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避免地域中心/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早期討論

這是我剛剛想出來的,請大家討論一下讓它更完善。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09:10 (UTC)

有些條目的命名應以中文習慣命名,例如:

抗日戰爭,而第二次中日戰爭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指的是什麼--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09:15 (UTC)

習慣只是命名時的其中一個考慮,「抗日戰爭」這名字正是不乎合Wikipedia的大原則:中立觀點,又怎可以用來作條目的名稱?要避免中國中心呀!(另外請到Wikipedia talk:命名常規討論君主條目的命名)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09:30 (UTC)
有時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呀,所有中文的書籍里,都是用抗日戰爭一詞--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09:33 (UTC)
中立觀點(與GFDL一樣)是全Wikipedia必須遵守的政策,無論如何也不可違反。沒有中立觀點政策,Wikipedia就無法好好發展下去。
所有中文書籍都使用抗日戰爭,那是因為它們都犯了中國中心的毛病。我們不同,我們是國際協作的百科全書。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09:41 (UTC)
抗日戰爭也並不見得帶有偏見,對於中國人來說,抗日戰爭就是抵抗日本對中國進行軍事攻擊的戰爭,既形象又中立,並沒有偏見--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11:13 (UTC)
對於日本人來說呢?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1:23 (UTC)

對於日本人來說也一樣,就是中國人抵抗日本對中國進行軍事攻擊的戰爭--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12:29 (UTC)

不是,那只是中國人的看法。從日本某些人看來,那是日本帝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一個階段,只不過當中有些中國人反抗,所以他們要出兵震壓這場支那事變。如果您在日文WP見到他們用這名稱來稱呼這戰爭,會有什麼感覺?(實際上在ja:這條目是叫作日中戰爭)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2:55 (UTC)

那是他們對歷史認識的一種似乎是中立性的偏見--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13:35 (UTC)

又有誰人可以說「我認識的歷史才是無偏見的歷史」?正因各人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意見,我們才要儘量去找一個令各人都覺得沒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抗日戰爭」,明顯地是一個從中國人的角度出發的名字——您覺得它沒有偏見,那是因為您從中國人的角度出發,但這正是我們作為一國際百科全書所要避免的。日文WP的參與者也知道「支那事變」是有觀點的,所以他們才用了一個較中立的名稱。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3:57 (UTC)
歷史總是單方面的歷史,但是我們要看這種歷史是屬於大勢還是少數人的堅持,完全的中立觀點對於歷史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看待問題,只能是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和少數人的看法,這其中必有差異。抗日戰爭的命名應該從大多數國家人民的觀感出發,從這點而言,我覺得用抗日戰爭是合適的 --Leafdown 2003年7月29日 15:09 (UTC)
不同意。看來您對Wikipedia的中立觀點政策有點誤會,NPOV並不是指我們只需表達某一看來較中立的觀點,或是只表達大多數人的意見。中立觀點其實不是一個觀點。我們的做法是把各方面不同的意見都公平地表達出來,無論那意見是多數或是少數。所以您所說的「單方面的歷史」在這裏是不適用的。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5:32 (UTC)

抗日戰爭,就是抗日戰爭,什麼「第二次中日戰爭」,懂得中文的人沒什麼人能夠看得懂。換句話說,第一次中日戰爭是什麼?甲午海戰?那個在日文叫「日清戰爭」。不能為了中立,而中立,而忽略了歷史的真相,喪失了語言的準確。中文中,那場戰爭叫什麼呢?就是「抗日戰爭」而不是什麼「第二次中日戰爭」。這種條目的存在,與中立是不矛盾。如果這種條目不能在wikipeida中出現,那麼中文用戶放棄wiki,只是早晚的問題了。--221.200.6.39

有多少人會使用第二次中日戰爭來查找這次的資料?有多少人會使用抗日戰爭來查找這次的資料? -- Grid 12:27 2004年5月10日 (UTC)

我支持Lorenzarius,如果[抗日戰爭]該詞不中立,可以考慮以第二次中日戰爭為主名稱,抗日戰爭為副,把抗日戰爭轉接到第二次中日戰爭。如果覺得對幾乎所有華人來該戰爭就是抗日戰爭,那就把華人的觀點在內容中寫清楚。我們應該去追求接近真理,還是去迎合大多數華人的習慣呢。我認為中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維基的立身之本。我們所要考慮的是條目的名稱是否中立,而不是其他。考慮它對中國人民來說,對日本人民來說,對全世界人民來說,是否都是中立的,不偏不倚的嗎?Eastsea 13:07 2004年5月10日 (UTC)

這個想法不錯,將抗日戰爭轉入第二次中日戰爭真的不錯,而且也宣揚了維基的中立觀點。 -- Grid 13:38 2004年5月10日 (UTC)
我不同意這個意見。首先關於使用抗日戰爭還是使用中日戰爭這個名稱,我們在Talk:抗日戰爭中已經相當詳細地討論過了。假如有人認為當時的討論不周全的話,應該在那個基礎上繼續討論,否則的話我們將不斷地在不同的討論頁中兜圈子。其次,維基百科作為一個百科全書是寫記錄的,它寫在什麼名稱下出了什麼事。至於應該用哪個名稱,那麼這是一個學術上的問題,這不是一個百科全書的任務。否則的話我們自己就成為了這個學術討論的一派了。這本身就違法了中立原則。在「抗日戰爭」這個問題上,我認為事實非常清楚,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這是世界上使用中文作為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官方都使用抗日戰爭這個詞,因此我認為維基百科在這裏沒有必要,不對,而是不應該自立一幟。其三,中立原則不應該成為對事實描寫的障礙。就抗日戰爭為例,當然抗日戰爭對中國,也對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但是歷史事實是,日本挑起了這場戰爭。這是一個事實,不能說因為這場戰爭為日本人民帶來了苦難,因此我們就得對日本的責任避而不談了,否則的話我們不但的確違反了中立原則,我們連記實的原則都達不到了。我在這裏舉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在德語維基中當然對德國入侵波蘭和其他國家、對被佔領國家的劫掠和破壞、對猶太人、吉普塞人的屠殺也照實寫了,當然這場戰爭對德國同樣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但這並不能作為掩蓋德國的歷史責任的藉口。--Wing 14:46 2004年5月10日 (UTC)
Lorenzarius所說的的確很了不起,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假如A殺了B,被C看見了,那麼你要寫下"C看見了A殺了B",如果A被判決是兇手,你要寫"根據某月某日在某地某政府的判決,某政府的官方觀點是A殺了B「然後再出各個人對這個事件是評價,無論A,B,C和你是什麼關係,都要嚴格的遵守,即使這麼做會被萬人唾罵,我們的目的不是記錄所謂的真理,而是把我們所知道的所有肯定的事實都記錄下來。我們要記錄的事情,不是我們所認為的事實,而是把所有人眼中的事實都寫下來讓所有人看,並且完全不在乎後果是什麼,我們應該記錄「在日本的一些民眾看來:這場戰爭是日本帝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一個階段,只不過當中有些中國人反抗,所以他們要出兵震壓這場支那事變,在絕大多數的居住在中國大陸的人看來:這是一場反對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戰爭」,即使所有的日本人都贊同中國人的觀點,那麼我們也只能寫下「在居住在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絕大多數人看來: 這是一場反對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戰爭「,而不能只寫下」這是一場反對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戰爭「,即使我們這麼做會得罪所有的中國人,會被所有的中國人罵作」漢奸「,我們依然要這麼做。這才是中立的原則。司馬遷被漢武帝閹割,但是他依然記錄了漢武帝的功績,他排除了個人的好惡,我們要作的,就是超越司馬遷,排除一切我們靈魂深處舊有的一切觀念,不參雜任何個人感情,這才是WIKI的精神Shishishishi 07:44 2007年3月13日 (UTC)



近期我看見一些比較敏感和引起民組爭議的題目如南京大屠殺抗日戰爭等多次被刪。我們應該是不是想一想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對待這些題目。抗日戰爭對中國人民當然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對日本人民也是十分痛苦的。事實上戰爭對雙方都是不利的。維基戰區加拿大集團軍司令 (對話、留言按這裏) 22:58 2004年3月19日 (UTC)

「抗日戰爭」這個名稱不夠中立嗎?如果此名稱有違中立原則,莫非連「侵略」之類的詞都要改為「進入」了?那和日本篡改教科書有什麼差別?Jameswong915 01:56 2005年1月20日 (UTC)

叫「中國抗日戰爭」較好Wayne of Hsinchu 08:41 2005年2月12日 (UTC)

(以下「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實上我也是很厭惡看到有些以中國為中心的資料。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都封鎖台灣的資訊,讓中國的人民一直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卻特意的封鎖 *.gov.tw 的網站。 對內又宣稱什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還把台灣的總統選舉講成是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算什麼? 台灣人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下,力拼言論自由幾十年的成果,到今天台灣人想要對自已生活這麼長久的土地,做任何決定還要由中國來管? 那些口口聲聲講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人,請你們能告訴我,中國哪天在台灣執政過了? 等到有天中國真的派解放軍來侵略台灣,那台灣人民又會怎麼想? 特別是在中國經商的台灣人,他們投資中國,自家卻被侵略,又怎麼想? --Rickz 14:25 2004年5月10日 (UTC)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什麼中立的觀點,孔子寫〈春秋〉,有春秋筆法;司馬遷寫〈史記〉,筆下自有褒貶。美國之音,BBC,何嘗不是將西方的觀點傳播到東方。我認為,中文的維基百科,應體現華人同文同種的風格,應該是非分明,所謂「中立的觀點」實質上是要求寫作者,心平氣和,少一些感情色彩,多一些事實記述。--fangz

看來您誤會了維基百科的中立觀點基本政策。實際上中立觀點並不是一個觀點,它指的並不是世上有某一個觀點是中立無偏見的;中立觀點政策實質上是要求寫作者把爭論中每一個觀點都要公平地表達出來。 --Lorenzarius 10:37 2004年6月20日 (UTC)
「少一些感情色彩」是很正確的,但您話中的感情色彩並不少。「宣稱什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不是中共的「意旨」,想必您也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無反對票通過《反國家分裂法》的事情——這些代表可不全是中共黨員,而據我所知,投票的確是無記名投票。關於中國的執政——你是否認為清政府/清國不是中國?那麼中華民國是誰的繼承者?在台灣,並不是大多數人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侵略」一詞我認為不合適。

關於「解放」這個詞彙

剛剛看到一個問題,相聲這一條中說「1949年中國解放」,其實這指的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這個詞是否合適呢?是否具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心的意味呢?--hunry 15:39 2004年9月20日 (UTC)

這個詞彙絕對不中立。我可以接受把但是相對於日本侵略中國後奪回的土地稱之為「解放」。——希望這個不會出現「抗日戰爭」這樣的爭坳。目前很多關於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的條目當中發現用「解放」來描述中國共產黨獲得某地控制權的事件,例如在格爾木。個人感覺這是嚴重違反中立原則的。不知道對於前一種情況,Wiki有沒有約定俗成的修改慣例?「某年月日,中國共產黨政權控制了某某某地?」——似乎聽上去有點古怪?--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2:16 2005年6月22日 (UTC)
解放是用來表明戰爭的正義性的,在內戰中,任何一方都是正義的一方,都可以稱為「解放」,但在對外戰爭中就不必了,還是用「佔領」合適。--222.134.118.150 09:23 2005年8月18日 (UTC)

移出的內容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互聯網上設下政治審查,除非用戶懂得繞過審查的技術,否則很難在中國,就一些具爭議性的條目,或與政治、歷史相關的條目,取得準確的資料撰寫條目,或對條目作出查核工作。一旦要對與政治、新聞、傳媒等敏感問題相關條目作出編輯或刪除要求,中國的維基人可以要求來自海外沒有類似審查地區的用戶,例如香港和台灣,替你進你進行查證工作。當然,這一切要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進行,而作出這類查證工作,有可能要冒着遭到執法機關滋擾的風險。

並沒有如此誇張。而且這有違維基百科的宗旨--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35 2004年12月2日 (UTC)

如果中文維基要建立公信力,那你必須保證所有管理人或編輯者,可以公平無礙找到互聯網一切可以找的東西。如果任由中國的維基人單憑中國Google有限經過濾的資料,評斷其他人編輯的東西,那中文維基肯定成為眾多語文維基中最聲譽掃地的一個。

這樣,我會建議繁體維基與簡體維基分家。--Martinoei 12:01 2004年12月2日 (UTC)

中文版並不傾向任何政治觀點,維基百科編寫所使用的材料也並不僅限於互聯網上的內容,您這樣做就是在製造用戶之間的不平等,維基百科的中立政策就是可以沒有偏見的表達各種觀點。何況,互聯網上的資料也不能代表一切觀點。而且就維基百科的立場而言,任何人都可以評斷其他任何人編輯的東西,無論對錯。討論的結果只是為了讓維基百科變得更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14 2004年12月2日 (UTC)
但問題在,一旦要投票刪除或修改時怎辦?--Martinoei 18:12 2004年12月2日 (UTC)
修改可以討論,投票刪除可以投票呀--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24 2004年12月2日 (UTC)
但問題在於,中國用戶在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Martinoei 05:46 2004年12月3日 (UTC)

基於中國有網絡審查的現況,希望港澳台和國外的用戶可以多下點工夫,討論時儘量羅列證據,我相信理性討論比限制投票權有助解決問題。-- Gakmo Talk [[]] 06:19 2004年12月3日 (UTC)

  • 在條目正文中適當表述觀點、討論頁中討論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維基的參與者還比較理智,若有人不講理可到Wikipedia:聊天頁面反映。我想黃先生的觀點可以合理加入到神五等不同條目中,這樣既能迴避爭議,又能達到共享知識的目標--冷玉 06:26 2004年12月3日 (UTC)


"另外請避免使用「內地」指中國大陸,「內地」僅適用於地理學上的「內陸」之意 "

——同理,是不是「大陸」二字也應被禁止呢?「大陸僅僅適用地理學上的大陸之意」

Eternal 10:53 2005年5月7日 (UTC)

可以叫「中國大陸」Armor 22:45 2005年6月12日 (UTC)

可以,但是要確保有中國二字。那也可以叫「中國內地」。--咕咕咕 (What's in your mind?) 12:16 2005年6月22日 (UTC)

中國(有歧義)就是地理上的指中國大陸,或管治上指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效管治地區,或民族上相信自己是中國人所產生的虛擬社群的主流聚居地。(not registered, 7 Dec, 23:00 HKT)

「歷史例子」中的問題

歷史例子 中國中心:「岳飛是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上面那句話是誰說的?有根據麼?「民族英雄」加在岳飛頭上本來就不合適。

(加注討論) 「民族」這個詞語也容易成為中國中心。中國與歐洲不同,中國要到達二十世紀才普遍地有民族的觀念,連毛澤東在搞湖南獨立時也承認當時的中國並沒有民族觀念(見毛澤東早期文稿),隨便把一九二零前的中國想像成一個成熟的民族國家,那是非常偏離現實。當然很多民族在未成為民族國家之前也有很多民族神話,但把地方神話與地方幻想當成事實一樣陳述,例如說「女渦是中國的守護神」或「林則徐是民族英雄」,這就是塗上地方色彩了。(not registered, 7 Dec, 23:00 HKT)

避免本位中心

避免本位中心:維基百科是按照語言劃分的,然而中文維基百科也僅是根據此規則使用中文,她並不是任何國家的百科條目。來自世界每個地區的參與者都要避免各自的「國家中心」。如果您是來自中國地區的參與者,請一定要努力避免「中國中心」。如果您是來自台灣地區的參與者,請一定要努力避免「台灣中心」。

--166.111.159.226 18:32 2005年10月26日 (UTC)

「避免中國中心」更名討論

以下內容移動自互助客棧

建議 Wikipedia:避免中國中心 改為 Wikipedia:避免本位中心

避免本位中心:維基百科是按照語言劃分的,然而中文維基百科也僅是根據此規則使用中文,她並不是任何國家的百科條目。來自世界每個地區的參與者都要避免各自的「國家中心」。如果您是來自中國地區的參與者,請一定要努力避免「中國中心」。如果您是來自台灣地區的參與者,請一定要努力避免「台灣中心」。

--166.111.159.226 18:36 2005年10月26日 (UTC)

同意,如果得到多人用以的話便實行吧。zzz....很睏I.H.S.V. (叫醒我) 19:29 2005年10月26日 (UTC)
「避免自我中心」、「避免本國中心」如何?-- Tonync (talk) 01:30 2005年10月27日 (UTC)
  • 同意這個提議,但最後可能要投票決定最後的名稱。大家可以先提可能合適的名稱。--瀑布汗 瀑布屋 01:37 2005年10月27日 (UTC)
支持,符合wiki精神。--Smartneddy淘氣的金絲猴 (Talk) 02:07 2005年10月27日 (UTC)
支持!地域中心並不一定是中國中心,因為維基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Wengier留言) 02:10 2005年10月27日 (UTC)
支持作變更,「本國」或「地域」都不錯。--ffaarr (talk) 07:57 2005年10月27日 (UTC)
我覺得"地域中心"比較好一些,比較中性,而且充分表達了含義。"本國中心"這個用語可能會引發關於台灣屬性的爭議,我個人建議避免在這裏引發爭議。而且我們還要考慮到香港、澳門等地區。--166.111.159.226 08:45 2005年10月27日 (UTC)
支持這個意見。--Riemann 02:47 2005年10月31日 (UTC)

進一步的建議:將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或其它的名稱)作為主條目,現在的Wikipedia:避免中國中心作為子條目保留,同時建立對等的子條目Wikipedia:避免台灣中心;若在沒有特指的情況下,我建議主要使用"避免地域中心"之類的用語;若沒有特指,提及避免中國中心時應同時提及避免台灣中心。

--166.111.159.226 09:44 2005年10月27日 (UTC)

以上內容移動自互助客棧

中國中心這個例子我覺得不恰當:鳳山:「行政劃分: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非中國人不一定知道雲南省在中國;況且台灣高雄縣的縣治亦稱鳳山,且有新舊之分,舊城為今左營區,今日則在鳳山市) 沒有中國中心:「鳳山鎮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政府行政中心是鳳慶城。」 因為是中文維基,省級應該沒有問題了,而且,雲南、台灣、上海、香港、新加坡,基本上還是一個層級的,如果雲南省都非要加中國不可,台灣是不是也要加上中國台灣或者中華民國台灣?非中國人不一定知道台灣在中國(中華民國)。這樣有點吹毛求疵、太過了,而且顯得很累贅。中文中,省級名稱就足夠了,畢竟不同於英語,使用英語的國家數量大概可以和使用中文的省級單位的數量差不多吧。儘管使用中文也有全球性,但是會看中文百科全書的一般都會知道某某省(以及直轄市)、以及香港、台灣、澳門、新加坡這些地方。 海納百川如實開放包容尊重 12:52 2005年12月18日 (UTC)

所謂"避免地域中心"這一表述絕對是有語法上的問題的,讓人看了覺得很彆扭.應該換為"避免地域本位意識".

我省、我市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聊天 我剛才把泉州的地理一節稍微整理,主要是把段落格式和標點符號改得與維基百科其他文章一致。在修整的時候,看到文中有兩個地方把「泉州市」稱為「我市」。我猜這是從什麼官方文件中抄下來的吧?所以會有這種情形(這樣算不算出處可疑啊?)
本來很擔心這種情形很多,還好,用Google去查,發現這種情形還只有幾件:我省有3項、我市有8項,排除引文和討論頁的部分,算起來兩者合計5項。比我想像會中應該有的數量少很多。真是萬幸!--mingwangx 10:50 2006年2月16日 (UTC)

含有「我市」的福清已經被查明存在大量侵權的地方,回退到乾淨版本:P,看來這些「我〇」有必要注意審查,看看「我縣」「我國」怎麼樣?--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10:56 2006年2月16日 (UTC)
用Google查我縣有2項。但是我國就多了,高達474項。這下子有的忙了。--mingwangx 11:01 2006年2月16日 (UTC)
有幾個似乎是google鏡像頁面的問題,早已被修改,我市/我省應該已經檢查完了,「我縣」我這兒反而是查不到(一個沒有)那個「我國」-_-||希望都只是單純的文獻引動導致的。--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12:58 2006年2月16日 (UTC)
要不要查查本國本市本港本校等?我都改過不知多少了……--minghong 04:11 2006年2月17日 (UTC)
有些用「本國」的地方,意思是「該國」,並不一定是地域中心的用語,但當然改為「該國」會較好。--Hello World! () 08:51 2006年2月17日 (UTC)
用第三人稱的「該」會比第一人稱的「本」還妥當。--Ellery 06:53 2006年6月6日 (UTC)

這幾篇文遣詞十分古怪:韓國真耶穌教會史臺灣真耶穌教會史中國真耶穌教會史 --Hello World! () 07:00 2006年2月19日 (UTC)

政治例子中的第二條例子必須刪去

在中國中心的政治例子中,有這樣一條:

  • 中國中心:「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沒有中國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是,實際上,以這條做例子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首先,中國一詞並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它同樣是中華民國的簡稱。

其次,在這個世界上,目前並不存在一個名為台灣的國家。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承認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或者承認台灣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也就是說,台灣或者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是屬於中華民國,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台灣屬於中國這一點是明確的、不會改變的。

雖然,持有台灣獨立觀點的人士並不贊同這一說法。但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個論斷並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僅僅是極少數人所持有的觀點罷了。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些人所持有的這種與事實不符的觀點,就把該條作為中國中心的例子,是嚴重地違反中立觀點的。

SuperMouse 15:37 2006年6月18日 (UTC)SuperMouse

想了很久,的確不太對勁。「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確有觀點上的問題,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的主權由中華民國有效行使」是個客觀的事實。而台灣屬不屬於中國?大哉問,Talk:台灣問題有許多評論。 我這樣改如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中國只有一個,且台灣屬於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雖然我還是沒把握寫的很好... --笨笨的小B | 茶飲 08:00 2006年6月24日 (UTC)

路過插咀:我認為應該簡單地改為這樣便可: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 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惟現時台灣是由中華民國實際管轄。)」括號這句可以考慮是否寫出來。

-- Kevinhksouth (Talk) 08:11 2006年6月24日 (UTC)

其實上文的例子仍然是中國中心的例子,而且,未經討論就直接刪去內容,也很失禮,我認為此例應該立即補回,然後經理性討論才給予刪除。 首先指出,無論台灣國是否存在,都不影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中國中心性質,這是不需要涉及台獨信仰才可駁斥的的非中立說法。SuperMouse 舉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及其邦交國的官方立場,本身已經不自覺陷入「中國為主」的想法裏。我們忘卻「主權國」的國際外交遊戲只不過是用來簡易解決紛爭的方法,把一些人群劃成法人,一些人群劃成非法人,因此有些人在國際政治上面前根本不是人,但在我們討論事實,這些人仍是自然人,不需要我們承認與否,也不必理會這些自然人在聯合國有沒有代表。如果我們把主權國當成「必需被承認才算存在」,雖然這不算是中國中心,但仍然是一項偏見,只少在學術層面上是偏見,因為世界仍然有不需被承認的主權國理論。我們不應把大多數迷信的事說成中立事實,有些規則的訂立只是為了政治方便,但在我們面前,我們只可以說聯合國訂立什麼規則或作出什麼決定是事實,但不可以等同說那些規則與決定內容本身便是事實,即是是主權也是一樣,沒有紛爭的主權當然可以算是事實,但請勿利用「主權」這類空泛語成為壓制紛爭的理由。

-- (not registered, 2006-Dec-7 23:57 HKT)

這個討論很久未有更新了。 很贊同Kevinhksouth的建議改動為: 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Scissorhands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9:12 (UTC)

正體文化中心與簡體文化中心

在一些情況之下,例如「訊息」與「信息」,也會出現地域中心的問題,而且顯示方式並不是政治或民族觀念上的自我中心,而是出現正體文化中心不尊重簡體文化,反者是簡體文化中心不尊重正體文化的情形。「信息」並不是「訊息」的簡化字,也不是語意相等,但是為了互相尊重,在不涉及語意差別的情形下,「訊息」在簡體字中應該翻譯成「信息」,反之亦然。文化上應該採用包容文化差異,不應該利用語文中顯示「正體字是中文主流」或「簡體字是中文主流」的心態。-- (not registered, 2006-Dec-8 1:20 HKT)

政治例子中的第五條例子必須刪去

第五條例子:

  • 沒有中國中心:「聯合國與主流國際政權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理由如下:

  • 「主流國際政權」的定義並不明確,並且與不同時期的國際情勢有關。例如蘇聯解體之前,應也算是主流國際政權之一。
  • 即便是公認的主流國際政權,其外交政策也不見得會維持不變。維基百科不宜基於特定時期的狀況認定某政權的外交觀點。
  • 聯合國並無決議案做出上述的表述。

因此這個敘述仍有中國中心的嫌疑,以之作為範例似乎不妥,建議刪除。


Taedlar 2007年10月9日 (二) 10:19 (UTC)

贊同。這個例子的詞語有幾個含糊之處。

「主流國際政權」欠清晰定義,何謂「主流」?是指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安理會成員國?七大工業國?歐盟?亞太經合組織國家?還是其他?

另外,「中國」也是含糊的概念。因為它既可指文化上的中國(即「中華文化圈」),也可指政治上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排名不分先後)。

還有,「視」也是一個含糊的動詞,因為如果我們暫時理解「中國」為一個政權的話,據我所知,聯合國並無任何相關決議、聲明宣稱「台灣是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聯合國只是在70年代末接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強之一的代表,取消了「中華民國」的會員資格,但並未因此而宣稱「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一部分。那麼,「視」是甚麼意思?

因此,在如此含糊的語句裏,即還未弄清其語句的內容時,根本談不上這語句有沒有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為中心」,故贊同刪除此條。

Scissorhands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8:36 (UTC)

「中文是華人的語言」並無不妥

「中文是華人的語言」一句不暗示中文是華人專利,例如「日語是日本人的語言」、「基督教是美國人的宗教」等句子並無不妥,大家都只是一個事實陳述(Statement of fact)。不少外地人例如台灣、香港人也懂得日語,「日語是日本人的語言」依然是正確的,無日人中心的成分,除非句子改爲「日語只是日本人的語言」。 219.78.51.128 (留言) 2009年3月22日 (日) 04:59 (UTC)

「日語是日本人的語言」是正確,但「基督教是美國人的宗教」卻不正確,相當多美國人不信基督教,而且越來越多美國人不信各種宗教包括基督教。美國人也包括華裔美國人,典型的美國華人信玉帝觀音而不信基督教。信基督教的不只有美國人,菲律賓人、盧旺達人之類,都有大量的信基督教。基督教是猶太民族宗教文化或者猶太教衍生出來的宗教,那是正確的。Chineseamerica (留言) 2009年3月23日 (一) 11:53 (UTC)

案例說明不要採用有爭議性的案例。應採用毫無爭議的典型案例。華文是華人的語言,中文是中國人的語言,都沒有錯誤。並沒後說華文是華人的語言,就不讓其他人學習使用。 -Sikes (留言) 2009年3月23日 (一) 11:21 (UTC)

儘量避免任何主觀的用語,如果說「英語是英國人的語言」,那麼會有很多人不同意的,因為許許多多的美國人、新加坡人都說英語、以英語為母語,但他們不是英國人。反之,有些英國人如蘇格蘭、威爾斯人、北愛爾蘭人也會不同意的,因為他們的母語是蘇格蘭語、威爾斯語、愛爾蘭語而不是英語;
同樣的,如果說「華語是華人的語言」,那麼,在馬來西亞東馬,有不少土著原住民都會說華語寫漢字的,反之,在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也有許多自認是華人的人卻是不會說華語的。
真正沒有民族中心的說法是,「華語是中國大陸、台灣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少海外華人所使用的語言」等等。——白布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14:08 (UTC)

WP:避免地域中心是否有被濫用的趨勢?

這個方針在涉及兩岸四地內容的討論時經常被提出,但在下認為目前對方針的適用明顯的擴大化了。

觀方針中所說的各種情況,除了地理方面的第一種之外,全部符合這樣一個特徵:當這些文字被區域外的人使用時,有可能產生錯誤。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多並不符合方針中所列特徵的情況也被說成是地域中心。例如亞冠聯賽中只列出了中國大陸的參賽記錄所以被摺疊處理,又如有人認為中國大陸鄉級行政區模板中因為有注音等其他標註讀音的方式所以不應該出現漢語拼音標註等等。而這些內容實際上是有用的。

我認為方針內容的擴大解讀會影響編輯質量,因此希望各位考慮,是否應該把「什麼不是地域中心」類似的內容在方針中更加明確(目前只有一句「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性的條目內容上的中國中心或者華語圈中心,即側重介紹中國或者華語圈自己的內容,是適當的」)。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Rafom對話貢獻)於2009年5月21日 (四) 00:10加入。

雖然此原則的確常有遭濫用的狀況,但是在處理內文編寫時注重比例原則,仍然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如果主題是一家來自歐洲或美國的連鎖零售商,但內文卻全在介紹該廠商於中國大陸或台灣的展店分佈且寫得鉅細靡遺時,這就是錯誤的比例)。—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5月21日 (四) 02:50 (UTC)
確實有被濫用和擴大的趨勢,關鍵問題是:避免地域中心被曲解為避免中文中心。這裏是中文百科,中文相關內容佔多數是應該的,而同樣非中文相關內容無論從條目數量、條目內的比例、內容質量來說都不及中文內容,也是一點都不奇怪甚至應該的。
就說亞洲冠軍聯賽的問題,實際上中文世界存有的絕大多數資料都是與中國大陸的球隊有關的,為什麼?因為這實際上是中文世界最關注的內容,直到今年新加坡有一支球隊進入正賽之前,也是唯一有資格參加這一比賽的「中文系」地區。中文資料最多、最齊全,所以被收錄到中文百科,有什麼問題?如果有人有興趣弄日本球隊、韓國球隊、伊朗球隊的資料,沒有人阻攔,但是並不能以沒有其它地區相等內容為藉口就阻止中文世界相關內容出現。這就好比說中文百科沒有被英文文化視為人民英雄開山鼻祖的en:Boudica,所以我們不能寫黃帝炎帝一樣。
記得科舉條目覆審的時候的某個爭議還是沒有詳細介紹越南科舉、日本科舉,被認為地域中心所以不應該作為特色條目之類。不要忘了,百科是反映、記錄現實世界知識狀況的,而不是主動創造知識。試問整個中文世界有多少人關心、了解越南科舉?整個中文世界有多少相關文獻記錄越南科舉?和中國科舉比較一下比例是多少?當然並不是說現有中文世界相關內容少,我們就不能寫。但是現有中文世界相關內容少,就不應該強求任何人寫,同時不應該以「防止地域中心」為理由阻止中文世界實際大量關注的內容出現。—Msuker (留言) 2009年5月25日 (一) 06:32 (UTC)
中文維基百科反映的是全世界人類知識的摘要,而不是中文世界的人類知識的摘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5月25日 (一) 07:50 (UTC)
這裏的問題大家都清楚,但當這個知識因為另一邊的資料不夠時,是不是就變成否定資料夠的那一方面的理由呢?如果以維基的角度,應該是等其他人補充回缺失的部份,現在卻是資料充足的部份受害,這又是不是合適的呢……--onsf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07:01 (UTC)
回應一下大象的觀點,作者原意以何種比例寫條目是作者的自由,只要內容本身沒問題就行。至於一個條目內容不合比例可以作為評選優良和特色的一個指標,但是並不能作為不讓人家寫的理由。還有就是一部分內容是否寫的過於瑣細不是看它與其他內容比例如何而是這部分內容本身是否有如此詳細書寫的必要。所以即使是在歐美的連鎖商條目中都只寫中國分店的內容也很可能只是歐洲分店的內容還沒寫而已,並不一定是錯誤的比例。至於分店內容是否有必要寫的過分詳細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跟地域中心是沒有關係的。  Mu©dener  留 言  2009年5月29日 (五) 04:49 (UTC)
我想大象只是舉一個例子,分店網是瑣碎內容,但是在無總公司歷史的情況下詳細介紹該公司的大中華地區分公司歷史恐怕就不太妥當了。當然,就算條目是地域中心,除非是非百科內容等提刪、移除理由,否則需要的是掛上{{globalize}},然後留待其他人擴充,而不是把地域中心的內容刪除。—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29日 (五) 12:55 (UTC)

中立、客觀用語的界定

關於中華民族中心

應該擴大定義為民族主義中心,因為這可以包含如:大和民族中心,例如寫入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其實,在日本北海道與本州北部沿海就生活着一個少數民族-阿伊努族(日語:アイヌ Ainu;或翻譯成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蝦夷人)。—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14日 (三) 09:08 (UTC)

( ✓ )同意-TW-mmm333k (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09:21 (UTC)
( ✓ )同意,現時日本還有琉球族--Ws227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11:34 (UTC)

關於避免地域中心方針的問題

在「避免其它地域中心」一節,說:

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性的條目內容中,中國中心或華語圈中心側重介紹中國或華語圈區域自己的內容是適當的,而不要重點性地介紹中國或者華語圈以外的內容而造成喧賓奪主。

這種表述是否就是一種地域中心呢?在中文維基百科側重中國中心或華語圈中心的內容是適當的?重點介紹華語圈以外的內容則是喧賓奪主?這種表述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地域中心和NPOV問題。中文維基百科不應該側重於某種文化/語言下的內容,而是應該公平表述(所謂公平表述,可以參考WP:NPOV#不合理的比重)。目前方針的這種敘述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地域中心的表現。--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日 (日) 13:22 (UTC)

是以前反對英文中心時遺留下來的嗎?—Snorri (留言) 2010年8月1日 (日) 13:43 (UTC)

我最近有將「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此頁面潤過稿,但我基本上只有改錯字和調正用法錯誤的標點符號與語法,並沒有擅自更動語意。若是大家對於此句討論出需要調整的方向,我可以再協助更改。-TW-mmm333k (留言) 2010年8月1日 (日) 14:30 (UTC)
  • 我想這並非是「不合理的比重」問題。對於條目名詞概念本身產生重要影響的內容(即使來自華語圈以外地域),亦當可以在辭源、歷史等做主要或特別介紹,以準確表述條目含意。至於舉例釋義部分,在中文維基百科中,以華語圈為主,我想並無不妥。

  在「政黨」條目中,歷史介紹基本使用了歐美地區的有關內容,因歐美地區內容被認為是對政黨概念「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在產生和歷史等介紹中,歐美地區為主,應屬合理。但仍建議次要的加入華語圈政黨產生歷史的簡述。

  而政黨並非英美特有,今時今日,中港台政黨與英美法政黨並無地位的差異。在中文版條目下的對現代世界各地政黨的示例介紹中(政黨#世界各地的政黨一節),以「中華民國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香港政黨」為主,則是本地撰寫人和閱讀人自然的側重,並無不妥,並不會影響辭意絕對概念的表述,相反的,會幫助使用者更好的理解條目內容。惟應使用中立的語言詞句。亦仍建議次要的加入其他現代世界主要地區政黨簡介。


  我經常查閱一些跨地區的條目,對於非中文區的事物,通常會去相應地區語言版本的條目去瞭解,比如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當我想知道其在日本的情況時,我會打開日文PHS條目,來查看它在日本的情況。

  相信其他使用者也會經常有此經歷,當一個懂中文的歐美人想要在維基百科瞭解中港台政黨概況時,他會試着打開中文版條目,如果完全沒有看到中港台政黨,就連舉例介紹中亦全是英美法政黨,會不會感到很奇怪,和覺得「噢,是不是只有英美法才有政黨啊…」?


  維基百科各個語言版本,並不是簡單的互相翻譯,各個語言版本有所不同應屬適當。對於翻譯的外文條目,那個語言原先自然的地域側重,也會在不斷的改進當中, 自然的有所變化。如果如此刻意要求絕對禁止出現本區地域化內容,由於真理的一元性,維基百科各語言版本恐終將變成與機器翻譯無異。

  維基百科是秉承中立的百科全書,對於百科全書而言,不應考慮詞彙「敏感」與否,亦不應受到任何內容審查或「和諧」

  以下的舉例未必準確而僅供參考。當我們安裝中文版Windows XP,預設有注音、倉頡等中文輸入法,而沒有法語、日語等輸入法。如要使用法語、日語輸入,需人工添加。中文版Windows XP把中文輸入法放在主要位置,並非是不公平設計,而是因為中文版本身是主要面對中文用戶。而這並未改變Windows XP可以提供完整多語言支援的特性,且這種多語言支援並不偏向於任何一種語言。

By:Sakuradate (留言) 2010年8月2日 (一) 12:51 (UTC)

樓上說的很對。中文維基首先要考慮到中文使用人群的習慣,一味的以「防止地域中心」的名義來行事未免過於僵化。--玖巧仔留言 2010年8月2日 (一) 13:19 (UTC)

有個辦法是,在介紹某事物在世界各地的情況時,把具體的內容分散到各個子條目去:正如優良條目西班牙同性婚姻那樣。這樣做的話,總體的介紹完全可以按照更大的地區(如東亞、北歐等等)來劃分,然後通過大量的連結將讀者送到他們感興趣的子條目去。這樣能在獨立的子條目中完整充分地介紹單獨地區的各種情況,根本不會背上地域中心的包袱。而在總體介紹上,既能解決總體介紹因側重不同而造成的諸多爭議,還可以讓總體介紹避免因介紹國家不完整導致的地域中心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8月2日 (一) 13:57 (UTC)

不是不能出現本地事物,而是應該根據條目主題看是否有必要加入本地區事物。Sakuradate說的問題正是維基百科的一個大問題,也正是WP:NPOV方針所要極力避免的問題。這和windows的例子完全不同。一個理想化的維基百科條目,其最終的版本必然是各語言版本在內容上趨於一致(當然在表述上會有各種表達方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日 (二) 02:52 (UTC)
本地或華語圈事物應該要有,但不應完全側重於本地或華語圈的內容,如果各地相關內容平均分配,那就既不會喧賓奪主,又不會地域中心。方針有必要修改--Ws227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03:04 (UTC)
關於上述方針文字是在此時加入的[1]--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日 (二) 03:42 (UTC)
在一個普適於整個人類的主題中,「各地相關內容平均分配」並不現實。首先,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每個國家一句話,都要200多句,如果以一句話15個漢字算,那就要至少3000字,也就是9k字節,已經遠超一個新條目推薦的字數;其次,參考WP:NPOV#不合理的比重,平均分配將是一種不公平的表述,因為少數觀點與多數觀點有相同的比重,違反NPOV原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日 (二) 03:48 (UTC)


  • 理想化的維基百科條目各語言版本也許將是「趨於」一致的,然而由於地區性語言習慣,認知範圍乃至思維方式自然產生的地域性偏重卻是難免長期存在的,這並不應成為一個缺陷,相反卻是遵循了Wikipedia:中立的觀點#不合理的比重,也適合了用戶的需求。


  1. 實際撰寫能力影響:對於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而言,條目中的中港台內容也許80%的人會重點閱讀,10%的人會去修改完善,而英美法內容也許只有10%的人會注意去閱讀,0.1%的人能夠去修改完善。使用者的關注度和實際能力決定了華語圈內容會更受到關注,和有更多機會被修改完善,所以本語言區的內容才自然的更加趨於完整、準確和具體。維基百科乃是自由的百科全書,不斷接受着用戶的改進,永無止境,並非類似大英百科全書僅由數名專家編篡而成,在某日定稿出版。

  2. 流行程度和更受歡迎的觀點: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不合理的比重的有關指引,

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

請記住,我們是根據觀點在可靠來源中的流行程度來確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維基百科編者來確定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文維基百科當中,現時中港台政黨內容是受歡迎的,至少未淪落到「極少數」的程度,儘管在英文版中可能鮮有人問津;
  正如同:在日文維基百科當中,日本麻將內容是受歡迎的,至少未淪落到「極少數」的程度,盡管在中文版中可能鮮有人問津;
  如果在中文版政黨條目因英美法對政黨影響較大而僅僅允許介紹英美法政黨,或在日文麻將條目中因麻將在中國誕生而禁止介紹麻將在日本的情況,海納百川的維基百科也許會淪為歷史或專業研究者才會問津的晦澀難懂的超精煉資料庫。
  維基百科陸續提供了舊版界面,純文字版,手機版;中文維基百科設計了完善的繁簡轉換系統,都是為了使其更易於用戶使用,如果以過高的影響度等標準,一味要求將本語言區的內容刪除,人為的使用戶難以找到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將是有違維基百科初衷與自由特性。
  將所有地區內容全部羅列固然不現實,但本語言區的內容,經常是更受歡迎,更流行,更受關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理應重點介紹。即使在介紹歷史或起源時,全局影響較另一地區(如英美)小,亦應獲「次重點」之位,並加以簡單介紹。當然,這應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安排。

By:Sakuradate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12:09 (UTC)

我很難認同你的觀點。維基百科開宗明義的宗旨是建立一個全人類的知識概要,而不是建立一個中國人的知識概要。如果因為是中文版就要特別關照中文圈的內容和觀點,並不是一種中立的行為。或許一些觀點在中文圈很流行,但是把它置於全人類的視角,或許可能就是少數觀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日 (二) 12:49 (UTC)


  • 並非是「中國人」(或台灣人,香港人,以華語做為母語人士)的視角,而是在全人類視角看來(包括可理解中文的歐美人,日本人,韓國人,非洲人,愛斯基摩人等),華語圈的事物亦理應是中文條目中較受歡迎的內容--因為我想即使是非以華語做為母語人士,在特別前來檢視中文內容時,亦不能不說是有對以中港台為中心的華語圈文化、社會、政治、科技、經濟等進行了解的傾向。
    By:Sakuradate (留言) 2010年8月3日 (二) 15:24 (UTC)

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中文的人寫的條目很容易寫出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和自己熟悉的觀點。而在其他語言維基百科內也有類似的現象。究竟是不是應該趨同,這個不好說……--zy26 was here. 2010年8月4日 (三) 00:32 (UTC)

我覺得所謂的適當就是使本地內容和國際化的內容有一個好的平衡。只有歐美顯然不行,只有華語圈的內容看似更滿足於用戶需求但並不符合維基的初衷。因此一半一半的分配比較恰當。如果是一些確實主要是在非華語圈的事物或者華語圈內不具代表性,可以三分之一說華語圈,三分之一說最具代表性的,三分之一說其他地區的普遍情況。當然,這個比例是需要作者自己拿捏的,也取決於作者自身了解的範圍和程度--教父 (留言) 2010年8月4日 (三) 04:42 (UTC)

如此的話,將NPOV置於何境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2:49 (UTC)
這並非將"WP:NPOV"置於某種令人不悅之境地,而恰恰是遵循中立觀點的表述方式。因為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不合理的比重所述:

根據吉米·威爾士在2003年9月於英語維基百科的郵件列表裏給出的解釋:

如果是多數觀點,那麼提及普遍接受的參考文字便可很容易地證實它;
如果是重要少數觀點,那麼很容易找到一批知名的擁護者;
如果是極少數(或極有限)觀點,那麼它並不屬於維基百科,無論它是否真實,無論你是否能夠證明它,除非它出現在一些補充條目中。

請記住,我們是根據觀點在可靠來源中的流行程度來確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維基百科編者來確定的。

這內容比重的決定(包括極端時「存在與否」的決定)中,流行程度乃屬重要因素,並非僅根據概念影響力(無論是學術上被確認的「影響力」,或是支持它的維基百科編者所認定的「影響力」)。此時更應立足於大眾立場評估流行程度。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中,阿拉伯語,泰米爾語圈的事物可能是缺乏流行性的,但華語圈的事物恐怕很難有機會缺乏流行性。反之,西亞、北非事物又是在阿拉伯語維基百科中因具有流行性而應獲適當介紹的內容。 By: Sakuradate 圏外 2010年8月5日 (四) 03:22 (UTC)

這裏的流行度是從全人類的角度來看的吧?我覺得你的看法有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7:04 (UTC)
根據上述說法,流行程度確定於「可靠來源」。這難於以特定人群界定(全人類或某一人群範圍)。我認為中文維基百科自然會產生更多中文來源(無論是否有被直接選用並列於條目當中),而中文來源自然也體現中文使用圈的常見事物受一定程度關注(並非說,華語圈事物一定是一等受關注的,但在中文版中,往往受到一定程度關注,這種程度會高過其在其他語言版本的情況,而往往使其至少擁有次要位置而獲得一些介紹,而不至於到「極少數」或「完全不」流行--很難想像存在一種東西,使全體華語用戶都對歐美、日韓、非洲等部分感興趣,而惟獨對有關身邊的描述視而不見,除非這種東西完全不存在於華語圈,如:富士山,便顯然無須介紹「在中國(香港/台灣)的富士山……」)。

By: Sakuradate 圏外 2010年8月5日 (四) 11:15 (UTC)

可靠來源從未限定過必須中文,而是任何語言都可以,只要「可靠」,因此不會有你的這種顧慮。因此流行程度也是全球性的,因為可靠來源是全球性的。政黨沒有必要列出中文圈各地區的政黨,因為他對該概念本身沒有什麼重要影響和極其特殊的性質,同樣,其他條目也是應該這樣處理,例如物理學史沒有必要開幾段專門講述中文圈的物理學發展史,大爆炸完全沒必要闡述中國科學家的一些觀點(至少目前中國科學家在此理論上沒有什麼引起國際科學界關注的創見),這都是同一個道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6日 (五) 03:07 (UTC)
我想這便需要根據存在的來源,以「人之常情」來推定其流行性狀態了。「大爆炸」是講地球的起源,這並不存在於今日,也不存在於中文產生後的任何歷史階段,自然可能與中文圈沒有關係,即使是「中國科學家」有重要影響,也僅應記述學術方面的內容(而非「中國的大爆炸……,在中國,大爆炸……」之類一大篇)。而「政黨」,「股份有限公司」,「PHS」等則不同,因今時今日有相應事物存在於華語圈地區,且並非完全無人問津,對於中文版訪問者/編輯者而言,這才是身邊瞭解/想要瞭解的事物,所以固然會有關注度和流行性,且這種關注度和流行性往往會相當高。閱讀者根據身邊的事實,可以更易理解整個條目概念,缺乏了這些描述,訪問者也許會更難於理解條目的概念。By:Sakuradate 圏外 2010年8月6日 (五) 07:22 (UTC)
我只懂中文,不懂外文。我所有資料全從中文書中文網上得到,自然無法避免地域中心,自然而然這就是中文資料的比重。地域中心是無法避免的,必然存在的。--218.174.200.209 (留言) 2010年8月6日 (五) 06:31 (UTC)
贊成修改方針內容。我覺得華語圈事物介紹比重過於詳細是不理想的,但在中文維基會有這種現象是「可理解的」,作為持續修改的百科,我覺得是可接受這樣情況的存在,但不應視為理所當然,應該還是要朝更不具地域中心的方向來精進。ffaarr (talk) 2010年8月6日 (五) 14:34 (UTC)
這條方針無條件「中國中心或華語圈中心」的表述方式確有不妥。有關條目對華語圈的簡述,是藉着其關注者所帶來之「流行性」而產生足以獲得篇幅的「比重」而來。對於非以華語圈為主的條目,該等篇幅得人性化安排,不宜過長,但亦不宜完全刪除或禁止介紹。
  如日文條目中國信託銀行,眾所周知中國信託銀行是一間台灣的銀行,此條目亦合理的以主要篇幅介紹該銀行在台灣的情況和歷史,而最後僅將其在日本的一間分行用較小比重一筆帶過,至於其它國家情況則未有提及。此條目既不宜將所有國家情況全部列出(因條目本身短小),又不宜對日本情況隻字不提(因為即使只在東京有一間分行,也是一定程度受主要讀者即日本居民關注的),也不宜對日本情況大談特談(因該銀行的產生、主要發展和活動等皆在台灣)。By:Sakuradate 圏外 2010年8月6日 (五) 18:09 (UTC)
本討論主題開頭的那句方針里的話,查修訂歷史並未經過社群討論,那麼現在是否應該暫時刪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0日 (二) 12:53 (UTC)
顯然該刪,而且我很好奇是什麼人基於什麼目的加入這個明顯不會令所有人接受的條款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1日 (三) 02:57 (UTC)
(-)反對宜向事主查詢當時之情況及原因(因方針本不應被許可隨意修改)或經社群討論。 (!)意見現已查實為不肖人士胡亂寫上(18AUG2010)
  這方針在其他數個語言版本中未發現類似內容,其表述確非十分妥當,因中文維基中對華語圈的側重應是藉着華語圈事物的較高流行性和關注度,以及歐美圈等事物流行性和關注度的欠乏,自然產生而來,而非無條件的「必以華語圈為中心」。所以,我認為應該適當修改其表達方式 由於為非法寫上,即使修改,亦應重新寫過(18AUG2010)。另,完全針對(direct against)上面一句:我想很難有某個條款能達到「令所有人接受(satisfy)」。
  編輯者應以尊重以普通人為主的多數用戶之關注及可靠來源的流行性為出發點,而非以專業人士、學者、研究者、狂熱愛好者、wikimania等之立場,或地區立場、群體立場、個人立場,來考量地區性敘述(亦包括任何其他分類性敘述)的比重,尤其在完全移除符合維基格式之內容時,要極其謹慎,避免破壞「各個觀點得到充分、正確和正面地表達」。應留意,人們往往對現存的、身邊的、敏感的、同自身有關的、感興趣的事物,較之過往的、異地的、無聊的、同自身無關的、無興趣的事物,有更多的關注。
  此外,維基百科「是按語言來區分而不是國家或地域」,中文維基百科自然會有更多的中文來源。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所述的主要出發點和意圖,乃是「中立觀點」和不讓讀者「迷惑或困擾」,主要是規範了名詞和敘述方式,而並非欲令「各種語言版本在內容上趨於一致」。各語言內容一致的也許是理想的百科全書(An Ideal Encyclopedia),卻不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有大致看過一些非洲等極少數語言維基的條目,那個語言使用區的特色文化等介紹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甚至佔整個語言版本的大部分內容),此時因其「在全世界人的觀念下,不夠重要」為由全部刪除,再從英文德文法文版抄一些使用者毫無興趣的內容,我想是相當可怕的事情,更嚴重些來講,將使維基百科成為文化侵略的工具,加速少數文化的消亡。By: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1日 (三) 09:21 (UTC)
我很奇怪:您為什麼主張要諮詢「事主」?方針不同於一般的頁面,它裏面的每項內容都應該獲得大多數維基人的認可,否則就應重新討論。如果有人故意在方針中加入一段完全與方針無關的文字,您是否認為也需要諮詢事主?另外,我擔心的地域中心實際是這種:像大陸教科書一樣,非得在西方發展出來的某種科學理論上加上一段中國古代靠經驗主義發現的類似現象或純粹的無關而只是表象類似的事物,然後說「我們在幾千年前也發現了這個定理,領先西方多少多少年」。這明顯是為了證明「古代先進論」而弄出來的牽強附會,以滿足一些年輕人脆弱的自尊心。這種東西實際提到一句即可,因為類似的現象在全世界許多文明中都出現過,在西方科學體系建立起來之前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經驗科學,中國沒什麼特別突出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4日 (六) 12:54 (UTC)
針對上段文字的答辯如下:諮詢事主原因,僅是因為方針不可隨意修改,故事主能夠修改顯然應有依據,故應查實該依據,以免遺漏重要資訊。閣下所述之「大陸教科書式」地域中心內容,確嚴重違背中立觀點,其依據亦往往站不住腳,我非常贊同該等內容不應存在於維基百科。我只是主張對於現代的具地域別內容的條目,敘述時應考慮華語圈事物在中文維基較其在其他語言維基更具流行性(假設一個馬來語條目在地域別段落敘述了馬來西亞,印尼,北美,歐洲,日本內容,在中文維基也許更應敘述中港台,北美,歐洲,日本內容--亦假設該地域別內容各地地位本身完全平等)。並非「這裏是中文維基,所以一定要說中國,香港,台灣等是多麼重要,領先了世界多少年,中華文化是多麼先進」等(從閣下提到的神舟號飛船等條目中可見,維基人能夠較好的把握中立原則,該等條目並無中共媒體式充斥讚美之辭)。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4日 (六) 17:56 (UTC)

英文維基也承認系統偏見的存在(en:WP:NPOVFAQ#Anglo-American_focus),這的確是由於主要編寫者使用的語言和所在地區帶來的局限性。我覺得我們對因地域中心造成的系統偏見應抱容忍而不鼓勵,但絕不是禁止的態度。容忍意味着系統偏見可以存在,不鼓勵意味着我們並不認為系統偏見的存在是符合NPOV的,只是由於編者的局限性而必然存在。同時,我們還應鼓勵增加描述其他非中文地區的內容來平衡條目的系統偏見——而不是通過移除現有內容來實現——對某一地區過多的描述則可分離成獨立的條目。--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8月12日 (四) 02:26 (UTC)

維基百科一大堆模板與東西總是以英文命名,系統就是用英文了啦,維基百科本身的結構就是英文,當然會有偏見與地域中心!!--140.130.12.80 (留言) 2010年8月12日 (四) 04:23 (UTC)
(!)意見同意菲菇的意見,適度地域偏重是自然產生的,在可容忍範圍內而不鼓勵的(故上述方針之表達方式應適當修改)。這些內容往往並無地域中心問題(如濫用「我國」「外國」等地域中心辭彙)及符合維基百科格式,以中立的觀點或避免地域中心為由,以過高的要求,移除這些現有內容,則有破壞維基百科豐富內容之憂。應當注意,維基百科不但是中立的,同時也是自由的,海納百川的,還應當是對用戶友好的。至於適量加入其他地區內容來平衡條目,也可以更充分、正確的表達條目內容,惟不宜過於冗長。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2日 (四) 20:58 (UTC)
您的意思是在小孔成像中花大量文字講述墨子對這種現象的記載,而將所有光學解釋都刪除,只在最後提到一句:「西方在XX年也發現了類似原理,落後我國數千年」,以免「來自其他地區的內容」「過於冗長」?哦,我的天,我想您是在設想一種基於古代知識的古代維基百科。要知道:許多許多東西,在中國沒有先例,而是在短短幾百年內在西方出現的。如果要實現這種「不使其他地區的內容過於冗長」的目的,我建議同時恢復八股文開科取士。又或:對現代事物,集中描寫跟中國有關的,比如宇宙飛船就全寫神舟號,哪怕它的大多數據都沒公佈(而同時蘇聯的許多飛船的技術數字在網上都能查到了);也不顧神舟號實際是建立在聯盟號的技術基礎上的事實?這可真是強人所難了,而且有點向韓國起源說靠攏的意思。--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4日 (六) 13:03 (UTC)
針對上段文字的答辯如下:小孔成像乃屬光學現象,與大爆炸類似,該等條目僅是自然相關,記述的內容應屬其現象,幾乎不涉及「地域別」與「語言別」之話題。至於太空飛行器,此中文條目現在十分簡略,僅有概念,功能,結構介紹,而當該條目被讀者不斷擴充,有必要建立對著名裝置進行簡要列舉段落之時,我認為華語圈中國大陸神舟號飛船會受大量關注,應與聯盟號發現號等一併,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中有足夠地位佔據一席之地,惟不宜誇張、冗長或非中立敘述,至於該等飛行器之具體內容,得於專項條目撰寫。
而對於政黨股份有限公司PHS等條目則不同,該等條目具較強「地域別」性格,應擇具流行性、受關注的地域別內容,根據需要分配適當篇幅進行列舉介紹。此時,只介紹歐美政黨,「Co.Ltd.」,日本WILLCOM,卻刪光中港台政黨,中港台公司制度,大眾電信和中國小靈通,顯然是很荒謬的。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4日 (六) 17:56 (UTC)
依我的觀察,中文維基在避免地域中心方面並不比其他語種維基差,至少在歷史類條目中要蓋過英德不少。他們好多觀點就只有歐洲部分。--玖巧仔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00:09 (UTC)
「不比別人差」不是「拒絕做得更好」的理由。順便一提:大塊頭維基里地域中心問題最嚴重的,是日語維基百科。--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4日 (六) 12:39 (UTC)
將此理解為「差」「好」乃是偷換地域中心概念。請留意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基於中立觀點對用語與立場之要求,比重衡量與存廢決定主要取決於流行性和關注度,而這也是基於中立觀點。我不認為適宜用戶使用習慣,符合流行性與關注度等優勢要素可以完全無視。以日文維基最為突出的對本地區事物使用過高比例記述是自然產生,雖有需要進行適當調整,但絕不是一個「嚴重」到需要以犧牲用戶使用習慣,不顧流行性關注度等做為代價來進行毀滅性糾正的原則性問題。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書,而不是用來重置人類思維方式的工具,編輯者應更人性化的,將自己從自身立場抽離,以珍惜和愛護之心去豐富它。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4日 (六) 17:56 (UTC)
你的這番話,明顯應該對我上面那個人說;把地域中心程度分等成「優良中差」是他提出的意見,我只是針對此在邏輯上提出反駁而已。就僅僅回覆你的前兩項:既然你也承認某些內容不該存在於維基百科,那為何還要堅持保存這樣一個擋箭牌?現在我就拿這個擋箭牌來堅持我編輯的類似版本不可更改,您準備如何應付?另外,看您的意思,您是主張「中外俱有,兼容並蓄」,但這豈非本身就與這個明顯是主張「中國至上」的文字衝突嗎?解決「政黨條目中只有歐美內容」的問題難道需要這樣一個「請儘量描寫中國政黨」的方針?一個「儘量使各地觀點同時存在」的方針已經足夠了,再專門加入「中國」字眼(我是真不明白怎麼連這點都有分歧的地方。人家明說了是「中國」,有人非把它曲解為「中文」,已證明「它不是地域中心」,而是參考來源的「語言傾向問題」)有何必要?同時這豈非正是與你上面說的:「某些條目充滿中國內容,是因為編寫者接觸到的材料如何如何」衝突嗎?同樣的道理,我拿來就可以為「某些條目充滿歐美內容」進行辯護,而且還可以完美解釋成:「我不是歐美中心,只是參考來源的語言以英語為主」。您的論點可謂自相衝突。另外,對於方針的理解,證明您明顯是新手。「事主能夠修改顯然應有依據,故應查實該依據,以免遺漏重要資訊」其實不是這樣的,去翻翻互助客棧的檔案,看看以前為了某些管理員擅自在方針里加入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話而吵過多少次架吧!維基其實也不是幻想中那種網絡伊甸園,至少互助客棧這一塊,不是。關於您的其他意見,我完全贊同;我的問題就是:您的這些意見,完全可以在不保留這個充滿偏見與歧義的方針的條件下加以實現。您為何不自己設想一個更明確的方針來取代這段令人質疑的話,並拿到這裏討論呢?或許我和書生都支持您設想出的新版本呢?而且這樣豈不是比這個來路不明的東西好?這才是滿足了「能夠修改顯然應有依據」的條件。--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5日 (日) 02:11 (UTC)
①正如閣下所述這個方針的語言欠妥(偏見與歧異),所以我才希望對方針進行修改。並擔心如若這等方針直接刪除,會成為刪除主義者大肆刪除地域別介紹段落的理由。
②無論歷史上吵架與否,對於每一個案,仍應公正而不魯莽的對待。
③您可能有些誤解我的意思,我認為中文維基中重視華語圈的傾向乃是因用戶對中文的通曉導致對偏重中港台資訊的中文來源的重視使得其自然更流行與受關注而自然產生,絕不是要求「因為是中文維基百科,一定要以華語圈事物為中心」。
④我無條件(unconditionally),絕對(absolutely),永遠(forever)是「新手」,自己也如此認為。所以,當登入維基媒體的任何計劃時,我一直站在「新手」的立場,「把自己想像的一竅不通」。其實在維基以外的網絡世界,我也喜歡這個立場(互助客棧亦應有「把自己想像的一竅不通」的立場,所以我連諸如「NPOV」等方針縮寫都堅持不用,而使用「Wikipedia:中立的觀點」「Wikipedia:Neutral point of view」「Wikipedia:中立的な観点」這類文字,盡管會耗費更多磁碟空間,加重網絡負載)。
⑤我會考慮設計一個更明確的方針來取代這段令人質疑的話,惟我是新手,以新手身分提出,會被老手當回事嗎?
⑥您喝口水,慢慢講。新手,IP用戶,匿名用戶,無經驗者61.206.112.126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06:40 (UTC)

(!)意見補充,模板Template:Globalize的內容

此條目僅具有一部分地區的觀點或資訊,無法完整表達普世通用的觀點,請協助補充以避免偏頗。 歡迎改善本文,或討論本文任何問題。

亦是意圖希望透過補充而不是刪除改善地域化的內容。就算真的遇到通篇地域中心內容,亦希望編輯者將此模板加上,而非刪光那些敘述,緊記地域內容亦往往是有價值的。61.206.112.126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07:55 (UTC)

呵呵,這種感情牌不該在維基上來打。維基雖然號稱自由,但在涉及準確性,版權保護,生者傳記問題方面,並不是個高容忍度的媒體。「把自己想像的一竅不通」這不是個合理的立場,否則,我們也就不必來編輯一份百科全書了,在用戶界面更友好的blog上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是更好?維基不是鼓勵「愛護新手」,而是鼓勵新手儘快變成老手。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翻翻我6年前的第一個對話頁,看看我的新手階段,也是充滿各種和老手的衝突,那裏也有些人是說話很不客氣的。所以新手並不是個要求同情的理由。另外,請不必展示您的日本IP,我們這些有時擔心被請去喝茶的大陸公民承受不起。或許暴露IP是某些人士的自由需要,但並不符合我的需要。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意見,算是你我已經達成一致了吧!請設法去寫一份更好的版本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5日 (日) 08:31 (UTC)
不同於地域比重安排等「酌情」情況,中立、版權、傳記等原則性問題確是不能高度容忍,也很容易理解是沒辦法亦無能力去容忍的。我還是有興趣向事主瞭解一下該方針的來歷。另外我想偏題太遠的討論到對話頁較好。208.53.138.21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09:51 (UTC)
這一點我也贊同,所以我才說「我很好奇是什麼人基於什麼目的加入這個明顯不會令所有人接受的條款的」。不過書生幹什麼去了?我想還是他出面比較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5日 (日) 10:05 (UTC)
又有道樣岸然的傢伙在假借避免地域中心的方針來實施他的陰謀論,例如中國古代歷史就中國古代歷史,明明就與西方很少交流,竟然寫一堆中國古代與西方交流的事情,本末倒置了啦,中國的不講,講那個細枝末節的幹啥!很多東西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然中國的會寫一堆阿,搞不懂有人為什麼一直找避免地域中心的理由一直要刪掉中國的東西,這種去中國化的行為,不恥!就算整個篇幅有出現地域中心的問題也不應該是想着刪掉中國的內容,而是加入其他觀點去改善讓比較平衡一點。還有人住歐美住久了就一直強硬加入一大堆西方觀點西方的東西,其實你也是地域中心阿,一直都寫西方觀點,把非西方的放在哪去了?這是西方文化的入侵。避免地域中心這個方針本來就有極大爭議性,定義模糊,標準何在,何以判定誰是誰非,沒有客觀標準,我要求從正式方針撤下,當作參考方針就好。--140.130.12.66 (留言) 2010年8月16日 (一) 05:16 (UTC)
你是在自我展示什麼叫陰謀論呢,還是在內涵呢?如果是前者,那麼百度蝗漢類貼吧可能比維基百科更適合你,你可以去那裏和大批同好者一起鼓吹「西方文化入侵」嘛。不過首先就請你先不要再用西方發明的電腦了,再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6日 (一) 10:35 (UTC)
我覺得把這句話刪去,要比換一種方式闡釋更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7日 (二) 02:22 (UTC)

已成定論

一切討論都不需要了,直接刪吧。原來這段話是包括真身在內的已被永久封禁的User:十字軍大屠殺的馬甲User:Sikes寫的。此公是著名的反西方-反基督教主義破壞者(看用戶名就知道了),當年和另一個正好相反的基督教至上主義破壞者兩人進行「決鬥」,對維基造成嚴重破壞。他同時還加入了這段文字:「鑒於目前地球人類並未接觸到地球以外的星球的人類,因此,一定條件下的地球中心而非宇宙中心也是適當的,比如不加定語的世界可以用來指宇宙也可以用來指地球,全球的「球」指地球而非其它星球」。但由於惡作劇的目的太明顯,已經被刪除了。

可以直接以破壞的理由將其刪除了。這人明顯是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而跑去方針里胡搞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7日 (二) 03:20 (UTC)

呵呵,我倒覺得此君的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inhorw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04:32 (UTC)

參考這裏:Wikipedia:當前的破壞/十字軍大屠殺。當時好玩的情景我還記得,正好有一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者處處和他對着幹(可能也是某人的馬甲),弄得成天不消停。另外此人的馬甲現在可能還存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8月17日 (二) 03:26 (UTC)

既然證實了這句方針是不肖人士胡亂寫上去的,我支持移除它,即使是修改,亦應重新寫過。至於與此有關之事項處理等宜另行具體商議。(怪不得這句方針有些不協調,我引用時還覺得納悶,但想既然是正式方針的條文,便應該沒有問題…)Sakuradate 公衆Δ 2010年8月17日 (二) 18:28 (UTC)
謝謝Douglasfrankfort提醒,我也覺得納悶呢。現在已經被其他人刪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20日 (五) 06:45 (UTC)

另類情況:中華大一統中心

維基似乎有些支持「繁簡統一」的人存在,常常刻意把簡體條目名稱移動到繁體,造成繁簡、地區詞轉換皆無法正常運作。例如維琪法國的修訂頁就可以發現這個傾向。關於這方面是不是也應該要有個合理規範,避免這些人藉維基宣揚其意識形態?--Gonbom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7: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