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特色條目評選/天津市(第二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津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計票結果:18票支持6票反對,成為特色條目。--長夜無風 (留言) 2010年8月22日 (日) 05:51 (UTC)[回覆]

支持[編輯]

  1. (+)支持:自薦:1、版面力爭條理嚴密、清楚;2、所有註釋已經進行過整理,排除了失效連結,多採用不易失效的官方通訊社稿件,又加入了一些論文和年鑑來源進行佐證;3、為保全內容完整而又不冗餘,文中只列出醒目提示框,供讀者能有選擇地閱讀;4、文筆、標點進行了整體的校正,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進行了大量的細節修整工作,更新了過時的內容,會引起爭議的文字已經刪除;5、之前提出的不友好色彩文字問題已經解決;針對有維基人認為混亂的問題,請認真研讀排列順序,是有邏輯性的;同時,向給予提醒、建議和幫助的朋友致謝。—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05:46 (UTC)[回覆]
  2. (+)支持,來源充分,資料齊全。-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8日 (日) 06:29 (UTC)[回覆]
  3. (+)支持,比上次提名時進步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內容非常豐富。--世界盃不適症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08:47 (UTC)[回覆]
  4. (+)支持,感謝你的辛勤勞動!天津加油!—Xrdtj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13:56 (UTC)[回覆]
  5. (+)支持,可以了。-Simon951434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15:35 (UTC)[回覆]
  6. (+)支持,已經符合特色條目的標準—ArikamaI 決戰維基邊緣的戰士謝絕廢話)—I want you for DC8! 2010年8月8日 (日) 15:39 (UTC)[回覆]
  7. (+)支持內容豐富,非常出色。--玖巧仔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5:29 (UTC)[回覆]
  8. (+)支持:被提名者的努力修改而感動,改為支持以玆鼓勵。--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13日 (五) 06:00 (UTC)[回覆]
  9. (+)支持:潛心力作,上乘品質,支持特色。JHH755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7:09 (UTC)(深圳)[回覆]
  10. (+)支持:可以看得出編者在非常努力地改進條目,精益求精。--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7:13 (UTC)[回覆]
  11. (+)支持:編輯者認真按照這裏提出的意見修改了大部分內容,望繼續努力!--海牛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04:00 (UTC)[回覆]
  12. (+)支持: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0:38 (UTC)[回覆]
  13. (+)支持:提名者能接受他人意見,可見提名者對條目的貢獻,值得一薦。—香港の達人重出江湖 DC8 2010年8月15日 (日) 13:48 (UTC)[回覆]
  14. (+)支持:寫的很好。—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16日 (一) 05:05 (UTC)[回覆]
  15. (+)支持: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積極修改--歷史風貌建築男 (留言) 2010年8月16日 (一) 09:18 (UTC)[回覆]
  16. (+)支持:比很多其他特色條目都優秀,值得推薦。——TJBH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15:11 (UTC)[回覆]
  17. (+)支持:內容十分詳細,符合特色條目的標準。--JE-001 (留言) 2010年8月21日 (六) 06:00 (UTC)[回覆]
  18. (+)支持:符合特色條目的標準。--Balitai (留言) 2010年8月21日 (六) 11:18 (UTC)[回覆]

反對[編輯]

  1. (-)反對,格式方面:1、正文的粗體過多,除了天津市的別稱、簡稱之外,我認為其餘內容不應該出現粗體。2、Navbox系列的模板我認為不應該在正文中出現,這些模板應該放在條目的最下部。內容方面:1、部分章節的內容沒有連貫性。如「歷史」一節的「近現代」部分直接講到「大沽口戰役」,連「第二次鴉片戰爭」都沒有提到,我認為至少應該交代一下「大沽口戰役」的背景。2、部分章節的內容缺乏百科要求的中立性,如「城市佈局」一節就夾雜了很多政府的宣傳口號,還有政府的未來規劃,這些都應該大幅精簡或去除,現在完全看上去象政府的一個招商宣傳頁。3、部分章節過於簡單,如「政治」這樣一個一級標題,下面的內容卻只有一句話。4、部分章節的內容為列舉式的內容,如「著名景觀」一節,除了列出一長串的名單之外,就再沒有其它可看的內容了。參考資料方面:1、一些內容容易有疑問的章節卻沒有任何的參考資料,如「夜店文化」,很象是根據個人的主觀印象寫出來的,卻沒有列出任何的參考資料,讓人生疑。--長夜無風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16:01 (UTC)[回覆]
    • 完成,1、粗體問題已經更正;2、模板問題我的意見是保留,原因上面已經寫明;3、大沽口戰役的確有些突兀,暫時更改了一些;4、城市佈局單元講述的是城市規劃的理念,個人認為這是城市在未來之所以有自身特色的原因之一,故只刪除了疑似溢美之詞,而城市規劃的主體思想保留;5、來源問題我會持續增補,今天先休息,也預祝閣下晚安。另外,歡迎提出其他寶貴意見。——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16:51 (UTC)[回覆]
  2. (-)反對,同意長夜無風的意見。需要補充的是,導航條是放在條目最後的,而且,如果使用打印本頁功能,導航條是不會打印的。另外,幾乎每段都分一個章節,讓整個條目看起來過於瑣碎。要麼就是章節內容都是列表性質。總體來說,這個條目詳細是詳細,但是缺少取捨,看起來難免有資料堆砌之感。例如「著名人物」,需要的是用幾段話敘述一下天津名人,而不是羅列、羅列、羅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9日 (一) 03:17 (UTC)[回覆]

#(-)反對:選優良我一定支持,但特色就不行了,因為除了有列出「重點」外(如人名),還要用一小段文字介紹才行,其餘意見同長夜無風。--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9日 (一) 04:55 (UTC)[回覆]

  1. (-)反對:參考資料很多都沒有,要不然就是很不可信。我建議,條目里例如「東方華爾街」「萬國建築博物館」「曲藝之鄉」前面都加上「人民網稱」「北方網稱」。——Ri green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7:01 (UTC)[回覆]
    • (:)回應,那些參考資料沒有,請說清楚。至於不可信,也請閣下講清楚,哪裏不可信的。那些稱謂都是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而且是有知名度的,主觀加上某某某稱,並不合理。——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7:36 (UTC)[回覆]
      • (:)回應:那住在非中國地區的人呢,他們會有聽過這些稱呼嗎?我想應該很少--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9日 (一) 10:14 (UTC)[回覆]
        • (:)回應,沒聽過不代表沒有吧?比如,住在大陸的人很少聽說過中華民國如何如何,難道他就滅亡了?我想不是吧!這是一樣的道理。——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0:36 (UTC)[回覆]
          • (:)回應:呵呵,看來你還是不了解我的意思。只要是「國家」「城市」「動植物」「太空天體」等,他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當然不需要加以解釋,可是如果是「綽號」「暱稱」「別名」就要加以解釋才對。舉個例子比較好懂:
          • 王大明小時候曾住在布隆迪。(布隆迪是已經存在的國家,當然不需要加以解釋)
          • 高雄市又稱作港都。(港都這個暱稱可能只限於一些地區使用,但大多數其他的人應該都不知道吧!因此遇到這種情形就要加點註釋,或著在句前加上「誰誰誰說」「某某網認為」)--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9日 (一) 11:57 (UTC)[回覆]
    • (:)回應,敬愛的閣下,若是「都是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而且是有知名度的」,請找到民國時期有這麼種說法的證據。若找不到你就當然該寫「人民網稱」「北方網稱」。還有建議這條目先提同行評審。——Ri green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1:38 (UTC)[回覆]
    • (:)回應,這根本不是只有人民網、北方網這麼稱呼,很多報刊雜誌,坊間的稱呼都這麼講。閣下為何非要執着於「揪出第一個人」這樣不可能的事呢?實在令我費解。再說,「被稱為……」或「有……」之稱,這樣描述也並無錯誤可言。已經同行評審過了。——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4:25 (UTC)[回覆]
      • (:)回應,敬愛的閣下,寫條目要講究來源。同行評審已經是上一次評選之前的事情了,當然該再評一次。——Ri green (留言) 2010年8月10日 (二) 04:04 (UTC)[回覆]
        • (:)回應,關於稱謂的問題,我再三考慮,的確有欠妥的地方,已經修正了。我認為來源已經很充分了,謝謝。僅保留的一處,也列出了新聞、圖書、論文三個來源,用來作證「民間有這個說法」應該是足夠的。所以,閣下所提出的疑問,應該也已經不存在了。而且,其他段落的來源,也進行了補充。——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10日 (二) 11:10 (UTC)[回覆]
  2. (-)反對,還達不到特色條目的等級。—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0年08月09日 (一) 18:00 (UTC)[回覆]
    • (:)回應,哪兒達不到,請講明理由,參比中山市我認為已經達到要求。而且我發現幾乎每一個特色條目候選,都有你這麼空洞的一句話。——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9:56 (UTC)[回覆]
      • 強烈(:)回應:中山市其實根本還達不到特色等級,只是之前人們在投票時的審查標準比較低而已(這是事實),而且,我覺得中山市也充滿過度羅列的資料(人物很少敘述)和缺乏註釋,因此天津市和中山市應該只有優良級。--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9日 (一) 10:10 (UTC)[回覆]
        • (:)回應,我認為現在的天津市現在並沒有羅列資料,之前羅列的表格已經刪除更改。再有,我認為表格是表達一定條件內容的格式,每篇條目都有每篇條目的風格,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時代是不受歡迎的。只要不違背基本原則就好。再有我認為天津市至少已經達到特色條目的平均水平,在豐富度上更突出一些。——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0:36 (UTC)[回覆]
          • (:)回應:在下才疏學淺,實在看不出有將條目的過份羅列處改進清理呀!我來幫閣下點出來吧:
          • 「經濟」和許多章節中出現一行像標題又不像標題的文字,維基化明顯不足!(我已經幫您補上了
          • 「旅遊」這段只有列出觀光景點,卻沒一一深入講解,這就是過分羅列呀!--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9日 (一) 12:06 (UTC)[回覆]
            • (:)回應,「經濟」章節的那些文字的本意是既不把目錄拉得太長,又能起到標題作用的處理方法,既然閣下已修正,那就這樣處理也無妨,表示感謝;「旅遊」的那些觀光景點,只作了最簡要的陳述是避免冗長,一帶而過的處理方法,通過連接可以點入了解,既然有過於簡單的嫌疑,那麼我做了一些簡明扼要的介紹,且只保留了重點部分。不知現在怎麼樣?——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14:16 (UTC)[回覆]
  3. (-)反對,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條目,不能成為特色條目。中立是特色條目的必需條件之一,我不相信一個城市在發展中沒有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我在這個條目中絲毫沒有看到關於這方面的描述。—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1日 (三) 03:56 (UTC)[回覆]
      • (:)回應您好,如果閣下絲毫沒有看到質疑的聲音 囧rz……,那還是我為您列出一些文中可查證的負面的觀點,僅供參考:
    1. 有質疑者認為高速增長的GDP沒有帶來身邊相應的變化。
    2. 存在缺乏體制外的作家和年輕作家的問題。
    3. 天津報業由天津日報和今晚報兩大市屬報業集團壟斷。
    4. 天津在東部的金融配置中相對落後,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的增長速度在多數年份曾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到1999年均只佔到11.95%左右,天津失去中國經濟版圖優勢地位。
    另外,我覺得閣下說得很有道理,已添加兩個新的可查證的負面觀點:
    1. 部分小吃缺乏推廣,如今已經面臨失傳。
    2. 天津公交車的票價不規範且相比其他城市較為昂貴,遭到市民的質疑。
    另外,優點≠溢美或不中立觀點,文章的中立方面沒有問題的。參考福州市等特色條目,負面觀點數量並不少了。還望閣下三思。謝謝。——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11日 (三) 05:32 (UTC)[回覆]
  • (&)建議

1994年,天津市決定用十年建成濱海新區,發展速度。

——引自天津市#經濟

總覺得這句話不通,建議在「發展速度」前加上「提高」。

變成這樣:

1994年,天津市決定用十年建成濱海新區,提高發展速度。

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3日 (五) 07:55 (UTC)[回覆]

  • (&)建議

天津文化是運河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容的產物[116]。早期傳統文化,漕運文化形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的初始形態,但最終將天津城市文化積澱定格的是150年前的開埠,近代工商文明,教育科技文化的引入使天津的精英文化迅速壯大,市民文化雖然也在發展,但是顯然已變成亞文化。天津文化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目前,天津的大型文化場所有天津音樂廳、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圖書館、天津大劇院、中國大戲院、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等。

——天津市#文化

小弟認為在概述部分單獨將文化場所寫上好像有點奇怪和突兀,小弟建議將文化場所移動到其他地方。

小弟看了下天津文化,發現兄台直接把引言的首段複製到天津#文化,還把後面關於文化場所的兩端糅合到一起。小弟認為首段的最大作用就是對天津文化的特點、做一個簡潔的提煉,沒必要把具體的文化場所寫在首段。

天津文化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

小弟覺得這句話有點模稜,天津文化在什麼地方區別其他地方的文化,沒說明白。可以學學香港文化概論,把天津文化做個概述。 —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3日 (五) 12:14 (UTC)[回覆]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置放到一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麼明顯。

——天津市#文化#文學

這段是從這裏複製重新編排的吧,來源有點單一。還有隻提了一下解放前的孫犁,關於當代的作家沒有介紹,其實馮驥才蔣子龍都可以介紹一下啊。後面說了下天津文學的問題,也很像是從書上摘錄的,如果是某個人說的,應該在前面加上某某人說。

另外,小弟認為可以列一級,介紹一下「民間藝術」,比如楊柳青年畫泥人張等傳統藝術。雖然在天津市#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大串的名字,但沒有具體介紹。—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4日 (六) 02:45 (UTC)[回覆]

  • (&)建議:我始終認為一個城市的文化,應該更多的寫寫傳統文化,應該有所取捨,而不是把所以的文化項目都寫出來。那些文化(比如話劇、音樂、電影)每個城市都有,寫在天津市不算什麼特色。天津市的文化我不太了解,在看了Amazingloong兄收集整理的資料後,天津文化大概是個兼容文化,我在引言部分看到了漕運文化,什麼是漕運文化?其實可以單獨列一級介紹一下。—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4日 (六) 03:42 (UTC)[回覆]
    • (:)回應,坦率的講,天津的傳統文化確實不如其他歷史名城深厚,而天津中西交融的文化確是特色。話劇、音樂、電影等,的確每個城市都有,但是文中着重描述的是近代天津在這些方面的不同與突出的地方。不過我又依據閣下的建議,重新潤色過文化章節了。——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0:01 (UTC)[回覆]
  • (&)建議:關於建築方面,感覺有羅列碼字之嫌疑,我指的是只看到一大堆的建築名字,而這些建築是長什麼樣,有什麼特點,是什麼風格的,這些天津的傳統建築有沒有與其他地方傳統建築不同的獨到之處,都沒有。可以參考一下福州市的福州市#民居建築。西洋建築、現代建築等等其他段落都有同樣的毛病。—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4日 (六) 08:21 (UTC)[回覆]
  • (&)建議:哈哈!幾天沒上網,天津市的條目又有大幅改善。Amazingloong兄辛苦了!

天津市#名稱來源提到了四種名稱來源,前三種都有古書引注。第四種是「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小弟認為也寫幾本書名在後面,這樣更有說服力。

還有「天子津渡」可否加粗?

我把天津市#位置範圍中的「但是,由於新港口建設,隨着填海造陸工程的進展,天津的海岸線還在增長」中的「但是」改成「現在」。

題外話: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京滬、京津之間的經濟中心之爭」,給個連結也可以,呵呵。—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7日 (二) 02:21 (UTC)[回覆]

解放後的電影可否提一下。—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7日 (二) 02:53 (UTC)[回覆]

  • (&)建議政治一欄完全廢話,建議刪除或改寫成歷任市委書記和市長列表,政區變更應寫到行政區劃下。

天津市#天津八大家,要麼刪除,要麼擴充,一個列表不能說明什麼。

    • 完成

天津市#商業引言部分只對歷史上天津的商業有所概括,而現在的天津商業隻字未提。商業下也只有列表,沒有半個敘述文字。要麼刪除、要麼改寫。

天津市#著名人物引言部分,你說「故清末民初時期天津是中國各界名流的聚集地。其中在天津寓居過的名人有:」,我在名字中看到了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的名字, 囧rz……,小弟不才,以前從沒在其他城市的著名人物看到外國人的名字。小弟一直以為著名人物是本地出生或原籍在此的知名人物,從未聽說外國寓居知名人也出現在此列。

另外,格式建議改成「梅貽琦,1889-1962,天津人,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張學友,1961-,祖籍天津,香港著名歌手。」這樣就把天津人和祖籍天津的人分開了。 —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7日 (二) 05:37 (UTC)[回覆]

  • (&)建議

其中最早的就是嘉慶二年(1797年)在天津開辦的日升昌票號,它以首創中國匯兌業務而聞名[1]

日升昌是發軔於山西平遙的票號,不是誕生於天津的票號,請不刪除關鍵字詞,以免產生歧義。幫你改寫成如下:

其中天津最早的、也是著名的就是嘉慶二年(1797年)山西人雷履泰在在天津開辦的日升昌票號分莊,它以首創中國匯兌業務而聞名[1]

  • (-)反對。在下歷來反對條目堆砌內容的,維基畢竟是一個百科全書。具體提幾個(!)意見。1)第一段是總述,最好不要有枝蔓性的內容,比如大運會、某雜誌如何如何評。2)天津歷史一節,更像是天津行政區劃的沿革。應該注重說幾件天津歷史上的大事,或者直接縮略,到分條目中詳細說。3)天津摩天大樓有那麼重要嗎。我覺得就是一個相關小條目而已,不提也罷。4)從總的篇幅上,最好能精簡掉50%。Shypanda (留言) 2010年8月20日 (五) 11:59 (UTC)[回覆]
    • (:)回應,針對1):贊同,我正在考慮簡化首段的問題;針對2):會在潤色,但力求詳略得當;針對3):所以點到為止,並未贅述;針對4):尊重但不同意。另,「堆砌」是個人感受,尊重但不同意。——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8月21日 (六) 11:50 (UTC)[回覆]
參考文獻

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7日 (二) 11:09 (UTC)[回覆]

國家級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區建議放到行政區劃。

「開發區大有希望」這句話建議配上圖片。—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9日 (四) 10:29 (UTC)[回覆]

5·12中国爱 2010年8月19日 (四) 10:29 (UTC)[回覆]

中立[編輯]

  1. (=)中立,內容沒問題,但是部分段落無參考(暫且認為投票結束前可以補回來),列表雖用小字但仍較多,最後排版令人不舒服。--達師147228 2010年8月8日 (日) 10:00 (UTC)[回覆]
  2. (=)中立,如果增加介紹公交車的段落,我會改為支持的--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8月9日 (一) 06:06 (UTC)[回覆]

意見[編輯]

  • (!)意見,提名者Amazingloong兄,「維基百科:拉票」雖然在中文維基百科裏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我覺得做為英文維基百科的指引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在該頁面中,明確的規定了不恰當的拉票行為包括「選擇性通知某些有或被推測有特定立場的用戶」。而你通知來該頁面投票的用戶,絕大部分為在上一次「天津市」特色條目評選中投了支持票或中立票的用戶,而沒有一個是投反對票的用戶。因此,我覺得你的拉票存在不恰當的地方,我認為合適的做法應該是通知在上一次評選中,所有投了票或留了意見的用戶,不管他是支持方或反對方。--長夜無風 (留言) 2010年8月8日 (日) 16:2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