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曾繁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繁光
David Tsang Fan Kwong
出生1959年(64—65岁)[1]
 英属香港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广东省清远市[2]
教育程度香港大学医学院内外全科医学士
母校
职业精神科医生
活跃时期1984年至今
儿女大女:曾名翠[2]
次子:曾祥翰[2]
三女:曾名怡[2]

曾繁光(英语:David Tsang Fan Kwong,1959年),香港著名精神科医生及视觉艺术家,现时于中环执业。曾繁光于1993年曾因抄孖展而债台高筑,后沦为负资产业主。曾繁光多次接受媒体访问及撰写专栏。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资深委员[4]。此外,他在2007年加入香港视觉艺术协会,于2015年卸任会长一职[5]

背景[编辑]

曾繁光早年在香港大屿山东涌下岭皮村附近山区的泥砖屋出生及长大[6][注 1],父母以务农维生[2]。在九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7]。曾曾就读东涌公立学校[注 1](1972年)、上水新界喇沙中学(1977年中五[8])和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中学部;1979年预科)。中五参观青山医院时看见病人多、医生少的情况[7],加上得知很少医生愿意留在青山医院工作而立志当精神科医生[2]。他是东涌公立学校第一批参加升中试的学生[注 2]。本来获派牛津道的一所名校,但考虑到交通问题,最后选择在金钱村的中学上学,且留在亲戚位于上水的家中寄宿[注 2]。求学阶段曾以数个笔名投稿至《青年人》、《学生园地》等报章刊物[注 2]

曾于1977年香港中学会考中考获1A(生物)5B(数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理科科目)1C(附加数)2D(中文与英文)[注 2]。同年9月由于仍未选择想报读预科的学校,令他延迟了开学时间[注 2]。最终透过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的朋友搭路入读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中学部)[注 2]。在预科毕业后以2A(生物、化学)1B(物理)和中英文科合格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成绩[注 3],于1979年考入香港大学医学院[8],并于1984年毕业[9]。同届同学计有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2]。在读大学期间是学生会时事委员会委员,即担任干事之一的国际事务秘书,为时两年[10][注 3]。此外,他也于投稿至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报《启思》,兼写客座随笔[注 3]

从医初年,他于1986年1月起在葵涌医院精神科实习[注 3],后分别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部门与南葵涌精神科中心(会到荔枝角收押所工作,其时升为高级精神科医生)累积经验[注 4]。直至1990年赴英国伦敦考获皇家精神科证书(皇家精神科医学院院士)以完成他六年的实习期,再加入青山医院医疗团队[11]。他在1986年受到一名精神病人启发而再次创作文章,且到电台推广公共精神教育以及建立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2][注 4]。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投资失利以致债台高筑[12]。于公立医院工作了超过二十多年后,在2010年转为私人执业精神科医生[1]。同年在香港教育学院举办首次个人艺术创作展[13]

家庭生活[编辑]

曾繁光与妻子在1991年结婚,现育有一子二女[2]

节目主持[编辑]

节目嘉宾[编辑]

注释[编辑]

  1. ^ 1.0 1.1 关于曾繁光出生及长大地点和就读小学名称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0年1月13日播出的访问。
  2. ^ 2.0 2.1 2.2 2.3 2.4 2.5 关于曾繁光就学、向报纸杂志投稿和中学会考成绩与去向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0年1月14日播出的访问。
  3. ^ 3.0 3.1 3.2 3.3 关于曾繁光高考成绩、大学动向和实习地点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0年1月15日播出的访问。
  4. ^ 4.0 4.1 关于曾繁光于1986年起推广公共精神教育过程和到不同地方实习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0年1月16日播出的访问。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星期天人物 告別青山醫院 屋邨開親子班 曾繁光:想教好家長細路. 香港苹果日报. 2010-07-18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就係鍾意裸--曾繁光. 《壹周刊》992期. 2009-03-12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3. ^ 校友曾繁光醫生蒞臨母校分享讀書心得,並捐贈其著作給母校,現存於圖書館,歡迎借閱. 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 2002-11-26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4. ^ 教育局委任家校會新一屆成員. 政府新闻处. 2007-08-20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5. ^ 紅人熱事——協會畫廊周年慶典香港視藝回顧與前瞻. 头条日报. 2014-01-06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6. ^ 醫生畫家曾繁光. 香港文汇报. 2001-05-26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7. ^ 7.0 7.1 曾繁光 出位精神醫 率性醫心疾. 新闻集团. 2009-02-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8. ^ 8.0 8.1 曾繁光LinkedIn檔案. LinkedIn.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9. ^ D5595 2013年第33期憲報第4號特別副刊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13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9). 
  10. ^ 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通訊 (PDF). 香港大学校友会. 2013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11). 
  11. ^ 第十五期《大學線》 別再歧視我! 精神病康復者的心聲. 香港中文大学. 1997-5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12. ^ 政情:曾繁光情迷藝術唔炒股. 东方日报. 2009-08-24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13. ^ 香港教育學院校友電子報 教院舉辦曾繁光醫生首次個人創作展. 香港教育学院. 2010-11-17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