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太穆皇后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中國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舊唐書》太穆皇后:
高祖太穆皇后竇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後母,周武帝姊襄陽長公主。後生而發垂過頸,三歲與身齊。周武帝特愛重之,養於宮中。時武帝納突厥女為後,無寵,後尚幼,竊言於帝曰:「四邊未靜,突厥尚強,願舅抑情撫慰,以蒼生為念。但須突厥之助,則江南、關東不能為患矣。」武帝深納之。毅聞之,謂長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乃於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後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後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於我帝。及周武帝崩,後追思如喪所生。隋文帝受禪,後聞而流涕,自投於床曰:「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毅與長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滅吾族矣!」後事元貞太后,以孝聞。太后素有羸疾,時或危篤。諸姒以太后性嚴懼譴,皆稱疾而退,惟後晝夜扶侍,不脫衣履者,動淹旬月焉。善書學,類高祖之書,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規戒。大業中,高祖為扶風太守,有駿馬數匹。常言於高祖曰:「上好鷹愛馬,公之所知,此堪進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為身累,願熟思之。」高祖未決,竟以此獲譴。未幾,後崩於涿郡,時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後言,方為自安之計,數求鷹犬以進之,俄而擢拜將軍,因流涕謂諸子曰:「我早從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壽安陵,後祔葬獻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太穆順聖皇后。


舊唐書》唐高祖: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七歲襲唐國公。及長,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隋受禪,補千牛備身。文帝獨孤皇后,即高祖從母也,由是特見親愛,累轉譙、隴、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謂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高祖頗以自負。大業初,為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征為殿內少監。九年,遷衛尉少卿。遼東之役,督運於懷遠鎮。及楊玄感反,詔高祖馳驛鎮弘化郡,兼知關右諸軍事。高祖歷試中外,素樹恩德,及是結納豪傑,眾多款附。時煬帝多所猜忌,人懷疑懼。會有詔征高祖詣行在所,遇疾未謁。時甥王氏在後宮,帝問曰:「汝舅何遲?」王氏以疾對,帝曰:「可得死否?」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十一年,煬帝幸汾陽宮,命高祖往山西、河東黜陟討捕。師次龍門,賊帥母端兒帥眾數千薄於城下。高祖從十餘騎擊之,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賊乃大潰。十二年,遷右驍衛將軍。


太穆皇后竇氏崩於涿郡,時年四十五歲。唐高祖李淵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遼東之役,督運於懷遠鎮。及楊玄感反(613年),詔高祖馳驛鎮弘化郡,兼知關右諸軍事。可知李淵613年參加遼東之役,及楊玄感反,馳驛鎮弘化郡。之後,即離開遼東趕赴河南,竇氏最遲死於613年。


隋書》隋煬帝: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軍集於涿郡。

九年春正月丁丑,征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集於涿郡。


唐高祖李淵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遼東之役,督運於懷遠鎮。李淵與夫人竇氏集於涿郡,竇氏跟隨李淵,居住在涿郡。太穆皇后竇氏年四十五歲崩於涿郡。李淵是否參加大業八年(612年)遼東之役,史書沒有說明。但李淵參加了大業九年(613年)遼東之役,大軍集於涿郡,夫人竇氏跟隨李淵於涿郡,竇氏年四十五歲崩於涿郡。至楊玄感反(613年),李淵離開涿郡趕赴河南,之後李淵未再往涿郡。竇氏最遲613年死於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