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火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灾害管理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灾害管理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灾害管理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补充资料[编辑]

  • 活动名称:Color Play Asia - 彩色派对[1]
  • 主办单位:瑞博国际、玩色创意
  • 售票:华娱售票[2]
  • 场地租借:八仙乐园
  • 下令八仙乐园永久停业:新北市长朱立伦[3]
-P1ayer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16:31 (UTC)[回复]

标题变更投票[编辑]

标题建议改为“2015年玩色创意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粉尘爆炸事故” 61.228.41.118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17:46 (UTC)[回复]

(!)意见:无论改什么标题,我认为都不用加上年份,因为八仙乐园只发生过一次粉尘爆炸事故。--M940504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18:01 (UTC)[回复]
开题者,你想澄清八仙不是主办单位吗?这没有用,这样也看不出来,只是使标题更长而已。
M940504,是"至今为止"只发生一次,没有人希望悲剧再次发生,但未来的事谁敢保证?尼泊尔4月发生大地震时只加年份,后来被逼改标题加上月份,你知道为什么吧!?你还认为年份是多馀的吗?-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27日 (六) 18:13 (UTC)[回复]
同意去除年份,有消歧义时再移动到有年份的标题就好--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6月27日 (六) 18:46 (UTC)[回复]
年份可以去除,不过为了搜寻上的方便,标题会需要保存八仙乐园,但格式应该解读为“主办单位+活动场所+活动名称+事件分类”,即“玩色创意+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粉尘爆炸事故”,只写“八仙乐园派对粉尘爆炸事故”明显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至少要改写成“八仙乐园彩色派对粉尘爆炸事故”,因为标题太长就省略主角,那2013年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火车事故2015年德州与奥克拉荷马州洪水并龙卷风灾难也够长了,应该如何省略,或是要把该有的重点写出,还是要大家讨论一下。 61.228.41.118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19:00 (UTC)[回复]
(:)回应克劳棣:如果未来又不幸发生相同事故,再改标题就行了。有谁能保证未来美国9月11日不会有高楼被飞机撞倒?九一一袭击事件要不要改名为2001年九一一袭击事件?有谁能保证未来日本东北不会发生大地震?东日本大震灾要不要改名为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M940504留言2015年6月28日 (日) 03:38 (UTC)[回复]
(!)意见近期2015年台中捷运绿线钢梁坠落事故2015年台北市文化国小随机杀人事件以及其他不少事件条目恐怕需一起改。不如先讨论出个方针与指引。--Kanashimi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23:55 (UTC)[回复]
不是已经宣布无限期关园了吗?所以事故只能发生一次,不需要年份了。-- By LNDDYL.(留言
尽管可以改标题,我还是觉得加上年份比较一目了然,时间一久真的连哪一年发生的都忘记了,因为每一年都有各种灾难的。“谁不知道今年是2015年?”并不是废话,而且也即将不成为事实,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其加年份是废话,百科全书不然。
我确实觉得九一一袭击事件与东日本大震灾加上年份会比较好,只是既然如此命名了,且我也没有非常可以说服人的理由要求改名,所以就算了。所以我并非双重标准,有的加,有的不加。况且维基目前的灾难事件大都是有加年份的吧!?我是符应主流。
无限期关园是“无”“限期”,而非“无限”“期”,所以并非永久关园,只是不指定明确的关园期限而已。因为此事件便要八仙永久关园并不公平,也不符民众期待。以上与是否加年份无关,只是说明一下所谓无限期关园罢了。-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28日 (日) 05:29 (UTC)[回复]
所以说它现在被 不限期封禁了,阁下要去给他封禁申诉?4Li 2015年6月29日 (一) 05:13 (UTC)[回复]
申诉什么?干我何事呢?反正它会解禁,我又不急著去玩......-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29日 (一) 05:27 (UTC)[回复]
(!)意见:应将“粉尘爆炸”修正为“粉尘闪燃”,以符合化学上对爆炸(Explosion)与闪燃(Flashover)的定义。
(-)反对: 粉尘爆炸Dust Explosion有现成页面。 补签名,感谢提醒。DeepSeer留言2015年6月30日 (二) 07:02 (UTC)[回复]
怎么有些留言完都没签名?能不能补签一下?--阿钧有事请留言 2015年6月29日 (一) 23:24 (UTC)[回复]
(!)意见 我认为应加上年份,这是WIKI惯例,911那些不冠年份始终是少数。另外标题不应该太长,否则突出不了重点,我的建议是“2015年八仙乐园粉尘爆炸事故” 。WIKI中事件命名的方法应以大众广泛流傅或认知为首,正如“911事件”5个字你可以说它描述不清,但却比“拉登恐怖袭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事件”更易让人理解。WIKI条目的建立主要为方便平民大众作资料搜寻,该为事件负责的主办单位可以在内容中说明,为事件定性或是什么的更是自有公论。你不应视“八仙乐园”为主办单位,因“八仙乐园”只是尘爆意外发生的场地。Whatsmyname留言2015年7月2日 (四) 14:49 (UTC)[回复]

海外条目名称是否一致?[编辑]

(!)意见:我是雾隐虎,先为受难者祈福,希望受难者能走出伤痛
有个问题要请教各位先进,请问海外条目名称是否该一致?晚辈有在缓慢写日文版本,但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八仙乐园该如何转译日文?不适合直接用官方英文转写,若直译八仙乐园会产生硬印象且超出常用汉字范围(己身念起来有点卡卡的),该如何处理?

雾隐虎留言2015年7月2日 (四) 08:35 (UTC)[回复]

看该国新闻媒体怎么写就怎么写。Yel D'ohan留言2015年7月2日 (四) 20:38 (UTC)[回复]

尚无官方调查报告证实是粉尘爆炸[编辑]

仔细看一下引用的新闻就会发现大部份都只说“疑似”粉尘。虽然我也觉得八九不离十,但是目前官方调查报告还没出来,尚未证实是粉尘造成意外,建议大家先不要急著加入一大堆有关粉尘的资讯。别忘了复兴航空事件中一堆流言揣测的结果。Yel D'ohan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00:12 (UTC)[回复]

我看了新闻报道,之前的新闻报道说是粉尘爆炸,今天上午发表的新闻说是“因为现场有人吸烟而爆炸”。但就目前而言,事件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最终要以官方调查报告为准。Shwangtianyuan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05:33 (UTC)[回复]
补充一下看到有报导说,香烟的火或不足以导致爆炸,也有可能是舞台的灯光设备(那个后导说开了5分钟光面有约140℃,后面散热的部份有200多℃),也有可能是静电,所以现今不能定论成因。bobomarch留言)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16:44 (UTC)
不论是香烟、灯光还是静电,最终都被归结为粉尘爆炸的,只不过引爆原因不同而已。光是香烟、灯光、静电都不至于瞬间引爆大火的,主要是有大量粉尘。除了粉尘爆炸,目前媒体有指出其他可能原因吗?-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30日 (二) 03:24 (UTC)[回复]
粉尘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觑,现在外界也在关注此次事故,只要有含淀粉成分的粉尘(易燃物品)都有爆炸的危机(只要有人点火)。--Engle跃99分了,差1分的努力迎头赶上2015年6月30日 (二) 05:05 (UTC)[回复]

建议删除民间反应[编辑]

此事件民间反应极多,光是facebook的相关粉丝团就有一大堆,若全部列入条目则篇幅比重过大。因此我建议删除民间反应。--M940504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0:49 (UTC)[回复]

我倒是认为可以保留部份的内容,例如台湾民众如何响应呼吁,参加捐血活动。至于有多少个群组,个别民众行为我不反对删减。bobomarch留言)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16:44 (UTC)

负责人背景宜删减[编辑]

负责人背景对于整个事件并无相关,并且只陈述单方负面的言论,有如打落水狗,新闻不需要抓战犯、猎女巫,哗众取竉。陈述口吻的确够客观,但是内容不客观。建议只保留来自什么公司,公司运作内容即可。Zero00072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1:24 (UTC)[回复]

我倒是认为负责人的名字可以保留,写上公司创办人的名字并不为过,而且此人已算是公众人物。至于发不出薪水或拥有多个分身帐号而被举发这类小事我不反对删减。--M940504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2:00 (UTC)[回复]
认同,建议另建条目,移至条目陈列。保留负责人姓名、事件中的权限范围、公司等与事件相关项目。阴谋论等小道消息就不用一一条列,无助于新闻阅读。Zero00072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2:24 (UTC)[回复]
认同,阴谋论等小道消息一一列出,这对现世的人物不公平,而维基应该持平公正。(留言)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16:44 (UTC)

人数问题[编辑]

需要根据最新新闻进行调整。下面的国籍地区籍表格里还是500多人。 还有,死者人数是不是应该从伤者人数里面减去?DeepSeer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3:50 (UTC)[回复]

个资问题[编辑]

伤者个人资料是否揭露?建议删减相关内容,姓名、年龄、学历、病历对伤者的资料揭露是个很大的问题 訚有希留言2015年6月30日 (二) 06:20 (UTC)[回复]

  • (+)支持:将心比心。今天若我是伤者或者伤者家属,也不愿意自己或家人被烧伤,可能得长期复健、多次整形的资料在网上被公布。--维基百科自2015年6月25日起有了新功能“内容翻译”,即内建的翻译工具,只要是注册用户,点一下右上角的“测试”即可启用。秋意假发浓留言2015年6月30日 (二) 14:21 (UTC)[回复]
  • (?)疑问:目前条目似乎没有过多伤者的隐私内容?我看不出需要删减的地方。--M940504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02:18 (UTC)[回复]
(:)回应訚有希:阁下还是没解决我的疑问。以上内容都称不上伤者的隐私。--M940504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09:55 (UTC)[回复]
你真是天真得可爱!这当然是因为你看到的版本早已是"净化"过的版本,你动作太慢了,请查阅2015年6月30日 (二) 06:38版本,这还不隐私?-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日 (三) 11:33 (UTC)[回复]
(:)回应你连历史都没在看,我根本没在回答你,只是我贴的资讯没加标题 - 訚有希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12:48 (UTC)[回复]

现况[编辑]

截至2015/07/01 :共计522人次(实际人数500人),1人死亡,有432人继续留院,其中252人在加护病房,各收治于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彰化县、嘉义县、嘉义市11个县市54间医院。 台中市22人(中国5、中山2、中荣8、童综合4、仁爱1、卫部台中2)、台北市256人(中国附医1、内湖三总55、北医6、松山三总6、振兴14、慈济台北1、新光29、万芳13、台大27、北马32、国泰15、荣总42、中兴7、仁爱5、忠孝1、阳明2)、桃园市63人(林口长庚49、桃园总医院4、桃园医院5、敏盛1、圣保禄医院2、坜新2)、高雄市9人(义大1、长庚6、国军左营2)、基隆市4人(基隆长庚3、卫部基隆1)、新北市126人(三重5、亚东22、板中兴1、板市医1、恩主公5、耕莘永和1、耕莘2、国泰11、淡马38、慈济11、新泰6、部北10、双和13)、新竹市7人(新竹马偕5、台大新竹2)、台南市4人(成大3、永康奇美1)、彰化县6人(彰基5、秀传1)、嘉义县2人(嘉长2)、嘉义市1人(嘉基1)。 有关各医院收治伤患中外籍人士伤情与动态汇整如下,共计5名大陆人士、10名外籍人士。訚有希 2015年7月1日 (三) 07:31 (UTC)

github:color-explosion-20150628
晚辈另外也有整理历史资料供参考,目前看到的是523名
github:JSONData_FormosaFunCoast
雾隐虎留言2015年7月2日 (四) 16:43 (UTC)[回复]
(*)提醒:请用二级标题。--M940504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07:31 (UTC)[回复]

医疗机构清单存废[编辑]

关于已往的事件条目,并不会把就诊的机构一一的列出来,这名单非常的长,阅读有点不便,也没有转诊医院的纪载,这两个是我把使用折叠隐藏的原因。因此建议移除此清单 - 訚有希留言2015年7月3日 (五) 02:14 (UTC)[回复]

(+)支持:伤者的转院与出院均会影响此清单,而且媒体不可能报导每一位伤者的就医记录。为了保持条目内容的准确性,建议移除。M940504留言2015年7月3日 (五) 16:30 (UTC)[回复]
(+)支持:伤者送往哪所医疗机构不太重要。即使要列出来也只需列些重要的。--倪少寅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07:06 (UTC)[回复]
(+)支持:不过既然已经有人整理好了清单,那就另开一页,用子条目方式整理,连哪家医院收容、转诊、出院、死亡(过一两周后,死亡人数会窜升,建议早点移过去)的资料一起整理过去,让主要条目只有数字统计资料,牵涉个人隐私的,也在子条目设规定管理。这样要整理详细资料的,可以到子条目去,要整理概要说明的,留在主条目,比较不需要一直更动主条目。 36.231.50.71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16:39 (UTC)[回复]
(+)支持:另开一页整理--Kanashimi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23:07 (UTC)[回复]
(-)反对另开子条目,维基百科不是资料库,这些内容直接移除就好。--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7月6日 (一) 06:06 (UTC)[回复]

已执行删除 - 訚有希留言

项目调整[编辑]

趁火打劫部分应该可以移至争议部分,争议部分应该可以回复马总统探病部分(之前双方意见并陈很好)排挤效应也可以移至争议项下邪恶小铁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07:20 (UTC)[回复]

(*)提醒:请用二级标题。--M940504留言2015年7月4日 (六) 07:31 (UTC)[回复]
(!)意见:无论如何处理,要删除一整段,都要先进来讨论。其他部分,以后还会被一直频繁修改,也许还不急著处理,现下先记录发生什么事,整理可以交给擅长整理的人处理。 36.231.29.237留言2015年7月5日 (日) 12:34 (UTC)[回复]

15pintobeans 故意破坏[编辑]

15pintobeans 故意把所有八仙乐园换成/加上吕忠吉,破坏严重,请问怎么先把这个人处理?再来把内容改正? [4]混C沌 2015年7月6日 (一) 07:19 (UTC)[回复]

(+)支持:请参考 Wikipedia:破坏 参考指引,在讨论页面加上破坏警告模板与签名,如经后还有发现破坏状况,请在Wikipedia:管理员通告板页面通知管理员。管理员可按照封禁方针对其封禁。 - 訚有希留言2015年7月6日 (一) 07:23 (UTC)[回复]

补充参考资料(待查证)[编辑]

另有卫福部拒绝日本医护人员协助的争议[编辑]

新闻引用请用新闻样板[编辑]

是因为重大议题所以引来很多新手吗?新闻引用请用新闻样板 {{cite news |author=姓名 |title=標題 |url=網址 |work=部門 |publisher=發行者 |date=發佈日期 |accessdate=最後一次可訪問日期}},网页引用请用网页样板 {{Cite web |url=網址 |title=標題 |accessdate=最後一次可訪問日期}}。

看到一堆只有超联结,没有作者的网址,蛮不负责任的。专业一点吧,维基战士。Zero00072留言2015年7月10日 (五) 04:20 (UTC)[回复]

你也不够专业。台湾记者姓名不需分last与first,直接用author就好。造成苏, 家明、王, 美慧这种姓名标示,这也令人很头大,还要帮忙改。-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0日 (五) 09:22 (UTC)[回复]
记者黄, 邦平、谢, 孟儒该不会就是您的贡献?-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0日 (五) 09:29 (UTC)[回复]
就是我,如何?参看 Wikipedia:列明来源Template:Cite_news,并没有规定中文姓名不能用 last、first,请给我你所参考的规范,哪里说不能用?如果样板内有更精确的参数,为何不能用?Zero00072留言2015年7月10日 (五) 10:46 (UTC)[回复]
不过我道歉,谢谢你的教学,我现在才知道 author 与 last、first 并存的原因,从以前就在疑惑这件事。Zero00072留言2015年7月10日 (五) 10:52 (UTC)[回复]
我原本是依资料库设计的概念,觉得 author 存在的概念类似 display name(昵称),而 last、first 则可用于索引。因此若非匿名,使用 last、first 以建立索引。既然比较资深的你这样建议了,那就听你说的。Zero00072留言2015年7月10日 (五) 11:13 (UTC)[回复]
是没规定中文姓名不能用last与first,但黄, 邦平看起来不是很奇怪?除了半形逗号,还有个空格。我很少见到有人这么用,也看不出来这会比较方便索引,系统并不会把同姓的脚注放在一起,而是按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何况,即使引用新闻网页有出现记者姓名,很多人仍然不写记者姓名的。-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0日 (五) 13:23 (UTC)[回复]
新闻报导本来就没有必要连记者的名字也写上去,优良条目1941年德克萨斯飓风里The New York Times与Ludington Daily News的新闻来源都没写记者姓名。work与publisher有时是相同的,因此我习惯用{{cite news|title=|url=|publisher=|date=|accessdate=2024-06-30}}。--M940504留言2015年7月12日 (日) 03:10 (UTC)[回复]
那是因为该新闻来源本来就没有标示记者姓名吧!如果不重要、没必要,为何台湾的报纸大多有标示撰写此新闻的记者姓名?我觉得这与标示种出某颗大白菜的农夫姓名一样,不是多馀的(你不标农夫姓名没关系,但有标的会让我觉得更值得信赖)。而且尽量让来源的资讯完整,也不是坏事。-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3日 (一) 03:38 (UTC)[回复]
作者姓名有的话还是要写,上面所举的两则新闻报导,勒丁顿新闻纽时文献本身没有刊出记者姓名。另外,使用网路文献请顺手备份文献。使用Chrome安装archiveis.button之后,一键完成备份,再把缩址附入参数项archiverul=里面。网路文献通常7年内会失效,若无备份,也不附作者姓名,7年后要补回相当费力。--Jasonzhuocn留言2015年12月2日 (三) 09:56 (UTC)[回复]

主办人的性倾向是否留存[编辑]

个人觉得事件的发生与个人特征并无关系,主办人只是要究责的单位,与其性质无关。虽然性倾向是事实,但是增了无益新闻阅读。如需描写个人生平传记,可移至吕忠吉页面编辑。

因为这则条目的这个部份变动快速,删了又增,增了又删。我想我们需要讨论一个共识。Zero00072留言2015年7月15日 (三) 09:57 (UTC)[回复]

不应留存,写下去就像暗示犯罪者与其他的连结。--Outlookxp留言2015年7月15日 (三) 12:40 (UTC)[回复]
(+)支持:个人性顷向无关案件本身。 邪恶小铁留言2015年7月15日 (三) 12:54 (UTC)[回复]

为什么罹难者的救治医院栏位要用那么长的全名?[编辑]

为什么罹难者的救治医院栏位要用那么长的全名?很累赘!“新北市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医疗财团法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台北新店分院”能更让人认识这所医院吗?“新北市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台北新店分院”就很完整了吧!还有亚东医院、两所长庚医院都太长了。-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7月16日 (四) 08:26 (UTC)[回复]

(:)回应:我已经修改成通称或简称了,应该有助于阅读。--David Jackson(留言) 2015年7月16日 (四) 09:07 (UTC)[回复]

罹难时间间隔[编辑]

罹难时间间隔:2日-3日-4日-4日-2日-3日-1日-4日-3日。UY4Xe8VM5VYxaQQ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01:40 (UTC)[回复]

2016-01-29 新闻[编辑]

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ocal/20160129/786490/applesearch/ 八仙尘爆毁一生 432名受害者求偿210亿—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Lovewhatyoudo对话贡献)于2020年7月9日 (四) 06:37 (UTC)加入。[回复]

部分章节内容与主章节的关联性太低,将内容挪至此处进行备份与讨论[编辑]

正确求生方法

消防员指出,玉米粉的粒子很小,虽然看起来烧得猛烈,但转瞬被烧尽而熄灭,而且粉尘必须是漂浮状态(接触到流动的空气、飘散在空中)才会燃烧。“漂浮的粉尘是来自于舞台的喷洒,且这些粉尘在一秒后就烧完了,如果忍住这一秒不要动,接下来火势就不见了,人不会起火,衣服也不会起火,伤害也就到此为止”。[1]换句话说,尽管飘扬在空中的玉米粉起火了,在地上静止的玉米粉并没有起火——直至人群惊恐地跑,扬起地上静止的玉米粉,令它漂浮于空中。

正常来说,身上著火应该做“停、躺、滚英语Stop, drop and roll”,三个动作连着做。但是鉴于满地都是玉米粉(可燃物),著火者躺、滚都会卷上更多玉米粉,加剧火势,所以在此情况,只能停,不能躺、滚。换话句说,应“摀住脸部,站在原地不要乱动”。摀脸,是为了隔绝脸部周围空气,避免颜面烧伤,减少呼吸道吸入性伤。站在原地不要乱动,是因为奔跑或者肢体挥舞,都会加速空气流动并扬起粉尘,造成身上火势扩大。[2]

  1. ^ 林金宏. 八仙燃燒事件該如何處置?. 联合报系愿景工程. 2016-05-18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2. ^ 蔡宗翰. 不小心碰上粉塵火災,我們該如何降低傷害?——《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泛科学. 2019-09-17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意见 该章节原先放于火灾-->错误灭火扬起粉末,零星火头变火海,因该段落与火灾章节关联性极低,因此从条目中移除。-David Jackson(留言) 2023年8月29日 (二) 11:32 (UTC)[回复]

起火原因排除、科学原理

科学原理亦可防灾,卢守谦(吴凤科技大学消防系助理教授)指出“可用喷雾法将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65%以上,除可减少粉尘飞扬外,还因为水分子能大量吸收粉尘氧化产生的热量,增加空气和粉尘的导电性能而减少静电,并且空气中水分除了吸热作用外,水蒸气占据空间会稀释氧含量而降低粉尘的燃烧速度,而且水分增加粉尘的凝聚沉降,使爆炸浓度不易出现。”[1]

就灭火方法而言,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队长程昌兴指出,粉尘燃烧本身就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2]玉米粉这种助燃物A类火,应用灭火;而二氧化碳是针对油类与天然气、乙炔等B类火。用二氧化碳对付A类火,往好了说就是“无效”,条件适合的话馀烬会死灰复燃。[3][4] (!)意见该段落原先放于火灾-->起火原因,因该段落已偏离主题,因此从该章节移除。--David Jackson(留言) 2023年9月1日 (五) 10:29 (UTC)[回复]

  1. ^ 卢守谦. 粉塵爆炸6個雷 八仙全踩了. 联合报评论. 2015-06-29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2. ^ 刘尹絜. 八仙爆炸案》奪命CO2!工讀生錯拿鋼瓶滅火 引發第2波塵爆. 风传媒. 2015-06-30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3. ^ Carbon Dioxide Extinguishers.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Department.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1). 
  4. ^ Fire Extinguisher Types. Port Ludlow Fire and Rescue, Port Ludlow, WA, USA.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