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黃繼光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Untitled[編輯]

從參考資料中無法得出判斷黃的事跡是偽造,同時參考文獻中也沒有對黃的事跡提出疑問。--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68.236.68.19討論)於2007年4月13日 (五) 05:31‎加入。

即使黃真有其事,也不排除有誇大的成分在內。另外,二戰中日軍在對美軍作戰時早有用身體堵槍口的先例(但成功與否未知)。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16:11 (UTC)[回覆]

我的看法是,黃的事跡主要在於:他在血流干(或即將流干)時,還有如此的主動意志和壯舉,確實是突出事跡。與另一位特級英雄楊根思的事跡比較,應不遜色。Lihehe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04:33 (UTC)[回覆]

是否有黃繼光連[編輯]

我在看抗美援朝50周年紀錄片《半個世紀的迴響》時有印象,黃繼光生前連隊被命名為「黃繼光連」(現屬於空15軍,應該是空降兵連了),但我現在搞不清是俗稱的叫法還是確實授予了這種稱號。如果確實是上級授予的稱號,可以加入到主頁面里去。—鋼鐵的咆哮 (留言) 2009年4月22日 (三) 11:08 (UTC)[回覆]

這個腳註根本是誤讀[編輯]

文章:http://xwjz.eastday.com/eastday/xwjz/node83440/node83441/userobject1ai1398729.html
題目:治頑症,須常抓不懈
——黨的新聞事業史上兩次反虛假新聞運動
作者:吳谷平


這篇文章中從沒有否定黃繼光堵槍眼的事實,而是對《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這篇文章中記者靠自己的想像描寫黃繼光撲向敵人的火力點之前內心的想法和感受的心理進行批評。

文中隻字沒提黃繼光堵槍眼是假的,這種沒看清楚,隨便亂引用,看到與黃繼光有關的就引,也不管內容的行為,實在讓人感到氣憤。維基百科反共反的有點飢不擇食了吧?—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2日 (一) 12:45 (UTC)[回覆]


來源、來源[編輯]

敬告那些反共人士,請你們反共也要反得有點水平,不要搞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篇文章里說的是A,你卻偏偏把它搞成B,你們這種誣陷有意思嗎?有道德嗎?特別是革命烈士,請你們搞清楚了來源再說,不要再搞些指鹿為馬的事。只要我看見了一樣刪。—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2日 (一) 13:24 (UTC)[回覆]

鐵證[編輯]

把文章放在這,免得以後有人說打不開連結了:

1952年12月21日,新華社發出了一篇長篇通訊《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寫的是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去爆破敵人的火力點。稿件這樣寫道,在他中彈倒下後,「他回過頭來望了望,看見他的兩個戰友都一聲不響地躺在那裏,爆破的任務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一陣的冷雨落在黃繼光的頸子上,敵人的機槍仍然嘶叫着,他從極度的疼痛中醒來了。他每一次輕微的呼吸都會引起胸膛劇烈的疼痛。他四肢無力地癱瘓在地上。」「四十分鐘的期限快到了,而我們的突擊隊還在敵人的火力壓制下沖不上來。後面坑道里營參謀長在望着他,戰友們在望着他,祖國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親也在望着他,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為在鼓舞他。這時,戰友們看見黃繼光突然從地上一躍而起,他像一支離弦的箭,向火力點猛撲過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噴吐着火焰的兩挺機關槍。」這篇通訊當時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偉大的犧牲精神鼓舞了正在建設新中國的全國人民。然而,當人們冷靜下來之後,就有人提出質疑,既然黃繼光已經犧牲了,他在撲向敵人的火力點之前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記者是怎樣採訪到的?很有意思的是,新華社當天還發了一則編者按,說「十一月二十日發《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系前線通訊員在戰鬥倉卒寫成,與實際戰鬥情節略有出入。此稿是經各方仔細核實最後判明的情節。」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再怎麼核實,也不可能核實到黃繼光犧牲前怎麼想的了。   很可惜的是,對這篇通訊暴露出來的有悖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情況,並沒有引起高度的、廣泛的重視,反倒使得為歌頌英雄人物而合理想像是合理的了。在以後的英雄人物報道尤其是犧牲了的英雄人物報道,幾乎都可以看到這種合理想像、拔高典型的情況!

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2日 (一) 13:27 (UTC)[回覆]

夏木雪,我支持你!黃繼光里來源的風馬牛不相及的誣陷,與阻撓你把兒歌放在董存瑞里,性質是一樣,反共!!!他們不希望,有太多革命英雄,總是很簡單的一筆帶過,如果有負面新聞,那就太好了,雖然維基百科不允許博客作為來源,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他們會到GOOGLE搜索一下關鍵詞,比如「黃繼光」,找啊找,然後找到了這一篇,我估計他也沒讀,拿起來就塞進維基百科,然後再自己編上一段,(詳見黃繼光

有人認為認為靠身體根本無法堵住機槍的火,而且梅花堡有多支機槍同時發射,所以雖然黃繼光的犧牲是事實,但認為是靠他堵住的槍眼而使得後續部隊能夠攻克高地,則有悖常理。當時的新聞報道亦被後人認為是誇大其詞。


然後,在後面加上那篇網上找來的資料,添加上去。

我X,你的起碼要讀一下吧,反共也要有點水平吧,有心人只要一讀就會發現,這篇《治頑症,須常抓不懈》與黃繼光堵槍眼沒有太大聯繫,而是一篇評論假新聞的文章。副標題是「黨的新聞事業史上兩次反虛假新聞運動」。

作者指責的是寫《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的記者,在沒有採訪黃繼光(不可能採訪啊,犧牲了)的情況下,把黃繼光堵槍眼前心理是怎麼想的寫了下來,當時靠自己的想像捏造了下來。

拜託你讀讀下面這段文字就知道你有多麼愚蠢了:

而,當人們冷靜下來之後,就有人提出質疑,既然黃繼光已經犧牲了,他在撲向敵人的火力點之前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記者是怎樣採訪到的?

我再次提醒,那些反共人士,來源!來源!在維基百科寫東西是要有來源的,不是你閉門造車就能搞定的啊-—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2日 (一) 15:29 (UTC)[回覆]

吳谷平曾在新南記者網中撰文寫到新華社的通訊稿《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中提及了黃繼光「四十分鐘的期限快到了,而我們的突擊隊還在敵人的火力壓制下沖不上來。後面坑道里營參謀長在望着他,戰友們在望着他,祖國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親也在望着他,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為在鼓舞他。」等語句記者是不可能採訪到的,認為通訊記者「合理想像、拔高典型」。

這放在這兒有什麼意義呢?是說記者不該沒事先採訪一下黃繼光啊?貌似和黃繼光無關吧?—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2日 (一) 16:52 (UTC)[回覆]

你們就別吵了[編輯]

蘇聯也曾經出現過一個類似的人物,叫亞歷山大·馬特維耶維奇·馬特洛索夫,也曾經面對過同樣的質疑。反駁如下:

機槍陣地能否發揮作戰威力,機槍手的射界最為重要。作戰中為了隱蔽,機槍碉堡均修築得非常低矮,槍口火線很低,如果在槍口前不到1米的地方有一名對方士兵倒下,機槍的射界以及射手的有效視野均會被完全遮擋,在己方人員走出陣地挪走屍體、清理射界之前,機槍無法有效射擊。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650.htm--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68.150.243.117討論)於2011年2月1日 (二) 13:05‎加入。

評判英雄的標準[編輯]

我贊成英雄是民族的脊樑。然而,英雄所作的轟轟烈烈的事跡應該是對人類有益的,而不是僅僅對一個政權的統治者有益。戰爭中的勇猛者是英雄還是亡命之徒,取決於他是否站在正義一方。希望本條目的閱讀者結合韓戰的歷史和結果思考黃繼光這個人物,而不是僅僅糾結於細節的真偽。細節的真偽很難查證,然而,人物的立場,歷史的結局是明擺着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Royliang討論貢獻)於2016年4月12日 (二) 05:22‎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