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叶追风135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山叶追风RZX

山叶追风135台湾山叶机车于1986年至1992年期间生产贩售的摩托车,型号分为RZR、RZX、RZR-C、RZX-C、RZX-T。此外在马来西亚,山叶也有贩售兄弟车种RXZ-135英语Yamaha RX-Z

车辆详细规格[编辑]

原厂规格[编辑]

引擎形式 二行程单汽缸舌簧阀引擎。 冷却方式 自然气冷。
排气量 约133CC、内径X行程56*54、压缩比约7:1。 引擎润滑 机油帮浦分离式润滑、混合润滑。
点火方式 CDI电子点火。 传动方式 链条齿盘传动。
启动方式 脚踏起动及推发。 变速方式 左脚6段往复式变速(国际档:1踩5勾)。
车身长度 RZR/RZX:1970mm 离合器形式 湿式多片离合器。
车身宽度 RZR:725mm RZX:670mm 车架型式 圆管双鞍式铁制车架。
车身高度 RZR:1125mm,RZX:1095mm 前后制动 右手前单碟式油压煞车,右脚后煞车鼓式脚踏煞车。
车身重量(加满油) RZR:119kg,RZX:115kg 前后悬吊 前30mm伸缩望眼镜式前叉,后摇蓝式摇臂双枪5段可调避震。
车身轴距 1300mm 前后轮框 前18吋2.75-4PR铝合金轮框,后18吋3.00-4PR铝合金轮框。
座垫高度 RZR:750mm RZX:770mm 仪表灯组 12V3.4W*5颗。
汽油箱容量 13公升(包含预备油2.5公升)。 大灯组 12V35W卤素单灯。
机油箱容量 1200cc(含预备油200cc)。 方向灯组 12V5W*4颗。
齿轮油箱容量 650cc。(交换量600cc) 尾灯组 尾灯12V5W,煞车灯12V21W。
电池规格 12V-3AH加水式电池。

原厂性能[编辑]

2次减速链条比 前后炼轮46/16 最小回转半径 2,100mm
齿轮比 71/22 爬坡度 25°
齿轮比1速 34/12 最高马力 22

ps/9500rpm

齿轮比2速 29/16 最大扭力 1.5kg/8000rpm
齿轮比3速 26/19 0-400公尺加速 16.5秒
齿轮比4速 24/21 原厂极速 约表速155KM/h上下(90年代杂志实测约144公里)
齿轮比5速 23/23
齿轮比6速 22/24

开发背景(1980年代台湾)[编辑]

1980年代台湾经济飞跃成长,原本被当作代步及载货的摩托车逐渐延伸出休闲及竞技车种。此外,高度就业率也让许多年轻人拥有稳定的工作及消费能力。有鉴于此,功学社在1980年代初期自日本山叶发动机引进DT125英语Yamaha DT125二行程越野机车,开始在台湾生产及贩售。光阳则于1984年获得本田技研工业授权,开发出配备本田赛车ATAC阀英语Two-stroke power valve system#Honda ATAC装置的王牌HX135二行程街跑机车。

王牌135缔造出成功与畅销,不仅成为当时国产街跑机车的龙头,更影响到DT125英语Yamaha DT125销路。隔年,光阳进一步对其改款,推出配备铝合金轮框的王牌HX135RS。

而功学社为了迎头赶上光阳,并与同是山叶技术支援的万山机器工业竞争(当时万山自日本引进RX125二行程机车,颇受欢迎),在参考当时欧洲及日本山叶贩售的RZ系列街跑及仿赛后,功学社于1985年底宣布,将推出六段往复式变速的街跑机车,名为追风RZX135。

各时期生产款式[编辑]

功学社时期RZX(1986-1987)[编辑]

功学社在开发追风时,采用了DT125的变速箱,再装上RX125汽缸(加大成133cc),车架则修改自日本YAMAHA RZ125日语ヤマハ・RZ#RZ125(改成双枪避震)。车体外观方面,混合了当年YAMAHA的RZ日语ヤマハ・RZRD日语ヤマハ・RD车系风格(造型与RZ125S最相近),尾壳部分是功学社自行研发(据说有整流效果)。而为了让车身稳固,采用RZ250的方型双摇臂。严格来说,追风并非全新设计的车款,而是以既有零件拼装而成。此外,引擎构造也很简单,更没有类似王牌ATAC阀的技术。不过因为了配备YEIS,所以追风在加速与油耗方面,表现得很不错。

1986年rzx135上市后,因为拥有马力极大加速快,故障率低又省油等优点,迅速引起国内一阵轰动。此外,保养维修亦十分容易(因为结构简单)。这些特色,让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成为1986年度话题性最高的畅销车款。(当时售价约为新台币5万6千元左右)

这个时期的追风为RZX款,采街车式低把手,主要有红黑白、蓝黄白、黑金红三种涂装(车架与坐垫均为黑色),轮框为银色铝合金材质,碟盘为划线碟样式,排气管则是黑色一体成型。

台湾山叶时期RZR/RZX(1987-1989)[编辑]

1987年,在山叶介入下,功学社合并营运不佳的万山机器工业,改组为台湾山叶机车。除了接手原本万山的销售业务外,台湾山叶也开始计画对追风改款。而当时有许多年轻人为了流行及竞速,纷纷帮爱车换装分离式把手,或是加上赛车整流罩。

1987年中,台湾山叶推出追风仿赛款RZR135,其参考自日本山叶TZR250英语Yamaha TZR250仿赛的整流罩设计与车壳涂装,并且配备了分离式把手。追风(RZR)不仅成为台湾第一部国产仿赛机车,其缔造的高销售量,更替台湾山叶赚进了大把钞票。同时RZX也进行改款,成为YAMAHA GP车队涂装的街跑车。而光阳虽然赶紧跟进,于1987年推出改款王牌HX135SS(详见追风的对手-对决王牌追风135)。但是无论在销售量或评价上,仍旧不及追风。

台湾山叶时期(1987-1989)的追风,型号共分为街车版RZX,以及仿赛版RZR。两款的差异,仅在于整流罩与把手及照后镜方面。RZX主要有红白(车架与坐垫轮框为红色)、蓝白涂装(车架为蓝色,坐垫为黑色,轮框为白色)。RZR也同样有红白(车架与坐垫为黑色,轮框为红色)、蓝白涂装(车架与坐垫为黑色,轮框为白色)。

台湾山叶时期RZR-C/RZX-C、RZX-T(1989-1992)[编辑]

追风竞速及改装[编辑]

追风的竞速表现[编辑]

在原厂车况正常的骑乘状态下,第三档表速便可破100km/h。此外,起步可一路顺畅加速至表速130km左右,尾速极限更达表速150km以上。但是追风也因为重量过轻,以及车台悬吊刚性不足等缺点,虽然原厂已经将前轮设计成更安全的碟式煞车,但是却因车体配重倾向于头重脚轻,骑士在高速行驶时面临紧急煞车情况下容易转倒而酿成事故。

掀起飙车风潮[编辑]

1980年代起,因应都市计画的施行,台湾各地新建许多宽广道路,并且规划日后用来扩张都市的重划区。1985年左右,陆续出现许多甫从工厂下班的年轻人,夜晚在新开笔直的道路上骑快车。这种情况到了周末及暑假,更加肆行。

1986年追风上市后,因为其马力大、加速快、构造简单,改装潜力十分惊人。于是许多年轻人开始骑著追风竞速,甚至进行地下赛车。如台北大度路[1]、台中文心路、台南五期重划区屏鹅战备跑道等,都可见其芳踪。

1987年起,台湾飙车风潮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追风换上改装排气管及加大汽缸,在凉爽的仲夏夜群起狂飙。然而此举造成不少人在飙车时,速度过快发生意外,又因为没戴安全帽,导致头部著地惨死。更发生过有追风闪避不及,失控撞上铁牛车后起火,骑士当场毙命的悲剧。以至于当年社会对竞速型跑车观感不佳,有著“草席车”的俗称!

除了追风以外,当时也有许多机车活跃于飙车热潮,如:山叶DT125光阳王牌HX135三阳达可达光阳名流100及后来的水冷式光阳名流150等。而警察也开始把取缔飙车,视为每年重大治安任务。

追风改装[编辑]

当时改装追风的方式五花八门,改装品亦繁。除了配备全段加速管外,还换装150CC甚至175CC汽缸。有人则把追风改成双灯造型,或是拆下车头罩以减轻车重,也有人换上模仿GP赛车的整流罩。

追风的对手[编辑]

对决王牌[编辑]

功学社之所以推出追风,就是要跟王牌一较高下。为了"公平竞争",追风也特意换装135CC汽缸(不同于日本款RZ125)。此外,功学社替追风刊登的上市广告,更处处影射光阳王牌(如马力比较、变速比较、加速比较、油耗比较)。1986年追风问世后,各家机车杂志如“风火轮[2]”、“摩托车[3]”,也时常拿两台车相比,分别测试其加速与操纵性能。

事实上最能与追风匹敌的对手,也只有光阳王牌。许多骑乘追风的车主,一旦在路上遇到王牌,便开始相互挑衅。王牌虽然马力略小(19匹),但凭借著ATAC及较追风短 小的车身,实力也不容小觑。而追风王牌大对决,更是夜晚飙车的精采戏码。

不过在加速与极速上,追风仍旧略胜一筹。而王牌HX135RS仅有五段循环变速,也较为逊色。虽然1987年推出的王牌HX135SS,配备了六段往复式变速及瓦斯避震,并改采本田ROTHMANS赛车配色,意图扳回一城。但在之后的杂志并无再将王牌135ss与追风135两台做深入评比测试,造成后人以为王牌135ss性能上也输给追风135的误会。实际上王牌135ss与追风135的性能是不相上下的。改装状态下的王牌135ss体质甚至比追风135良好。此外,也因为王牌ATAC阀不甚稳定(利用机械控制阀门),以至于在骑乘上反倒没有追风顺畅。

被NSR150击败[编辑]

为了扭转被追风称霸的市场,光阳于1988年底宣布,即将推出一款全新开发,结合本田最先进科技的仿赛机车。1989年,光阳第一代NSR150正式量产贩售,引擎号码为NS150R,售价约新台币8万元左右。(NSR原是HONDA GP车队的主力赛车,1986年首先在日本推出市售车款Honda NSR250英语Honda NSR250R-MC16。

第一代光阳NSR拥有150CC单缸水冷引擎,及国际档六段变速,可爆发出23.5匹的马力。当时机车杂志有实测并报导,NSR在切掉排气管中段末的老鼠尾(封管打孔段)后,马力则可直上27.5匹! 此外,又配备当年最先进的本田赛车RC阀技术,不仅比王牌的ATAC阀稳定(由电脑控制阀门),在高转数下更能够持续再加速。车架方面,NSR采用了方型钢管环抱式,单枪双摇臂车架。前后悬吊为31mm前叉、后单枪中置可调避震。煞车系统则是前后单碟式油压煞车。

相较两者,第一代光阳NSR可轻易飙上表速180KM/h,追风仅能到155KM/h左右。而车架悬吊的稳定度,追风亦不如NSR。此外,追风为前碟后鼓煞车,NSR则是前后碟式煞车。总整体来说,追风属于1980年代的设计,NSR已经把国内机车界带入了90年代。

于是,不断有许多追风在路上,被NSR150加速超越。面对这款拥有GP赛车血统的新锐二行程仿赛,追风几乎处于劣势。虽然凭借著较便宜的售价,及优异省油表现,追风销售量仍旧不差,但是已经失去昔日"国产最速机车"的光芒。

追风零件停产及车辆维修[编辑]

目前除少数与爱将150通用的零件有生产外,大多数已经断料,维修必须找库存零件或是从东南亚进口。 中国生产车型 劲虎150 也有部分零件可以通用

停产零组件及替代品[编辑]

已停产零组件 原制造或代工厂商 目前可替代零组件
火星塞 原NGK制造(BP8ES) 可以同厂牌B8ES火星塞替代
高压线圈 原TIC代工 可以他厂牌高压线圈替代(山叶迅光可用)
CDI电子点火 原TIC代工 可用马来西亚RXZ135之CDI替代
码表 原Tatung代工,共有方型与三环型两款 可用YAMAHA YBR系列车种码表替代
化油器 原MIKUNI制造(VM24SS) 可用KEIHIN PE26或四行程化油器替代
离合器片 原YMT制造 可用山叶爱将150原厂或FCC改装离合器片替代
煞车总磅 原YMT制造 可用其他车种原厂总磅(1/2规格 12.7mm)替代
煞车卡钳 原YMT制造 可用YAMAHA FZ系列车种原厂卡钳或(市售改装卡钳+卡钳座..若搭配原厂碟盘..对向式卡钳则需用薄型卡钳)
方向灯组 原INJEX代工 可用山叶爱将150原厂或YAMAHA他款档车方向灯替代
尾灯组 原INJEX代工 可用马来西亚RXZ135旧款尾灯组替代
前后轮框 原YU SHIN代工 可用马来西亚RXZ135轮框替代

电影中的追风[编辑]

内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