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燕山外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燕山外史》,清朝乾隆浙江嘉兴陈球著,共八卷,三万一千余言,全书含自序皆四六偶句。是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中长篇骈文小说。

故事内容源自冯梦桢所撰《窦生传》,[1]叙述明朝永乐年间嘉兴书生窦绳祖,祖籍燕山(书名即取自此)。某日因避雨而走入绣州(今浙江嘉兴)女子李爱姑家,窦生一见倾心,“顿起天缘之想”,但爱姑守身如玉,一开始拒绝他。窦生遂相思成疾,形销骨立。爱姑大受感动,后两人同居。不久,窦父迫令就婚淄川宦族,两人遂绝去。爱姑在凄苦绝望中,被金陵盐商以假书骗娶,爱姑以死相胁,商人只好作罢,放她离去。爱姑被鸨母哄入妓院,爱姑拒不应客。幸得窦生之友马遴相助,回到窦生身边,窦妻骄横妒悍,虐待爱姑。窦生只得带爱姑出走,途中恰逢唐赛儿起义,作者形容当时的社会“三年两歉,十室九空。石壕之吏频呼,监门之图孰绘。”两人再度被迫离异。爱姑被一老尼收留,寄迹沙门。窦生辗转回到故乡,家产已为族兄耗尽,家道中落,其妻不安贫贱,“衅起房帏”,又与“里中厮役”有染,窦生只好休妻。这时爱姑又回到窦生身边,爱姑理机织布,助窦生苦读。三年后窦生赴试,取得功名,累迁至山东巡抚。这时马遴因为仗义复仇,被官府追捕,只好削发为僧,为窦生收留。在马遴的主张下,二人终于结为连理。婚后爱姑生下一男,雇一乳妇,正是窦生前妻。后来前妻又与奚奴私通,并打算告发窦生窝藏要犯马遴。此举为一婢女揭发,马遴一怒之下,杀死这对淫妇奸夫。事发后窦生入狱,因朝臣解救,得以免祸复官。窦生移督盐漕,有殊多惠绩。又因触忤权臣,被贬谪远郡,历五载不迁,终于心灰意懒,后遂归隐。最后与爱姑双双成仙而去。故事同时非议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并揭露专制政治黑暗面。书成之时,陈球约已老年。[2]

鲁迅将此书列为“才学小说”,但整体评价不高。鲁迅评其“语必四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有一定的道理。[3]其内容平庸,落入才子佳人小说之俗套;艺术上亦不成功,整体剧情平铺直叙,埋伏、倒叙、伏笔等小说技巧几乎阙如。这与骈文本身的设限有关,特别是人物对话根本不能自由发挥,如文中母女对白:“媪曰:‘少安无躁。’女曰:‘且住为佳。’”为了凑合四六文体,读来实在别扭,且意犹未尽。从唐代张𬸦的《游仙窟》到《燕山外史》以来,以四六体写小说的试验并不成功。

《燕山外史》一书约成书于清代嘉庆中,[4]最早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刻本,为二卷本,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嘉庆十六年小蓬山馆刻本。另有三陋居藏版本、芸香堂藏版本。还有光绪五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光绪三十二年江左书局石印本等。

注释[编辑]

  1. ^ 《窦生传》全文一千三百余字,仅见录于《燕山外史》,冯梦祯的著述中从未述及只言片语。
  2. ^ 《燕山外史》卷八提到:“球十年作赋……怅同侪之寥落。……呼马呼牛,半生潦倒。”
  3. ^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把《燕山外史》归入“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之章节,并论述道:“专主词华,略以寄慨……其事殊庸陋,如一切佳人才子小说常套,而作者奋然有取,则殆缘转折尚多,足以示行文手腕而已,然语必四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姑勿论六朝俪语,即较之张𬸦之作,虽无其俳谐,而亦逊其生动也。”
  4. ^ 《燕山外史》有螟巢居士吴展成于嘉庆辛未仲冬序,可知该书在1811年已经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