军,史称“台儿庄大捷”。5月国军撤出徐州6月蒋下令炸毁花园口使黄河决堤,企图阻挠了日军进攻,却因日军绕道并未奏效,反而造成几百里黄泛区,使得无辜百姓丧身洪涝。10月25日,国军撤离武汉。12月,主张与日本媾和的汪精卫自重庆出走河内蒋发电报给香港大公报》的张季銮,希望舆论对汪宽留余地。12月29日汪发出“艳电”,决定提倡“中日友好”,蒋正式加以谴责。1939年元旦,中国国民党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同月,国民党五中全会决议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战时最高政治指导、国防决策机构,以统一党政军之指挥,由国民党总裁出任委员长。二月,日军攻占海南岛

蒋中正于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中,受推举为议长,提出“如何建立民主政治”报告,期望在抗战中也同时树立民主政治基础。3月,蒋于重庆青木关创“中央训练团”。五月,日军发动空袭,总计对西南大后方投弹六万零一百七十四枚,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受创最烈,尤其5月3,4日,落弹上万枚,伤亡惨重。蒋在日记写道:“观我民众,遭此惨痛,仍无一句怨及抗战之言,更增余之乐观与勇气矣!中华民族之志气……残忍暴行岂能胁制!”。九月,蒋手订“县各级组织纲要”,作为实施“新县制”蓝本,对日后蒋在台湾实施地方自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1940年夏,法国德国攻陷,英国亦岌岌可危,日本趁机胁迫英法关闭滇缅公路滇越铁路,中国对外交通完全断绝。法国更让六万日军假道越北进攻滇桂抗。此时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美国则继续出售钢铁和石油支持日本军火工业。国军有钱买不到武器,买到了又运不回来。

同年,汪精卫傀儡政权金陵,与日本签订密约,蒋中正严正驳斥,并明令通缉。毛泽东展开顽军攻击,成功发动黄桥战役。在“皖南事变(又称新四军事件)”中,蒋以新四军偷袭政府军为由,包围攻击新四军军部,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国共关系不断恶化。

1941年6月,德国突击苏俄,后美国日本谈判,希望促使中日议和,蒋中正电告美政府,不得牺牲中国以谋求对日妥协,要求日须从中国撤兵及归还侵占中国之土地。美政府随后停止了对日战略物资供应,并要求日在只承认蒋领导的国民政府(与日本人扶持的南京汪精卫‘国民政府’相对)的前提下无条件退出全部中国领土。

12月7日,日军突击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99] 中国与美英等同时对日正式宣战,中国成为同盟国成员之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蒋受推举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同盟国军队作战。1月4日,国军在长沙大胜日军,日军五万七千人阵亡,史称“长沙大捷[100] 二月,蒋与夫人宋美龄访问印度,与甘地会谈战时合作,战后独立事宜。后赴缅甸视察中国派出的远征军。4月,英军主力七千余人在缅甸仁安羌遭日军袭击,中国军队前往救援,但因撤退问题,蒋与英美军队统治者约瑟夫·史迪威产生间隙。[101] 6月,苏俄新疆勒兵胁迫盛世才,企图完全控制新疆,盛世才电告蒋,愿意归于中央政府。

1942年8月,蒋中正亲自巡视中国西北。10月初,蒋敦促美国率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10月9日,美英两国通知蒋,愿与中国谈判缔结新约。[102] 11月,信仰基督教、受美式教育、持美国南方口音的蒋夫人宋美龄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之邀,前往访问,并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演讲,受到热烈欢迎。[103] 美国朝野普遍认为蒋及其国民政府是中国民主化之希望所在。虽然蒋在中国推行的训政与美式民主有很大差距,但由于同为同盟国盟友,当时美国政府、国会、一般民众对于蒋颇有好感;此时,中国抵御日本的战果获列强正视与钦佩,国际地位遂大幅提升。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签订“平等新约”,随后各国陆续与中国重定新约,危害中国百年的不平等条约自此废除。陶希圣著《中国之命运》并以蒋名义发表,叙述不平等条约由来、国民革命奋斗过程、与今后国民努力方向。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10月,蒋继任国府主席,与美英苏联合发表“四强宣言”,共同担负战后国际和平安全责任。11月18日,蒋偕同夫人前往埃及参与开罗会议主张 “所有日本窃夺之中国一切土地,如满洲、台湾、澎湖,均应由中华民国恢复之”,“日本之国体待战后由日本人民自行决定”及“扶助朝鲜安南独立”,并对美总统罗斯福表明:“中国对泰国缅甸、越南等,没有领土野心”,“战后中国不派兵占领日本本土,而由美国独自占领”以排除苏俄派兵日本本土。会后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

1945年7月26日,中华民国再与列强共同对世界发表波茨坦宣言。此时蒋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并列,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美认为蒋领导中国国民政府是重要盟友,可借此牵制侵华日军缩短战争,[104] 蒋与美驻华联络官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在战争战略与战术乃至性格皆不相合,两人关系日渐恶化。美国罗斯福总统权衡利弊,将史迪威召回美国,由魏德迈将军接替其职。不过,蒋和美政府之间因此产生间隙。

1944年春,日军秘密与苏俄妥协,自东北调动五十万兵力,发动“一号作战”,趁国军精锐部队调往缅甸作战之际,展开猛烈进攻。蒋中正提出“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全国知识青年从军,两个月内逾十五万人。12月初,日军攻陷贵州独山四川岌岌可危,所幸国军于数日后收复独山,局势再度稳定。

1945年2月,三国领袖秘密签署雅尔塔协定,在中国代表未获邀请参加的情况下,部分内容涉及外蒙古问题。因此中国被迫与苏联1945年8月1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苏联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前提下接受外蒙古投票决定是否独立;条约亦约束,苏联在战后须依约仅承认和支持国府。在外蒙古实行公民投票表决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国共内战失利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后,蒋介石以苏联违约去支持中国共产党,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大提出控苏案,并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在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上,外蒙古重新被“划归”到中华民国。直到李登辉主政后,新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才修改为目前中华民国实际管辖的台湾本岛以及金门马祖等外岛区域范围。)8月,日本广岛长崎连遭美原子弹轰炸,苏军随即以“联合国军队”名义,南下中国东北。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于翌日发表抗战胜利广播,《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在参考一战后,各国对德国的惩罚措施,致德国人民倍感羞辱而成为二战导引因素之一之下,决定不对日本采取报复性赔偿,并劝勉国人不念旧恶,与人为善。9月2日,日本正式向中、美、英、苏等同盟国递上降书,抗日结束。9月4日,蒋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宣示“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推行民主宪政还政于民、实施军队国家化”三点建国方针。

  • 2017年4月2日版,内容由海内外不同地方来源扩充及并入相关条目:

1934年11月7日,蒋在绥远会见荣王、德王、潘王等蒙人与党政人员,并对各主席和边外将领指导一切[82]:366。1936年春,蒋调集中央军5个师入山西,准备打击经过长征进入西北之红军,同时也准备对日本侵犯绥远有限度抵抗[70]:493

1932年3月,中国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开会,决议任蒋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5]:24。在国统区大批捕杀中国共产党人,查禁书籍;派宋子文去美国签订五千万美元之棉麦贷款协定,实际上是谋取内战之经济支援[12]:475。1933年2月,蒋一面派兵北上防日,一面加紧剿中国共产党;3月,解除张学良之军职;4月,蒋赴江西主持剿中国共产党军事,力挽颓势;10月,蒋在南昌召集各将领会议;杭江铁路建筑完成;八省粮食会议开会;规划建筑江防海防各要塞;11月,蒋命令召集蒙古青年受训;又命令妥筹移民办法;切实整理田赋;1934年5月15日,蒋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纲要[5]:27-29。蒋推行联保连坐法,要各户互相监视[41]:1469

1936年12月,蒋进驻西安;召集各将领在西安会谈,并严督张学良、杨虎城加紧进剿[5]:3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使蒋停止剿灭中共武装[6]:472。蒋在睡梦中被捕[12]:478。12月25日,张学良决定释放蒋,蒋在张、宋美龄等人陪同下飞回南京[21]:221。蒋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52]:1587

1937年6月,蒋令催各地完成国防建设;令设全国防空协会;7月,庐山暑期训练开始;8月,召开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抗战时期军政各种重要问题,并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1938年1月1日,蒋辞行政院院长职务,专一于对日抗战之指麾;召集军事会议;3月29日,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开会于武昌;大会修改总章,确定总裁制,推蒋为中国国民党总裁;4月,筹备三民主义青年团[5]:34-37。1937年11月20日,蒋宣布迁都重庆,是为陪都[21]:40

1938年10月31日,蒋发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表示进行持久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2]:483。1939年1月,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开会,决议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推蒋任委员长,统一党政军之指挥;3月,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成立,蒋任团长;4月,核定县以下党政基层组织之体制;9月,国民参政会开会,蒋出席演讲;蒋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0月,蒋飞成都,亲理省政;11月,五届六中全会开会,决议推蒋兼任行政院长[5]:38-40。蒋任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主席[69]:547

1940年3月,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11月,蒋辞四川省政府主席,委张群继任[5]:41-42。1941年12月27日,蒋兼理外交部部长[69]:521

1942年1月3日,美国宣布蒋为同盟军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等)陆空军最高统帅[12]:486。2月,蒋与夫人宋美龄飞往印度访问,与甘地会谈,并接晤见印度回教领袖,促成共同抗日,加强中印邦交;8月,蒋飞兰州西宁等地巡视;10月,美国、英国、挪威声明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5]:43。蒋应驻缅甸英军请求,派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美盟军对日军作战[6]:472

1943年1月,蒋广播全国国民,勉励以不平等条约废止后,自立自强应有之努力;3月,陶希圣著《中国之命运》以蒋名义出版;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蒋当选为国府主席;11月,蒋赴开罗,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会议,商定联合作战方略,及归还中国失土等战后和平条件[5]:44-45。蒋说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有害于国家民族”之“妄行邪说”[41]:1475,为第三次反共制造舆论准备[12]:487。10月10日,蒋任国民政府主席[105]

1944年10月,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5]:45。1945年12月,蒋与夫人至北平、南京巡视[5]:47。8月14日,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52]:3712。9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声称:“人民公敌蒋介石发出了内战的信号”[12]:489

Arthur011留言)`

条目内容变化之十

  • 2013年3月12日版:

抗战结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跻身五大国之列,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与世界各国重定平等新约。但抗战间,国民政府在沦陷区统治濒于瓦解,而中共却在华北进行游击战和政治动员。中共正规军由抗战初期4万余人,由于国府战后实施战士“解甲归田政策”,加上中共在下层民众中所拥有的强大动员能力[106],使共军得以吸纳并发展至127万余人,民兵268万余人。国共军队比例从60:1变为3:1。[107] 中共国民党渗透前所未有:熊向晖郭汝瑰刘斐等中共地下党员均进入国军指挥核心,卫立煌国军高级将领也与中共不断联系,而蒋中正并未察觉。国府在战后还受通货膨胀问题及贪污腐败困扰。

执政的国府为政治民生稳定,也避免内战扩大,在美国调停下与中共签署《双十协定》。蒋中正首倡“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之主张,并与中共以党对党的名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业并达成了建设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新中国的政协决议。但事与愿违,代表国府前往战时沦陷区接收的部队频遭共军袭击[来源请求],且在各地皆激起不必要的民怨,使层峰对民意的掌握也渐形脱离,同时与共军的冲突亦趋白热化。蒋在1945年10月11日日记写道“共党不仅无信义,且无人格,诚禽兽之不若也”。固然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不可调和,但国府与苏联达成“友好协议”,政治孤立中共的成果似乎近在眼前,然而1947年国府在东北战略的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致战事失控,最后宣布“动员戡乱”(抗共护国战争),中共所称之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士农工商从此大失所望,国府的国内外布局已面临全面瓦解。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中正回南京主持政事,后往沦陷十四年的东北。10月21日,蒋偕同夫人飞抵台北,参加台北中山堂举行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大会。同年11月15日,在共产党缺席、国大代表总数仍达法定人数情况下,制宪国民大会在首都南京召开,11月28日国府主席蒋中正向大会提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由大会主席团主席胡适接受。12月25日,三读通过,于当天闭幕式中由大会主席递交蒋。1947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颁布。11月,选举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2月25日,宪法正式施行,中华民国进入宪政时期。

1947年2月,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中正依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请求,派遣整编第二十一师刘雨卿部队前往台湾,进行武力镇压,同时也派遣监察院监察使杨亮功前往调查真相,虽于3月13日电告陈仪:“请兄负责严禁军政人员施行报复,否则以抗命论罪”,但派兵之举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108](至2004年10月6日总计收到补偿申请 2756件,截至第110次董事会已审:2710件;其中成立2247件,死亡681件,失踪177,羁押1389,不成立463件),台湾行政院官方调查报告,则是:死1万8000人至2万8000人。[109]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奉化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8年3月29日,蒋中正经第一届国民大会以2430票的高票选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于5月20日就任。4月18日,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于同年5月10日施行。8月,大陆地区改革币制失败;9月,济南战役失利,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势逆转,在辽西会战徐蚌会战平津战役中,国军精锐尽失。握有重兵的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等要求蒋下台。

1949年1月10日,蒋中正派其子蒋经国前往上海会见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将中央银行所存之美金黄金移往台湾存放。1月11日,蒋致电陈诚,指示治台方针六点。随后,蒋指示陈诚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于视情况在台湾发布戒严令1月21日蒋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理总统,与共产党进行和谈。

蒋下野后,返回故里奉化溪口随后决定了补救方针,包括:从党务革新下手、以台湾为新军事基地、对外争取奥援、迁移中央政府于台湾。李宗仁等曾多次要求蒋出国,蒋予以拒绝。[110] 李宗仁议和失败后,国府拒绝了共产党提出的投降条件。4月,共军渡过长江。蒋以中国国民党总裁身份前往上海舟山群岛等地督战。[111]

8月,美国政府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为其对华政策彻底失败辩护,并严词批评蒋8月3日,蒋访问韩国,与韩国总统李承晚发表联合声明,组织“反共联盟”。蒋在台北近郊的草山(今阳明山)成立总裁办公室,随后成立革命实践研究院训练干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要员、国大代表、学者专家及国军各部陆续撤往台湾。12月5日,代总统李宗仁托病自英属香港远走美国。蒋协助中央政府机构迁移台湾后,飞往重庆成都指挥最后抵抗12月10日中共军队逼进成都,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乘军机飞往台湾,自此而后,蒋未再踏足中国大陆一步。

  • 2017年4月2日版,内容由海内外不同地方来源扩充及并入相关条目:

1947年1月,马歇尔回国前曾以政府改组联系美国对华借款问题与蒋讨论;蒋难以接受美国强制改组政府否则不予贷款援助,及其舆论皆以为中国可欺[81]:246。1月23日,国民政府任命蒋兼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112]:8272。2月底,蒋下令驱逐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之谈判代表,最后关死和谈大门[12]:495。3月1日,蒋主持举行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决议:行政院长宋子文辞职照准;蒋兼任行政院长,张群任行政院副院长[112]:8298;中央政治大学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改组为国立政治大学,蒋兼任校长[112]:8300。7月4日,在第六次国务会议上又通过蒋提议之《厉行全国总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案》,随即又下达《剿共戡乱令》[12]:496。8月15日,蒋为党团统一组织发表《告党团同志书》,称党团组织合并统一,造成戡乱建国之动力,更是当前急切之图[112]:8397。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之号令[12]:496。11月29日,蒋自北平飞返南京[112]:8462

1945年8月,蒋连电约毛泽东来到重庆会谈,毛在重庆一个多月,始回延安;8月14日,蒋给毛发出第一封邀电:“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12]:490在国际国内和平舆论压力下,蒋被迫于1945年12月31日,同意签订《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12]:493

1946年3月,美国以特等功绩勋章赠蒋;4月,先后飞贵阳、成都,慰问民众;5月,国府还都南京,蒋率文武人员在中山陵前,举行胜利还都典礼;对首都民众演讲“战后建国之要义”;6月,先后赴沈阳长春、北平巡视[5]:48。6月16日,于上海设立海军军官学校,蒋氏亲自兼任首任校长[113]

1946年3月18日上午8时,蒋经国抵达基隆,第一次踏上台湾土地,由要塞司令史宏熹陪同视察[112]:8315。9月,蒋氏接见台湾致敬团;10月,蒋氏偕夫人赴台湾巡视;12月,蒋氏与中国青年党民主社会党人士,交换改组国民政府之意见;1947年2月,蒋氏巡视徐州、郑州,均当日返回南京;2月28日,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氏宣示处理方针[5]:49-50。二二八事件是台湾战后一大悲剧,台湾人民初返中国,犹如失落之子弟,乍返故居,遇见从未谋面之亲人,其期盼之热切,可以想见;然而随陈仪抵台之军队颇多为福建省游离部队,训练不足,纪律不佳,遂令台湾人民失望[114]:457

1947年7月,国务会议通过实施全国总动员案,蒋亲自主持,并致词说明为拯救共区人民,保障民族生存,巩固国家统一,勘平中国共产党,如期实施宪政,必须实施全国总动员,即日由国民政府颁令施行;国务会议通过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11月,蒋当选为奉化县出席国民大会代表[5]:51-52。1948年4月4日,蒋以总裁身份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全会,讨论总统、副总统选举提名,中央委员们纷纷发言,一致拥护蒋为总统候选人;蒋表明:第一届总统不一定由本党内选出,应该选党外的人;党外的人具有下列条件可当选:忠于宪法,努力推行宪政;有民主精神;有民族国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历史有深刻认识[35]:66-67。4月1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蒋以2,430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5月20日,蒋在国民大会堂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5]:55

1947年3月,蒋下令胡宗南部20余万人进犯陕北,3月19日占领延安[41]:1478,但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115]:358。6月25日,即发布《平字第一九〇六号训令》,通缉毛泽东[12]:496。7月,巡视开封;8月,蒋巡视延安;9月,蒋由牯岭回南京,决定党与青年团合并问题,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当前组织纲领,实施党团统一组织,以加强革命力量;巡视北平、沈阳;10月,飞青岛巡视;11月,蒋再度巡视北平,规划剿中国共产党军事,并约集北平教育界人士谈话;12月,巡视武汉,指示防务[5]:52。军费开支庞大使财政经济濒临崩溃,财政赤字在1947年达到总支出百分之九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41]:1478

1948年1月,接见拉卜楞寺青海省等边疆人士,垂询边疆政情与边地同胞疾苦;蒋巡视沈阳;2月,蒋巡视北平;4月,约请来南京出席之南北各大学校长,询问各大学情形,对教育经费,允设法增加;7月,蒋氏飞杞县、徐州巡视,对黄汛区战事有所指示[5]:53-55。蒋督饬国军、警察、宪兵、特务强化统治与镇压,国统区陷入“白色恐怖”之中[41]:1478。6月28日,蒋自西安经郑州飞返南京[112]:8627。蒋于1948年8月上旬召开南京军事会议,决定实行重点防御之战略,并准备撤出东北,确保华中,企图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依托战略要点之坚固阵地坚守防御,同时组成强大兵团机动作战,以攻为守;为此,裁并绥靖区,减少机关,扩大机动兵团,并在大后方加紧编组训练二线兵团[12]:497。蒋在会上打气说:“我个人蒙受如此的奇耻大辱,我仍然要百折不回继续奋斗,毫不灰心,亳不气馁,我不忍放弃这剿匪责任。所以,我不能不领导一般同志,艰苦奋斗,来定完成戡乱建国的使命。”[12]:497-498。10月,蒋飞临北平召集高级将领会议,并先后巡视沈阳、芦沟桥、天津、塘沽葫芦岛之防务;再度巡视沈阳、北平;巡视承德后由北平返回南京;12月,蒋颁令全国施行戒严;蒋夫人宋美龄会晤美国总统杜鲁门;李宗仁、程潜乘军事逆转,忽主张谈和,而白崇禧自汉口发出亥敬电,促请政府言和,实皆迫蒋下野[5]:56-57。财政经济即完全破产,金圆券迅速贬值几成废纸,社会更加骚动不安[41]:1479。12月31日,蒋召集党、政、军要员开会竟日,研究下野文告,四易其稿[112]:8764。蒋在考虑下野时,也与少数亲信讨论法律问题,如何保留总统职位[116]

1949年,国共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蒋之总统职位刚刚到手,因军事、政治之全面失败而动摇[35]:74。1949年1月,蒋接见孙科、张群等,商谈政局;1月10日,令中央银行以库准备金徙置台湾;1月21日,蒋于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中,宣布暂行引退,并发表文告;下午蒋氏专机离开南京飞杭州,转赴奉化故里;1月22日,蒋氏返抵故乡溪口;3月,研究党务改革案,分以整理、改造、新生三阶段进行,过渡时期则先设非常委员会处理党务[5]:57-58。1月2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紧急宣传通报》说:“总裁虽暂不行使总统职权,但仍以总裁地位领导本党。”[12]:498-499

1949年4月,蒋仍在幕后指挥,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之《国内和平协定》[6]:473。蒋虽然引退,仍担任中国国民党总裁[53]:170。4月,政府宣布坚决作战;蒋以大局严重,于4月22日自溪口赴杭州与李宗仁、何应钦会商,决定在党内设立非常委员会,蒋以总裁身份主持党政联系,以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决议政府今后对中国共产党唯有坚决作战,为人民自由与国家独立奋斗到底;5月,蒋自舟山群岛飞临澎湖马公[5]:59。4月23日,蒋回溪口[117]:184。4月25日,蒋拜别母坟,然后走上凤凰山,对故乡最后一次眺望[117]:186。蒋父子离开溪口,乘车到下陈,至宁海团堧村,由象山乘竹筏驶至汽艇上太康号赴上海[10]:192。4月26日,蒋冒险抵上海指挥军事,驻节复兴岛[53]:170。他在岛上连续三次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12]:499。但在解放军凌厉攻势下,企图利用坚固工事挣扎之20万国军毫无斗志[41]:1480。4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央非常委员会组织条例”,以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由蒋任主席,李宗仁任副主席[53]:171。但是,中央非常委员会之成立并未能挽救蒋统治之灭亡命运[118]:693

1949年5月7日,蒋氏乘静江轮由上海启程至舟山群岛,预作上海撤退国军停顿之安排[53]:173。5月25日,自马公飞抵高雄冈山机场,暂时落脚寿山[117]:187-230。6月24日,蒋扺达台北,入驻草山第一宾馆[119]:137

1949年7月,蒋领衔与各党派领联名发表反共救国宣言;7月10日,蒋应邀由台湾扺菲律宾访问,与菲律宾总统季里诺碧瑶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号召东亚各国组织“太平洋联盟”,以扼制共产主义之威胁;7月12日返台后即飞广州;蒋离开广州,乘“太康舰”巡视厦门后返回台湾;8月,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在台北草山成立;蒋再度飞往广州召开军事会议,草拟反攻计划;飞抵重庆,主持军政人员会议,规劝勉示;9月12日,蒋自重庆飞成都巡视,部署稍定,停留五日返回重庆;在广州延见党政要员商讨国是,指出今后大部分力量要用在中共后方;10月,蒋返抵台北;巡视厦门,部署福建厦门防务[5]:60-61。7月16日,蒋以总裁身份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规定非经该委员会批准,国民政府一切政令均无效[118]:689。8月3日,蒋动身飞赴定海[117]:231

1949年11月14日,蒋自台北飞到重庆[117]:267,“与政府同人共患难”[5]:62。蒋先后在厦门、广州、重庆一再部署防御,企图负隅顽抗,各路军队无不兵败如山倒[41]:1480。11月29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新作战计划;枪声大作,兵工厂爆炸,乃决定赴机场;11月30日,蒋飞抵成都,入驻中央军官学校[117]:273-274

1949年12月6日,蒋约见邱昌渭及刘士毅,要两人随政府先赴西昌[120]:238。是晩,蒋认为西昌决不能作国府驻在地[121]。12月7日,蒋指示阎钖山作好当晚离开成都之准备[122]。蒋立即决定国府迁移台北,指示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123]:160。是晚,行政院举行会议,通过国府迁设台北,随即发布“总统令”:“政府迁设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124]:532-53312月10日,蒋氏飞到台北[117]:281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06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十一

  • 2013年3月12日版:

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多次电请在美国之代总统李宗仁回台主持政务,李宗仁回复以“医嘱不宜远行”为由,滞留美国。在国大代表及各界人士劝进下,蒋中正于3月1日台北复行视事,履行中华民国总统职权。杜鲁门3月2日邀请李宗仁至白宫,席间仍称李为总统;陪同的顾维钧承蒋意旨,以“副总统”一词作介,为国务院执事者所否定。顾氏始被迫改用“代总统”为介绍词。当记者问杜鲁门对蒋如何称呼,杜鲁门说:“我和蒋介石尚无往还!” [125]李宗仁在美声称蒋此举是违反宪法的。同年年初,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盟国对中华民国统治台湾四年的事实已经予接受”。关于台湾主权问题,蒋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演讲时表示:“台湾的主权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一些法律程序还未完成,须待对日和约的签订”。由于美国对中华民国政府采取“袖手旁观”政策,蒋为了重整军备,向日本聘请军事顾问人才,称为“白团”。1月6日故宫南迁文物顺利运抵台湾,暂存台中雾峰。国民党党史馆搬至南投草屯,取名“荔园”,集中保存。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恢复对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及经济援助,并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湾,中华民国自此转危为安。7月,蒋进行国民党党务改造,确立国民党为“革命民主政党”,并在农林工商文教等机关团体建立党组织,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主掌军队、政工、情报及指挥对大陆游击战。宪政方面,维持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体制,并开始实施地方自治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约12月2日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为台湾建立了军事安全保障[126] ,随后展开了各项改革、建设台湾的措施,包括:

  1. 义务役:依照日军顾问团白团建议,在台推行征兵,使台湾每个成年男子皆入伍服兵役一段时间,以具备足够兵力与中共解放军抗衡,甚至反攻大陆
  2. 土地改革:实行“三七五减租”改善租佃制度,“公地放领”将公有土地移转为现耕农民所有,“耕者有其田”征收放领私有耕地,创设自耕农户,使台湾农村复兴,并实施“平均地权”规定地价,照价征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所得用来扩大社会福利建设,促使农村人力和资本向城市工商业移动,实现了孙中山建国大纲“平均地权”的理想。
  3. 地方自治:制定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使各县市以下各级政府首长与民意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4. 国民教育:实施九年国教,扩展高等教育,建立技职教育体系。
  5. 发展各项经济建设,扩大社会福利建设:兴建国民住宅,办理低利贷款,鼓励贸易、私人投资。
  6. 维护与发扬传统中华文化,整理保存文化遗产,矢言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和“反共复国的自由基地”。

败退台湾后,蒋中正的最大愿望是“反攻大陆”。1950年5月16日,蒋中正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他一度认为韩战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国军在美国苏俄交战下可趁机反攻大陆,但韩战在斯大林死后迅速结束,美苏关系亦得到缓和,美国并不支持他反攻。国军虽不断尝试小规模对中国大陆反攻,但败多胜少。在国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后,发生其后由共产党自行停战的金门八二三炮战。中华民国政府在1958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对外宣称恢复大陆人民之自由的主要途径为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蒋中正仍继续积极主持极为机密的国光计划。但中共当局1960年代中期研发出原子弹后,国军反攻大陆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但蒋中正仍坚持中华民国是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对包括早已经公民投票而独立的外蒙古在内的中国全部领土拥有主权

为了与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分庭抗礼,蒋主持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冷战背景下,大部分欧美国家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及其他组织内的中国席次亦由中华民国代表。中共输出革命”的外交政策和文化大革命等动乱,也促使这种国际情势得以持续。虽然蒋大力主张复兴中华文化,但当时统治台湾的国民党的许多作为却同时破坏本土的台湾文化,包括禁说台语客家话,强迫台湾原住民改为汉名等。造成本土文化的流失,甚至出现传承上的断层。

1971年蒋中正坚持他一贯之“汉贼不两立”的意识型态,长期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建议,即由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在联合国代表整个中国。于是在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中华民国政府称为“排我纳匪案”)之前一刻,由代表团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他并发表《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详申其绪。

  • 2017年4月2日版,内容由海内外不同地方来源扩充及并入相关条目:

蒋曾连任总统和中国国民党总裁[52]:1587。在中晚年,除特殊情况外,蒋基本上不饮酒,不吸烟,励行规则刻板之生活[43]:184。蒋还专门成立“敌后工作委员会”和“大陆游击总指挥部”来具体负责向中国大陆骚扰浸透[127]:194。生活几近吝啬,吃过之苹果也要一一清点;一件衣服通常穿5、6年,且平时不穿高级衣料,除个别出访场合外,拒穿西装;与此同时,他在台湾修建30多座行馆,有些从未去住过[43]:192

蒋氏想办法使李宗仁回到台湾辞职,可李也用各种办法来搪塞[35]:74。1950年2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中央非常委员举行联席会议,以李宗仁弃职出国,中枢大计乏人主持,一致要求请蒋氏早日恢复行使职权,重新主政,立法委员300余人亦于同时联名电请;3月1日,蒋氏宣布复行视事,并发表文告,说明进退出处,一惟国民之公意是从,当此危急存亡之日,受全体军民同胞责望之切,已无推诿责任之可能,乃决定复职;蒋氏于复行视事后首次与中央委员民意代表交换完成戡建事业之意见,揭示施政重点[5]:63。2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在台北宾馆召开,对复职事做最后讨论;蒋氏在会中说,过去一年来,他健康表面上看似一如往昔,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23]:207

1950年3月,蒋氏视察左营海军基地[5]:64。4月5日,根据蒋氏指示,行政院决定将二二八事件人犯迅速予以保释[128]。蒋氏凭台湾之战略地位,重新得到美国支持和庇护;蒋氏不断宣称要“反攻大陆”,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之两党协商和平解放台湾之建议[41]:1481。1952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宣告成立,蒋氏兼任团长;1953年1月26日,蒋氏明令公布“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5]:72。1955年2月8日,蒋氏对海内外同胞广播,申言为配合新战略,重新部署国军阵线,撤退大陈,转移兵力,增强金门、马祖防务[5]:80

1954年2月、1960年2月、1966年2月、1972年2月,第一届国民大会举行第二、三、四、五次会议,蒋当选连任第二、三、四、五任总统[53]:179。1957年10月、1963年11月、1969年3月,中国国民党复举行第八、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均通过推请蒋氏连任总裁,并制定政纲及现阶段工作纲领[53]:182[129]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蒋很多活动都以实现其既定之政治目标为出发点,因此,他之文化观念具有强烈政治性质;只有透过政治帷幕,深窥其文化意义,才能深入了解现代中国历史行程中出现之蒋介石现象,作出科学之评估[43]:5

1967年2月1日,蒋氏明令公布设置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以黄少谷为秘书长[5]:115。7月28日,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蒋氏任会长,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随即推行[130]:230。蒋紧密地连接政治与文化,使现代中国既产生一批文化附庸从属于政治权威体制,同时也锻炼出一支文化新军积极投身于反对黑暗政治现实政治;单纯之文化建设和纯粹之文化人,在现代中国难以立足生根,这是蒋将文化政治化之必然结果[43]:5

1971年10月25日,因国际环境转变,外交处境日益困难,退出联合国[131]。终究抵挡不住中共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拉拢和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被驱逐[41]:1481。10月26日,蒋氏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声明行使独立主权决不受外来干扰[5]:126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10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十二

  • 2013年3月12日版:

1969年9月16日,蒋中正在阳明山遭遇车祸[132],身体状况自此大为衰退。蒋中正在1975年于病中手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4月5日清明节午夜十一时五十分,蒋中正因突发性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其遗体随即于子夜奉移台北荣民总医院,并于稍后移灵至台北国父纪念馆供民众瞻仰。4月16日十二时五十分,蒋中正遗体奉厝于慈湖行馆正厅。

根据侍从翁元的回忆,“老先生归西时,没有交代任何的遗言”[133]。遗嘱由秦孝仪代笔。并且直至蒋中正过世后,五院院长才签名以为旁证。[134] 内容如下:

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无日不为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建设民主宪政之国家,坚苦奋斗。

近二十余年来,自由基地,日益精实壮大,并不断对大陆共产邪恶,展开政治作战,反共复国大业,方期日新月盛,全国军民,全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

务望一致精诚团结,服膺本党与政府领导,奉主义为无形之总理,以复国为共同之目标。而中正之精神,自必与我同志同胞,长相左右。

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实亦即海内外军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职志与战斗决心。

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遗嘱代笔人秦孝仪指出,蒋介石遗嘱首句本为“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总理信徒自居...”,“耶稣基督”是由宋美龄添加,秦因此背了一段时间的黑锅[135]。对于蒋是否真信基督教,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早年即随母信奉佛教的蒋介石本人,并非真正相信西方的基督教,蒋于基督教受洗是因为其妻宋美龄家族的原因。另一种意见认为蒋确实信仰基督教。[136]。该遗嘱在这一问题上显然存在纰漏和矛盾之处,一则蒋自束发以后追随总理革命便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信徒自居不符合事实,蒋接触基督教较晚;一则以耶稣基督信徒和以总理中山信徒自居存在矛盾,孙中山后期颇反对于宗教的迷信,曾明确说过:“宗教和科学比较起来,科学自然较优。”还说过:“知道人是由禽兽变来的进化论,因是从事科学来的,总好过那些神甫牧师迷信随着书讲。”

蒋去世后,其总统职位依法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真正的权力则是由其子蒋经国掌握。1978年,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于严家淦结束第五任的任期后,由国民大会选举,任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1988年,蒋经国去世于第七任总统任内。

蒋中正的遗体目前置于铜棺中,灵榇暂厝桃园县大溪镇慈湖,其子蒋经国的灵榇则暂厝桃园县大溪镇头寮宾馆,“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137]2005年中华民国国防部规划将蒋家父子遗体一同迁葬至国军示范公墓特勋区[138],但顾虑各界意见而尚未执行。

1976年,中华民国政府除了保持蒋中正出生日10月31日为“蒋公诞辰纪念日”外,另立4月5日为“蒋公逝世纪念日”,亦放假一日。1990年代末期,台湾实施周休二日后,蒋公诞辰纪念日改为“只纪念不放假”的法定节日。2007年8月,当时执政之民进党政府以“去威权”为由废除该等纪念日[139]

  • 2017年4月2日版,内容已并入相关条目:

1975年4月5日,蒋氏以突发性心脏病,于下午11时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4月16日举行追思礼拜,各友邦纷派代表团前来致祭;蒋氏灵柩暂厝桃园县大溪(今桃园市大溪区)慈湖宾馆正厅,俟大陆光复后再行奉安[5]:133-134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14 (UTC)

条目内容变化之十三

  • 2013年3月12日版:

蒋中正在台湾戒严时期被极度的神化,例如会有赞扬他是民族英雄的歌曲蒋公纪念歌,当时的课本中也穿插著许多蒋中正小时候的故事,例如与日本人谈判,看到溪中有鱼往上逆游,抑或赴日读书时,以一团黏土譬喻中国人等。不过这些在正史之中都未记载,出处不明,实为杜撰。

另外一个神化运动是广建铜像,甚至在其逝世后数个月,特别订定《塑建总统 蒋公铜像注意事项》,当中规定“铜像高度不得低于一.七0米。”(蒋中正本人身高仅169.5公分[140])、“神貌应充分显示 蒋公慈祥、雍容之神貌,并含蕴大仁、大智、大勇、坚毅、乐观之革命精神,与至诚、博爱、愉快、生动之神情。”等[141]。另外,头像也刻在所发行的第四套横式新台币硬币、钞票之上。

同一时间,国民党政府还大量使用“中正”“介寿”等名进行命名,例如改名为万寿山、高雄爱河改称仁爱河、合欢山被命名做“介寿山”,总统府前的马路则称“介寿路”,当时国军使用的飞机则有“介寿号”,台湾有中正路,许多公园称“介寿公园”,另外并有介寿国小、国立中正大学等。

蒋在去世之后,政府仍持续一系列的神化活动,包括在慈湖中正纪念堂仪队兵站岗,将蒋中正过世当天订为民族扫墓节(与清明节同一天)。当时政府也要求行文是必须称他为‘蒋公’,并必须挪抬以示尊敬。这种运动曾在台湾影响深远。

但随着政治的民主化,以及社会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盛行,现在民间对蒋的尊崇相较于过去已经相当淡薄、甚至消失;一般人大多厌恶或反感个人崇拜。[142]还曾多次发生破坏铜像的事件[143][144]

2007年,当时为台湾执政党的民主进步党发动的一连串政治活动,认为蒋为二二八事件屠杀台湾人(指事件后期的清乡行动)的幕后元凶,认为应该去蒋化,进而要求军方移除营区的蒋氏铜像,以及扬言拆除台北市中正纪念堂的围墙。后续提议则是将蒋氏遗体入土,而非继续展示。高雄市政府决定将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易名为高雄市文化中心,馆内巨型的蒋氏铜像遭到拆除。中正纪念堂一度被改名台湾民主纪念馆,其大门牌匾上“大中至正”四个字则改为“自由广场”。

在此之前,于2000年开始发行的第五套横式新台币上,已先一步将面额1000元及500元上的图案换成四个小学生(象征国民教育)和少年棒球队(象征体育)。蒋的肖像则改放在200元纸钞上。但由于200元纸钞流通量极低,故此举实乃技术性的将其移除。[145]

蒋中正在日本振武军校学习乃第十一期,就读三年,1910年毕业。在此期间,他曾给其表兄单维则寄过一张照片,上面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146]

蒋介石性好渔色,时常出入风月场所,不过他时常打算克制自己的欲火,却苦无成果。1919年2月,蒋介石在亲笔日记中自勉:“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次月他旅经香港,又在旅舍中嫖妓,他的说法是“见色心淫,狂态复萌,不能压制矣”。蒋介石性情也相当猴急,一次来不及等待整理就入房,结果看到床铺脏乱,最后“余拂袖而去”。[147] 曾见艳女心动,后在日记中写道:“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

1920年岁末,蒋中正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之多,顿觉惊心,在日记中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爱、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148]

1923年1月7日,蒋中正离开东路讨逆军总司令部赴厦门鼓浪屿,见石壁新刻“天地正气”四字,顿发兴致,挥笔写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对联。指一亭对同游者说:“在此亭后筑屋三间,隐居于此,可足平生之愿”。又在涌泉写自己表字的典故“其介如石”四字,请涌泉寺僧人雇工刻于更衣亭西,以为纪念。[149]

1925年-1937年,蒋的儿子蒋经国曾经在苏联学习并工作。在苏期间蒋经国曾于1935年1月22日公开发表《给母亲的信》。信中说道:“昨天我是一个军阀的儿子,今天我成了一个共产党员。有人也许会觉得奇怪,但是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一点都不动摇。我有充分的自觉,对真正的革命理论成就有研究、有认识。”信中痛斥其父亲:“他是中国人民的仇敌,他是您的儿子的仇敌。我有这样的父亲,在中国人民之前是不能不感到耻辱的。对这样的父亲不但没有任何敬爱之念;对这样的人物我恨不得杀戮他,消灭他。”蒋经国的这封信当然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牵制,但的确也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动向。[150]

1948年副总统竞选,当投票达最高潮时,蒋中正在官邸内屏息静听电台广播选举情形,并随时以电话听取报告。当广播员报告蒋的异己——李宗仁的票数已超过半数依法当选时,蒋中正盛怒之下,竟一脚把收音机踢翻,气喘如牛,拿起手杖和披风,立刻命令侍从备车。上车之后,侍卫忙问:“委员长,开到哪里去?”蒋仍一言不发,司机因蒋中正烦闷时总喜欢到陵园去,乃向中山陵开去。刚刚驶进陵园道上,蒋中正忽高叫:“掉转头,掉转头!”司机乃开回官邸。蒋中正才下车,立刻又上车,再度吩咐开车出去。随从侍卫见蒋中正如发疯一般,恐怕他自杀,乃加派汽车随行。蒋中正的座车刚进入陵园,他又吩咐掉转头。转回之后,又令司机开向汤山去。当选翌日,李宗仁夫妇至蒋中正黄埔路官邸拜候。二人在客室中枯坐了三十分钟,蒋中正夫妇才姗姗而出。李宗仁请示蒋中正,就职典礼上正副总统应着什么服装?蒋中正说穿西装大礼服。李宗仁急忙连夜找上海有名的西装店,赶制了一套硬领燕尾服。到典礼前夕,李宗仁忽然接到蒋中正手谕说,典礼改着军常服。 可是在就职典礼上,总统就位时,李宗仁忽然发现自己被蒋摆了一道:蒋中正并未穿军服,而是着长袍马褂;身着军服的李宗仁站在蒋身边,活像蒋的副官。李宗仁认为:蒋中正这种做法只会让蒋本人在历史上又多其难堪的一笔而已。[151]

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统一编号自民国五十四年(1965年)开始编码时,“编号第一号”的身份证,意为第一张身份证,拥有人即蒋中正,字号为Y10000001。不过蒋介石因爱面子,在其身份证的学历栏上,虚报了学历为“日本士官学校”,事实上蒋仅有士官学校的预备班:东京振武学校的学历罢了。[152]

蒋中正常常自称自己为“领袖”,并把“总裁”的“总”字挪抬示敬;在1954年他讲《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建校三十周年纪念训词》,称自己的话为“训词”1962年他讲《复国建国的方向和实践》:“总理遗教和领袖根据遗教所提出的指示,亦就是党务干部思想行动唯一的依据……然而我考察党的好些工作,往往都是领导干部的自专自用,管见臆说,而自矜创意,很少是根据总理遗教和领袖的指示……可是今日党的干部似乎不应该再犯有这种毛病,因为大家对于总理的主义遗教,特别是领袖的言教身教与当面指示,总应该了解,那是领袖积五十年来的经验……”,多次自称为“领袖”;同年《总统蒋公手订对匪军官兵喊话要旨》[153] 中,第五条有“蒋总统是大陆同胞的救星”;第八条有“蒋总统才是你们的救星”,全是蒋中正的亲笔

根据《亚洲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报道,[154][155]林彪在文革爆发后不久,从陶铸处获悉毛泽东对自己关于“政变”的讲话有所猜疑,林陶二人在1966年末派黄埔四期同学萧正仪赴香港,秘晤居住香港的前国军华南补给区中将司令周游(同林,陶,萧三人一样,周也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并转交一秘函,林彪在函中倾诉自己“处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荣夕枯,诡变莫测,因思校长(蒋中正)爱护学生无微不至 ,苟有自拔之机,或不责已往之错……”。该函由周游在1966年11月送交国防部特呈蒋经国。台湾方面对此做出了秘密回应,表示欢迎,但与林彪之间的联系随后中断。据陶希圣回忆,林彪死讯传到台北时,蒋中正为之落泪

蒋中正是大谈“变化气质”哲学的能手。例如1951年11月19日蒋中正曾在草山阳明山庄讲《改造教育与变化气质》:“张横渠说:‘学者须先变化气质。’又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这就是说教育的要务,莫要于学者能变化气质……如要完成革命责任,必先要变化气质。”因此蒋中正的手下也就希旨承风,以为逢迎。国民党中常委林挺生在被蒋中正召见时被问及近来研究何物,林挺生想答以正在研究“变化气质”,但他根本弄不清怎么回事,忘了怎么成词,竟说成“我正在研究变化气”。蒋听了也弄不清何为“变化气”,以为是林挺生大同公司的新研究项目,因而连说:“好好,你好好研究‘变化气’吧!”[156]

蒋中正在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后,想将浙江奉化溪口镇老宅扩建一下,而蒋幼年时候的邻居周顺房的主人坚决不愿意腾出地盘。他接到拆迁的通知后,曾放出风凉话说:“瑞元(蒋的幼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并执意要让蒋中正亲自来说。蒋中正得知后也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着说:“迁不迁由他去吧。”今天还能看到那家周顺房千层饼店。[157][158][159]

1971年12月4日,蒋中正因习惯性便秘,医官不在,蒋介石要求平日帮蒋理发、刮胡子的副官钱如标用甘油球为其通便,钱如标不慎弄伤蒋中正肛门,造成蒋中正高烧卧床。蒋中正下令要求严惩,侍卫长孔令晟担心由陆军进行监禁,此事传出,名声不佳,所以在未经审判下,将钱如标直接监禁在士林官邸警卫队禁闭室,拘禁了四年。蒋纬国曾找宋美龄求情,但遭宋美龄拒绝,要他不要管。1975年,蒋介石过世,蒋经国至士林官邸,曾下令释放,找上秦孝仪做担保,秦孝仪不敢,钱如标继续又在士林官邸关了一阵子。最终,钱如标被移交给调查局监管后,才慢慢恢复自由[160]

蒋中正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位毁誉兼有的人物,人们对他评价趋于两极。其一方面带领中国实施训政、在抗日战争中胜出,并在国共内战后领导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复兴;另一方面则长期被认为是威权独裁象征,在民主人权上有着不良记录。

常平站感吟一绝
蒋中正
亲率三千子弟兵
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涕泪横

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国民党认为,蒋中正在孙中山病故后,领导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扫除北洋军阀、名义上统一中国大陆,结束了军阀割据和南北法统分裂的局面,捍卫了共和国统,重建了中华民国,并在1947年实施以五权宪法为基础的宪政体制,胡适称这部宪法是:“比美国宪法还民主的宪法”[161]。马英九说,蒋介石“最大的贡献是制定并实施‘中华民国宪法’”,因为这部“宪法”是一部“涵盖全中国人的‘宪法’”,更是现在“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依据”。[162]

同时,蒋中正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领导中华民族抗战卫国。在八年抗战前,力排众议,坚持‘攘外亦须安内’的国策,极力推迟德国军事顾问返欧的时程,并透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使日本的军事行动不致全面扩大。抗日期间,蒋的领导地位亦无人可以替代[163]

中共领导人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首次公开承认中华民国国军抗日战争的主导力量[164]。蒋中正领导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给予日军沉重打击[165]

1971年12月,毛泽东召集文宣部进行内部谈话:“蒋介石有几个优点是客观的史实,我们讲史必须留心,一北伐统一中国,二抗日战争,三收复,四开拓海疆。1946年蒋从法国手中取得南海四岛屿,这块37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相当于三个外蒙...”[166]

马英九认为蒋中正对台湾的贡献有三方面[167]:光复台湾、建设台湾与保卫台湾。建设方面除土地改革、9年国民教育及发展经济外,更重要是蒋中正在政府刚迁台、朝鲜战争方酣动荡之际,毅然推动地方自治,对台湾民主的基础有很大贡献。蒋中正还支持妇女解放、废除童养媳制,对台湾人权进步有很大贡献。当初若没有蒋中正坚守台湾,台湾可能已沦入共产党铁幕,也就没有后来的经济发达与教育普及。

一些与蒋接触过的中外人士认为蒋有品德上的优点。蒋日记自1915年即未间断,至 1972年健康恶化为止长达57年之久。西方史学界对蒋中正正面看法有:“律已甚严”、“生活节俭”[168],有“钢铁般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169]。“他的各种伟大优点,使他成为一个忠诚爱国的、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和足智多谋的领袖,他百折不挠地决意保持其他国家的独立,不受任何外国控制,一心要为他宪政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70]

曾任台北市市长交通部长高玉树对蒋中正的评价比对蒋经国的高许多。[171]

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蒋介石一生有3大功业,分别是奠定北伐完成中国统一大业;二次大战中浴血抗日8年,保住大中华不受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坚决反共抗俄,守住台湾不受共产主义荼毒。这3大功业足以让蒋介石被尊称为一代领袖明居正最后说,回顾蒋介石一生,最为后人称颂的是以坚毅精神力拒共产党这一西来幽灵,虽在军事行动方面没有成功,但他在宝岛台湾建立了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的新中华民国,这50年来为国际称道的“台湾奇迹”,若没有他打下基础,恐怕难成如此功名。[172]

蒋中正于1948到1949年国共内战胜负决定之际,主导故宫国宝和中央银行黄金运台,为了要安置运来台湾的国宝 ,而在台北市外双溪建立国立故宫博物院;运来台的黄金成了新台币改革的准备金。

费正清认为,蒋中正在台湾成功的因素,即是重用大陆来台的知识分子。1942年,国民政府国家资源委员会派往美国深造的工程师之中,21人留在中国大陆但均未获毛泽东重用,7人来台湾,里头3人为国营工业首长,2人做到经济部长,1人成为经济开发主持人,另一个则为行政院院长[173]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陶涵(Jay Taylor)则认为,蒋中正对现代中国的功绩超过毛泽东,他始终是维护中国的统一、领土完整的爱国者;其次,尽管丢掉大陆退处孤岛,他仍是最终的幸存者,在台湾享受了25年和平建国岁月,为台湾现代化、民主化奠定基础。今天推动中国21世纪现代化前进的,是依蒋中正的主张,而非毛泽东的观点。[174]

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Hans von Seeckt)形容蒋中正如同土耳其民族领袖恩佛帕夏(Enver Pasha),是能在动荡复杂环境中屹立不倒的人物,也是中国统一的希望,并表示如果再年轻20岁,愿与之共同工作。[175]

蒋中正抗战为中国领袖,使中国收回和废除了近代以来的绝大多数租界与废除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于1945年实现了独立自主。[176]

蒋中正在台湾箝制言论自由、打压敢言知识分子、1960年连任第三任总统前以莫须有罪名监禁《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十年、制止台湾人组织反对党以及特务横行,殆为其无可洗刷之政治污点[177]

李宗仁回忆录所述,蒋中正的统治有“流氓治国”的特色。[178]“所以蒋先生在中国战场纵横数十年,他所凭借的武器,不外金钱收买和分化离间的伎俩。若从纯军事观点立论,则蒋先生实在是既不能将将,也不能将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来统兵作战,安有不败之理?只以军事一端作简单的论列,中共统一大陆,实非偶然。”李宗仁在1948年5月20日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时因着装问题遭到蒋戏弄,两人不合台面化[179]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蒋中正始终没有好感,而且对美国的援助遭严重亏空以及美国国会和联邦调查局注意到孔宋两家不正常的敛财手法而十分不满。美国作家默尔·米勒有一次采访杜鲁门总统,杜鲁门就气得大骂地说:“他们(国民党)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笔钱,而且将这笔钱投资在巴西圣保罗,以及就在这里,纽约房地产。”[180] 杜鲁门77岁高龄接受采访时,提起蒋,仍然怒火中烧:“我从来没有改变我对蒋他们那帮人的看法。他们个个都他妈的该进监狱!如果我活着看到他们锒铛入狱的那一天,我将很高兴。”[181] 鲁迅等当代思想家批判蒋介石在国内施行“恐怖统治”(白色恐怖),冠予异见人士“叛国”、“颠覆”等罪名大肆捕杀并以军法审判,是“独裁统治者”。[来源请求] 汪荣祖李敖[182] 认为蒋中正不是一位称职的军事领袖。蒋中正曾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个不称职的军事家,在战术层面乏善可陈。如引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表示在七七事变后,蒋中正动用了差不多全部国民革命军精锐调往淞沪作战,希望扩大上海之战,以冀国际可以出面调停,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李宗仁还说,蒋介石不但不会打仗还刚愎自用。白崇禧的策略就是不肯用,因为讨厌白崇禧出的主意。[183]善战的将领,如孙立人白崇禧等人,都曾遭到蒋介石的整肃。

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被蒋中正、蒋经国治下的中华民国政府从1937年软禁直至1990年;而杨虎城自1937年就被关押,1949年国府溃败时,周养浩等军统人员在毛人凤的直接命令下,将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全部杀害。[184]

雅尔塔密约的逼迫下,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苏联同意不支持中国共产党、保障中国东北主权完整与中止新疆伊宁事变的前提下,由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决定 外蒙古的地位(雅尔塔协定称:“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185][186] 然而国府败退台湾后,1952年10月13日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蒋中正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蒋认为自己“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1952年国府以苏联“违约”为由,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控苏案”,并经大会决议通过。1953年立法院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华民国曾在1955年否决蒙古加入联合国,但为了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华民国停止阻挡蒙古[187],最终蒙古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

蒋中正在台湾的威权统治使一些台湾人对蒋评价甚低。国民党曾制造对他的崇拜风气,中正路介寿路等名称,成为台湾最常见的路名。蒋中正铜像大量出现于车站、各级学校及各公共机关。1990年代台湾民主化后,蒋图像逐渐从公共建筑上消失,新版新台币也不再大量采用其肖像。2007年年初,执政的民主进步党推行去蒋化,陆续将各地蒋中正铜像拆除。

中共长期将蒋定义为负面人物,中共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指责蒋“背叛总理(孙中山)遗志”,“背叛革命,血腥屠杀革命群众”。抗日战争中蒋中正被认为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忽略抗日、枉顾民族利益”。在相当长时间内(1990年代以前),蒋被批判为“蒋帮头子”、“流氓刽子手”、“新兴军阀”、“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群众之仇敌”、“背叛革命”、“反革命”、“反动”、“无耻”、“美帝国主义走狗”、“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等。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188]陈伯达称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聚敛200亿美元的财富。 [189] 中共及部分学者把蒋介石列为中国的头号战犯及卖国贼。

中共对蒋的评价在大陆地区的语文教材、小说、戏剧、电影等各类文艺作品占据统治地位且长达几十年宣讲,故这些评价也一度成为大陆民众的主流观点,但在互联网普及之后中共的观点已经逐步失去影响力,大陆民众对蒋的评价正展现出极大的差异化。

张学良口述历史痛贬蒋介石。他说:“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有机会,他真能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现在也是没有了。”张学良表示:“介石没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完全是自我主义。”访问者提到:“我们在可大图书馆看见很多书,是说蒋先生对台湾的贡献。”张:“那大概都是国民党写出来的,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张学良认为,蒋中正是个投机取巧型的买办、好吹,例如蒋中正常说“几年准备(反攻)、几年成功”,失信于民。[190][191]张学良还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都是假的”,事实上是蒋嘱文胆陈布雷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在杭州新新旅馆辟室杜撰,八易其稿。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他在特务刘乙光监视下,碰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心情不好,不如“抓诗一首”。[19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中正为了不让苏联插手中国内战,默许外蒙投票独立。蒋中正懂得政治妥协,可能避免中国内战,形成多党制民主国家。最后结果导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并失去外蒙主权,中国也失去了最佳民主化时机。[193]

北伐结束后,各地方势力及原军阀都表示愿意归顺国民政府,国府也予以接纳;但他们只是形式上听命于蒋中正。学者董凤驰认为:部分对于蒋中正及国民党的劣评,实际上是基于其他军阀的恶行。 英国首相丘吉尔开罗会议上曾与蒋中正会面,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对蒋有如下评价:“他的那种沉着、谨严而有作为的性格,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时,他的权威和声望正处在顶峰。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是世界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他是‘新亚洲’的一个斗士。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坚定地捍卫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人,同时他又强烈地反对共产党。美国各界人士公认,在这次战争获胜以后,他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大国的首脑。后来,许多持有这些观点和估价的人们都抛弃了他们原有的看法。我在当时并不同意人们这样过高地估计蒋介石的力量,或中国在未来的贡献,然而,我在这里还是可以指出,蒋介石大元帅至今仍然献身于当时曾使他获得广泛声誉的同一事业,但是,后来他却在自己的国家中被共产党击败,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194]

“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于一九三九年曾说:“看来敌军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合而成的二百万军队,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有此军队存在,要想和平解决事变,无异是缘木求鱼” [195]

根据TVBS于2007年9月所作的对历任总统评价的民调,有9%的民众认为蒋中正对台湾的贡献最大,低于其子蒋经国和李登辉,在全体中排名第三。而其作为有44%认为其功大于过、17%选过大于功,9%为功过相抵。[196]

蒋中正留下文字极多,但许多文章透过蒋之文学侍从陈布雷陶希圣等代笔合著,如《中国之命运》、《苏俄在中国》等。主要内容收入《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包括:

《国父遗教概要》 《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 《中国经济学说》 《苏俄在中国》 《中国之命运》 《反共抗俄基本论》

蒋中正极重视历史文件文物保存,其个人档案于1949年南京上海转运台湾,先存放桃园大溪头寮宾馆,史界称为“大溪档案”。1979年7月移存台北阳明书屋1995年移送台北近郊国史馆1997年定名为“蒋中正总统档案”简称“蒋档”。目前公开的可分为十类: 筹笔:1923年1972年函电、谕令,291册 革命文献:1923年1945年历史事件记录报告与函电,167册 特交文卷:1927年1964年蒋对政事情势规划,5709件,分72册 特交文电:部署呈报电文及蒋的批示,436册 特交档案:幕僚、部属、各地区之原始报告,90597件,分622册 领袖家书:1924年1967年,968件,分12册 其他文物图书、印章、勋章、书画,888件 蒋氏宗谱,48册 照片影辑:照片集243册,照片67卷,底片23732袋,缩影29卷 事略日记115册、蒋经国文电资料48册

2005年蒋方智怡将蒋中正与蒋经国私人日记原稿(合称“两蒋日记”)移至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暂存50年。胡佛研究所档案室主任ElenaDanielson表示,他们现在所收藏的手稿档当中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已经有一百多位,而两蒋日记只是暂借保管罢了,李登辉时代曾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的郭岱君五年前受聘于胡佛。据郭说,胡佛和蒋家的协议是:两蒋日记只是“存放”(deposit)于胡佛,但并不“拥有”(own or possess)这些日记,将来不排除日记迁往中国领土(Chinese territory)的可能。

蒋介石日记起于1919年直到1972年他患病止,由蒋用毛笔亲笔工整的在日记簿上书写。不过卷帙浩繁要解读得花很大的功夫。 蒋经国日记始于自苏俄归中国后(1937年),至1980年,后期日记由于糖尿病视力模糊,字写得很大但字迹端正并以毛笔书写。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显示,他在1948年已经承认国民党改造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出在内部。在蒋经国的日记手稿中,则可以看到他对其正妻芬娜女士的奉献是很珍惜肯定的。

2006年3月25日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蒋家媳妇蒋方智怡亲自到访下,美国史丹佛大学首度将原件(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公之于世。

胡佛设立的“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史料”,内容包括国民党档案、蒋中正、蒋经国日记、中华妇女联合会档案等。陈诚把他在江西剿共攻破中共红都瑞金,所掳获的原始文件赠予胡佛,二战接收中国东北的要员张嘉璈把他的文件也给了胡佛,宋子文的文件和两蒋日记如今亦归胡佛,前行政院郝柏村、前行政院长唐飞和前监察院王作荣等国民党大老也将个人文件和档案交给他们收藏。

重要古物:文建会2010年1月,针对国防部军史馆11件蒋中正文物,核定为“重要古物”(仅次于国宝指定),包括: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印,现藏国立国父纪念馆。 北伐抗战时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旗、印。 北伐后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旗、印等六件。 日本投降时向我方敬献的“冈村宁次武士刀”。 蒋中正个人物品:五星上将军衔披风、北伐佩用指挥刀、黄埔军校校长佩剑、三军统帅权杖;其中“五星上将披风”系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时,盟军唯一颁发之中国将领是军史上重要文物。 蒋中正宋美龄士林官邸:国定古迹,台北市福林路60号,台北市2000年7月14日以“蒋中正宋美龄故居”指为市定古迹,后内政部2005年5月25日以“蒋中正宋美龄士林官邸”指定为国定古迹,古迹本体为官舍、招待所、凯歌堂、慈云亭4处。 慈湖陵寝桃园县历史建筑,1959建,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4邻埤尾3号,蒋中正停棺所在(未下葬)。 草山行馆:台北市历史建筑,台北市湖底路89号,1920年台糖株式会社兴筑原是为了接待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所建,1949年12月,国民政府迁台后成为台湾首座的总统官邸,士林官邸完成后,蒋介石每年夏天仍于来此处避暑,也称“草山老官邸”或“后山官邸”,2002年由台北市政府登录为“历史建筑”定名为“草山行馆”。2007年4月7日凌晨遭火警焚毁,木造结构,受损严重,但石砌门版尚存。 草山行馆占地约594坪,行馆主建物150坪外。 西子湾蒋介石行馆高雄市直辖市定古迹(民国93.04.09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20248号),1937年建,高雄市莲海路70号,公元1952年海军总司令部将其移交总统府,作为蒋介石在南部的驻跸之地。行馆设置蒋氏南京座车的展示空间。主体建筑的特色保有日式和风特色,目前由中山大学管理作为艺文展览场所称为“西湾艺廊”。 第一宾馆澎湖县定古迹,马公市介寿路观音停海水浴场旁,1942年日人建专门招待日本皇族及高级军官之场所,1949年蒋公首次下榻于此,1959年“八二三”炮战时,蒋介石坐镇宾馆成立指挥所。建筑物结构为承墙、木桁架、文化瓦屋顶,由于军方管理甚少开放。建积约550平方米,是澎湖地区少数融合“和洋”混合风格之代表特例之一。 旧版新台币壹仟元纸钞所使用的总统画像,于1982年6月15日发行,2002年7月1日停用。 新台币拾元硬币背面所使用的总统画像,使用期间:现在仍在使用。

浙江奉化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登录。地点:奉化市溪口镇武岭路、民国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范围包括丰镐房、小洋房及玉泰盐铺。 丰镐房:位于武岭路;是蒋介石、蒋经国居住地。分为大门、前庭、内门、前厅、内庭及后堂,两侧且有东西厢房。后堂名“报本堂”为吴敬恒题额,本堂陈列蒋氏四代神主,素居楼上设佛堂为蒋母礼佛之处。东厢房为宋美龄卧室,西厢房为毛福梅房间。占地4800平方工尺,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其中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为清代建筑,其余为蒋氏1929年扩建。 玉泰盐铺:位于武岭路中街,为蒋介石祖父、父亲开设盐铺所在,蒋介石出生地。前后两进,前进为楼房,硬山顶,宽4间,后进平屋3间。大门在围墙右前方,石框架,门额书“清庐”二字,右下侧墙角嵌刻有“玉泰盐铺原址”基石,落款为“中正”。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在房屋为1946年所建。 小洋房:蒋经国别墅,位于在溪口潭墩山东麓,原名“涵斋”,又称“剡溪小筑”,为两层楼房。1930年建。原供蒋介石回乡时居住。1937年蒋经国留苏回国,偕妻蒋方良、子蒋孝文居住在这里。 溪口镇建筑群:2006年6月作为第六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扩充归入蒋氏故居,包括武山庙、蒋母墓、摩诃殿、蒋氏宗祠、文昌阁遗址。这些建筑都是蒋介石出资建造维修,是蒋氏回乡祭祀、居住和从事政治活动场所,是研究蒋氏家世的重要物证。 上海故居“爱庐”:1994年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位于上海东平路9号是宋美龄陪嫁物。蒋介石将这座法国式花园洋房称为“爱庐”。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专科音乐中学所有。 南京故居:主要有三处包括黄埔路官邸(憩庐)、美龄宫、汤山陶庐。 憩庐:位于黄埔路国民政府国防部内,曾是中央军校所在地,1929年10月14日落成,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住到1949年。憩庐为一座红色西式洋楼,座北朝南,上下两层。1948年12月31日蒋中正引退告别晚宴在此举行。1949年后分别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校址、“华东军区南京军区”驻地。 陶庐:现称为“蒋介石温泉别墅”,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温泉路3号。建于1920年,本是陶保晋私宅。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后,成立了“汤山筹备处”,进行整顿修缮。修复工程于1947年3月完成,但不再对外开放成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御用浴室。 美龄宫:1934年竣工,又名为“蒋主席小红山别墅”、“南京主席公邸”、“主席小红山官邸”、“主席小红山公邸”、“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等。蒋介石于1930年秋正式向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借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供谒陵小憩之用。占地120公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筋混凝土,平面为凸字形,外观为清官式建筑做法。客厅后来被改为祈祷室称为“凯歌堂”,每周日上午蒋介石宋美龄都要到凯歌堂做礼拜,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马歇尔也曾到凯歌堂做礼拜。1991年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中正神社 - 是日本人为感激蒋中正对日本战败后的宽大对待而建立的(爱知县幸田町)。 以徳报怨之碑 - 千叶县市岬町江场土,1985年4月建立。 蒋公颂德碑 - 横滨市伊势山皇大神宫1987年建立。[197]

蒋氏在日本振武学校就读三年,1910年第十一期毕业[198]:10。毕业后,蒋氏在高田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入伍,据师团长长冈外史日语長岡外史在回忆录中称,留学时期之蒋君,才能胆略,内蕴不露,说不出有什么出人头地之表现[21]:88。令师团长吃惊是,蒋在1927年11月,首次下野到日本时,特意走访他,这使长冈对此颇感意外,而蒋临走时,特别写下“不负师教”四字[21]:88

蒋早年由陈其美的带领下,开始沈迷风尘,尔后也多次前往妓院寻欢作乐,蒋曾在日记中多次记录[21]:111。有一次蒋来不及等待整理就入房,结果看到床铺脏乱,最后“拂袖而去”[199]

1941年1月,在重庆皖南事变谈判,蒋提出与周恩来中国象棋,蒋攻势猛烈,周棋风稳健,假意不敌,诱敌深入,却趁机将倒蒋[200]。晚年时常与孙子们下象棋,照片被美国时代周刊》刊载。蒋非常喜欢下象棋,最喜欢用当头炮。曾作诗《咏象棋》:“茫茫龙汉到今时,百折难逃一局棋。杀马回车从此始,万方同慨更何之。” 其二:“入座吃茶苦苦思,纷纷卒马好坚持。谁称陛下谁称寇,总是着棋始方知。”[201]

蒋中正因为奉化口音的缘故,喜欢由家乡人担任侍从官。1942年时,侍卫长俞济时介绍了一位定海人郭辅明来。一次,蒋中正出门时发现没带手帕,就说‘拿只绢头来’,郭辅明很快拿了块砖头来[202]:90

1945年,蒋当上中华民国总统不久,扩建丰镐房。隔壁卖千层饼的周顺房主人却不愿意腾出自己家的地盘[203]。由于周顺房主人是蒋当年的父执辈,蒋得知后也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着说:“迁不迁,由他去罢!”[204]

1949年初到台湾时,台籍司机听不懂浙江话,蒋中正曾使用日语与其交谈[202]:76

1951年11月19日,蒋曾在草山阳明山庄讲《改造教育与变化气质》:“张横渠说:‘学者须先变化气质。’又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这就是说教育的要务,莫要于学者能变化气质……如要完成革命责任,必先要变化气质。”[205]

1954年,在《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建校三十周年纪念训词》中,蒋称自己的话为“训词”,多次自称为“领袖[206]

根据侍卫回忆,蒋中正每天早、中、晚各要静坐三十分钟。甚至在1958年8月23日,八二三炮战发生当天,蒋中正听取了战情报告,仍然静坐了四十分钟[202]:102

1959年起,有关蒋是否竞选第三任总统,即成为台湾内外一个微妙的议题,依1948年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蒋两届总统任期在1960年5月结束后,即无法继续寻求连任,当时台湾岛内外许多自由派学、政界人士如雷震胡适殷海光王世杰等,皆曾公开反对蒋利用修宪等方式,参选第三任总统,这些意见透过陈诚张群黄少谷等国民党要员传达,都令当时希望继续连任的蒋,颇感恼怒,甚至在日记里批评胡适乃一无耻政客、最不自知与最不自量。1960年初,国民党内拥护蒋人士,透过国民党籍民意代表上书颠请连任,以及推动国民党籍国民大会进行修宪等方式,顺利让蒋于同年三月顺利连任总统。不仅如此,修宪后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四十七条连任一次之限制此项规定[207]:144-145。1960年《雷震事件雷震台湾在野人士李万居郭雨新高玉树等共同连署反对蒋介石违背《中华民国宪法》三连任总统,引发一场“假匪谍、真坐牢案”。蒋介石当年口口声声反对修宪,但他从未表示不要三连任,而国民党的策略是在临时条款上动手脚,将宪法四十七条的总统副总统任期废掉,如此既能让蒋介石三连任,又能达到他反对修宪的堂皇主张[208]:192-193

1965年,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开始统一编号,蒋拥有“编号第一号”身份证,编号为Y10000001;蒋介石身份证学历栏上,学历为“日本士官学校[209]。其实蒋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预校东京振武学校,而非日本士官学校[6]:472

1971年11月,蒋因便秘,要求副官钱如标润滑肛门。钱如标用甘油球为蒋通便,不慎使蒋肛门流血,因此被关了好几年,直到蒋逝世,钱如标才获释[10]:260

1943年,陈纳德称蒋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两三位领袖之一;而史迪威则评价蒋是一条贪婪、固执和寡情之响尾蛇[10]:271

蒋去世后,慈湖中正纪念堂中华民国国军仪队站岗,蒋的逝世日期放假一天(与民族扫墓节同一天,之前并不放假)[210]。当时政府规定行文必须挪抬称他为“蒋公”,以示对蒋崇敬之意[130]:486

在台湾,随着1987年解除戒严后政治民主化,以及社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民间对蒋的评价逐渐由“神格化”回归正常化;许多人开始追究蒋中正在二二八事件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所应负的责任,进而民进党时期的陈水扁大力实行去蒋化,并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园区,2008年由时任总统马英九改回原名“中正纪念堂”[211]但民间的破坏行为从未中止。[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

蒋著有《西安半月记》、《中国之命运》,《苏俄在中国》等。

《蒋介石日记》本为私人日记,目前暂存于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图书档案馆,已开放供研究者参阅[222]:10

Arthur011留言2017年4月2日 (日) 04:29 (UTC)

参见

  1. ^ 名、字典故,取自《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 ^ 蒋介石中国大陆香港已作为正式名称,教科书一律仅见“蒋介石”。
  3. ^ 1935年3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制定“特级上将授任条例”,规定中华民国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为特级上将。
  4. ^ 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蒋中正为特级上将,是中华民国国军将领中唯一获此军衔者。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军事》编辑委员会 (编).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00-0242-0. 
  7. ^ 第1-5任總統蔣中正先生 總統府. 
  8.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肄业,考送日本振武学校毕业,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团士官候补生。 
  9.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清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民国十九年十月受基督教洗礼。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师永刚、张凡编著. 《蔣介石:1887~1975.下》.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863. 
  11.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王成斌主编 (编).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1).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ISBN 7506502615. 
  13.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第3版. 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6. ISBN 9622013538. 
  14. ^ 《辛亥党人秘辛》,满洲光清书局,吉林,1940
  15. ^ 李云汉,〈蒋中正先生与台湾〉,《近代中国》109期(1995年10月出版),页163
  16. ^ 看老蒋吐舌照87岁老兵回忆涌 - 联合报╱记者鲁永明/嘉义报导2011.06.05
  17. ^ 老蒋的神化(神话)Google搜索“臭头仔 蒋介石”
  18. ^ 夏继诚. 侍从室里看“委座”(. 中共党史出版社. 搜狐读书. [2012-6-18]. 
  19. ^ 武陵高中 志清樓. 
  20. ^ 李勇、张仲田编著 (编). 《蔣介石年譜》.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5.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师永刚、张凡编著. 《蔣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47-4. 
  22. ^ 黄埔军校:在大陆25载 设分校12所南都网
  23. ^ 史迪威为何侮辱蒋介石为“芥末”“花生米”
  24. ^ 中国国民党 总裁
  25. ^ 25.0 25.1 李云汉:〈蒋中正先生与台湾〉,《近代中国》第109期,1995年10月
  26. ^ Chiang Kai-shek (1887-1975). 
  27. ^ 位于宁波西南方约33公里
  28. ^ 蒋介石. 〈先考系序〉. 《武嶺蔣氏宗譜》卷一. 南京. 1948-06-11. 
  29. ^ 蒋介石不姓蒋实姓郑 真正籍贯在河南省许昌?. 凤凰网历史. 2013-01-04 [2014-10-15]. 
  30.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配毛氏,民国十年出为慈菴王太夫人义女。 
  31. ^ 曾文述:〈重松金子:蒋介石与戴季陶“双凤求凰”〉,新浪博客
  32. ^ 人物风流:做了七年蒋介石夫人的陈洁如(图)(2)
  33. ^ 揭秘:宋美齡為何要放棄初戀最終嫁給蔣介石?. 时光网. 2015-07-21. 
  34. ^ 蒋宋联姻揭秘:蒋介石曾向宋庆龄求过婚?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傅林. 《黑白民國》. 北京: 九洲出版社. 2015. 
  36. ^ 黎东方于《蒋公介石序传》中说:“他见到试场中种种不合理与腐败的现象,下决心再也不去参加这种考试了。”
  37. ^ Loh,《the Early Chiang Kai-shek》,121至122页
  38. ^ 《李宗仁回忆录》570至571页
  39. ^ 蒋中正身份证的照片 教育程度:“日本士官学校”。
  40. ^ 40.0 40.1 蒋介石对毛泽东态度大转弯. 多维新闻. 2012-03-02 [2012-03-03]. 
  41.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41.10 41.11 41.12 41.13 4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蒋介石〉.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19. ISBN 978-710-10-7999-9. 
  42.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编). 《蔣介石年譜初稿》.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92. 
  43. ^ 43.00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43.08 43.09 43.10 陈铁健、黄道炫. 《蔣介石與中國文化》. 香港: 中华书局. 1992-04. 
  44. ^ 黎东方. 《蒋公介石序传》. 第二版. 台北: 联经出版. 1975. 
  45. ^ 蔣十七歲就讀鳳麓學堂. 
  46. ^ 《董顯光自傳: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 台北: 台湾新生报社. 1981. 
  47. ^ Loh. the Early Chiang Kai-shek. 
  48. ^ 陈红民. 蒋介石是否曾“学历造假”?. 南都网. 2010-07-29. 
  49. ^ 石九藤太郎著:《蒋介石评传》
  50. ^ 《蒋主席》,邓文仪著,胜利出版社,上海,1945年。
  51. ^ 包含:《征蒙作战刍议》、《军政统一问题》、《革命战后军政之经营》、《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国之外交》等文章。
  52. ^ 52.0 52.1 52.2 52.3 辞海编辑委员会 (编). 《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ISBN 7532600831. 
  53. ^ 53.00 53.01 53.02 53.03 53.04 53.05 53.06 53.07 53.08 53.09 53.10 53.11 53.12 53.13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ISBN 978-957-14-0663-3. 
  54. ^ 革命. 
  55. ^ 民国七年(1918年七月四日,苏俄外交部长齐釆林(G·V·Chicherin)对苏维埃第五次会议提出报告,说苏俄政府将对中国撤废沙皇政府对中国东北的各种压迫,及其在中国蒙古治外法权,放弃沙皇政府以各种口实对中国人民所加的负担,撤回沙皇政府对于驻在国领事馆所设的武装部队,并将中国各种赔款中的俄国赔款交还中国。民国八年(1919年七月二十五日加拉罕(Leo Karakhan)签署的宣言,就是根据齐釆林这个报告。其中有一段说:“苏维埃政府不要求任何补偿, 而交还中东铁路,以及一切采矿权、伐木、开采金矿、及其他为沙皇政府、俄国军人、商人和资本家从中国取得的权利。”
  56. ^ 中共党史称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7. ^ 民国十二年(1923年)12月,苏俄代表越飞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中俄两党合作问题。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发表共同宣言,其第一条全文如下:“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急要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及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烈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58. ^ 《苏俄在中国》第二章,第六节
  59. ^ 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3月14日由奉化致廖仲恺一函,把他对“国共合作”的意见坦率说明,并将这一函件同时抄送各常务委员,以补充其游俄报告的意见。信的全文如下:“欲直告于兄者,即对俄党问题是也。对此问题,应有事实与主义之别。吾人不能应其主义之可信,而乃置事实于不顾。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国共产党,而乃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惟有诋毁与怀疑而已。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至其对中国之政策,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而对中国本部,未始无染指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专求于人而能有成者,决无此理。国人程度,卑贱自居,如此而欲他人替天行道,奉如神明,天下宁有是理?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入迷惑于其间而已。所谓饿与英法美日者,以弟视之,其利于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则五十步与百步之分耳。至兄言中国代表总是倒霉,以张某作比者,乃离事实太远,未免拟不于伦,其故在于中国人只崇拜外人,而抹杀本国人之人格。如中国共产党员之在俄者,但骂他人为美奴、英奴与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则将来恐亦不免堕落耳。党中特派一人赴俄,费时半年,费金万余,不可为不郑重其事,而子弟之见闻报告,毫无省察之价值。此弟当自愧信用全失,人格扫地,亦应引咎自辞也。”
  60. ^ 孙命其“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 ”;复派戴季陶去奉化,转达其准许蒋不闻党政,专办军校的要求相约。
  61. ^ 蒋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
  62. ^ 中共党史记载与此相反
  63. ^ 63.0 63.1 63.2 63.3 63.4 岳渭仁、冬卉、向东华、晓晴 (编). 《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和宋美齡》.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ISBN 7-80546-784-6. 
  64. ^ 他在出发前发表演讲,强调“如果革命的指挥不能统一、意志不能一致、努力不能团结、命令不能实行,就一定要失败。所以大家必须牺牲个人意见,坚固团结,为中国争独立自由”。
  65. ^ 他说“革命责任,不容诿卸”,“誓必负责完成北伐”,并力劝同志“坚守国民革命立场,维持国家社会秩序,团结一致,解救民众痛苦”。
  66. ^ 揭秘国民党为何要“清党”
  67. ^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68. ^ 蒋于此时发表《告前方战士书》,《告全国及海外同胞书》,《告北方将士及北方同胞书》,《告友邦人士书》并电外交部切实负责保护外侨。
  69. ^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刘寿林、万仁元、王玉文、孔庆泰 (编). 《民國職官年表》.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70. ^ 70.0 70.1 70.2 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 编. 《中華民國史》第八卷.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71. ^ 徐彻、徐悦. 《張作霖傳》.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ISBN 7-5306-3943-9. 
  72. ^ 薛光前.艰苦建国的十年.民国60年.台北中正书局
  73. ^ 1951年9月19日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将军在美国国会
  74. ^ 74.0 74.1 中国现代史辞典,近代中国出版,1987年
  75. ^ 〈日本侵华终结“黄金十年”〉《环球时报》 (2006-06-08 第13版)
  76. ^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第十三章
  77. ^ 该报告指出:“国民政府与全国人民当前最急要之工作,亦莫过于扑灭赤匪……近年以来,受赤匪荼毒最烈而最惨者,厥惟江西与湖南,而湖北次之。今试即就赣、湘二省有形之损失言之,其统计已至堪惊人,江西人民被匪惨杀者约十八万六千人,难民之流亡者约二百十万人,各县被匪焚毁之民房约十万余栋,财产之损失约六万万元……以各地受匪残害之种种事实言之,赤匪之存在与蔓延,不惟于中国民族生存与发展不能兼容,且于全国人民各个人之生命与生计不能并立……赤匪不仅使吾全国人民受物质上之有形损害,其处心积虑所蓄之阴谋,乃在于赤色帝国主义卵翼之下,直接利用青年男女农民工人,以破灭吾国之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而间接亦即所以破灭青年男女农民工人自身之生命。盖吾国之社会基础为家庭,而家庭之新生命即为青年男女,设匪一方利用青年好奇心理之弱点,煽惑青年男女为种种反叛家庭之惨害举动,而社会唯一基础之家庭为所破坏矣。他方更乘青年血气未定之弱点,诱使一般青年男女自由纵欲,则家庭之新生命又为所戕贼矣。若使此种破灭社会基础之祸患未除,则中国民族非至灭种不止”。
  78. ^ 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79. ^ 在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缔结盟约后、德国军事顾问团撤离中国。详见中德合作 (1911年-1941年)
  80. ^ 蒋在广州对诸将领表示:“中央如果有力而稳固,就是广东的福利,反之中央如失败,亦即是广东失败,就是整个革命的失败,广东与中央的荣辱利害得失,是完全一体的”,“我是一定要抗日的,但内部不安,怎么能抗日?国内不统一,不消灭共产党,可以抗日吗?”“我之安内,就是为了准备抗战”。
  81. ^ 81.0 81.1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 《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 香港: 中和出版. 2012. 
  82. ^ 82.0 82.1 82.2 罗敏. 〈蔣介石的政治空間戰略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 吕芳上主编 (编). 《蔣介石的日常生活》. 香港: 天地图书. 2014. 
  83. ^ 大陸時期中央航校、空軍官校歷任校長. 
  84. ^ 刘台平. 《八年抗戰中的國共真相》. 台北: 风云时代出版. 2015. 
  85. ^ 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此事与蒋介石无关. 网易(大陆). 
  86. ^ 1934年9月,蒋的《友乎?敌乎?》一文,以“徐道邻”之名发表在《外交评论》10月号。这篇长文指出,如果日本以美、苏为假想敌,除非日本真的能在10天之内灭亡中国,如果战争拖上三个月、十个月或半年,“则日本地位甚为危险”。“中国的武力比不上日本,必将大受牺牲,这是中国人所不容讳言。但日本的困难,亦即在于此,中国正唯因没有力量,即是其不可轻侮的力量所在。战争开始,在势力相等的国家以决战为战争的终结。但是在兵力绝对不相等的国家,如日本同中国作战,即无所谓正式的决战,非至日本能占尽中国每一方里之土地,彻底消灭中国之时,不能作为战事的终结,两国开战之际,本以占领政治中心为要着。对中国作战,如以武力占领了首都,制不了中国的死命。”
  87. ^ 蒋在12月严冬中遭遇西安变乱,单衣越墙攀岩,仓皇逃难,伤及脊椎与腰部,身心受创甚巨,心力交瘁。随后,蒋回溪口休养一月,托付秘书陈布雷参考蒋在西安事变时的日记及相关人士口述编著《西安半月记》,并为宋美龄自述的《西安事变回忆录》校正。
  88. ^ 西安事变后,蒋对国民党元老张钫说:“安内才能攘外,他们不明白我的意思,而出此下策。我的日记里有计划,风声透漏出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要升级了。你看目下这个烂摊子,怎样对外?张扬掀起这样的风波,真是坏了我的大事!”
  89. ^ 主动送蒋囘南京的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判处十年监禁,蒋随即提请国民政府特赦之。张学良继而长期软禁在溪口等地,杨虎城及其子女则在1949年末被杀。
  90. ^ 西安事变前,蒋计划训练三十六个师,冀以此作为抗日基本力量。当时训练计划由德国顾问协助进行,装备弹药也向德国采购。西安事变爆发时,整训军队只完成了进程三分之一不到,订购的军事设备大部分未运回,甚至连预备囤积起来打半年仗的粮秣弹药也只储下不足三分之一。西安事变将整个计划破坏无遗,一切国防大计、经济建设等均因此而延缓或停顿,使日人提前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时间表。(黎望树教授:《李宗仁回忆录批判》)
  91. ^ 日军以北平郊外的卢沟桥附近为演习场所,逐日不断训练、示威,更且计划以丰台到卢沟桥一带的六十多公顷土地建造飞机场,执拗不休要求中国方面卖出这块土地,由于中方不予理睬,日军就一方面向中国地方行政当局施压,一方面更增加了在卢沟桥一带挑衅演习的频度。最初演习不过是每月或半月一次,后来渐渐增加到三天或五天一次;最初用虚弹射击,后来改用实弹射击;最初是白昼演习,后来是夜间演习。演习部队有几次竟出国宛平县城,都被中国守军严厉拒绝。
  92. ^ 《陈布雷回忆录》(二)第69页
  93. ^ 据日方统计,至11月8日,日军在上海战场阵伤亡合计40672名。但中国损失更大。据何应钦11月5日报告,淞沪战场中国军队死伤187200人,约为日军的四倍半。
  94. ^ 中日全面战争使莫斯科欣喜若狂。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Maksim Litvinov)即对法国副总理布拉姆(Léon Blum)说,他和苏联“都对日本向中国开战感到开心极了,苏联希望中日战争打得越久越好。”《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第19章
  95. ^ 蒋在1937年11月17日日记中写道:“南京应固守乎?放弃乎?殊令人踌躇难决。”蒋在军事会议上表示,愿自负死守之责,将领们则认为统帅不宜守城
  96. ^ 12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兆铭向蒋提出,“想以第三者出面组织,以为掩护”,企图抛弃抗战国策,在国民政府之外别树一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这时也“主和至力”。
  97. ^ 12月28日,蒋与汪兆铭、孔祥熙及张群谈话,称“不能降服于敌人,订立不堪忍受之条件,以增加国家、民族永远之束缚”。次日,再与于右任居正谈话,表示:“抗战方略,不可变更。此种大难大节所关之事,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立场为前提。今日最危之点,在停战言和耳!”蒋认为,与日议和,外战可停,而内战必起,国家定将出现大乱局面。
  98. ^ 杨天石. 蒋介石青年时代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民网. 2012-03-06 [2012-04-09]. 
  99. ^ 12月8日,当珍珠港事件消息传来,蒋在当日日记中写下感想:“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物极必反,能不戒惧?!”
  100. ^ 蒋在日记写道:“日本侵略南洋,可谓战无不利,攻无不克,而独在长沙之役受到最大惨败,于是英美政府及其舆论,方知日寇之强,乃反应我国之不弱,公认我五年抗战之艰难非若期预想之易易也!”。
  101. ^ 英军逃往印度,遗下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蒋于日记中写道:“史迪威……任令我军流落受害如此之甚……近年来当以此次所受英美人士不德不信之刺激为最甚也!”
  102. ^ 蒋在日记写道:“接获美英自动放弃在我国治外法权,重订新约之通告,此乃总理革命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将由我手中达成,中心快慰,无以言喻”
  103. ^ 美境内报纸称 宋美龄“已征服国会,而感化无数美国人倾心于中国”。
  104. ^ 但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相对于美国对英国援助,中国得到美国军援物资数量很少。
  105. ^ 五、堅持光復臺灣. 
  106. ^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第十四章
  107. ^ 美国最初对中国内战持秉承“先欧后亚”的中立政策,冻结对内战双方的武器供应。至1948年后方对国府给予军事和财政支持(相当一部分并未就位)。莫斯科为中共提供武器,则包括缴自日本的九百架飞机、七百辆坦克、三千七百多门各种大炮、将近一万二千挺机关枪、一支具规模的松花江小舰队、无数步枪、高射机枪、装甲车。朝鲜是战时日本重要军火库,那里军火都给了中共,足装了两千多车皮。还有更多日本军火从外蒙古运到。苏制的武器也来了,外加苏德战场上缴获的德国武器,上面德文被锉掉,中共宣称它们是美制,从“蒋介石运输大队长”那里缴来的。中共还从苏联秘密接收了数万日本战俘,他们在把中共军训练成强大作战机器上功不可没。是他们教中共怎样使用日本武器,怎样保养、维修。是他们创建了中共空军,由日本飞行员做教练。《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第28章
  108. ^ 蒋介石回电:余置之不理!
  109. ^ 台北二二八纪念馆网站
  110. ^ 蒋表示:“他们要我下野是可以,要我亡命就不可以。只要中国尚有一片自由领土,保持独立主权,不信中(中正)无立足之地。”
  111. ^ 6月18日,蒋在日记中写:“余必死守台湾,确保领土,尽我国民天职”。
  112. ^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07. 
  113. ^ 海軍軍官學校的詳細介紹. 
  114. ^ 许倬云.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台北: 英文汉声出版. 2006. ISBN 957-588-492-2. 
  115. ^ 美国国务院 (编).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49年8月.  |year=|date=不匹配 (帮助)
  116. ^ 王良卿. 《動盪中的改革:中國國民黨從「革新」走向「改造」, 1945-1950》. 台北: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3. 
  117. ^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118. ^ 118.0 118.1 周鸿、朱汉国主编 (编). 《中國二十世紀紀事本末》第二卷.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978-7-209-02403-7. 
  119. ^ 高纯淑. 〈蔣介石的草山歲月——從日記中觀察〉. 吕芳上主编 (编). 《蔣介石的日常生活》. 香港: 天地图书. 2014. 
  120. ^ 蒋永敬刘维开.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1. ISBN 978-957-05-2669-1. 
  121. ^ “总统府”事略室 (编). 《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 台北: “国史馆”藏. 1949-12-06. 
  122. ^ “总统府”事略室 (编). 《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 台北: “国史馆”藏. 1949-12-07. 
  123. ^ 123.0 123.1 周宏涛口述、汪士淳撰写. 《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 天下远见出版. 2003-09-30. 
  124. ^ 程玉凤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49年10至12月》. 台北: “国史馆”. 1997. 
  125. ^ 《李宗仁回忆录》中称:杜鲁门发出请柬,约我3月2日至白宫用午餐。在初次会面介绍礼节上,顾维钧承蒋意旨,企图以“副总统”一词作介,为国务院执事者所否定。顾氏始被迫改用“代总统”为介绍词。 杜氏致欢迎词后,按外交礼节,应请顾大使翻译,然杜氏一反常例,终席未与顾氏交一言。 有好奇的新闻记者问杜鲁门对我如何称呼,杜说:“我以总统身份请他,我就应称呼他为总统。”记者又问他对蒋介石如何称呼,杜说:“我和蒋介石尚无往还!”
  126. ^ 二次世界大战后,蒋中正引入抗战时,较有才能也同为反共日军军官组成白团协助台湾军事,对中华民国国军的建军及防卫台湾有正面意义。白团将领也于八二三炮战亲赴前线。
  127. ^ 陈敦德.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3版.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9-04. ISBN 9787503321979. 
  128. ^ 张之杰等 (编). 《20世紀臺灣全紀錄》. 台北: 锦绣出版社. 1991. 
  129. ^ 主要題名:蔣總統接見世界道德重整運動發起人卜克曼(3250682).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2016-11-30]. 
  130. ^ 130.0 130.1 李松林. 《蔣介石的台灣時代》. 台北: 风云时代. 1993. 
  131. ^ 蔣介石. 
  132. ^ 一军官开会后下山急驰,蒋总统车队紧急刹车导致蒋中正伉俪均受伤。蒋中正在逝世前几年间长期接受治疗,一度住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六号总统病房。最后,在宋美龄的坚持下回士林官邸治疗。
  133.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翁元,页一八八
  134. ^ 司法院长田炯锦回忆,《总统蒋公哀思录》
  135. ^ 《凤凰周刊》:秦孝仪因遗嘱被宋美龄插入“耶稣基督”4字背了一段时间的黑锅。见:《秦孝仪蒋家文胆》
  136. ^ 一直以来,蒋介石信仰基督教都被指是因为宋氏家族的原因,他本人并非真正相信西方的基督教。过去流传的蒋介石部分日记有载,待其如亲母的岳母,宋倪桂珍女士一直劝他加入基督教,但被拒。倪桂珍病重时他认为再不答允太对不起岳母才改信基督教。而且,张学良赵一荻等都不认为蒋介石是个真正的基督徒。蒋介石束发追随孙中山革命直至认识宋美龄家之前也根本不了解基督教是怎么一回事,故不可能以耶稣基督信徒自居 。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近年将所保全的,由1915年1972年,长达五十余年的蒋介石日记全文曝光。两岸学者均认为此日记有高度真实性及权威性,颠覆国共两党过去的官方论述。研究过该批日记的吕芳上指出,在蒋日记中可以看到主宰他人生的,包括他称“中师”的孙中山、他的母亲以及妻子宋美龄,还有耶稣基督。蒋信基督的过程是在自己有所证验之后,才信了基督教的。“蒋早期受母亲影响,信奉佛教。结婚前没念过基督教《圣经》。1930年,岳母倪桂珍劝他入教。这一年2月,蒋夫人和江长川牧师都劝他受洗。但是,蒋在日记里自言,他对教义还不了解,所以没有答应。1930年8月,他在军事行动中有所证验,认为‘这是上帝的力量’。同年8月15日,他读《新约圣经》,启发新思维。这一年10月23日,蒋才正式受洗。他对于基督教过去知道但不解,直到他个人有所证验之后,他才接受。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对某些事一定要了解才愿去做。”〈蒋介石日记曝光让他走下神坛和祭坛〉《亚洲周刊》21卷39期(2007-10-07)〈蒋介石的书单与反思〉《亚洲周刊》21卷39期(2007-10-07)
  137. ^ 《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9辑第62页页
  138. ^ 最后一次谒陵 慈湖人潮再现
  139. ^ PCHOME政治新闻;行政院核定删除蒋两纪念日
  140. ^ 机密! 蒋公身高169.5公分 91年西服店专作贴身衣物,今日新闻
  141. ^ 塑建总统 蒋公铜像注意事项,台北市行动生活法律服务网
  142. ^ 《纪念二二八》成大蒋介石雕像仍存 师生抗议
  143. ^ 成大蒋中正铜像遭泼红漆、洒冥纸
  144. ^ 蒋介石变小丑?高雄中山大学蒋介石铜像遭喷漆
  145. ^ 认识新台币:现行流通券
  146. ^ 杨树标:《蒋介石传》,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本,第10页。
  147. ^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香港三联出版社,2008年03月18日
  148. ^ 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49. ^ 《蒋介石年谱》
  150. ^ 杨树标:《蒋介石传》,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本,第6-7页。
  151. ^ 《李宗仁回忆录》
  152. ^ [6]
  153. ^ 《总统蒋公墨宝》,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7
  154. ^ 香港《亚洲周刊》1994年2月2日
  155. ^ 郑义:一百个偶然演变成一个必然——论国民党为什么败走台湾
  156. ^ 《蒋介石研究》,李敖
  157. ^ 蒋介石与溪口,CCTV
  158. ^ 蒋介石对付不了钉子户?周顺房片瓦未动保存至今,东北新闻网
  159. ^ 蒋介石与一个“钉子户”的故事,看中国
  160. ^ 高凌云. 為蔣中正通便弄傷 副官關4年. 联合晚报. 2012-12-09 [2012-12-09] (中文(台湾)). 
  161. ^ 新唐人电视 作者:史净 :【历史上的今天】四月五日蒋介石先生逝世
  162. ^ [7]
  163. ^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对蒋介石的评价
  164. ^ 博讯新闻,简体中文新闻 胡锦涛指国民党负责抗战正面战场:一石三鸟之举
  165. ^ 胡锦涛: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166. ^ 毛泽东先生评传.张良善.第30页.ISBN 957-41-0334-X
  167. ^ 马英九在2007年11月1日出席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马萧后援会成立大会时的讲话
  168. ^ 巴科夫著《中国强人蒋介石》
  169. ^ 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
  170. ^ 司徒雷登回忆录》。
  171. ^ 高玉树回忆录
  172. ^ 大纪元 蒋介石三功:北伐抗日守台
  173. ^ 费正清论中国.费正清.1994年.正中书局.390页
  174. ^ 陶涵,林添贵译,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下册,时报文化出版,ISBN 978-957-13-5174-2,第735页
  175. ^ 马振犊、戚如高,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东大图书出版,1998年2月,第189页,ISBN 957-19-2193-9
  176. ^ 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废除针对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第一功臣
  177. ^ 林博文. 1949 浪淘盡英雄人物. 世界新闻网. 2009-06-06 [2009-06-06]. 
  178. ^ 《李宗仁回忆录》中记载了蒋介石的势力:“在此党内纠纷无法解决之际,参加党争的人,大半只顾目的,不择手段。流风所及,国民道德,社会风气均受到极不良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上海流氓的社会地位提高,终至与党国要人相颉颃。……民国二十年代,上海流氓分青、红两大帮,最有名的流氓头为杜月笙与黄金荣。他们在租界内倚靠洋人保护,包庇烟赌、盗匪、娼妓,无恶不作。以上海租界为巢穴,青、红两帮流氓势力简直笼罩长江中下游所有码头,商民旅客谓之如蛇蝎。但在军阀时代,这批黑社会的流氓们尚有一种自卑感,不敢与正人君子或士大夫明目张胆地称兄道弟。旧时代社会上的士绅官商也羞与为伍。那时即使贪赃枉法的军阀,也向不与流氓往还,他们还多少有些旧氏士大夫的头巾气。……后来蒋介石回到上海,流氓们的社会地位便上涨了。蒋氏于民初不遇时,曾列名黑社会,加入青帮。因其加入得迟,故辈份不高,上海甚多老流氓还是他的长辈。今番蒋氏衣锦荣归,贵为革命军总司令,他以前的兄弟们,自然都有鸡犬升天之感。……他们自以为与蒋有旧,于清党更有微劳,居然以绅士姿态出现,周旋于党国要人间。而我党中枢领袖,不自觉其在政府中地位之尊贵,竟与这批流氓称兄道弟,不以为耻。官箴全失,斯文扫地,以视北洋军阀,犹等而下之,实堪浩叹!”
  179. ^ 《李宗仁回忆录》,据李宗仁回忆,蒋介石故意不让他知道要穿着中式礼服,结果他穿军装,看起来好像蒋中正的副官。
  180. ^ 《Madame Chiang Kai-shek, a Power in Husband's China and Abroad, Dies at 105》 ,《纽约时报》,2003年10月25日
  181. ^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iddle Kingdom》,Michael P. Riccards,2000,Lexington Books
  182. ^ 李敖、汪荣祖:《蒋介石评传》第六章,第3、4节
  183. ^ 李宗仁:“检讨京沪会战的得失,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最高统帅犯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我们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做孤注的一掷。”(《李宗仁回忆录》,第685页)
  184. ^ 《李宗仁回忆录》]
  185. ^ 杜鲁门在打给蒋中正的电报中写道:“我请阁下执行雅尔塔协定,但我未曾请阁下做超过该协定之让步。”但事实上,杜鲁门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根据雅尔塔密约中对日作战条件的第一条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必须维持。此即表明苏联要求美英两国与其共同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
  186. ^ 顾维钧回忆录》中如此评价:“我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在莫斯科的代表团认为非得向苏联做出超过需要之外的让步不可。即使从英国的观点来看,中国在外蒙问题上是能够不让步的,美国的国务卿詹姆斯·F·伯恩斯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但英美官员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根据雅尔塔密约中对日作战条件的第一条明定: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必须维持。此即表明苏联要求美英两国与其共同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
  187. ^ 论196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的蒙古因素 梁志,2007-01-23,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
  188.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蒋介石在挑动内战》
  189. ^ 陈伯达著,《人民公敌蒋介石》 ,华中新华书店,1949年
  190. ^ 张学良“口述历史”:痛贬蒋介石 佩服周恩来
  191. ^ 张学良口述历史 痛贬蒋介石
  192. ^ 美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张学良口述历史及文物
  193. ^ Immanuel C. Y. Hsu,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6 edition (December 9, 1999)
  194.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5卷 第十八章
  195.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一分册,页一九七,中华书局出版。
  196. ^ 历任总统调查
  197. ^ 蒋公颂德碑(横滨市伊势山神社)
  198. ^ 杨树标. 《蔣介石傳》.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89. 
  199. ^ 杨天石.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 香港: 三联书店. 2008-03-18. 
  200. ^ 皖南事變談判 周恩來如何"逼殺"蔣介石. 
  201. ^ 楚汉争:《名人棋谭》
  202. ^ 202.0 202.1 202.2 朱秀娟访谈. 陈秋美 , 编. 《點滴在心頭:42位身邊人談二位蔣總統》. 台北: 天下文化. 1995. 
  203. ^ 蒋介石与溪口,CCTV
  204. ^ 蒋介石对付不了钉子户?周顺房片瓦未动保存至今,东北新闻网
  205. ^ 李敖. 《蔣介石研究》. 李敖出版社. 1989. 
  206. ^ 《總統蔣公墨寶》.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7. 
  207. ^ 林孝庭. 《台海冷戰解密檔案》. 香港: 三联书店. 2015. 
  208. ^ 林博文.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 时报文化. 2009-05-11. 
  209. ^ 揭秘!第一號蔣公身分證 職業欄非公務員而是「總統」. 
  210. ^ 周俊宇. 〈民俗與政治:中國國民黨政權下的清明節再製(1912–2008)〉 (PDF). 《台湾文献》季刊. 
  211. ^ 《纪念二二八》成大蒋介石雕像仍存 师生抗议
  212. ^ 北港运动公园 蒋介石铜像被泼漆,2007-4-9
  213. ^ 成大蒋中正铜像遭泼红漆、洒冥纸
  214. ^ 蒋介石变小丑?高雄中山大学蒋介石铜像遭喷漆
  215. ^ 《漆攻蒋介石》中正公园铜像 民众喊拆,自由时报,2013年3月25日
  216. ^ 勿忘228 多所大学老蒋铜像被喷漆
  217. ^ 东海大学老蒋铜像 被勒颈撒冥纸
  218. ^ 中兴新村蒋介石铜像被泼漆 警方逮1名讲师
  219. ^ 台中中正公园蒋介石铜像再被喷漆、洒冥纸
  220. ^ 基隆狮球公园蒋铜像 身首异处
  221. ^ 打脸马?兴隆公园蒋介石铜像被喷上“屠夫”
  222. ^ 刘维开.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 台北: 时英出版社. 2009. ISBN 978-986-665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