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竇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竇恭(?—?),胡姓紇豆陵氏[1][2]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人,祖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竇恭在兄弟十四人中與弟弟竇威最為有名,官至大將軍,封武當公。建德五年十月,周武帝宇文邕在大德殿謀劃討伐北齊,竇熾當時已經年邁衰老,握住手腕說:「臣雖年老,請求手執戈和盾,作為先鋒出發。能夠看到消滅敵人,平定天下,查看地方風俗,登上山嶽,祭告成功,然後魂歸黃泉,也就不再有遺憾。」周武帝讚許竇熾的志向氣節,於是任命竇恭為左路第二軍總管[3][4]。十月己酉(576年11月10日),周武帝討伐北齊,竇恭作為左路第二軍總管跟隨[5][6][7]。北齊平定後竇恭進位柱國,封酇國公,之後出任雍州牧、南兗州等八州諸軍事、兗州總管[8],又轉任亳州刺史。當時有觀察雲氣預測凶吉的術士說亳州有天子之氣,竇恭因為犯罪被賜令自殺[9][10]楊堅代為亳州刺史[1][2]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 竇熾,隋朝上柱國、太傅、鄧恭公

兄弟姐妹[編輯]

  • 竇茂,隋朝鄧國公
  • 竇覽,隋朝開府、汶州總管、建安公
  • 竇深,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蔚州刺史、綏安縣開國公
  • 竇嶷,隋朝使持節、蔡州諸軍事、蔡州刺史、上柱國、廣武郡公
  • 竇誼
  • 竇威,唐朝內史令、延安靖公
  • 竇含生,嫁北周趙國公宇文招

子女[編輯]

  • 竇軌,唐朝洛州都督、酇肅公
  • 竇琮,唐朝晉州總管、譙敬公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隋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四》:周武帝時,望氣者雲亳州有天子氣,於是殺亳州刺史紇豆陵恭,至尊代為之。
  2. ^ 2.0 2.1 《北史·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三》:周武帝時,望氣者雲「亳州有天子氣」,於是殺亳州刺史紇豆陵恭。至尊代為之。
  3. ^ 《周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二》:帝於大德殿將謀伐齊,熾時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雖朽邁,請執干櫓,首啟戎行。得一睹誅剪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岳告成,然後歸魂泉壤,無復余恨。」高祖壯其志節,遂以熾第二子武當公恭為左二軍總管。
  4. ^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帝於大德殿將謀伐齊,熾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雖朽邁,請執干櫓,首啟戎行。得一睹誅翦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岳告成,然後歸魂泉壤,無復余恨。」帝壯其志節,遂以熾第二子武當公恭為左二軍總管。
  5.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己酉,帝總戎東伐。以越王盛為右一軍總管,杞國公亮為右二軍總管,隨國公楊堅為右三軍總管,譙王儉為左一軍總管,大將軍竇(泰)〔恭〕為左二軍總管,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總管,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
  6. ^ 《周書校勘記·卷六·帝紀第六·五》:竇(泰)〔恭〕 張森楷云:「『泰』當作『恭』,竇恭是竇熾子,事見熾傳(周書卷三0)。北史(卷一0周本紀下)亦誤。」按冊府卷一一七、御覽卷一0五正作「恭」。張說是,今據改。
  7.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己酉,帝總戎東伐,以越王盛為右一軍總管,杞公亮為右二軍總管,隋公楊堅為右三軍總管,譙王儉為左一軍總管,大將軍竇恭為左二軍總管,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總管,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
  8. ^ 《辨正論·卷第四》:周柱國雍州牧南兗八州諸軍事兗州總管酇國公竇恭
  9. ^ 《周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二》:子茂嗣。茂有弟十三人,恭、威最知名。恭位至大將軍。從高祖平齊,封贊國公。除西兗州總管。以罪賜死。
  10. ^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恭位至大將軍。從周武平齊,封贊國公,除西兗州總管,以罪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