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通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通玄(8世紀?—791年),唐朝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西南)人。

父親吳道瓘為道士,善於教育誘導兒童。大曆年間,唐代宗召他入宮,為太子諸王講經。唐德宗在東宮為太子,以吳道瓘為師,而吳通玄兄弟,也出入宮庭,他們經常陪侍太子,待遇深厚。吳通玄與兄長吳通微,都博學善寫文章,文彩綺麗。吳通玄年幼應神童舉,歷任秘書正字、左驍衛兵曹、大理評事。建中初年,策賢良方正等科,吳通玄應文詞清麗科,登乙第,授同州司戶參軍、京兆戶曹。貞元初年,召充翰林學士。擔任起居舍人、知制誥,與陸贄吉中孚韋執誼等共同起草詔令。吳通玄詞藻婉麗,德宗對他非常愛憐。貞元初年,昭德王皇后崩,詔李紓為諡冊文,宰相張延賞柳渾為祭廟寫樂章。進上,都不稱旨,於是召吳通玄重寫。中旨撰述,不是吳通玄之手筆,皇帝沒有滿意的。

陸贄富於詞藻,特別為唐德宗重視,經歷艱難。吳通玄弟兄又因為東宮侍德宗,於是爭寵,互相嫌恨。陸贄性情褊急,多次在皇帝面前攻擊通玄,又說:「承平時,都是工藝書畫之徒,待詔翰林,沒有學士。只是至德以後,天子召集賢學士在禁中草詔,因為在翰林院等待進止,所以以翰林學士為名。聖上播遷之時,道路中有時參與任免官員,權且令起草詔制。現在四方無事,百官各司其職,制書的職責,應該歸屬中書舍人。學士之名,應該取消。」陸贄以吳通玄招引朋黨,在禁中排擠自己,想要廢掉他,德宗不同意。陸贄權知兵部侍郎,知貢舉,正式任命的時候,罷內職,都是吳通玄說壞話的結果。貞元七年(791年),吳通玄自起居郎拜諫議大夫、知制誥。吳通玄以為自己應該早當中書舍人,而反被任命為諫議大夫,非常失望。陸贄與宰相竇參相惡。竇參寵愛從子給事中竇申。每次參與中書擬議,所到之處人稱竇申為「喜鵲」。竇申是嗣虢王李則之的從父甥。竇申與李則之親善。李則之為金吾將軍,好學有文采,竇申與李則之暗中結交吳通玄兄弟,合力排擠陸贄。李則之派人造毀謗書,說陸贄考試舉人不實,招納賄賂。當時吳通玄取宗室女為外婦,德宗知道了。聽說竇申、李則之誣陷陸贄,派人調查,果然是和吳通玄勾結同謀。德宗大怒,罷免竇參知政事,貶為郴州司馬,竇申為錦州司戶,李則之為昭州司馬,吳通玄為泉州司馬。德宗召見他,親自查問,斥責他污辱近屬。走到華州長城驛,賜死。以陸贄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代替竇參。

參考文獻[編輯]

  • 舊唐書》卷190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文苑下
  • 新唐書》卷145 列傳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