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潘祖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祖詒(1883年—1946年),原名善慶,曾用名祖彝,字竹孫,筆名潘谷公、潘穀神,福建崇安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翻譯家、易學家、鐵路工程師。

生平[編輯]

潘祖詒出生於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早年潘祖詒曾經留學日本,學習鐵路,並加入同盟會。回中國之後,他曾經參加辛亥革命,並曾在南滿鐵路任工程師。[1][2]

後來潘祖詒到福州陳啟濤共同創辦《閩報》並擔任主筆,報社被查封之後到廣州擔任非常國會議員。[1]

1926年春,潘祖詒在北京參加了李大釗等領導的三·一八運動,遭到段祺瑞政府通緝。1926年底,潘祖詒回到福州,擔任《福建民國日報》的主筆。後因其文章惹怒蔣介石,又遭蔣介石通緝,遂逃至浙江杭州,自1928年至1937年在杭州居住。其間高夢旦委託他替商務印書館翻譯外文科學文獻,其譯作有的收入《萬有文庫》中。[1][2]

抗日戰爭期間,潘祖詒來到重慶任職,後赴昆明。1940年,潘祖詒到廣州廣東省立文理學院任教務長。1942年潘祖詒轉任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哲學教授。潘祖詒於1946年病逝。[1][2]

他是周易研究專家,曾經著有多本易學研究專著。[2]

著作[編輯]

  • 蘇聯科學巡禮
  • 自然科學概論
  • 機械唯物論與辯證唯物論(未刊稿)
  • 易論理學
  • 自然辯證與易經
  • 《易經》之現代觀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林偉功,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福州部分群英小傳,華夏先鋒網,2011-06-25[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洪毅然,追念易學家潘穀神先生,周易研究1989年第2期,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