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玛丽莲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事迹碑[编辑]

special:diff/76291301special:diff/76296686的删文理由主要是避免事迹碑(或称为破坏者纪念碑),所以哪些资讯可能成为事迹碑(具有鼓励LTA的效果),可能有待定义,理论上,如果能让LTA亲自来定义哪些资讯属于事迹碑,是最为准确的,但问题是LTA不会来告诉我们反破坏者,而且LTA种类繁多,想法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反破坏者只能自行推测LTA可能乐见于:“反破坏者历时三个小时/三天/三个月还没完整修复我的破坏”“反破坏者为了我建立诸多方针”“反破坏者为了我建立LTA页”“反破坏者为了我做了多少字元的讨论”“反破坏者为了我建立SPI页”“反破坏者为了我讨论如何编写LTA页,甚至编辑战”,诸如此类。②因此,如果要根绝“事迹碑”,可能必须:删除或隐藏所有与LTA相关的方针页、讨论页、LTA页、HAM页、SPI页、以及条目被破坏的所有历史版本等等,这些都是LTA丰功伟业的一部份。但很显然这不太可行。换言之,我们必须折衷保留某些“事迹”。然而,凡遇到“折衷”,每位反破坏者的善意见解常常不完全相同,于是开始有社群内耗的风险。③既然如此,WP:RBI是各语言维基社群常用且简便的做法,“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最能减少事迹碑,我们应该减少对LTA页的编辑,能少写就少写,既然写了就写了,减少回退动作,LTA可能会喜欢欣赏这些社群的内耗。善意且适度提醒LTA页主编是可行的,但规范越多,强制性越高,内耗的可能性就越高,对反破坏或降低LTA动机都无益。④HAM或SPI与LTA页向来是互助关系,不是从属关系。现况SPI页仅少数情境能编辑,通常处在存档状态,后期更常常是一望而知(无调查必要),而LTA页在活跃阶段则开放所有反破坏者编辑,反破坏是自由参加的,IP使用者也可以是反破坏者,因而SPI页显然无法取代LTA页。以本页为例,SPI所列傀儡并不完整,也不需要完整,因为这本来就是LTA页的功能。⑤如果SPI页列出傀儡未达“事迹碑”的程度,自然LTA页列出傀儡也未达“事迹碑”的程度。⑥以本页的这个版本为例,内文仅剩简单的说明,少到简直可以并入SPI页。然而LTA页除了说明功能,更重要的是巡查功能,也因此LTA页能用以显示LTA活跃度,在被误以为不甚活跃的时候可以尽速修正。⑦关于避免事迹碑,其实是有点吊诡的。所谓LTA的事迹碑,会不会其实是反破坏者的事迹碑。就像调查助理大概不会为了避免事迹碑而乐见SPI页被大幅简化或删除。LTA页也有宣战、宣告胜利的用途。反破坏者也需要被鼓励。请考虑这一点。⑧最后,基于对热心调查助理的尊重,愿折衷接受移除受害条目的列表,也接受简化IP傀儡列表,但傀儡帐号列表恳请手下留情,保留巡查功能,以及其他原因如上。感谢。--Hjh474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14:25 (UTC)[回复]

所以请您告诉我,列出傀儡帐号有什么巡查作用?给予充分的破坏行径说明及相关证据已足以让其他用户协助判断,列出一堆早已被封锁、不会再有编辑的帐号完全不起任何巡查作用。要提供巡查,一个监视标签连结已经远远足够。--西 2023年3月11日 (六) 15:22 (UTC)[回复]
①不好意思,因为怕误解您的意思,想确认一下:您是说有种叫做“监视标签”的“一个”连结,点下去可以将本LTA破坏过的所有条目加入自己的监视清单吗。如果是的话,在您的版本似乎没有看到这样方便的连结。②如果您指的是一般显示于条目页右上角的星号按钮(加入监视列表),那么以本LTA为例,不是“一个”连结,而是至少一百多个(其中一部分显示于本页稍早稳定版本的受害条目列表),如今已被您删光。③反破坏志工不是一群死水,有人会退休、也有新人缓缓加入,如果新志工愿意协助处理本LTA,受害条目列表方便大家加入监视,删除是弊大于利。④但基于对阁下的尊重、为了减少社群内耗、不要让LTA在旁边看笑话,若全部回退、让您空手而回,怕引起误会,因此退一步,未补回受害条目列表,仅保留傀儡含IP列表,等于是让社群退而求其次逐一点看傀儡的贡献来加入监视,效率当然远比条目列表差,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让步太大,连您都问:“列出傀儡帐号有什么巡查作用”,但没办法,退一步看能不能海阔天空。⑤但不幸的,您仍全删。为了海阔天空,又因为本LTA较少用IP,所以就再退一步,IP让您删,期待您能理解。(但若本LTA开始主用IP,或有LTA专用IP,就不得不保留IP了。)⑥基于上述理由,建议您主编的指南可以添加说明(也许以您的口吻):虽不建议制作破坏者纪念碑,但删减资讯时须以能显示傀儡活跃度并保留巡查功能为原则。⑦不晓得您是否有采访过LTA,抑或曾经当过LTA,如果不是,删光的益处其实出于“想像”。删光可以让LTA停止破坏吗。您不觉得这个期待有点梦幻吗。换言之,删光其实没有建设性。我也可以陪您一起“想像”。如果我是LTA,看了LTA页,一堆破坏的条目都被发现了,一堆傀儡都被封禁了,一堆IP都被查出来了,搞了半天一事无成,只会不爽而已,压根不觉得这种LTA页是我的事迹碑,这明明就是反破坏者的事迹碑。⑧阁下热心维基,一路成长,我很看好,暗祝您成为管理员,直到您开始重视LTA事迹碑,让人忧心。维基有很多好人,好人对条目编写常有不同意见,但对反破坏的部分,应该团结齐心矛指破坏者才是。如果过度在意LTA事迹碑,会变成矛指反破坏者,打到自己人,对阁下与社群都是有风险的,举例来说,您之前与U:寒吉的冲突就是不必要的。现在写LTA指南,以后要不要出个LTA格式手册呢,这些真的有助于防御LTA吗,看起来比较像是自己人管自己人,内耗,不如WP:没坏别修。⑨以上花时间打字出于真心与善意,期待您体会,不会想歪。辛苦了。晚安。--Hjh474留言2023年3月14日 (二) 14:34 (UTC)[回复]
页面底端的“搜索其他傀儡”段,还有过滤器日志,哪里没有连结了?此LTA并不集中破坏特定页面,他换个帐号继续去破坏其他页面,监视曾被破坏的页面或曾用作破坏的帐号完全没有反破坏价值。--西 2023年3月27日 (一) 10:31 (UTC)[回复]
①感谢阁下提供过滤器日志连结,已代为补充。②“完全没有反破坏价值”的“完全”是您的观点,不是事实。“不集中破坏特定页面”也不是事实,其破坏条目有高度重复性,如果您试著建立傀儡列表自然会发现这点。③阁下并未回复本人于上方提及的其他多项事由,删除反破坏史对LTA并无抑制效果,没有建设性,徒使页面无法显示LTA活跃度,就不再重复说明了。--Hjh474留言2023年3月27日 (一) 14: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