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安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安寺位于台湾台南市后壁区长安里中寮42号,是当地安溪寮聚落的重要庙宇,为当地庄庙[1]。福安寺原名“福安堂”,主祀清水祖师,民国36年(1947年)重建后才改称为今名[1]

沿革[编辑]

据说安溪寮先民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左右从故乡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将清水祖师迎奉来台,之后约在乾隆卅三年(1768年)建立“福安堂”供奉[1][2]。庙中除清水祖师之外,还有供奉岳府元帅、中坛太子、福德正神[2]。庙名由来乃是取“福祐安溪”之意,据传因屡次显灵截歼侵袭庄头的土匪而获得庄民之崇信。

建庙之后,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修葺一次,但毁于同治元年(1862年)的大地震,庄绅林钦仰随即发动募金重建[1][2]。日后到了昭和十六年(1941),又遭大地震震毁[1][2],全部神佛暂祀于庄内林大道宅中。

迨至战后民国34年(1945年),庄绅林钟山[注 1]等人倡议重建,将原本福安堂建筑拆掉后原地重建成有前后二店的新庙[1][2]。此外重建后,增祀“蕉显龙广天王”,更名“福安寺”[1][2]。当时聘请唐山师傅顺财师来建造庙宇,当地耆老述说当年大小木匠师都在安溪林姓宗祠雕刻,庙宇彩绘则是当地苏登造先生彩绘,因苏登造与台南潘春源潘丽水两位大师认识,苏登造就请两位大师共同创作,庙宇彩绘些许有两位大师的作品[注 2]

民国48年(1959年),庄绅林石吉[注 3]再发动重建两侧庙室[1][2]。民国50年(1961年),林钟山倡修屋顶及补修剪黏[1][2]。民国64年(1975年),时任主委林中信发动增建钟鼓楼,于民国67年(1978年)完工,成今日之庙貌[1][2]

签诗[编辑]

福安寺的签诗有“运签”和“药签”之分,其中“运签”有76首,均为七言绝句,有人传说是清水祖师扶乩写出[1]。运签76首除了最后一首外,前面75首都以一名古人或神仙来象征该签的运途[1]。此外76首签诗藏头连缀,可成“台南府嘉义县下加冬保安溪寮庄、清水祖师灵感签诗、利人方便、凡我本境弟子及远近善男信女、问筮吉凶、恳求祸福、宜洁净诚心、许尔焚香礼拜、抽出一枝、再请金杯为准、未卜先知、明断有应”的句子[1]

药签则依签筒分成男科、妇科、小儿科、眼科、药科等等,分立于正殿左右[1]。过去医学不发达的年代,居民会来此抽签再依指示的药引到中药房配取[1]

传说[编辑]

传说1895年日军要来到安溪寮前夕,清水祖师降乩指示居民准备长方形白布,并在中间画上红色圆圈,再高挂于庄口[1]。最初居民不知有何用意,但日军看到安溪寮挂有“日本国旗”,认为当地居民是“顺民”而没有加以攻击[1]

注释[编辑]

  1. ^ 林钟山是日治时期第三保保正,任期为昭和6年至昭和20年(1931年─1945年),也是福安寺第一届主任委员。
  2. ^ 例如福安寺三川殿门联为潘春源所作、门神为潘丽水与苏登造共同完成。
  3. ^ 林石吉,日治时期第五保保正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张溪南. 《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页165─167. ISBN 978-986-04-3022-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李丽菁. 《臺1線的鄉愁:從上茄苳到二層行》.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页75─76. ISBN 978-986-04-3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