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誰不說俺家鄉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誰不說俺家鄉好》,是一首中國歌曲,由呂其明楊庶正蕭培珩作詞作曲。該曲原為電影紅日》的主題曲,上映於1963年。內容描寫對於山東沂蒙山地的歌頌。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創作背景[編輯]

導演湯曉丹1961年開始拍攝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紅日》時,請求曾為電影《鐵道游擊隊》譜寫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呂其明為《紅日》創作插曲,要求在戰役場面之前「應該有一首歌來渲染解放軍戰士愛家鄉、愛部隊、決心保衛勝利果實的情感」[1]。為此,呂其明找到楊庶正蕭培珩(楊庶正為山東益都人,蕭培珩為山東牟平人)一同赴山東採風[2]

由於當時沂蒙山交通不便,大型拍攝車輛無法進入,《紅日》的部分外景在煙臺拍攝。在棲霞縣等地採風過後,三人開始正式創作,首先擬定題名《誰不說俺家鄉好》,隨後共同湊出了歌唱家鄉、歌唱解放軍、歌唱解放區的三段歌詞[2],此後《紅日》的編劇吳強也對歌詞進行了微調[1]

在作曲環節,當時山東歌舞團恰好在煙臺演出,同為益都人的王音旋演唱的膠東民歌《趕集》給楊庶正留下了深刻印象,楊庶正遂決定以《趕集》的調式為基礎譜曲。在楊庶正的曲譜初稿完成時,蕭培珩又寫了另一套未完成的曲譜[2],但最終採用的是在楊庶正的初稿基礎上微調的曲譜[1]

然而在《紅日》電影製作的後期,楊庶正被調到王丹鳳擔任主角的《女理髮師》劇組,導致電影《紅日》對此曲的署名只署了呂、蕭二人,部分報刊雜誌此後刊登這首歌曲時也隨電影上的署名「將錯就錯」,只署呂、蕭二人,呂其明、蕭培珩甚至不得不於1994年撰文澄清詞曲作者實有三人[1][2]。此外,由於三段歌詞完整唱完需時約4分鐘,完整保留會導致部分已拍攝好的戰爭鏡頭被刪減,《誰不說俺家鄉好》歌詞險遭刪減,呂其明隨即向湯曉丹要求「歌詞不能刪」,湯曉丹發現完整保留這首歌曲後再表現激烈的戰爭場面可以形成強烈的視覺、聽覺對比,此曲因此免於刪減[1]

至於首唱者,創作組在譜曲完畢後邀請王音旋到上海錄音,後發現其音色與電影中的少女角色存在一定距離,遂請同為山東人的上海歌劇院演員任桂珍演唱,任桂珍版因「跟電影角色比較貼近」而被用於電影《紅日》[2]。事後呂其明表示,當年王音旋的演唱可以和任桂珍媲美[1]

1980年,王音旋在山東藝術學院的學生彭麗媛在全國第一屆民族聲樂匯演中以一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成名,而彭麗媛演唱的版本也繼承了王音旋演唱版對顫音的處理(俗稱「打嘟嚕」)[1],此曲隨後亦被視為彭麗媛的代表曲目之一[3]

歌詞[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放区的颂歌——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黨史文苑. 2013-12-05 [2024-05-20]. 
  2. ^ 2.0 2.1 2.2 2.3 2.4 李傑; 宋永勝; 劉亦雯. “家乡”的“故乡”在烟台 访著名音乐家杨庶正. 走向世界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2017, (22): 46–49. ISSN 2096-837X. 
  3. ^ 陳大鵬. 一枝争奇斗艳的杜鹃花——记歌剧《党的女儿》主演彭丽媛. 中國戲劇 (中國戲劇家協會). 1992, (02): 26–28. ISSN 1001-8018. 她演唱的《誰不說俺家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幾乎家喻戶曉,傳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