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盂蘭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京廣化寺的盂蘭盆節法會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盂蘭盆節法會
香港的盂蘭文化節

盂蘭節,或稱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a],是中國佛教的節日。這節是在三個月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農曆七月十五)供養這些參與的修行人,以其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能解救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在古摩揭陀國佛世時及現今的南傳佛教並沒有此節。

盂蘭節正日有二說︰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二為七月十四日。在廣東香港澳門乃至華南地區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盂蘭節與道教的中元節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盂蘭節為中國漢傳佛教的重要節日,僧侶於這天集會,無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見和看法,從而作自我改善。因此,佛家又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盂蘭」的梵文是「avalambana」,意思為「救倒懸」,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餓鬼[2]

燒街衣[編輯]

香港澳門常見的活動是燒街衣,最好在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日間也可以燒街衣的。[3]

盂蘭節典故[編輯]

佛歡喜日[編輯]

依照舊時佛教的制度,僧侶每逢雨季時,會集合在一起修行,稱為結夏安居南傳佛教此節日開始於佛曆中的第11次滿月後,大約相當於陽曆的十月,稱為供僧衣節。由於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漢傳佛教的結夏安居就改為農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經過三個月的修行精進後,僧侶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佛陀為此感到歡喜和欣慰,所以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4]漢傳佛教徒會在這天以盂蘭盆供奉三寶,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傳揚孝親的美德。[4][5][6]

目連救母[編輯]

根據漢傳《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7]。佛陀告訴他,必須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集合眾僧的力量,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8]。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9]。南傳佛教巴利聖典沒有這故事。

佛家盂蘭盆法會[編輯]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10]

佛陀的時代,印度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1]。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2][13],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14]

日期[編輯]

盂蘭節(農曆七月十五)
公曆年份 公曆日期 公曆年份 公曆日期
2014年 8月10日 2029年 8月24日
2015年 8月28日 2030年 8月13日
2016年 8月17日 2031年 9月1日
2017年 9月5日 2032年 8月20日
2018年 8月25日 2033年 8月9日
2019年 8月15日 2034年 8月28日
2020年 9月2日 2035年 8月18日
2021年 8月22日 2036年 9月5日
2022年 8月12日 2037年 8月25日
2023年 8月30日 2038年 8月15日
2024年 8月18日 2039年 9月3日
2025年 9月6日 2040年 8月22日
2026年 8月27日 2041年 8月11日
2027年 8月16日 2042年 8月30日
2028年 9月3日 2043年 8月19日

參看[編輯]

註釋[編輯]

  1. ^ 盂蘭盆會是漢傳佛教地區根據《盂蘭盆經》而舉行的法會,是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曆代宗親佛教儀式,稱為盂蘭盆法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等。盂蘭盆又作烏藍婆拏,是梵語的音譯,《佛祖統紀》記載:「盂蘭,此翻解倒懸,言奉盆供於三寶福田,用以解饑虛倒懸之急。」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1]

參考資料[編輯]

  1. ^ 佛歡喜日:各大寺院隆重啟建盂蘭盆報恩法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責任編輯:儲外明 - 佛教頻道 - 大公網 - 2013-08-22
  2. ^ 耀生. 香港風俗及節令文化 香港.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6年: 115. 
  3. ^ 【農曆七月】鬼節何時燒街衣最好?師傅教你農曆七月正確燒街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8月15日
  4. ^ 4.0 4.1 佛欢喜日供:度脱恶趣众生 报答累世父母. 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 2012年8月28日 [2014年2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29日). 
  5.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6. ^ 佛說盂蘭盆經》:「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7.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8.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9. ^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10. ^ 盂蘭盆法會.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11. ^ 增支部10集177經》:「若奴索尼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我們婆羅門施與布施,我們作亡者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願這布施對親族、親屬的亡者(petā)有益!願親族、親屬的亡者們食用這布施!』喬達摩先生!是否那布施對親族、親屬的亡者有益?是否親族、親屬的亡者們食用那布施?……死後往生到餓鬼界,因為那樣,餓鬼界眾生的食物使他在那裏生存、在那裏存續,抑或從此處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呈獻,因為那樣,使他在那裏生存、在那裏存續,婆羅門!這是可能的情況,布施對該處生存者有益」
  12. ^ 《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
  13. ^ 《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14. ^ 《法苑珠林》載:國家大寺,如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獻供種種雜物及舉盆音樂人等,並有送盆官人,來者不一;而信眾獻盆供者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