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弥陀禅寺 (嘉义市)

坐标23°27′46″N 120°28′12″E / 23.462759509114903°N 120.46999150559178°E / 23.462759509114903; 120.469991505591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弥陀禅寺
基本信息
位置台湾嘉义市东区鹿寮里弥陀路1号
坐标23°27′46″N 120°28′12″E / 23.462759509114903°N 120.46999150559178°E / 23.462759509114903; 120.46999150559178
主神释迦牟尼佛
建立时间乾隆十七年(1752年)
地图
地图

弥陀禅寺又称弥陀寺,是位于台湾嘉义市东区的佛寺,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寺原主祀阿弥陀佛,后来改主祀释迦牟尼佛[1][2]

沿革[编辑]

根据弥陀禅寺的古碑〈弥陀寺记〉(1773年),诸罗县知县周锺瑄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筑诸罗山大圳时,已有在弥陀禅寺的位置兴建佛寺的打算,但后来因任期届满而未兴建[1]。后来有僧侣苑藏(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来到诸罗县城城南、八掌溪畔开山募建寺院,是为弥陀禅寺之始[1]。乾隆卅七年(1772年),诸罗县知县周大本见弥陀寺颓毁,乃号召募款重建[1]。此外根据《续修台湾府志》(1774年)记载,弥陀寺是建于乾隆廿三年(1758年)[1]

道光年间,柴头港堡二十八庄庄民曾共同集资重修一次,而后嘉义县知县曾大木也曾募款倡修一次[1]

台湾日治时期,弥陀寺年久失修,僧侣义敏、山仔顶区长林玉崑等人乃募款2000圆于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进行改建,之后在大正四年(1915年)1月完工[1]。昭和十六年(1941年)林永馨接充住持,次年(1942年)该寺受地震破坏,乃募款重建大殿[1]

二次大战后,弥陀禅寺在民国35年(1946年)曾建一座讲堂,之后在民国49年(1960年)增设灵隐塔厝[1]。民国51年(1962年),该寺新筑山门,而后在民国62年(1973年)将旧建筑拆除重建,历时十年完工[1]。民国76年(1987年),重建成一座灵隐塔[1]。同年(1987年)9月,弥陀禅寺创办“宝华佛学院”[1]

民国90年(2001年),弥陀禅寺曾被票选为嘉义市历史建筑十景之一[3]

民国94年(2015年),因为嘉义市政府打算在弥陀禅寺附近兴建动物收容所[注 1],弥陀禅寺住持天露法师带领相关人士在于6月26日到嘉义市政府抗议,并有议员蔡永泉、蔡荣丰、黄秋泽、王美惠与黄盈智,短竹、芳草及芳安等三里里长到场声援,台南白河大仙寺也有法师前来[4]。而对此嘉市动物守护协会理事长吴育才,曾到弥陀禅寺前下跪,“恳求出家师父给流浪动物一条活路”,表示因为现有收容所环境差,亟需新建收容所[注 2][4]。几经协调后,耗资4203万兴建的嘉义市动物保护教育园区于民国98年(2019年)9月17日落成启用,位置在弥陀禅寺北方(弥陀路31号)[5]

其他[编辑]

学者林衡道曾为弥陀禅寺列出“弥陀八景”,分别是古刹梵声、檨阴听蝉、东亭赏菊、僧房夜雨、狮岭莺啼、掌溪垂钓、灵塔夕照、义渡晚钟[2]

注释[编辑]

  1. ^ 据该寺天露法师表示收容所预定地与弥陀禅寺计画新建的禅修中心相距仅15公尺,担心会有犬吠噪音问题[4]
  2. ^ 旧收容所位在弥陀路环保局资源回收场内[5]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颜尚文(总纂). 《嘉義市志‧卷十 宗教禮俗志》. 嘉义市政府. 2005-08: 141─143. ISBN 986-00-2021-3. 
  2. ^ 2.0 2.1 林衡道 文、高而恭 图. 〈臺灣名勝古蹟調查 九、嘉義古剎彌陀寺〉. 《台湾文献》. 1981-12, 32 (4): 90-93. 
  3. ^ 《2001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台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2: 2页. ISBN 957-01-1200-X. 
  4. ^ 4.0 4.1 4.2 丁伟杰. 〈動收所為鄰 彌陀禪寺法師誦經抗議〉. 自由时报. 2015-06-27 [2024-06-30]. 
  5. ^ 5.0 5.1 〈嘉市動保教育園區啟用 動物福利大提升 市長黃敏惠呼籲民眾以認養代替購買、不棄養!〉. 嘉义市政府. 2019-09-17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