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正定神樂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定神樂院是一座歷史上的熙篤會修道院,即今日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的前身,位於中國北部河北省正定縣河灘。創立於1928年,1947年9月因政局動盪撤離前往四川省,兩年後又遷往香港。

成立:1928[編輯]

1926年,熙篤會在中國的第一座修院,察哈爾涿鹿縣楊家坪聖母神慰院已經發展成擁有百名修士的大修院。元月,熙篤會派遣德勞思院長(Dom Delauze)來華視察,決定建立中國的第二座熙篤會修院。院長在河南衛輝與河北正定兩地中,選擇在距離楊家坪較近,又位於平漢鐵路沿線的正定建立分院。

正定教區的文致和主教(Mgr. Schraven)指定三塊土地供新成立的隱修院,任選其中一塊饋贈。最終選定的是位於正定城南十里,五孔橋南,滹沱河與其支流形成的汀洲,稱為河灘,面積十七頃。汪院長命名這座修院為【聖母神樂院】The Monastery Of Our Lady of Liesse (of Joy),俗稱河灘苦修會。該處地點現在為河北省石家莊市學府路3號河北天主教神哲學院校址。

1927年,正定教區在此建造修院,至1928年春完成五十多間房屋。14名修士乘平漢路火車分兩批到達後。5月9日,神樂院開幕,正定教區的文主教駕臨主持啟鑰典禮。

升格為自治修院:1941[編輯]

到1941年,神樂院已發展到40多位修士。1940年冬,楊家坪聖母神慰院汪院長接連兩次腦充血,不能再理院務。1941年四月辭職。由熙篤會羅馬總部安排,5月22日,神樂院升格為自治修院。5月31日,選舉35歲的中國修士李博嵐神父為院長。

遷移四川:1947-1950[編輯]

1947年,地處平漢鐵路沿線的正定神樂院,已成為國共拉鋸戰的前沿地帶,砲聲隆隆,李博嵐院長分析形勢,決定將修院遷移。8月24日晚上,解放軍第二次佔領正定,李院長和四十餘名修士逃往石家莊,九月十五日搭乘飛機抵達北平,經天津、上海,於十月25日到達四川新都縣泥巴沱。

1949年12月25日共軍進入成都,泥巴沱修院六十餘位修士中,有16位修士逃亡海外,李院長正在美國肯塔基州的熙篤會日色瑪尼修院參加百年院慶,安排10名修士到加拿大的一座修院。

流亡香港:1950-[編輯]

1950年李院長前往香港,得香港政府在大嶼山的大水坑撥地。神樂院得以在香港復院。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