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湘州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湘州之戰
日期560年9月-561年1月
地點
結果 陳朝勝利,湘州全境併入陳朝。
參戰方
北周
指揮官與領導者
賀若敦 侯瑱
侯安都
兵力
6,000[1]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湘州之戰南北朝時期北周之間因為爭奪湘州(今湖南長沙)而發生的戰鬥。

背景[編輯]

湘州原屬南朝。江陵之戰後,北朝西魏蕭詧為梁帝,建立後梁,充當西魏的附庸。西魏將巴州(今湖南岳陽)、湘州等地吞併,僅將江陵附近數縣八百里地留給後梁。之後繼承西魏的北周繼續佔據湘州。560年,陳文帝以太尉侯瑱為都督湘巴等五州軍事,與北周爭奪湘州。

過程[編輯]

560年9月,侯瑱率軍圍逼湘州,斷絕了糧道。北周急命軍司馬賀若敦率馬步軍6千渡過長江去支援。侯瑱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僅以小部隊阻擊賀若敦主力,連戰佯北誘其南下。另率主力截擊獨孤盛所率北周水軍。隨後陳朝又派出儀同三司徐度帶兵增援侯瑱以形成對周軍獨孤盛部的絕對優勢。10月10日,侯瑱在楊葉洲(今湖北省鄂州市楊葉鎮)擊敗獨孤盛的水軍,12月22日,北周的巴陵城(今湖南岳陽)主尉遲憲投降。此時賀若敦率軍抵達湘州,但是江路被陳軍控制,周軍失去了後援。

為籌集糧草,賀若敦分軍四處搶掠,但又擔心侯瑱知道自己缺糧。於是下令在營內廣設土堆,「覆之以米」,讓士兵們排着隊拎着米袋子假裝發糧食的樣子,然後故意把附近的村民弄來,假裝問他們一些當地的情況,讓他們看見營內的「米山」和發放的情況。侯瑱聽說後信以為真,不敢輕易進攻。賀若敦發現當地百姓經常以船裝載米粟雞鴨犒勞陳軍,於是便派人偽裝百姓,伏甲士於船中,待陳軍士卒前來即躍出船倉,將之擒獲。周軍中多次發生兵士乘馬降陳之事,賀若敦命人將一馬牽到江邊,又派人從船內出而鞭打,「如是者再三,馬便畏船不上」。爾後,賀若敦伏兵於江岸,派人乘該馬偽降陳軍。侯瑱信以為真,派兵渡江來接,但船靠岸以後,馬畏船不上,這時伏兵衝出,將陳兵「盡殺之」。從此以後,凡有百姓犒勞或軍士投奔,侯瑱便以為有詐,不敢接受。此外,賀若敦還加固工事、建屋築舍,表示要長期相持。賀若敦在「糧援斷絕」的情況下,與侯瑱的陳軍相持半年之久,侯瑱對此毫無辦法。最後,侯瑱提出願意借船送賀若敦軍渡江北歸,賀若敦擔心有詐,要求陳軍後退百里。侯瑱同意,將船隻留於江岸,引兵退去。賀著敦於是率軍北撤。從此湘州全境歸入陳朝,賀若敦北歸後,因「失地無功」被罷免官職。[2][3]

參考文獻[編輯]

  1. ^ 《周書·列傳第二十》:乃令敦率步騎六千,度江赴救。
  2. ^ 《周書·列傳第二十》
  3. ^ 《北史·列傳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