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奉俊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奉俊昊
봉준호
奉俊昊在2017年
导演
罗马拼音
Bong Joon-ho
国籍 南韩
出生 (1969-09-14) 1969年9月14日54岁)
职业导演、编剧
教育程度延世大学社会学系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2019年《寄生上流
最佳导演
2019年《寄生上流
最佳原创剧本
2019年《寄生上流
最佳国际影片
2019年《寄生上流
康城影展
金棕榈奖
2019年《寄生上流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剧本
2019年 《寄生上流
最佳外语片
2019年 《寄生上流
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2019年《寄生上流
奉俊昊
谚文봉준호
汉字
文观部式Bong Jun-ho
马-赖式Pong Chunho

奉俊昊(韩语:봉준호,1969年9月14日),韩国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他的电影着重强调社会议题,犯罪悬疑和突然的黑色幽默。他早年首先透过黑色喜剧《绑架门口狗英语플란다스의 개》(2000年)获得一批邪典电影追随者,直到后来他拍摄口碑与票房皆获得巨大成功的惊悚犯罪电影《杀人回忆》(2003年),怪物电影《汉江怪物》(2006年),科幻动作片《雪国列车》,黑色喜剧片《玉子》(2017年)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心理惊悚片《寄生上流》(2019年),《汉江怪物》曾是韩国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寄生上流》是历史上票房最高的韩国电影。

奉的所有电影都是在韩国制作的,尽管《雪国列车》和《玉子》大多台词都是英语。他有两部电影分别于2017年与2019年在康城影展公布,《玉子》和《寄生上流》 ; 后者获得了金棕榈奖,这是首次获得金棕榈奖的韩国电影。《寄生上流》 还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韩国电影,奉俊昊最终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使《寄生上流》 成为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的电影。在2017年,奉俊昊被列入Metacritic的21世纪25名最佳电影导演名单。在2020年,奉被列入时代杂志“年度名单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和彭博社前五十大人物。

早年生涯[编辑]

1969年9月14日,奉俊昊出生于韩国大邱广域市,是家中四兄妹中最小的一个。[1]他的父亲奉相均(1932-2017)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曾在晓星女子大学英语효성여자대학교应用艺术系担任教授。他的母亲朴素英是知名小说家朴泰桓的女儿。[1][2]他的哥哥奉俊秀和他的姐姐奉智熙分别是首尔大学的英语系教授和朝鲜大学时尚造型师系的教授。

奉俊昊从小就受父亲的职业影响,对视觉设计产生深刻的天赋。他跟媒体谈到过往时说:

当他在中学时,他决定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并把青年时期的自己定义为“电影狂热者”。尽管他对电影充满热情,但由于与父母之间的分歧,他进入大学后并没有主修电影导演。 1988年,他进入延世大学社会学系就读,并担任电影俱乐部成员。他曾是杨德昌侯孝贤今村昌平的粉丝。

1994年,他在电影促进委员会所属的韩国电影学院完成了11门导演专业课。在为期两年的课程中,他拍摄许多16毫米短片。他在1993年凭借毕业的短片《白色人》首次亮相,并在温哥华和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放映了他的后两部作品《帧中的回忆》和《支离破碎》。2001年奉俊昊担任同为导演的朋友张俊焕的摄影师,他与朋友们合作创作多部作品。除了拍摄张俊焕的短片《A Hat》外,他还是《来自天地的声音》和《葡萄籽之恋》的助理导演。[4]

演艺事业[编辑]

2000年,《绑架门口狗》作为他的长篇处女作。2003年,他执导了《杀人回忆》,这部作品改编自真人真事华城连环杀人案,讲述十几件连环杀人事件,上映当时吸引了五百万人观看。奉俊昊也因此被誉为当年度最佳导演,以及获得国际赏识。

他的第三部作品是2006年上映的电影《汉江怪物》,打破了大韩民国电影史卖座诸多记录。而这部作品的构思是源自奉俊昊对于韩国在1990年代后期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的感悟,这些场景都完整的呈现在作品里。

2019年5月,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在第72届康城影展上夺得金棕榈奖。奉俊昊由此成为首度获此殊荣的韩国导演。这是金基德2012年凭《圣殇》获威尼斯金狮奖李沧东2010年凭《生命之诗》获康城最佳剧本奖后韩国导演再次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捧得大奖。《寄生上流》同时拿下第77届金球奖、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外语片,其本人亦获提名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导演,并最终获得后者。

2019年12月19日,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授予奉俊昊“银冠文化勋章”。

2020年2月9日,《寄生上流》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同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国际影片等四项大奖。这是史上首部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亚洲电影及外语电影,而奉俊昊成为第一位得到最佳导演的韩国人。[5][6]

电影风格与灵感来源[编辑]

奉俊昊在童年时期于韩国电视上观看了《黑人奥菲尔》英语Black Orpheus(1959),这部电影对他造成巨大影响。当他在电影学校进修时,奉俊昊观赏《生活三部曲》英语Qatsi trilogy (1982–2002)。[7] 他的主要电影灵感来自于吉勒摩·戴托罗,其中《恶魔的脊椎骨》(2001)与《羊男的迷宫》(2006)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大岛渚也是他喜爱的创作者,奉俊昊将大岛渚形容为“最富争议性的电影大师。”[7] 奉俊昊同时也尊崇马丁·史柯西斯,在他透过《寄生上流》赢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时,将史柯西斯奉为他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8]他与演员一起工作的过程是尽量使他们感到轻松,并在表演时给予他们很大的自由,甚至允许他们即兴创作。奉俊昊评论说,他不喜欢“指导演员”一词,因为他认为“表演是演员的工作,并且这不是我能去指导的”。[9]

奉的电影剧情经常围绕底层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挣扎,以及对于资本主义、阶级制度或体制腐败等社会议题的反讽。[10]水道管线、幽闭的室内空间以及雨夜场景也是常见的影像符号。[11]他最标志性的叙事手法是在剧情片、黑暗犯罪、黑色幽默或闹剧幽默多种元素之间突如其来的风格切换(有时在不同的片段衔接时),这种手法的运用对奉俊昊来说是浑然天成的。在2017年多伦多国际影展的TIFF大师班上,奉俊昊说:“我从来不会有意识地去切换电影的调性或加入幽默桥段,我从不会想着‘哦,这段剧情的风格要产生变换或者这段剧情要变得很喜感’。在电影制作或编剧过程中,我从来不会刻意去这么做。”[12] 奉俊习惯在电影中使用实景拍摄地点或特制的布景,而不是电脑特效,甚至为了追求真实而在首尔下水道中拍摄《汉江怪物》(2006)。《杀人回忆》(2003年)创下了他使用实体拍摄景点的最高数量纪录。

不同于其他导演容易拍摄大量素材,却在后期剪辑掉许多废弃片段,奉俊昊在拍摄电影前已经先在脑海里构筑好全部的分镜画面。在宣传《雪国列车》(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演员艾德·哈里斯将奉的拍摄过程描述为“边拍摄边剪辑”。哈里斯还说:“如果我正在表演一个桥段,而且它只有几页剧本的长度,他将永远不会以一套方式拍摄整个桥段。他会先拍摄几段台词,像是该桥段的第一步,然后他会转过镜头拍摄我在那个桥段内做的事情,接着他会稍微改变镜头角度”。他还指出:“剪辑师正坐在表演现场,在表演场地的下边有一座大帐棚,剪辑师会在里面拿到即时拍摄到的影像。”[13]参与玉子的演员丹尼尔·亨歇尔英语Daniel Henshall呼应哈里斯的观点,称赞奉俊昊“精确”、“他非常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亨歇尔继续说道:“他只拍摄他将在剪辑中会使用到的内容。不进行任何掩饰。我以前从未像那样工作过。你在拍摄之前就先为内容‘减脂’,这非常大胆,因为当你进入剪辑阶段时,如果缺少某些内容,你就失败了。他为了拍这部电影已经精心计划了四年。”[14]

2012年,奉俊昊参加了当年的视觉与声音英语Sight & Sound Theatres电影投票。每十年举行一次,以选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当代导演被要求选出他们所选择的十部最佳电影。[15]奉说:“这些电影对我个人的电影观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下面是他的选择:[16]

导演作品[编辑]

长片[编辑]

年分 片名 导演 编剧 制片 备注 来源
中文 韩文
1997 仙人掌旅馆英语모텔 선인장 모텔 선인장 同时是助理导演 [17]
1999 幽灵英语유령 (영화) 유령 [18]
2000 绑架门口狗英语플란다스의 개 플란다스의 개 [19]
2003 杀人回忆 살인의 추억 [20]
2005 南极日记英语남극 일기 남극 일기 [21]
2006 汉江怪物 괴물 [22]
2009 母亲 마더 [23]
2013 雪国列车 설국열차 [24][25]
2014 海雾 해무 [26]
2017 玉子 옥자 [27]
2019 寄生上流 기생충 [28]
2024 米奇17 미키 17 [29]

短片[编辑]

年分 片名 导演 编剧 备注 来源
1994 白色人 [30]
帧中的回忆 [31]
支离破碎 [32]
2003 디지털 단편 옴니버스 프로젝트 이공(异共) 싱크 & 라이즈 [33]
2004 거울에 비친 마음: 디지털삼인삼색 인플루엔자 [34]
2008 东京狂想曲英语Tokyo! 흔들리는 도쿄 [35]
2011 3.11 A Sense of Home 이끼 [36]

电视节目[编辑]

年分 片名 导演 执行制作人 备注 来源
2020–至今 雪国列车 [37]
待公布 寄生上流 迷你影集 [38]

音乐录影带[编辑]

年分 歌曲 艺人 来源
2000 단(但) 金敦奎(김돈규) [39]
2003 외로운 가로등 韩英爱 (한영애) [40]

获奖[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Jung, E. Alex. Bong Joon-ho's Dystopia Is Already Here The Korean director's ruthless, bleak new film Parasite is the most fun you'll have in theaters this fall.. Vulture. October 7, 2019 [January 25,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2. ^ 봉준호 감독 집안 알고보니 '로열패밀리. JoongAng Ilbo. February 18, 2009 [February 8,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韩语). 
  3. ^ 봉준호 감독의 ‘귀여운 자화상’, 그림 실력 비결은?. 입력. [January3 16,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4. ^ The Bong Joon-ho Page. Darcy Paquet. [February 28,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5). 
  5. ^ “'Parasite' helmer Bong Joon Ho wins best director at the Osca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10-02-2020]
  6. ^ “Parasite: Thrilled Koreans hail historic Oscars 2020 win for Bong Joon-h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10-02-2020]
  7. ^ 7.0 7.1 Bong Joon Ho's DVD Picks. YouTube. July 8, 2014 [July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8). 
  8. ^ Kilkenny, Katie. Oscars: Bong Joon Ho Quotes Martin Scorsese as He Wins Best Director. The Hollywood Reporter. February 9, 2010 [February 1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英语). 
  9. ^ Blog 6 – Auteur Theory & Film Review. Research for Practice. [March 17,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0. ^ 《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的叛逆電影路. 今日周刊. [February 1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1. ^ 寄生上流奪奧斯卡4獎震撼四方 奉俊昊親自解析電影脈絡. 中央通讯社. [February 10,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12. ^ BONG JOON HO Master Class – Festival 2017. YouTube. September 11, 2017 [September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13. ^ Radish, Christina. Ed Harris Talks SNOWPIERCER, Joining the Film, Being a Fan of Bong Joon Ho and His Unusual Shooting Style, Editing While Shooting, and Working with Chris Evans. Collider. June 25, 2014 [June 2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14. ^ Windsor, Harry. Daniel Henshall on 'Ghost in the Shell', Bong Joon-ho and life after 'Snowtown'. IF Magazine. December 18, 2016 [December 1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5. ^ Analysis: The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 2012. British Film Institute. [May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16. ^ Bong Joon-ho. British Film Institute. [May 27,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17. ^ Motel Cactus - 모텔 선인장. London Korean Film Festival.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18. ^ Ebert, Roger. The Bong Joon-ho Page - Koreanfilm.org. Koreanfilm.org. 2008-02-14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19. ^ Bradshaw, Peter. Barking Dogs Never Bite review – Bong Joon-ho's canine satire has teeth. The Guardian. 2020-09-17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0. ^ Tallerico, Brian. Memories of Murder movie review (2020) - Roger Ebert. RogerEbert.com. 2020-10-19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21. ^ X. [K-FILM REVIEWS] 남극일기 (Antarctic Journal). Screen Anarchy. 2005-08-15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22. ^ Wilkinson, Alissa. Long before Parasite, Bong Joon-ho was skewering bloodsucking social systems in 2006's The Host. Vox. 2020-02-19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23. ^ Rife, Katie. Bong Joon Ho's Mother finds a Hitchcock disciple at his most Hitchcockian. The AV Club. 2020-10-23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24. ^ Sharf, Zack. Bong Joon Ho Duped Harvey Weinstein With a Hilarious Lie to Save 'Snowpiercer' Scene. IndieWire. 2019-10-08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25. ^ 《雪国列车》演员阵容庞大 举行特别活动引关注. m1905电影网.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1). 
  26. ^ MacDonald, Joan. 'Sea Fog' To Get American Remake With Bong Joon-Ho As Producer. Forbes. 2020-09-10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27. ^ A.O. Scott. Review: In 'Okja,' a Girl and Her Pig Take on the Food Industrial Complex.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6-27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28. ^ Jung, E. Alex. Korean Director Bong Joon-ho on His New Film 'Parasite'. Vulture. 2019-10-07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29. ^ Rubin, Rebecca. Bong Joon Ho Sets Next Movie at Warner Bros. With Robert Pattinson in Talks to Star. Variety. 2022-01-19 [202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30. ^ Baeksekin -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Entrevues Belfort. Entrevues Belfort Film Festival.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31. ^ MEMORIES IN MY FRAME (1994) - BFI. British Film Institute.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32. ^ Incoherence Bong Joon Ho IFFR 2009 30.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09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33. ^ SINK & RISE - Le Cinéma Club. Le Cinéma Club.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34. ^ Digital Short Films by Three Filmmakers - Torino Film Festival. Torino Film Festival.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35. ^ Bradshaw, Peter. TOKYO! - Festival de Cannes. Cannes Film Festival.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36. ^ 管理者. What is 3.11 A Sense of Home Films?. Nar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June 5, 2020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37. ^ Cremona, Patrick. Snowpiercer: how different is the TV series to Bong Joon-ho's 2013 film?. Radio Times. May 22, 2020 [February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38. ^ Sneider, Jeff. Exclusive: Mark Ruffalo Eyed to Star in 'Parasite' Series on HBO. Collider. September 17, 2020 [February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39. ^ Dan (2000) - MUBI. MUBI. [February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40. ^ Lonely Street Lamp (2003) - MUBI. MUBI. [February 14,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