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子健 (心理學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子健
英文名Kenneth T. Wang
出生 (1972-09-19) 1972年9月19日51歲)
母校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學士
惠頓學院 臨床心理學 碩士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諮商心理學 博士
職業富勒神學院 臨床心理學系 教授
密蘇里大學 諮商心理學 助理教授
伊利諾大學 諮商中心 心理師
東華大學 資源教室 輔導老師
獎項美國心理學會 - 院士
美國心理學會 諮詢心理組國際分會 傑出貢獻獎
網站kennethwang.com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心理學, 諮商心理學, 完美主義, 跨文化適應
機構富勒神學院 密蘇里大學

王子健Kenneth T. Wang ,1972年9月19日)是一位台裔美籍心理學家,專精完美主義和跨文化適應研究。[1] 目前任職富勒神學院,擔任臨床心理學系教授,併兼任博士班主任。[2]

他在台灣出生,在 5 - 10 歲期間隨父母在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就學,成為當地小學首位亞裔學生。這段童年時期的跨國經歷啟發他後來投入有關跨文化適應的學術研究。[1]

1995年,他在台灣國立交通大學取得管理科學學士學位,此後決定轉行心理學領域,到美國深造,在惠頓學院取得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1]

碩士畢業回台,先後在國立東華大學資源教室和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工作幾年。他於2003年再度前往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深造,取得諮商心理學博士學位(輔修教育心理學,着重於評量統計學)。[3]

完美主義[編輯]

王子健以完美主義相關研究而知名,主要貢獻在於針對華人本土心理學的集體主義架構,發展出家庭完美主義的概念。[4] 為使完美主義文獻適用於華人家庭,他着手研究台灣的大學生之完美主義者類型,[5] 又針對台灣的集體文化背景,修訂【近乎完美量表】( APS-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以創建【家族近乎完美量表】( FA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用來評量源自家族的完美主義。[4] FAPS 先在亞裔美國人和美國白人樣本中得到驗證,進而獲得國際認可,已有十餘種語言版本。[6]

跨文化適應[編輯]

王子健博士在跨文化心理適應的研究貢獻卓著,特別是針對在美國的國際學生[7] 他領先針對國際生,採用增長混合模型進行縱向研究,發現在長期文化適應過程中,個體差異具有顯著性。[8]

實證研究之外,他在跨文化適應相關理論模型和措施方面的發展貢獻良多。他創建了國際友好校園量表(International Friendly Campus Scale),將對國際生適應的了解,從學生個人特質,轉移到校園等外部環境的影響。[9] 他還編制了跨文化損失量表(Cross Cultural Loss Scale),將跨文化時遭遇到的挑戰,概念化為無法避免的損失,鼓勵國際生不為此自責,而是面對它並尋求重新發展。[10]

此外,他在《美國心理學會諮商心理學手冊》中,專章介紹提升跨國文化能力模型(Cross-National Cultural Competency)。該模型整合了多個因素(例如個性態度應對方式、沉浸體驗以及對文化經歷的認知情感處理),增進了對跨文化能力發展的全面性理解。[11]

個人生活[編輯]

王子健已婚,育有兩個孩子。[12]

獎項與榮譽[編輯]

  • 2023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諮商心理組國際分會傑出貢獻獎。[7]
  • 2023年,獲頒美國心理學會院士。[13]

刊物[編輯]

王子健發表(自撰或合着)近100篇期刊論文或書籍,被引用近8000次。[14] 代表性著作如下:

書籍:

  • Heppner, P. P., Wampold, B. E., +Owen, J. J., +Thompson, M. N., & +王子健 (2015). 諮詢心理學的研究設計 (4th ed.). Belmont, CA: Thomas Brooks/Cole. [+同等貢獻,作者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期刊論文:

  • 王子健(2007)。台灣中國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心理健康與成就動機的研究。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2,1279-1290。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06.10.006
  • 王子健(2010)。 《家庭近乎完美量表:發展、心理測量特性以及亞裔和歐洲裔美國人的比較》。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 186-199。 https://doi.org/10.1037/a0020732
  • 王子健、Heppner PP、付築君、趙然、李非寒. 和莊智鈞 (2012)。中國留學生的文化適應模式概況。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59, 424-436。 https://doi.org/10.1037/a0028532
  • 王子健、Wong, YJ 和 付築君 (2013)。完美主義和歧視對人際因素和自殺意念的調節作用。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60,367-378。 https://doi.org/10.1037/a0032551
  • 王子健、李非寒.、Wong, YJ、Hunt, EN、Yan, GC 和 Currey, DE (2014)。國際友好校園量表:發展和心理測量評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42, 118-128。 https://doi.org/10.1016/j.ijintrel.2014.05.004
  • 王子健、Sheveleva, MS 和 Permyakova, TM (2019)。俄羅斯學生中的冒名頂替綜合症:完美主義與心理困擾之間的聯繫。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43,1-6。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9.02.005
  • 王子健、魏美芬、趙然.、莊志鈞、李非寒. (2015)。跨文化損失量表:發展和心理評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7, 42-53。 https://doi.org/10.1037/pas0000027
  • 王子健、謝中垚、Parsely, AC 和 Johnson, AM (2020)。中國多種信仰信徒的宗教完美主義量表:發展與心理測量分析。Journal of Religion & Health,59,318-333。 https://doi.org/10.1007/s10943-019-00784-z
  • 王子健 和 Goh M. (2020)。文化智慧。摘自 BJ Carducci(主編)和 JS Mio 和 RE Riggio(卷編輯),The Wiley-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 IV. Clinical, applied,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 王子健、Cowan, K.、Eriksson, CB、Januzik, M. 和 Conant, M. (2022)。 COVID-19 期間受苦群體的宗教觀點。Religions,13(5), 453。 https://doi.org/10.3390/rel13050453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O'Hara, Delia. Crossing cultural borders with Kenneth Wang.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2. ^ Kenneth T. Wang | Fuller Seminary.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8-01-25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美國英語). 
  3. ^ Wang, Kenneth. Kenneth T. Wang Curriculum Vitae (PDF).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2022-11-15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1-20). 
  4. ^ 4.0 4.1 Wang, Kenneth T. The Family Almost Perfect Scal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comparing Asian and European Americans..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0, 1 (3): 186–199. ISSN 1948-1993. doi:10.1037/a0020732 (英語). 
  5. ^ Wang, Kenneth T.; Slaney, Robert B.; Rice, Kenneth G. Perfectionism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aiwan: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 42 (7): 1279–1290 [2024-01-20]. doi:10.1016/j.paid.2006.10.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英語). 
  6. ^ The Perfectionism Scales (Slaney and Colleagues). APS Revised. 2024-01-18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7. ^ 7.0 7.1 ICP Awards. Society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 APA Division 17. 2024-01-18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8. ^ Wang, Kenneth T.; Heppner, Puncky Paul; Fu, Chu-Chun; Zhao, Ran; Li, Feihan; Chuang, Chih-Chun. Profiles of acculturative adjustment patterns am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2, 59 (3): 424–436. ISSN 1939-2168. doi:10.1037/a0028532 (英語). 
  9. ^ Wang, Kenneth T.; Li, Feihan; Wang, Yuting; Hunt, Elizabeth N.; Yan, Grace C.; Currey, David E. The International Friendly Campus Sca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14, 42: 118–128. ISSN 0147-1767. doi:10.1016/j.ijintrel.2014.05.004. 
  10. ^ Wang, Kenneth T.; Wei, Meifen; Zhao, Ran; Chuang, Chih-Chun; Li, Feihan. The Cross-Cultural Loss Sca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15, 27 (1): 42–53. ISSN 1939-134X. doi:10.1037/pas0000027 (英語). 
  11. ^ Heppner, Puncky Paul; Wang, Kenneth T.; Heppner, Mary J.; Wang, Li-Fei, From cultural encapsulation to cultural competence: The cross-national cultural competence model., APA 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Vol. 2: Practice, intervention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2: 433–471 [2024-01-19], ISBN 1-4338-1109-X, doi:10.1037/13755-018 (英語) 
  12. ^ Wang, Kenneth. Gift of Thorns. New City Church of Los Angeles. 2023-12-12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美國英語). 
  13. ^ 2023 APA initial and current fellows, approved August 202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3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14. ^ Kenneth Wang. Google Scholar.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