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西眷裴,西晉官員。

生平[編輯]

永嘉四年(310年)五月,石勒攻擊汲郡,又南渡黃河,滎陽郡太守裴純逃到建鄴[1][2],之後裴純出任黃門侍郎[3]

其他[編輯]

林宗閱指出,《梁書》記載裴松之家族是裴康的後裔,而裴康諸子中只有裴純在兩晉之際僥倖南逃到江東,所以裴純很可能是裴松之家族的南渡始祖[4]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父親[編輯]

  • 裴康,西晉太子左衛率

兄弟姐妹[編輯]

  • 裴盾,西晉徐州刺史
  • 裴邵,西晉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揚州江西淮北諸軍事、東中郎將
  • 裴廓,西晉中壘將軍
  • 裴氏,嫁西晉丞相、兼領司徒、督兗豫司冀幽并六州諸軍事、東海孝獻王司馬越
  • 裴氏,嫁東晉都督大桁東諸軍事、假節、領軍將軍、給事中、建興忠貞公卞壺

參考資料[編輯]

  1. ^ 《晉書·卷五·帝紀第五》:五月,石勒寇汲郡,執太守胡寵,遂南濟河,滎陽太守裴純奔建鄴。
  2. ^ 《晉書·卷一百四·載記第四》:渡河攻廣宗、清河、平原、陽平諸縣,降勒者九萬餘口。復南濟河,滎陽太守裴純奔於建業。
  3. ^ 《三國志注·卷二十三·魏書二十三》:文章敘錄曰:秀字季彥。弘通博濟,八歲能屬文,遂知名。大將軍曹爽辟。喪父服終,推財與兄弟。年二十五,遷黃門侍郎。爽誅,以故吏免。遷衛國相,累遷散騎常侍、尚書僕射令、光祿大夫。咸熙中,晉文王始建五等,命秀典為制度,封廣川侯。晉室受禪,進左光祿大夫,改封鉅鹿公,遷司空。著易及樂論,又畫地域圖十八篇,傳行於世。盟會圖及典治官制皆未成。年四十八,泰始七年薨,諡元公,配食宗廟。少子頠,字逸民,襲封。荀綽冀州記曰:頠為人弘雅有遠識,博學稽古,履行高整,自少知名。歷位太子中庶子、侍中尚書。元康末,為尚書左僕射。趙王倫以其望重,畏而惡之,知其不與賈氏同心,猶被枉害。臣松之案陸機惠帝起居注稱「頠雅有遠量,當朝名士也」,又曰「民之望也」。頠理具淵博,贍於論難,著崇有、貴無二論,以矯虛誕之弊,文辭精富,為世名論。子嵩,字道文。荀綽稱嵩有父祖風。為中書郎,早卒。頠從父弟邈,字景聲,有雋才,為太傅司馬越從事中郎,假節監中外營諸軍事。潛少弟徽,字文季,冀州刺史。有高才遠度,善言玄妙。事見荀粲、傅嘏、王弼、管輅諸傳。徽長子黎,字伯宗,一名演,游擊將軍。次康,字仲豫,太子左衛率。次楷,字叔則,侍中中書令、光祿大夫、開府。次綽,字季舒,黃門侍郎,早卒,追贈長水校尉。康、楷、綽皆為名士,而楷才望最重。晉諸公贊曰:康有弘量,綽以明達為稱,楷少與琅邪王戎俱為掾發名,鍾會致之大將軍司馬文王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文王即闢為掾,進歷顯位。謝鯤為樂廣傳,稱楷雋朗有識具,當時獨步。黎子苞,秦州刺史。康子純,黃門侍郎。次盾,徐州刺史。次郃,有器望。晉元帝為安東將軍,郃為長史,侍中王曠與司馬越書曰:「裴郃在此,雖不治事,然識量弘淹,此下人士大敬附之。」次廓,中壘將軍。楷子瓚,中書郎。次憲,豫州刺史。綽子遐,太傅主簿。瓚、遐並有盛名,早卒。晉諸公贊稱憲有清識。
  4. ^ 《魏晉南北朝的河東裴氏:政治活動及其跨地域發展》: 138–139,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