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修道院聖穆里思堂

座標45°27′56″N 9°10′44″E / 45.465502°N 9.178921°E / 45.465502; 9.17892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修道院聖穆里思堂
(Chiesa di San Maurizio al Monastero Maggiore)
立面
基本資訊
位置意大利米蘭
坐標45°27′56″N 9°10′44″E / 45.465502°N 9.178921°E / 45.465502; 9.178921
宗教羅馬天主教
開光1518
建築詳情
建築師吉安·賈科莫·多爾切博諾; 喬瓦尼·安東尼奧·阿瑪迪奧
建築類型教堂
建築風格文藝復興巴洛克
奠基1503
竣工1518
地圖
地圖
1745年
壁畫細部

大修道院聖穆里思堂(Chiesa di San Maurizio al Monastero Maggiore)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它原本附屬於米蘭最重要的本篤會修女院,聖穆里思大修道院(Monastero Maggiore di San Maurizio),原址現已改為考古博物館。根據意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的傳統,今天該堂從10月至6月的每個星期日,使用拜占庭禮通用希臘語[1] 它也用作音樂廳。

歷史[編輯]

天花板

該建築群始建於倫巴底人時期,部分重新使用了古羅馬建築,包括一個多邊形塔樓,是馬克西米安城牆遺物,和一個方形塔樓,最初是古代賽馬場的一部分,後來用作教堂的鐘樓。修道院現在是米蘭考古博物館的所在地。

聖路加,來自文森佐·福帕的壁畫

教堂始建於1503年,由吉安·賈科莫·多爾切博諾與喬瓦尼·安東尼奧·阿瑪迪奧合作設計。15年後由克里斯托弗羅·索拉里完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教友使用,另一部分供修女使用。在1794年之前,嚴禁修女越過分隔牆。

建築[編輯]

立面覆蓋着奧爾納瓦索的灰色石頭。

內部的中殿用分隔牆隔開,修女們在格柵後面望彌撒,兩側是拱頂的小堂,頂部是塞利奧拱涼廊。

內部

教堂最重要的藝術品是牆壁上的16世紀系列壁畫。分隔壁上的貝爾納迪諾·路易尼壁畫,描繪了聖穆里思的生平,旁邊是安東尼奧·坎皮的《三博士來朝》。教友區的小堂描繪了貝納迪諾的兒子奧雷利奧·路尼,和他的兄弟們。反立面是西蒙納·彼得扎諾的壁畫(1573)。貝爾納迪諾·路易尼在右側還畫了聖加大肋納小堂(1530)。壁畫還受到弗利畫派(美洛佐·達·弗利和馬可·帕爾梅扎諾)的影響。

修女廳 修女廳佈滿了壁畫。隔斷牆,是貝納迪諾·路易尼在16世紀30年代的作品, 描繪了聖加大肋納、聖亞加大、迦拿的婚禮,基督背負十字架、與耶穌之死。在修女廳的拱頂上,描繪着星空。

在修女廳,有一台1554年的管風琴

參考[編輯]

  1. ^ Associazione Culturale Italiana per l'Oriente Cristiano – Sezione di Milano.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