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保安寺 (北京保安寺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安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保安寺街25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

簡介[編輯]

順天府志》載:「保安寺,明正統年間立,在宣武門外保安寺街。嘉靖二十六年重修,碑一,郭秉聰撰,街因寺名。又有玉皇廟順治十八年,大學士成克鞏撰碑。」[1]欽定日下舊聞考》載:「保安禪寺在都城南三里許,創自正統年間,歲久浸廢。嘉靖時修復,鳩工聚材,撤頹拓隘,梵宇佛像,金碧輝煌,以至僧舍、齋堂、門廡、庖庫之屬,靡不整飭,規模壯麗,視昔加倍矣。」[2]

保安寺位於保安寺街,街名因該寺而得名。該寺是明朝正統年間敕建。前後共有三進大殿,兩側設有僧舍,另外還有方丈院。院內有一棵古老的國槐,高達數十丈,主幹三人不能合抱,傳說唐朝將軍尉遲恭曾經在此樹上拴過戰馬,所以稱「唐槐」。中華民國時期,寺內僧人燒香引發火災,第二進殿、第三進殿全部燒毀。1958年,該寺改作宣武區製鞋廠的廠址。到2009年,該寺僅存山門一間,作為民居。[3]

清朝初年,保安寺周邊是士子集中居住之地。[3]邵長蘅王士禎施閏章查慎行翁方綱李慈銘等文人都曾在保安寺街居住。[1]劉嗣綰《尚絅堂蕭寺集》有小序稱:「辛酉,移寓保安寺,砌花數種,綴以小蘭,雨鈴風磬,間出韻語,為軟紅中辟一清涼界也。」清朝康熙己未年(1679年),王士禎(號阮亭)正在保安寺居住,和鄰居浙江海寧陸嘉淑(號冰修)、江蘇武進邵長蘅安徽宣城施閏章(號愚山)、梅庚等人結成好友。邵長蘅《青門旅稿小序》記載:「己未,客都門,寓保安寺街,與阮亭衡宇相對,愚山相距數十武,冰修僅隔一牆,其年寓稍遠,隔日輒相見,常月夜偕諸君叩阮亭門,坐梧桐下,茗碗清談達曙。」日後,邵長蘅又曾寫信給王士禎,回憶當年的情景:「奉別十年,回憶寓保安寺街,踏月敲門,諸君箕坐桐陰下清談竟夕,恍然如隔世事。」另外,《直廬集》、《藤陰雜記》等書也都描述過寓居保安寺街的情形。[3]曾樸孽海花》中李慈銘當年在保安寺街居住時,在家門口寫有一幅門聯:「保安寺街藏書十萬卷,戶部員外補闕一千年。」[1]

過去,保安寺山門以西是三水會館(保安寺街29號)。保安寺山門以東依次是豐城會館(保安寺街23號)、吳佩孚宅(保安寺街17號)、高慶奎故居(保安寺街15號)、玉皇廟(保安寺街9號)、關中會館(保安寺街7號)、湘潭會館(保安寺街5號)、廣豐會館(保安寺街1號)。[3][1]2008年由於宣武區大吉片拆遷,該地區遭到毀滅性破壞。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肖复兴,保安寺街,载肖复兴,蓝调城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2. ^ 于敏中 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3. ^ 3.0 3.1 3.2 3.3 宣南坊之保安寺、地藏禅林 胡同深处的寺庙,新京报,2009年12月10日. [2014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