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儀徵東門水門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儀徵東門水門遺址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南宋
編號669
認定時間2011年12月30日

儀徵東門水門遺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11年12月30日,授予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分類為古遺址。

概況[編輯]

東門水門遺址位於儀徵市區前進東路東嶽廟東南50米處,清真寺排水溝河床上。水門現存水下石工建築,其上半部磚砌券頂建築已毀。水門的平面呈〕〔形,東西走向,主體部分由南北兩廂的石壁、進出水口兩側的四擺手、門道及殘存的夯土城牆等組成。水門全長17.5米,西面進水口寬12米,東面出水口寬11.5米。南北兩廂石壁長13.4、寬2.2米、高3.8米。擺手長3.16米,與廂呈45°夾角。水門門洞寬7.7米,過道地面用青石板平鋪而成,下為密集的木樁。水門上券頂及牆體與主城牆連為一體。東門水門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1126年),元、明、清三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和加固,一直沿用至民國。作為儀徵唯一保存下來的南宋城垣水關,工藝考究,製作精良,使用時間較長,體現出不同時代的特徵,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水工建築。同時,它還印證了儀徵自宋至明清城市及運道的發展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1]

注釋[編輯]

  1. ^ 东门水门遗址. [2017-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5).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