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知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知白
劉知白
出生(1915-11-24)1915年11月24日
中國安徽
逝世2003年8月14日(2003歲—08—14)(87歲)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劉知白潑墨山水集》


劉知白(1915年11月24日—2003年8月14日),原名劉庭坦,中國水墨畫畫家。

生平[編輯]

劉知白於1933年就讀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並師從於蘇州美專中國畫系系主任顧彥平。顧家是中國有名的大收藏家族,顧家的「過雲樓」在100年間收藏了許多自唐朝至清朝以來的中國藝術史上偉大藝術家的作品。1935年,劉知白住進「過雲樓」,並在顧彥平教授的指導下長期研究和探索中國古代畫家的藝術作品及藝術史。

抗戰時期,劉知白開始流亡。1946年劉知白回到故鄉任教於鳳陽縣中學教授藝術。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劉知白再度避戰亂於廣西省,並於同年12月在中國古代畫家石濤的故鄉廣西省全縣首次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 的畫學思想。

在其後近50年藝術創作過程中,劉知白在持續不斷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同時又深入研究雲貴高原的山水風物。一生堅守獨立思想並苦心探索藝術創新道路的劉知白,終於在80歲時用其生命的最後十年時間走進他的藝術高峰,並創造出了與千年中國水墨畫藝術不同的新藝術形式,表達了他獨立於世俗社會中對於生活方式的選擇與藝術表達。由於劉知白獨特、自我的藝術表達,所以他生前一直不被中國主流藝術界所認可,直到他去世後十五年,劉知白對於中國水墨藝術的探索和藝術精神的偉大貢獻才被中國最著名的一批藝術史家逐漸發現,並紛紛撰寫論文進行研究,稱他的藝術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又注重藝術語言形式的創新」,劉知白60餘年苦心研究古法,追求藝術創新而始終如一,並終於在80歲以後創造出了中國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藝術創新的前行者,即他晚年創造的水墨藝術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21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

劉知白去世後,多家出版社先後為他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黔山風骨——劉知白的藝術》及《清氣和詩醉墨痕——論劉知白潑墨山水畫》、《知白守黑——談劉知白的藝術》等專著15部,20多篇研究評論發表於中國各類核心藝術雜誌,90多件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年代表[編輯]

  • 1920年,5歲。入私塾讀幼學。課餘從外祖父學習經史及書法
  • 1925年,10歲。從外祖父家獲《芥子園畫譜》,始習繪事
  • 1928年,13歲。先後拜鄉賢田少珊、王仲超為師學習詩詞文章,14歲作《詠梅》詩:「何人獨看梅花瘦,壓倒群芳嶺上開。玉骨生成純潔色,姍姍凝是美人來。」
  • 1933年,18歲。考入蘇州美專國畫科
  • 1935年,20歲。春,與鳳陽王效引長女王文華女士在鳳陽成婚。5月,入蘇州「百花畫館」從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朱竹雲專習山水畫。7月,拜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科主任顧彥平教授門下,入住有百年收藏史的顧氏「過雲樓」隨師研習中國古代藝術。長女出生,1歲左右病亡
  • 1937年,22歲。長子維國出生。抗戰爆發。別師返鄉。任教於鳳陽第一小學
  • 1938年,23歲。春,鳳陽淪陷。攜夫人逃亡至長沙,往來于衡陽、全縣、桂林等地刻印鬻畫為生。是年以字知白行世
  • 1939年,24歲。次子出生
  • 1941年,26歲。三子維沅出生
  • 1942年,27歲。往廣西全縣任教於大同中學。與流亡到此的太滄錢十嚴等藝術家共籌書畫會社,交流切磋畫藝
  • 1943年,28歲。祖母病逝於鳳陽。與次子同染霍亂,次子亡。秋末,次女維為出生
  • 1944年,29歲。日軍轟炸並佔據全縣。八月逃至金城江又遇日機轟炸幾喪命,逃命途中遇土匪搶劫,多年所蓄書畫蕩然無存
  • 1945年,30歲。經貴陽往重慶舉辦個人畫展。四子維滌出生。抗戰勝利,攜眷返回鳳陽。次年9月任教於鳳陽光啟中學
  • 1947年,32歲。研究宋元畫法。三女維盤出生
  • 1948年,33歲。研究清代石濤畫法。因內戰再攜全家老少十餘人離鄉再入廣西全縣。是年提出「學時有他無我,畫(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思想。研習指畫
  • 1949年,34歲。任教於全縣中學。五子維湘出生。離全縣抵貴陽。9月至重慶。12月返回貴陽並定居。在貴陽街頭設地攤刻印鬻畫維持生計
  • 1951年,36歲。四女維新出生
  • 1954年,39歲。五女維生出生。是年為友人作十米山水長卷
  • 1955年,40歲。因積勞成疾,鬚髮皆白
  • 1956年,41歲。加入貴陽市刊刻社。開始關注黃賓虹藝術
  • 1957年,42歲。六女維久出生。父振華公在貴陽病逝
  • 1958年,43歲。調入貴陽市工藝美術廠,從事國畫、漆畫、日用搪瓷花樣設計
  • 1960年,45歲。六子維時出生
  • 1963年,48歲。七子維陽出生
  • 1964年,49歲。調入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國畫室
  • 1968年,53歲。因「文革」運動多次被抄家,所藏圖書及多年所積書畫被毀,送給幾位友人的數百件作品先後被其友人偷偷用水浸毀或焚燒
  • 1971年,56歲。1月,下放(流放)貴州省龍里縣洗馬鎮。幾乎每日上山寫生、採藥、打柴,采野菜、野果以補給生活。兩年間足遍洗馬山山水水。得自然之助,畫風由此大變
  • 1972年,57歲。冬,恢復工作,回到貴陽
  • 1973年,58歲。作《千嶺冬雪圖》。研究明清繪畫
  • 1974年,59歲。患病半年。醫院下病危通知三次
  • 1975年,60歲。研究王羲之、懷素、米芾書法及徐渭、八大、趙之謙、吳昌碩花卉。是冬作雪景並題詩:「大雪紛飛連夜落,瓊瑤遍野狂風作。蒼松屹立小山前,冷對炎涼見標格。」
  • 1976年,61歲。「文革」結束。作《萬壑水雲流圖》。研究虛谷,探索金魚畫法
  • 1977年,62歲。是年多作米氏雲山,研究青藤、白陽、程邃、梅清、清「四僧」及趙之謙、吳昌碩諸家
  • 1978年,63歲。探索黃賓虹墨法。往北京參觀法國油畫展。入故宮繪畫館觀摩古畫。游大方山,訪雲居,觀摩崖石刻
  • 1979年。64歲。五女維生因列車事故遽逝於湖北荊門。出遊安徽黃山,往蘇州尋訪先師顧彥平後人。謁美專舊址,訪百花巷
  • 1982年,67歲。往雲南遊蒼山、洱海。入蜀登峨眉、青城。作《千山風雨圖》《萬壑松風萬樹梅》等數十件山水、花卉巨製。以米氏、徐渭、石濤、黃賓虹墨法寫貴州山水
  • 1985年,70歲。出遊廬山。作《黔山瑞雪圖》《雲橫黔山圖》。研徐渭、擔當等
  • 1986年,71歲。游雲南大理,歸作《千峰競秀圖》等
  • 1987年,72歲。退休。受聘為貴州省文史館館員
  • 1989年,74歲。所著《論「法、守、功、化」》一文刊發於《中國畫》雜誌
  • 1993年,78歲。開始探索大潑墨畫法,作百幅圓光《雲無心冊》
  • 1995年,80歲。衰年變法。以前無古人之法表現黔山之魂。作百幅《黔山煙雲冊》
  • 1999年,84歲。9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馮其庸、比較藝術研究所所長顧森、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陳綬祥為《劉知白畫集》撰寫序文,12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為畫集題寫書名
  • 2000年,85歲。作25米長卷《雲山無盡圖》。著名學者、美術評論家馮其庸、陳綬祥、陳履生、劉龍庭前往貴陽出席「劉知白中國畫展暨學術研討會」並往家中觀看劉知白作畫。馮其庸觀後當即揮毫賦詩:「參透蒼蒼筆底妙,瀟瀟風雨起六朝。輞川若見蓮翁筆,應悟洪荒是寂寥」。此後,柯文輝、陳傳席、陳履生、梅墨生、許宏泉、朱京生先後撰文對劉知白的藝術進行評價
  • 2003年,88歲。春。每日作畫數小時。4月末,忽臥床不起。臨終前數日在病床上潑墨十餘幅。8月14日凌晨二時逝世於家中。次日,著名畫家李世南等先生發來唁電和輓聯悼念,馮其庸電傳《白雲之歌》為劉知白送行


畫展及出版[編輯]

  • 1936年 在蘇州舉辦第一次個展
  • 1945年 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
  • 1948年 在鳳陽舉辦個人畫展
  • 1949年 在廣西全州舉辦個人畫展
  • 1949年 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
  • 1977年 作品《千山風雨》獲貴州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 1983年 於貴陽市,貴州省展覽館及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共同舉辦「劉知白中國畫展」 作品《貢嘎山色》等5件作品分別由貴州省博物館、貴陽市美術家協會收藏
  • 1985年 貴陽市美協編輯出版《劉知白蔣夢谷畫集》
  • 1987年 受聘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 1988年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舉辦「劉知白中國畫展」
  • 1988年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報「劉知白中國畫展」開幕式、《人民日報》文化動態欄目刊載劉知白簡介及展訊
  • 1989年 6月,《中國畫》雜誌以顧森撰文「默默的耕耘者」為題刊介劉知白藝術。論《中國畫》發表
  • 1990年 8月,由王朝聞題寫片名、貴州省電視台製作的劉知白專題片《青山不老人未老》在貴州電視台播出
  • 1999年 11月,《文藝報》發表馮其庸評文「丹青潑向黔西東——讀劉白雲先生的山水畫」
  • 1999年 12月,由張丁題寫書名,馮其庸、顧森、陳授祥分別作序的《劉知白畫集》在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 2000年 1月,《榮寶齋》雜誌以48個版面刊介紹劉知白藝術
  • 2000年 5月,貴陽,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國畫院、貴陽市美協在貴州省博物館聯合舉辦「劉知白中國畫展暨劉知白藝術研討會」馮其庸率北京專家到貴陽參加開幕式及學術研討會。貴州省博物館收藏劉知白4尺中堂潑墨山水一件
  • 2003年 《中國書畫》雜誌刊發劉知白作品
  • 2004年 2月,北京,榮寶齋「迎春書畫展」特邀劉知白遺作參展
  • 2004年 《榮寶齋》雜誌特刊刊介劉知白作品
  • 2005年 5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劉知白畫集》
  • 2005年 8月,成都,12件山水作品應邀參展 「世紀」與「天堂第二屆成都雙年展」(中國雙年展首次打破常規邀請唯一已故藝術家作品參展),潑墨山水一件被成都國際會展中心收藏
  • 2006年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發行《寫意畫范-劉知白山水》
  • 2006年 10月,《中國書畫》雜誌「近現代專題」以「入古人神髓,出古人頭」為題刊介劉知白藝術
  • 2007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
  • 2007年 10月,《美術觀察》雜誌重點刊介劉知白藝術
  • 2007年 11月,南京,太平天國紀念館,「尤無曲 吳耦丁 劉知白中國畫展」
  • 2008年 6月,北京宋莊,「宋莊國際藝術年展」特邀劉知白3件水墨作品參展
  • 2009年 9月,北京宋莊, 「水墨社會」大型水墨展特邀劉知白8件作品參展
  • 2010年 中國美術院出版社出版發行《劉知白畫集》
  • 2011年 1月,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劉知白12件遺作應邀參加「第三屆亞洲藝術博覽會」。 第三屆亞洲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在開幕式上為劉知白先生頒發「亞洲藝術大師獎」
  • 2012年 1月,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劉知白件26件遺作應邀參加「第四屆亞洲藝術博覽會AATS」
  • 2012年 4--5月,北京,「知白守黑 如蓮化境——劉知白水墨藝術展」在798太和藝術空間展出
  • 2012年 11月,遺作《山塘如鏡月光明》入選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搜盡奇峰——20世紀中國山水畫選展》並稱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潑墨大家之一
  • 2012年 12月,中國國家畫院收藏劉知白作品21件、課徒稿、信函28件,寫生稿,23件
  • 2013年 1月,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劉知白30件遺作應邀參加「第五屆亞洲藝術博覽會AATS」
  • 2013年 1月27日至30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
  • 2013年 5月,揚州市美術館,由江蘇省文聯主辦的「跨世紀的畫史脊樑——江南三老尤無曲、熊緯書、劉知白書畫精品展」在揚州市文聯美術館開幕
  • 2013年 6月 「南北宗——回望董其昌」中國山水畫學術研究展特邀劉知白4件遺參展
  • 2013年 7月,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任主編的《中國國家畫院精品書系-劉知白中國畫集》在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 2013年 7月,北京,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劉知白中國畫展暨藝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中國國家畫院藝術研究院主持並招開了劉知白藝術研討會
  • 2013年 8月,常州,由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政府、常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的《劉知白中國畫展暨藝術研討會》在常州市惲南田美術館開幕
  • 2013年 11月,北京,應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中國文化產業雜誌社特邀劉知白先生遺作參加「2013年中國創新書畫藝術家提名展」,並為劉知白先生頒發「中國創新書畫藝術家」獎牌
  • 2013年 12月,北京,今日美術館,劉知白8件遺作應邀參加「水法與墨道展」
  • 2013年 12月,廣州、上海、北京,劉知白2件遺作應邀參加2013——2014「流動的水墨雙年展」
  • 2014年 4月25日,北京 中國美術館,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雲南文聯、貴州文聯、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七彩雲南-多彩貴州——中國美術作品展」中劉知白藝術被列為個案研究
  • 2014年 4月5日-20日,南京-金陵美術館,劉知白10件遺作應邀參加 「遺忘的經典-二十世紀後期中國畫大家精品9人展」
  • 2014年 5月9日,北京-炎黃藝術館,劉知白8件遺作應邀參加「第六屆亞洲藝術博覽會暨北京春季沙龍」
  • 2014年 6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劉知白(山水)》
  • 2014年 7月,《美術》雜誌美術家欄目以追憶懷念為題刊介劉知白藝術。同年於北京,798樹下畫廊,劉知白8件遺作應邀參加「不朽丹青-陳子莊 方召麐 劉知白 王敬恆作品展」
  • 2014年 8月24日-9月24日,秦皇島-秦皇美術館,劉知白10件遺作應邀參加「丹青傲骨-現代中國畫大家精品展」
  • 2014年 《畫界》雜誌
  • 2014年 《中國書畫家》
  • 2014年 10月17日-23日,安徽合肥,合肥-九留米友好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文聯共同主辦「白雲歸故鄉-劉知白藝術文獻展」
  • 2014年 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劉知白(花鳥)》《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劉知白(指畫)》
  • 2014年 江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 2016年 10月27日-11月6日,北京中國美術館3、5、7號廳,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承辦的「百年知白——劉知白藝術大展暨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2017年 8月,由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編的《百年知白 黔山風骨——紀念劉知白先生誕辰100周年》在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2018年 2月15日-2月24日,劉知白的12餘幅巨作於法國利尼翁河畔尚邦市展出
  • 2018年 4月20日-5月4日,劉知白作品受邀在法國Annonay市26FK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 2018年 6月28日-8月8日,劉知白在法第三次個人畫展於巴黎new image畫廊舉辦


主要出版物[編輯]

《劉知白潑墨山水集》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

《劉知白中國畫集》

《清氣和詩醉墨痕——論劉知白潑墨山水畫》

《知白守黑——談劉知白的藝術》

《秋水長天月下蕭·劉知白作品賞讀》

《黔山風骨——劉知白的藝術》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