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4年重慶天原化工總廠「4·16」氯氣泄漏爆炸事故

座標29°33′40″N 106°30′30″E / 29.5610°N 106.5083°E / 29.5610; 106.508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慶市天原化工「4•16」三氯化氮爆炸氯氣外泄事故
日期2004年4月15日 (2004-04-15)-2004年4月18日 (2004-04-18)
時間4月15日19時40分,工廠操作人員發現冷凝器氯氣泄漏。
4月16日2時,冷凝器發生局部 NCl3爆炸。
4月16日17時50分,3個氯氣儲罐發生劇烈爆炸,氯氣外泄。
4月18日5點30分,武警部隊出動高射機槍、火炮和坦克對廠區危險源和污染源進行銷毀工作,解嚴解除[1]
地點 中國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建新西路303號
重慶市天原化工總廠氯氫分廠
座標29°33′40″N 106°30′30″E / 29.5610°N 106.5083°E / 29.5610; 106.5083
起因冷凝器穿孔,受污染的CaCl2冷卻鹽水泄漏與氯氣產生NCl3,工人違規操作,採用泵加速氯氣罐中氯氣排出,導致罐內溫度升高, 引發NCl3爆炸[1][2][3]
死亡9人[4][5]
受傷3人(2人輕傷,1人重傷[6])
15萬人疏散[7][8]

2004年重慶天原化工總廠「4·16」氯氣泄漏爆炸事故中國國務院初期命名為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氯氣泄漏和爆炸事故[9],後續查明事故原因後,中國應急管理部命名為重慶市天原化工「4•16」三氯化氮爆炸氯氣外泄事故[3]。是於2004年4月16日在中國重慶市江北區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內發生的危險化學品爆炸事故。後續被事故調查組認定為一起責任事故[10]

該事故發生地位於重慶市市區,造成9人死亡、3人受傷、15萬群眾疏散,直接經濟損失277萬元[3],成為當時中國疏散人數最多的化工事故[1]

事故背景[編輯]

當地背景[編輯]

重慶曾作為工業城市,是中國天然氣和精細化工基地,主城區中有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約佔全市化工企業數量40%左右[11]。但是多數老化工企業存在着管理及設備方面問題,對城區安全構成潛在威脅[12]。由於歷史和地理條件限制,大部分化工企業沿江分佈,存在嚴重污染企業25家。[13]

這些化工企業建成時多在城市郊區,自改革開放和重慶直轄後,城區規模擴大[14],居民生活區增多,這些化工企業被居民區包圍[11],城區內形成七大污染企業集中片區[註 1][15]。涉事企業天原化工總廠1940年在重慶貓兒石建廠時,廠區處於郊區[16]。後來隨着重慶市區擴張,廠區四周建成許多居民區、學校、商場,廠區所在的位置也成為主城區範圍內[17]

考慮到城市安全,重慶市政府曾計劃在2003年至2010年期間將市區內78家化工企業搬遷到主城區以外的萬州區中,即推進主城區化工企業「退二進三」規劃(退出第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退出主城區,進入三個規劃園區[註 2])[11]。但受制於搬遷資金、人員安置以及搬遷後設施周邊配套問題,搬遷工作實際進展緩慢[17]

涉事企業[編輯]

發生本次爆炸事故的「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成立於1940年,創始人是吳蘊初。1928年,吳蘊初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氯鹼廠天原電化廠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戰爭期間,吳蘊初把天原遷往重慶嘉陵江北岸的貓兒石。1940年5月,重慶天原化工廠建成投產,以氯鹼產品供應抗戰後方的需要[18][16]。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是化工部22家重點氯鹼企業之一,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氯鹼企業[19]。 在此之前,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就曾發生3起氯氣泄漏事故,最近一次為2003年。同時在1994年和2004年1月曾發生泄漏事故[2]。附近居民已經歷幾次氯氣泄漏導致的疏散[12]

政府監管[編輯]

在本次事故發生之前的2003年12月23日,重慶市開縣發生天然氣「井噴」特大事故,共有243人死亡,964人受傷或嚴重中毒,10萬多名附近居民被迫緊急疏散[20]。據新華網報道,重慶市政府在事故6天後,召開安全工作專題會暨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市長王鴻舉要求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加強安全生產監管[21]。引起重慶市政府對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關注。

此外,重慶天原化工總廠是重慶市環境重點監測企業,每年都要接受4次例行環評[12]。據《大公報》報道,經歷該廠先前幾次泄漏事故後,重慶市決定在2006年前將該廠遷往萬州區,然而在搬遷進程中就發生了此次爆炸事故。[14]

事發經過[編輯]

氯氣泄漏發生[編輯]

4月15日17時40分,氯氫分廠氯氣冷凍工段操作按正常流程開啟1號氯冷凝器,18點20分發現氯氣泵壓力升高,氯氣儲罐表面化霜,巡查人員斷定為氯氣罐堵塞,於是停用該儲罐,啟動備用儲罐。 21時20分,巡查人員發現氯冷凝器穿孔,有氯氣從氨蒸發器中泄漏至氯化鈣冷凍鹽水中,遂令冷凍段緊急停車,回收污染的鹽水,並將污染的氯氣先轉移排污罐中。23時30分,決定將排出管內的氯氣抽至次氯酸鈉儲罐中處理[22]

16日0時48分,抽氣過程排污罐發生爆炸,1點33分全廠緊急停車。 2點15分,1號鹽水泵在靜止狀態下發生粉碎性爆炸。隨即廠家將事故上報至市應急部門和母公司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1][2]

當晚附近居民先後聽到2次巨響,並聞到氯氣氣味。附近社區人員通知居民儘快疏散[17]

4月16日7時許,200名消防官兵趕到現場進行排險工作。7時25分,消防部門在距事故點150m半徑範圍設置警戒區域,疏散無關人員[23]

一小時後,重慶市副市長周慕冰趕到現場,在離出事地點200米處成立了事故現場指揮部,並在距事故地外3公里處實行交通管制和隔離措施。搶救人員和特遣隊戴上防毒面罩或口罩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搶救和調查[24]。為了防止氯罐發生更大規模爆炸,指揮部決定對事故廠區內4、5、6號三個總容量中約13噸的液氯實施緊急排放,通過4根粗鐵管將液氯用鹼水中和,利用自然壓力排放到嘉陵江邊的大水池中,同時消防隊員開始用水槍噴淋來稀釋空氣氯氣的濃度[25][12]

8時30分,200名警方增援居民疏散行動,11時,指揮部將疏散範圍擴大至1公里[23]。疏散群眾3萬人[1][26][27]

13時50分,武警重慶總隊一支隊收到命令,出動100多名兵力維持秩序和群眾疏散工作。[28]

儲罐發生特大爆炸[編輯]

17時30分,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處置方案和人員疏散問題。

17時57分,在處理殘餘氯氣過程中,4、5、6號儲罐突然發生共2次爆炸,現場一團黃綠色氯氣升起。爆炸造成1人死亡、8人失蹤,3人受傷[29]。會議被迫中斷。在爆炸發生後,消防人員和醫護人員進入現場開展滅火和工作[1],武警增援協助群眾疏散[28]。後續確認失蹤8人死亡,並確認了9名死者身份,均為涉事廠家相關人員[4][5]

據勘察,本次爆炸造成5、6號儲罐爆炸解體,產生長9m,寬4m,深2m的深坑,據爆炸中心200m範圍內存在大量罐體碎片[2]

據新華社報道,現場技術人員初次判斷本次氯氣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儲罐及相關設備陳舊,儲罐爆炸的原因是天原總廠違規操作讓工人用泵從氯罐加速排氯,結果導致罐內溫度升高,引發爆炸[30]

爆炸發生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事故處理與善後工作作出指示[9]

動用軍事武器排險[編輯]

18日5時58分,駐渝解放軍13軍[31]收到命令要求出動機槍、火炮坦克強制引爆殘留在爆炸現場的3個氯氣罐。6時10分,80餘名官兵攜帶機槍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前往增援。同一時間,80公里外某裝甲團正在進行坦克[註 3]啟封。6時55分,解放軍和武器裝備抵達現場。7時整,現場成立了排爆臨時指揮部以及排爆、偵察、通信小組[33]

指揮部已遷至1公里外桃花山莊,為了消除隱患,首次採用軍事武器進行銷毀。市公安局局長朱明國制定了三種方案:第一是用無後坐力炮引爆,使用裝甲彈來打穿16mm厚的儲氯罐鋼板。第二是派三個槍手在50m外使用口徑12.7 mm的高射機槍打穿鋼板,但可能會造成液氯泄漏或者爆炸。第三種方案則是使用坦克射擊儲氣罐[34]

12時8分,排爆工作開始,首先採用5名解放軍軍人用高速機槍射擊1號儲氯罐,在2輪機槍,9輪火箭炮射擊無果後[35]改用無後座力炮射擊,在經歷3發射擊後1號罐爆炸[33][36]

由於剩下兩個氯氣罐被掩埋,排爆臨時指揮部採用坦克發射穿甲彈進行引爆,14時35分,2號儲氯罐被穿甲彈擊爆[37],但同時導致3號儲氯罐被爆炸震落的雜物掩蓋。15時11分,坦克、無後坐力炮同時對3號儲氯罐射擊,15時12分,3號罐外層鋼板被炸裂。

15時25分,排爆臨時指揮部調整排爆方案。15時30分,5名排爆小組人員進入罐區安置炸藥。15時35分,3號罐被成功引爆。15時45分,8名消防隊員進入廠區用水槍噴射水沫稀釋氯氣,排爆官兵進入罐區確認氣罐已全部銷毀。17時35分,對事故現場進行了最後一次對污染殘留的爆破[33]。引爆工作開始前曾有2名記者私自闖入現場,導致引爆工作推遲[38][39]

善後工作[編輯]

解除戒嚴,成立事故調查組[編輯]

17時58分,封鎖區戒嚴解除,疏散群眾可返家,但事故廠區仍為封鎖區[40]。同時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周慕冰擔任組長[41]

環境檢測與心理援助[編輯]

解除解嚴後,環境監測人員進入廠區進行空氣和水質檢測,並公佈事故現場500米以內空氣質素達標[42],並在氯氣污染可能擴散的區域佈設了11個空氣監測點和2個水源監測點。市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機構對周邊可能受氯氣污染的約60萬平方米區域進行全面消毒[43]。19日,官方媒體通報空氣、水質指標和生活秩序恢復正常[44][45]。21日,政府組織宣傳隊和心理專家開始對歸家的居民做安撫。但有居民反映:「空氣中總像有股味!」,媒體稱其可能為心理作用[46][13]

保險理賠和社會捐助[編輯]

4月17日公佈死、傷和失蹤人員名單後,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開出首筆賠款16761.28元[47],截止至9號,事故中9名死亡人員家屬均獲得中國人壽重慶分公司的賠付[48]。4月20日,人壽保險公司再次賠付5萬多元,同時向事故死亡失蹤人員捐贈了1萬元慰問金。同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向天原化工總廠先行賠付20萬元,其他投保財產損失正在繼續查勘[13]。同時在事故中受傷3名消防官兵也獲得保險理賠[49]

截止至4月21日,本次事故所在江北區民政局收到社會資助40多萬元,包括價值30多萬元物質和11多萬現金[50]

事故調查與處分[編輯]

事故原因[編輯]

2005年,曾參與事故調查的重慶市化工行業管理辦公室的周一匡在期刊《化工安全與環境》發表了事故原因調查結果[2]

  • 直接原因

造成重慶天原化工總廠「4·16」氯氣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氯冷凝器腐蝕穿孔與受銨污染的氯化鈣冷卻鹽水反應生成易爆物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到達爆炸濃度下限,工人違規操作採用泵加速氯氣排放引發爆炸。

而冷凝器穿孔原因是:氯氣和鹽水中氯離子的腐蝕作用、氯氣中水分對碳鋼的腐蝕作用、冷凝器列管內外離子電位差的點腐蝕電化學腐蝕作用、列管焊接處應力腐蝕、以及涉事廠家8年未對該設備進行耐壓實驗檢測腐蝕。5種因素共同造就了冷凝器穿孔。

氯化鈣鹽水中受高濃度銨污染是造成事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銨來自先前廠家1994年和2004年1月兩次氨泄漏事故,事故導致大量氨進入鹽水中,且該鹽水長達10年未更換。據事故現場抽取的鹽水測定,總氨量為17.64 g/L, 超標2600多倍,理論生成486 kg三氯化氮。造就了4月16號氯儲罐特大爆炸。

  • 間接原因

造就本次事故間接原因是廠家長期缺乏安全監管,未按安全技術規範生產,設備更新投入不足。長期未對廠區內設備進行檢修和更換,曾經多次發生事故卻未進行修繕和加強監管,為本次事故買下隱患。

  • 客觀原因

本次由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為中國首例,先前未有相關案例,相關安全技術規定不完善,三氯化氮爆炸機理和機制研究未成熟,存在客觀因素。

相關人員處分[編輯]

2004年10月23日,根據《重慶日報》消息,經事故調查組確認,造成死亡失蹤9人,15萬人撤離的重慶「4·16」氯氣泄漏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8名相關責任人收到處分[10][51][52]

責任事故劃分與處分人員名單
姓名 職務 事故責任劃分 處分內容
繆光奎 化醫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重要領導責任 黨內警告
李華夏 化醫控股集團公司經濟運行部部長 重要領導責任 行政記過
陳德國 重慶天原化工總廠黨委書記兼副廠長 重要領導責任 黨內警告
張定祿 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廠長 主要領導責任 撤消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廠長、黨委委員職務
吳照華 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副廠長 主要領導責任 行政記大過
王為民 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動力分廠代理副主任 直接責任 撤消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動力分廠代理副主任職務
周軍 重慶化工節能計量壓力容器監測所所長助理兼壓力容器監測科科長、技術負責人、檢驗師 直接責任 撤消重慶化工節能計量壓力容器檢測所所長助理和壓力容器檢測科科長職務
吳明中 重慶化工節能計量壓力容器檢測所副所長 重要領導責任 行政記大過

後續影響[編輯]

重慶環保搬遷計劃[編輯]

受事故影響,重慶市自4月20日起對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和重大危險源進行拉網檢查,並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分別作出整改、轉產、搬遷、關閉的決定[53]。並同期制定了《重慶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發放及管理辦法》和污染企業搬遷計劃[54],對32家危化品企業和29家重點污染企業搬遷至三大化工園區[55][56]

截止至2012年,重慶市先後公佈了6批共208家污染企業搬遷計劃[57]。2015年,九龍坡區重慶電廠搬遷至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標誌着城區七大污染片區搬遷完畢[15][58]

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在本次事故後,與建峰化工總廠合併,並將新廠址設在涪陵區白濤鎮(涪陵化肥工業區)[59],2005年完成搬遷[60]

三氯化氮標準修訂[編輯]

此次爆炸事故引起了國內政府以及安全機構對三氯化氮爆炸機理的研究,並完善了相關工業標準。 事故調查組給出的《關於重慶天原化工總廠「4·16」事故原因分析報告的意見》中提及目前國內對三氯化氮的爆炸機理和條件技術資料不完善,並呼籲完善相關技術標準[2]。國家安監局副司長劉強也提到:「三氯化氮的爆炸機理還不大清楚」[25]。2006年,出台了氯鹼工業相關標準《工業用液氯》(GB/T 5138-2006),其中要求三氯化氮指標≤0.004%, 並在2021年修訂後改為≤0.003%[61][62]

典型案例與事故模型研究[編輯]

該事件被作為國內氯鹼行業安全生產教育典型案例[63]。其事故過程被一些學者作為氯氣泄漏事故模擬參考[23][64][65]

註釋[編輯]

  1. ^ 渝中區的大黃路片區,化龍橋片區、江北區的貓兒石至江北嘴沿線片區、南岸區的煙雨路片區、沙坪垻區的井口片區、大渡口區的重鋼片區、九龍坡區的重慶電廠片區
  2. ^ 長壽化工園區、涪陵化肥工業區和萬州鹽氣化工園區[13]
  3. ^ 據新聞現場圖片為59式坦克[3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荊波. 重大事故回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5”氯气泄漏爆炸事故. 現代班組. 2007, 11: 45. 
  2. ^ 2.0 2.1 2.2 2.3 2.4 2.5 周一匡. 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化工安全與環境. 2005, (6): 2–3. 
  3. ^ 3.0 3.1 3.2 历史上四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024-06-12]. 
  4. ^ 4.0 4.1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爆炸9名死者身份确认(图). 新浪新聞網. [2024-06-12]. 
  5. ^ 5.0 5.1 死亡失踪人员多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 中國青年報. [2024-06-12]. 
  6. ^ 重庆氯气泄漏爆炸事故中的3名伤员伤情明显好转. 中國新聞網. [2024-06-12]. 
  7. ^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 9人失踪死亡15万人疏散. 中國新聞網. [2024-06-12]. 
  8. ^ [图片报道]重庆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 央視國際. [2024-06-12]. 
  9. ^ 9.0 9.1 温家宝指示做好重庆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善后工作. 中國新聞網. [2024-06-12]. 
  10. ^ 10.0 10.1 張雪峰.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4·16”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重慶日報. 2004-10-23. 
  11. ^ 11.0 11.1 11.2 重庆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调查 悲剧为何重复上演. 新浪新聞. [2024-06-13]. 
  12. ^ 12.0 12.1 12.2 12.3 程義峰. 重庆氯气泄露事故. 三聯生活周刊 (2004年第17期). [2024-06-13]. 
  13. ^ 13.0 13.1 13.2 13.3 張澤昕. 重庆“4.16”液氯储罐爆炸事故侧记. 國家應急廣播網. [2024-06-13]. 
  14. ^ 14.0 14.1 香港大公报言论:从重庆氯气事故看城市隐患. 新浪新聞. 
  15. ^ 15.0 15.1 环保搬迁能否带来双赢? 重庆通过环保搬迁带动企业做大做强. 新華網. 2012-11-28 [2024-06-14]. 
  16. ^ 16.0 16.1 紅岩春秋雜誌社. 抗战内迁工厂区猫儿石旧事. 重慶黨史網. [2024-06-13]. 
  17. ^ 17.0 17.1 17.2 秦新安. 氯气泄漏事故背后的城市困局:绝不止重庆一个. 新聞周刊. 2004年4月22日, 15 (117): 3. 
  18. ^ 余瑞冬. 背景资料: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19. ^ 化工部综利用合先进单位——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重慶環境科學. 1991, 13 (5): 64. 
  20. ^ 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专题). 新浪新聞. 
  21. ^ 危险化学品事故屡发 “城市炸弹”难以搬走?. 新浪新聞. 
  22. ^ 范偉國.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人民日報. 2004-04-17. 
  23. ^ 23.0 23.1 23.2 鄧雲峰; 姜傳勝.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人员疏散调查研究.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09, 5 (3): 30–35. doi:10.3969/j.issn.1673-193X.2009.03.005. 
  24. ^ 新華網. 重庆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前线消防官兵抢险纪实. 新浪新聞. [2024-06-13]. 
  25. ^ 25.0 25.1 趙鑄新. 准确定性方能安全排险——写在重庆“4·16”氯罐爆炸事故周年之际. 現代職業安全. 2005, (4): 62–64. 
  26. ^ World Briefing/Asia/China: Gas Leak Forces Evacuation Of 30,000. The New York Times. [2024-06-12]. 
  27. ^ 9 Dead in China Industrial Accident, 30,000 in Shelters - 2004-04-17. Voice of America. [2024-06-13]. 
  28. ^ 28.0 28.1 新華網. 武警官兵在重庆氯气泄漏现场附近紧急疏散市民. 新浪新聞. [2024-06-13]. 
  29. ^ 重庆氯气事故1死8失踪3伤 政府将核实损失作补偿.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30. ^ 新華網. 专家初判氯气泄漏事故原因是设备陈旧及违规操作. 新浪新聞. [2024-06-13]. 
  31. ^ 装甲弹成功引爆重庆氯气罐. BBC中文. [2024-06-13]. 
  32. ^ 新華網. 图文:坦克摧毁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残余贮气罐(3). 新浪新聞. [2024-06-13]. 
  33. ^ 33.0 33.1 33.2 新華網. 重庆氯气泄漏爆炸:坦克大炮开进的12小时. 新浪新聞. [2024-06-13]. 
  34. ^ 重庆天原化工厂引爆工作开始 首次动用军事武器.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35. ^ 重庆消防总队队长解释十一轮射击引爆未成功原因.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36. ^ 2004-04-19:重慶出動坦克轟爆氯罐. 文匯網. [2024-06-13]. 
  37. ^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罐已经击破两个 还剩一个.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38. ^ 2004-04-19:兩記者闖入 令引爆推遲. 文匯網. [2024-06-13]. 
  39. ^ 两记者私自闯进化工厂 重庆消防队推迟引爆. 央視新聞. [2024-06-13]. 
  40. ^ 重庆氯气警报解除 封锁区内返家市民生活如昔.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1. ^ 重庆氯气事故调查小组成立 疏散群众今晚可返家.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2. ^ 重庆氯气事故现场禁令解除 500米内空气质量达标.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3. ^ 新華網. 重庆天原化工厂周边区全面消毒 未发现后遗影响. 新浪新聞. [2024-06-13]. 
  44. ^ 重庆氯气泄漏事故后社会秩序恢复 环境指标正常.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5. ^ 重庆氯气事故工厂又见飞鸟 主城区环境指标正常.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6. ^ 新華網. 重庆氯气泄露事故受灾居民接受专业心理援助. 新浪新聞. [2024-06-13]. 
  47. ^ 中国人寿为重庆氯气泄漏事件赔出“保险第一单”.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8. ^ 重庆氯气泄漏事故死亡失踪人员获得保险赔付.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49. ^ 渝氯气泄漏事故受伤公安消防干警获保险理赔. 央視新聞. [2024-06-13]. 
  50. ^ 追踪:重庆天原厂事故社会捐赠达40多万元. 央視新聞. 
  51. ^ 重庆致15万人撤离氯气泄漏事故有关责任人受查处.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52. ^ 新華社. 重庆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中國法院網. [2024-06-13]. 
  53. ^ 消除隐患 重庆开始拉网检查近50个化学品危险源. 中國新聞網. [2024-06-13]. 
  54. ^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 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 2004, (13): 15–16. 
  55. ^ 新華網. 重庆市痛定思痛将严格监管危险化工行业. 新浪新聞. [2024-06-13]. 
  56. ^ 中國新聞網. 重庆主城将告别29家重点污染企业 包括泄氯工厂. 新浪新聞. [2024-06-13]. 
  57. ^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第六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通知. 重慶人民政府公報. 2011, (17): 7–9. 
  58. ^ 申曉佳. 曾经的城市“能源心脏”再次跳动 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进入调试新阶段. 重慶日報. 2022-11-15 [2024-06-15]. 
  59. ^ 劉楠. 重庆天原与建峰化工总厂合并. 中國化工報. 2005-01-19. 
  60. ^ 涪陵區融媒體中心. 老骥伏枥志千里 百年天原迈新程. 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 2023-08-23 [2024-06-14]. 
  61. ^ 胡永強; 張鑫; 范紅波. 《氯碱生产氯气安全设施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解读. 中國氯鹼. 2022, (2): 33–36. 
  62. ^ 高旭東; 胡立明; 齊玉林; 榮興. 《工业用液氯》标准GB/T 5138—2021解读. 氯鹼工業. 2021, 57 (9): 26–30. 
  63. ^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 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化學工業出版社. 
  64. ^ Li Huimin; Zhou Xuezhi; Chen Haiping; Huang Shunxiang; Liu Feng; Wang G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Validation of Atmopheric Pollution Chemical Accidents Based on Canopy Model.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12): 30–37. doi:10.1016/j.proenv.2012.01.243. 
  65. ^ Chen-yang Li; Jing-hong Wang; You-ran Zhi; Zhi-rong Wang; Jun-hui Gong. Simulation of the Chlorination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8, (211): 332–342. doi:10.1016/j.proeng.2017.12.02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