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沈大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大成(1700年—1771年),字學子,號沃田,清朝經學家。

生平[編輯]

六世祖沈篤,遷居松江郡城。[1]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月二十五日,為次男[2],篤志經學,多聞博學[3],與惠棟友善,惠棟稱其「搜擇融洽而無所不貫」[4],康熙五十七年贅於妻李氏家,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參加縣試,學使謝坤侯閱其卷,驚異取冠。雍正五年(1727),妻卒。雍正六年(1728)二月,父沈矞堂卒於官,沈大成奔赴,被李傑選刁難,入獄一年。自此,家道中落。乾隆二年(1737)入王恕幕府。張鳳孫稱其為「一代之通儒」。[5]晚年游歷淮揚,乾隆十三年(1748)在安徽,入潘思榘幕;乾隆二十年,鹽運使盧見曾邀為上賓。期間與惠棟協助刊刻《雅雨堂藏書》。乾隆二十五年(1760),與戴震在揚州同校何義門手校《水經注》本。又曾校定《梅氏歷算叢書》[6]。乾隆二十七年(1762)盧見曾離任,又館於鹽商江春寓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7]李慈銘評「乾隆中經儒之稱詩者,沃田最勝,蘭泉次之……」。[8]著有《學福齋集》。王昶《國朝詞綜》收其詞三首。

注釋[編輯]

  1. ^ 汪大經《沈先生大成行狀》,見錢儀吉等編《清碑傳合集》卷一百四十一
  2. ^ 《學福齋集》卷一九《先太孺人傳略》
  3. ^ 袁枚《隨園詩話》卷九:「 雲間沉大成,字學子,皓首窮經,多聞博學,嘗見古廟有九原丈人之碑,不知所出。後閲《十洲記》,始知乃海神,司水者也。因作《九原丈人考》」
  4. ^ 惠棟《學福齋集序》,見沈大成《學福齋集》卷首。
  5. ^ 張鳳孫:《學福齋集序》
  6. ^ 《疇人傳》三編卷一
  7. ^ 汪大經撰《沈先生大成行狀》稱:「先生生於康熙庚辰十月二十五日,歿於乾隆辛卯十月二十九日,年七十有二。」(錢儀吉纂錄:《碑傳集》卷141《文學下之下》。)
  8. ^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頁812,中華書局,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