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北義園

座標39°59′52″N 116°18′05″E / 39.99777599999999°N 116.301381°E / 39.99777599999999; 116.30138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義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17號,是北京市屬陵園之一。

簡介[編輯]

東北義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六朝,這裡均是大學士翰林居住的園林。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及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該園先後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劫掠,變為廢園。[1]

九一八事變之後,大批東北軍官兵及東北籍民間人士入山海關來到北平,許多難民也湧入北平,一些東北籍人士在山海關內逝世。1933年,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主持成立的「東北難民救濟院」決定出資購買一處墓地,用以安葬這些東北籍人士,這就是東北義園。1935年建成時,東北義園的總占地面積為三百多畝,張學良親自擔任東北義園第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1][2]

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東北義園主任王春元曾在東北義園空地引種「大久保」、「崗山白」等十餘個優良品種桃子,以「東北義園大蜜桃」享譽北平。[3]

東北義園管理委員會委員長萬福麟。委員李友蘭胡毓坤鮑毓麟高紀毅於省吾吳甌邵文凱沈振榮石渭蕭正卿劉哲門致中蕭振瀛富占魁翟文選齊耀珊欒貴田葉弼亮宋常延李海春祁大鵬龐作屏史靖寰張復張樂山潘經武杜超傑馬曼卿張振鷺劉鶴齡姚東翰王瑞之,其中常委7人:高紀毅、邵文凱、李友蘭、史靖寰、李海春、胡毓坤、欒貴田。公墓經理為高紀毅。[4]

1961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接管東北義園,將其改名為「西苑公墓」。後來,又更名為「西苑福利園藝場」。1992年6月,北京市殯葬管理處接管,更名為「西靜園公墓」。1993年,北京市西靜園管理處經市編辦批准成立,為副處級殯葬事業單位,隸屬北京市殯葬管理處,下轄外僑公墓和西靜園公墓。2007年10月,北京市殯儀服務中心奉命正式接管西靜園公墓,將其恢復原名「東北義園」。[1][2]

該墓園分成東、西兩院,分為「忠」「孝」「節」「義」四個墓區,意在紀念流亡山海關內客死他鄉的東北義士「盡忠保國、盡孝衛家、盡節抗日、盡義結盟」之舉。安葬在此的名人有張作相張廷樞、於鳳樓(于鳳至胞兄)、彭賢(東北邊業銀行總裁)、高維岳於珍等等。此外,1948年北平七五慘案中遇難的8名東北籍大學生也葬在東北義園。 2012年9月,東北義園成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

2011年11月22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關於「東北義園」有關情況的報告》(海政報〔2011〕31號)印發。[6]

安葬名人[編輯]

東北義園安葬的名人主要有:[4]

除了上述名人之外,據說東北義園還有楊宇霆後人墓,郭松齡墓,香港導演李翰祥父母墓,但具體位置及情況不詳。[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东北义园沿革,八宝山,于2013-12-30查阅. [2013-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2. ^ 2.0 2.1 陵园简介,外侨公墓,于2014-11-30查阅. [2014-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4). 
  3. ^ 王福堂:把一生献给板栗科技的专家,中国板栗网,2013-11-25.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3). 
  4. ^ 4.0 4.1 4.2 馮其利,東北義園名人補遺,北京檔案史料2007年第4期
  5.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宝山,于2013-12-30查阅. [2013-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6. ^ 关于“东北义园”有关情况的报告,北京海淀,2011-11-23. [201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7. ^ 王树翰年谱,中华辞赋网,2011-11-22. [2015-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8. ^ 《東北義園名人補遺》介紹其為:「劉雲濤,瀋陽兵工廠財務委員,1928年6月4日日軍瀋陽西郊皇姑屯炸毀火車時,他也在車上,1966年l0月21日卒。其子劉佛丁,南開大學教授,1937年l1月5日生,2000年4月27日卒,骨灰墓在今西靜園。」
  9. ^ 《東北義園名人補遺》介紹其為:「段中藩,龍江人,東北挺進軍少將處長,住西城學院胡同30號,子段鐵嵛1942年購置房產。段中藩是1956年1月21日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