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納(759年—792年),唐朝政治人物,第二任淄青節度使,自稱「齊」,李正己之子,祖先為高句麗人

生平[編輯]

早年為奉禮郎、殿中丞兼侍御史、行淄、青二州刺史,又為行軍司馬,濮州、徐州、兗州、沂州、海州留後,進御史大夫。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李納封鎖消息,自領軍政。八月始發喪,請襲父位,德宗不許。李納派高彥昭守濮陽。十月,李納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縣),又怨從父徐州刺史李洧背己以徐州歸唐,遣其將王溫會同魏博將信都承慶共攻徐州(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李洧率兵抵抗,朝廷命宣武節度劉洽劉玄佐)與神策將曲環增援李洧。李納為唐援軍所敗,退回濮陽,東南漕運被打通,史稱唐擊李納徐州之戰。高彥昭投降劉洽後,李納一怒之下,將彥昭的妻子全部殺害。李納為劉洽所圍困,乃登城見劉洽,哭泣請求自新,並派判官房說、弟弟李經、兒子李承務等為人質入朝。宦官宋鳳朝說李納窮蹙,不必再給機會。於是德宗將房說一行囚禁宮中。李納突圍,退回鄆州(今東平東北),城中乏糧,烹食百姓以作軍糧。朱滔再遣兵馬使承慶等前去救援李納,擊敗劉洽。劉洽退守濮陽。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稱冀王,魏博田悅稱魏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置百官,四鎮歃血為盟,以朱滔為盟主。朝廷命令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兼平盧淄青節度使,專討李納。李希烈乘概率所部三萬人移居許州(治長社,今河南許昌市)。李希烈未討伐李納,反而暗中和李納勾結,與河北三鎮來往頻繁,自稱建興王。興元元年(784年),皇帝下詔,招撫李納,李納奉詔歸命,去王號,恢復平盧節度使,上表謝罪,朝廷授檢校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隴西郡王。會諸軍在陳州城下擊破李希烈,加檢校司空,進檢校司徒貞元八年(792年)李納卒,時年三十四歲,贈太傅。五子:李承務李師古李師道李師賢李師智。李師古襲位。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213》,出自《新唐書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