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布亞和新畿內亞領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布亞領地和新畿內亞領地行政聯盟
Administrative Union of the Territory of Papua and the Territory of New Guinea英語
1949年—1975年
巴布亞和新畿內亞領地的位置
地位澳洲海外領地 (巴布亞)
聯合國託管領土 (新畿內亞)
首都莫士比港
常用語言英語 (官方)
南島語系
巴布亞諸語言
巴布亞皮欽語
君主 
• 1949-1952
喬治六世
• 1952-1975
伊利沙伯二世
行政長官英語List of colonial governors of Papua New Guinea 
• 1949-1952
傑克·基思·默里英語Jack Keith Murray (首任)
• 1974-1975
湯姆·克里奇利英語Tom Critchley (末任)
立法機構立法委員會英語Legislative Council of Papua and New Guinea (1949年-1963年)
議會英語House of Assembly of Papua and New Guinea (1963年-1975年)
歷史 
1949年7月1日
• 實行自治
1973年12月1日
• 獨立
1975年9月16日
貨幣新畿內亞鎊英語New Guinean pound (至1966年)
澳洲鎊 (1966年-1975年)
巴布亞新畿內亞基那 (1975年)
前身
繼承
巴布亞領地
新畿內亞領地
巴布亞
新畿內亞
北所羅門
共和國

巴布亞和新畿內亞領地(英語:Territory of Papua and New Guinea),正式名稱為巴布亞領地和新畿內亞領地行政聯盟(英語:Administrative Union of the Territory of Papua and the Territory of New Guinea),是由澳洲治理的巴布亞領地新畿內亞領地於1949年建立的行政聯盟。1971年12月,該領地的名稱改為「巴布亞新畿內亞」,並隨後在1975年獲得獨立,為巴布亞新畿內亞獨立國[1]

背景[編輯]

古代史[編輯]

考古證據表明,人類至少在50,000年前就到達了新畿內亞,這些美拉尼西亞人發展了石質工具和農業。在南太平洋航行的葡萄牙西班牙航海家於16世紀初進入了新畿內亞水域,在1526–1527年間,葡萄牙探險家豪爾赫·德·梅內塞斯英語Jorge de Meneses(Don Jorge de Meneses)來到了主要島嶼「巴布亞」。1545年,西班牙探險家奧爾蒂斯·德·雷特斯英語Yñigo Ortiz de Retez(Yñigo Ortiz de Retez)將該島命名為「新畿內亞」,原因是他認為該島的居民與非洲畿內亞地區沿岸的居民很像。在被這些歐洲探險者發現後的幾個世紀中,巴布亞島內陸地區的探索都很少[2]

殖民開發與世界大戰[編輯]

1884年,德意志帝國正式佔領了新畿內亞島東北部,此後該地被稱為德屬新畿內亞。在同一年,英國在新畿內亞島南部海岸地區(即巴布亞地區)成立保護國,稱「英屬新畿內亞」。1888年9月4日被英國吞併,並於1902年被移交給了新成立的澳大利亞聯邦,成為澳洲治理下的巴布亞領地,1906年澳洲對當地的行政管理正式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早期,澳洲海軍和軍事遠征軍英語Australian Naval and Military Expeditionary Force於1914年幫助協約國奪取了德屬新畿內亞和俾斯麥群島。在戰後於1919年舉行的巴黎和會上,澳洲總理比利·休斯(Billy Hughes)尋求從被打敗的德意志帝國手中索取新畿內亞,他在大會上這樣說道:「從戰略上講,北部諸島(例如新畿內亞)像要塞一樣圍繞着澳洲。對於澳洲來說,它們就像給城市供水一樣,是必需的。」《凡爾賽條約》第22條規定了戰勝國對德國及其他同盟國的帝國財產的分配,其中德屬新畿內亞、俾斯麥群島和瑙魯作為國際聯盟託管地被分配給澳洲,託管地的定義為「以前由(同盟國)統治,並由在當今世界的艱苦條件下暫時無法自立的人民居住的地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 Papua New Guinea Act 1971. www.legislation.gov.au. [2021-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2. ^ Papua New Guinea. 2009-2017.state.gov.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