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停时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哲学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哲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哲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在概率论中,尤其在随机过程的研究中,什么是一种特殊的“随机时刻”。
    停时条目由治愈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Xreedl讨论 | 贡献),属于“Stochastic process”类型。

Untitled[编辑]

在你写作一篇文章时,一般都会参考一些其他的文献(包括书籍,论文,杂志,网络资源等等),那么你就应该在文章的后面顺序列出这些参考文献(使用“#”号),并明确指向相关内容,这样便于读者了解更多的该条目的信息。

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我们建议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详见下方另一条目沙基惨案纪念碑相关投票

          1. 反对:毫无参考资料,只有外部链接是不够的。--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8月26日 (四) 13:34 (UTC)
          2. 反对:参考资料应以“注释”形式明确引用,而非仅以“外部链接”做结。--章·安德鲁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06:44 (UTC)
--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9月6日 (一) 14:13 (UTC)[回复]
  • (:)回应:你好,你指出的失败例子的参考资料均是外部链接,网页参考资料的可信度是较低的,再加上文史类条目需要列明每一字句的来源,那一条目落选也是合理的,而本条目是数学领域,若作脚注,有可能全文都要作脚注,因为数学概念很难切成一句一句来看。我们再审视一下参考文献的质量,此条目的参考文献均是专业书籍,而且都列明了ISBN,是有据可查的,不像网页的参考资料,可信度不高,随时都能更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KeepOpera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14:59 (UTC)[回复]
    • (:)回应:这个条目似乎是从英文维基翻译的,我的意见是如果条目的内容为中文维基人原创,则其他维基人可考虑到此理由:“本条目是数学领域,若作脚注,有可能全文都要作脚注,因为数学概念很难切成一句一句来看”,继而宽松处理。现在的情况是这条目属于英文翻译条目,则编者/DYK提名者意欲通过DYK则应继续完善此条目,特别是为欠缺脚注的地方新增资料来源,更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外文维基公开的参考资料——特别是书籍——中文维基的翻译者未必掌握相关资料以作出查证,因此对于那些未查证的资料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持保留态度。我不相信一个科学性的数学条目会难于增加脚注,编者及其他热心并熟悉数学领域的维基人大可以从相关网站/书籍/大学教科书寻找相关资料,加以引用或印证。我个人曾经撰写数量相当的经济学条目,当中也涉及翻译自英文维基条目,同样不见得英文原版有脚注,那里的条目仅附有参考文献书目的比比皆是,但不见得我身为维基人撰写中文版本且提名DYK时就可无视加上脚注这不成文规定,我相信严谨的维基百科编辑文化是不应该对这点有所讨论,因为给予酌情权通过此条目,今后中文维基的公信力和内容真实性明显受到动摇,也开了坏先例:日后谁报称“本条目是XX领域,若作脚注,有可能全文都要作脚注,因为XX概念很难切成一句一句来看”作出DYK/优良/特色的申请,我们就要大开绿灯?--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9月7日 (二) 09:39 (UTC)[回复]
      • (:)回应:这个不能说是先例,主要是我看到Symplectopedia有很多这样的条目顺利通过了DYK,因此可能是我受到了误导吧,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提出异议。看来过去的错误是要改改 了。
      • 另外我发现您写得DYK都是经济学条目,还一点都没沾金融数学的边,您的领域都是偏文科的。另外,您对DYK的要求过高了,把DYK和优良/特色条目的评选混为一谈,这样是在偷换概念。本条目并没有不符合DYK要求的地方,而且像您所假设的,某人自己编写的一个DYK水平的经济学条目,以中文维基的现状来看,不可能有很多人来共同评审和改进。但对于一个在英文维基已经存在了6年之久,经过数位Wikipedian(英文维基人)评审和修订的条目,您难道还会认为这样的条目是不可查证的?如果对于一个存在于英文维基6年的条目您还是这样认为的话,那我觉得可能说明您认为英文Wikipedia不可靠,很多地方不可查证的。虽然英文维基百科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谬误事件,但自从人物传记事件和学生作业事件后,其可查证度和内容的准确程度都已经好了很多。对于上述言论均为善意推定,仅代表个人观点。— KeepOpera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16:43 (UTC)[回复]
        • (:)回应:题外话,经济学的数学更多是用于论证,当然除了计量经济学外,无需要应用过多的高等数学(有些经济学领域甚至没有数学,例如激进政治经济学),胡乱堆砌数学模型是中国国内经济学界的弊病,我见过有一套书籍是关于经济学的,但内容充满数学代数式和微积分,似乎较像学术论文的东西。金融学的数学,如CAPM则似乎是表达理论。研究人的科学很难用数学完整概括,因为人性是不可测的。
        • 回到正题来,我不太了解英文维基的情况,但那里的DYK评选看似比中文维基更严格,有些中文DYK在英文便不是DYK了,这当然还得归功于中文维基同道友好们的努力工作,我相信我们将来是可以赶上英文维基,暂且先以德文和日文维基作目标吧!我认为有些地方是可以新增脚注的,因此“需要全文作脚注,不能切开句子来看”这理由在停时这里是不适用的,且看:
        • ‘停时同时在数学证明中也被频繁应用——“驯服时间这一连续统”(Chung,1982)。——这个明显是一个独立脚注的地方,中文这个处理也不乎合现有格式规定。
          例子一段——据我个人估计,这些例子理应不是英文编者原创,而是从相关书籍引用的。中文编者可先另行补驻,或是从其他资源寻找例子补充和引用。’
        • 即便只有一条脚注也好,因为中文版本将是它第一次登上DYK的地方啊。--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9月8日 (三) 00:34 (UTC)[回复]
    • 确实如此,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书籍原文理解后用自己的话来重新写一遍。其实通过学术论文就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的论文的注脚一般都是统计数据和单个语句出处的引用;而自然科学/工程的论文的注脚则多是实验数据或名词解释(百科这种叙述性问题用得少),这个条目的最后的参考文献就像很多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并不是文中某一处或某两处的参考来源,而是整体。
  • (+)支持Iflwlou [ M {  2010年9月9日 (四) 09:37 (UTC)[回复]
  • (!)意见:多处翻译过于粗劣,内部链接也没有处理好,举例说明:
    1. "In terms of ...(以……形式)"翻成“在……条目中”,明显未经考虑
    2. "filtration"的译法可参考教科书或者偷懒点去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而不是把英文原文放在上面不管。
    3. "optional stopping theorem"这一著名定理翻成“任意抽样理论”显然太过随意。
    ——以上问题本人均已改过,大致扫了一眼还有更多问题,望主编者留意--海牛欢迎吐槽~^^2010年9月9日 (四) 11:57 (UTC)[回复]
    主编就是推特的@Xreedl,海牛你去找她就成了~-治愈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15:52 (UTC)[回复]
    囧rz……,我…我错了…wwww --海牛欢迎吐槽~^^2010年9月9日 (四) 16: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