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雙層公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地標之一的紅色雙層巴士AEC Routemaster
香港的雙層巴士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雙層巴士
日本的尼奧普蘭雙層旅遊車

雙層巴士,或稱作雙層巴士雙層公交,是指載客車廂由上下兩層組成的公共汽車。由於雙層巴士重心較高,故此一般情況下上層和梯級都被禁止站立,防止發生危險。

構造[編輯]

香港新巴Enviro 500 MMC 12.8米上層車廂
一輛雙層巴士的上層車廂
香港新巴Enviro 500 MMC 12.8米下層車廂
一輛雙層巴士的下層車廂
香港新巴Enviro 500 11.3米樓梯
一輛雙層巴士連接上下層車廂的樓梯

雙層巴士由兩層構成,兩層之間有樓梯相連接,樓梯在車廂的中部或後部。大多的巴士有兩扇車,分別設在車的前部和中部。雖然汽車的長度和寬度與一般巴士並無差別,但由於多了一層,車輛高度比其他的高,這使得此種車型的運載量比其它車要大,比單層巴士能接載多接近一倍的乘客。雖然雙層巴士較容易受到建築物的高度限制,但相比起要達到相同載客量的掛接式巴士,雙層巴士在轉向及上落斜坡方面會較掛接式巴士靈活。

雙層巴士起源於英國,其中行走倫敦的紅色雙層巴士,更是英國的「國寶」。在一些(前)英聯邦國家和地區,諸如印度香港新加坡南非等地,雙層巴士是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之一。另外德國,特別是北部德國城市也大量使用。由於車體龐大,重心較高,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特別注意乘車安全,雙層巴士的設計要特別考慮穩定性。因此,雙層巴士在設計上需更慎重考慮其車體和物理特性對機械設計和運行的影響。而為免更進一步將車輛重心升高,乘客一般也不能站在上層,以免巴士翻側。在一些地方例如香港,新型號巴士在獲准載客前必須通過傾斜測試

各地利用情況[編輯]

不少地方例如中國大陸台灣澳門,都曾引進過雙層巴士,但由於行車安全、經營成本,甚至是人行天橋的高度限制等因素,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目前一些歐洲、北美城市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日本一些城市,雖也有雙層巴士,惟主要還是作為觀光巴士以及長途客運。這些車通常有兩種,分別為車身低矮,設有後置樓梯及行李艙的雙層遊覽車,以及上層是露天或半露天的雙層觀光巴士。英國香港新加坡因為很早已普及使用雙層巴士,並透過建築物及道路的相關法規,新建的建築物須要保留雙層巴士能夠通過的高度,確保雙層巴士可以通行無阻。

香港[編輯]

1949年4月17日,九巴首架雙層巴士投入服務,行駛往來尖沙咀和九龍城間的1號線。

在香港,雙層巴士已成為普遍的交通工具。

香港的中巴(已經沒有再經營的香港巴士公司)及九巴都曾經使用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公司(MCW Metrobus)的三軸三門雙層巴士,目的是增加落客的速度,不過後來被三軸闊門雙門雙層巴士取代,原因是將後門加闊,落客速度更快。

中國大陸[編輯]

廣州雙層巴士曾於2003年全數退役,但2009年再次引入雙層巴士運行
北京公交目前有數十條圖定雙層公交線路,早期線路名均以「特」字開頭,2010年代中期開始取消「特」線限制
一輛郎朗音樂巴士正行走在深圳觀光巴士藍線

現時,北京上海廣州南寧西安深圳天津杭州等都有雙層公車行走。絕大部分為城市通勤及城市旅遊觀光用途。長途汽車的上層甚至設置鋪位。

上海好運道書局發行的一張明信片,黑白照片顯示1920年代中國南京路已經出現雙層巴士[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再次有雙層客車在境內定期運營則是1985年城巴過境路線開通至深圳之時[2],該年亦有一台AEC Routemaster在廣州和深圳試運行[3]。此後,中國大陸部分廠商1985年開啟了雙層大客車試製工作,山東淄博客車廠1985年10月3日試製出首台雙層客車,該車定位為旅遊客車,數年後又試製了一台後便因種種原因終止研發[4];1987年,武漢長江動力特種汽車製造廠又試製了一台雙層客車[5],但亦未能量產。同年,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所與無錫專用汽車廠聯合開發的JS120S15H型雙層客車亦試製成功[6]。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多地開始通過港商引進從香港、新加坡等地區退役的二手右舵雙層客車,提供雙層公交服務,如1993年上海雙層1路即利用新加坡巴士退役的利蘭亞特蘭大型開辦,但亦有極個別二手左舵車,如廣州公交1993年接收的前柏林公共交通公司猛獅SD200德語MAN SD 200型。

1989年4月,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在JS120S15H的基礎上,與位於南京市六合縣的江蘇金陵汽車運輸公司修造廠繼續研製雙層客車,該年9月2日成功研製金陵牌JLY6121S型12米級雙層客車,修造廠次年更名為南京金陵雙層客車製造廠。隨着合肥淝河汽車製造廠基於斯太爾91產品平台的HFF6120D07型雙層客車底盤正式投產,JLY6121S型也於1992年開始量產,成為中國大陸首款量產雙層客車[7],但該型號初期的定位為公路客運而非城市公共交通,35至40萬元的造價對當時興起的公路客運個體承包者並不友好,目標市場遂於1993年轉向城市公交[8],自此開啟中國大陸自產自銷雙層客車的時代。1993年,蚌埠客車廠也利用淝河底盤開始生產HFF6120KS型雙層客車,次年廣州客車廠亦利用HFF6120D06型底盤開發GZK6120GS及GZK6120FS型12米級雙軸雙層客車。

由於雙層客車可刊登較大面積的車身廣告,中國大陸多地的早期雙層客車通過「廣告權折價」(廣告公司買斷一定期限的車輛廣告使用權並代付部分購車款項)模式引進[8][9]

深圳觀光巴士部分車上裝備有電子琴供遊客伴奏,這類車被命名為「郎朗音樂巴士」。

台灣[編輯]

臺北市的雙層觀光巴士,由三重客運營運

臺北市早在1978年有過引進雙層巴士的計畫,當時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屬意引入12米長、4米高的德國製雙層巴士,總載客量達126人,但由於超過法令的高度限制問題(臺灣法令規定大客車車高不能超過3.8米),因此需要修改法令才可引入,引進雙層巴士計畫因而不了了之[10]。到了1990年臺北市引入了雙層巴士試行投入路線營運,為兩輛在香港裝嵌車身的左軚利蘭奧林比安11米雙層巴士(台灣以Volvo作登記)[11][12],在1990年3月1日早上6時首航74號路線,該計畫預定試行3個月。新的雙層巴士按香港標準設計,上層車廂只有在樓梯扶手設下車鐘,下層配用長條形膠帶按鐘[10]。巴士上路後引來許多臺北市民好奇目光,更有不少民眾因新鮮感而試搭,在尖峰時段、上學時間等全車爆滿,惟部分人對搭乘這種雙層巴士的方法並不熟悉,如不知危險性地於上層站立,也有反映樓梯過於狹窄且陡峭不易上落[13],更有人因深怕來不及按下車鐘而不敢在上層坐,引致下層客滿,上層仍有座位的情況出現[10]。後來臺北捷運工程導致74號需要改道而行,路段因此不再適合雙層巴士行駛,之後巴士試行了504、505線,另也曾建議過為巴士安裝空調,但代理商稱技術問題而未能成事。試驗結果認為在提升運載能力及減低日常營運成本方面雙層巴士有優勢,惟最後因購車成本預算問題、巴士繞路避開過矮之陸橋(香港稱天橋)徒添行車時間等,計畫最終無疾而終[10][14],車輛則運回香港,輾轉至2000年代才拆毀[15]。雙層巴士目前在臺灣僅做觀光用途。

馬來西亞[編輯]

檳城的雙層巴士

馬來西亞的雙層巴士則可分為公共和旅遊兩種,其中公共雙層巴士可以在巴生谷檳城找到。其中檳城快捷通目前共使用3輛雙層巴士川行,並將在不久後投入30輛雙層巴士以容納更多乘客[16]。吉隆坡的雙層巴士則有100餘輛,每輛可容納108名乘客[17]。作為旅遊用途的雙層巴士服務則有檳城的隨乘隨下巴士和吉隆坡的隨乘隨下巴士,然而收費較高,主要於旅遊景點川行。

雙層巴士應用地區[編輯]

通勤用途[編輯]

旅遊觀光巴士專用[編輯]

旅遊觀光巴士或長途客運專用[編輯]

雙層巴士製造商[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上海南京路上的双层公交车 Shanghai 1920s. 
  2. ^ 城巴中港過境線 – 1. 1984-85:準備及開線. [2024-06-17]. 
  3. ^ 回顧城巴4部Routemaster. [2024-06-17]. 
  4. ^ 24年前,淄博造出大陆首台双层客车. 淄博新聞網. 2009-08-18 [2024-06-17]. 
  5. ^ 王升德. 双层客车车身设计技术. 汽車技術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1991, (06): 4–10. ISSN 1000-3703. 
  6. ^ 詹耀進. JS120S15H型双层客车的总体设计. 客車技術與研究 (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 1989, (1): 28–36. ISSN 1006-3331. 
  7. ^ 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京市志5:工业. 方志出版社. 2010: 216. ISBN 978-7-80238-929-8. 
  8. ^ 8.0 8.1 劉樹富; 李友財; 陶軍; 鄭琨山. 独辟蹊径 流动风景——访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 重型汽車 (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 2000, (03): 10–12. ISSN 1007-211X. 
  9. ^ 陳自瑜. 北京巴士起革命. 車主 (香港). 1993, 166 (09): 244–248 [202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8). 
  10. ^ 10.0 10.1 10.2 10.3 台灣慢慢爬facebook專頁. 2017-01-17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0). 
  11. ^ 雙層巴士再現臺北. Bus Focus 巴士之訊. 2017-02-02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12. ^ YouTube上的懷舊台北市利蘭雙層公車試行上路
  13. ^ facebook.com/groups/193180350726223/permalink/1695459933831583/ 台灣巴士文化協會facebook專頁
  14. ^ 北市雙層觀光巴士2017年1月15日上路 票價300元起. 台灣好新聞. 2016-12-23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15. ^ 尋找退役巴-移民又回歸的左軚Olympian. 中華巴士紀念館. 2016-08-02 [201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0). 
  16. ^ 缓和交通拥挤·槟城快捷通将增30双层巴. 星洲網. 2017-02-03 [2018-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8). 
  17. ^ 每辆可容纳108乘客.rapid KL双层巴士月中开跑. 星洲網. 2015-05-11 [2018-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8). 
  18. ^ Max Smith. 1st double-decker commuter bus rolling out onto DC-area roads. wtop.com. 2019-04-05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3).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