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陈慧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点评: 伊通公园 IT PARK似乎并不独立于主题实体,其他似乎没有有效介绍? 及时雨 留言 2024年1月11日 (四) 04:00 (UTC)


陈慧峤 (CHEN Hui-Chiao)1964年生于台湾淡水,1982 年自祐德中学美术实验班毕业,第一个身份为台北“伊通公园”的创办人之一,1988年至2018年担任“伊通公园”艺术总监,第二个身份为台湾当代艺术创作者。

艺术家生平[编辑]

陈慧峤 (CHEN Hui-Chiao)1964年生于台湾淡水,1982 年自祐德中学美术实验班毕业,第一个身份为台北“伊通公园”的创办人之一,1988年至2018年担任“伊通公园”艺术总监[1],使“伊通公园”成为台湾当代艺术创作发表、国际交流的代表基地。第二个身份为台湾当代艺术创作者,擅长使用现成物,如针线、乒乓球、羽毛等,以媒材质感的对立,以及极简的形体,拓展出纤细、脆弱与危险、等充满矛盾的情境[2]

她22岁那年拜得当代艺术家庄普为师,加入SOCA的装置艺术课程,自此开拓多种媒材运用的艺术创作形式。根据艺术家的回忆,当时课程中庄普要同学找出媒材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极简的材料变化出内涵丰富的艺术创作。“针”成为她率先采用的媒材,她是这样说的“把针这个媒材玩到精通,然后让它成为你的形式,别人看到这些简单的形式却一下就能认出这是复杂的你[3]

陈慧峤自1987年开始创作装置作品,分别于1993年发表〈你是玫瑰我是针〉、1997年〈在我之中在我之外在空间的空间里〉以及1998年〈睡吧!我的爱…〉等装置作品[4]。2006年于台北当代艺术馆个展“此时此刻”为其奠定其美学符号语创作语境。陈慧峤曾多次受邀国际展览,其中包括2009年“日常奇迹—延伸,亚洲女性展” 旧金山艺术学院及洛杉矶REDCAT艺术中心、2007“不只可能,而且必要─全球战争年代的乐观主义,第十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2“止-韩国光州双年展”、1999-2000“面对面-台湾当代艺术”澳洲各大美术馆巡回联展等[1]

独立艺评人孙晓彤曾以“被暗喻在针尖和云朵之间的行星”形容艺术家陈慧峤,点出艺术家陈慧峤其充满冲突的个人特质,与其作品因矛盾对立压挤中迸出的深入人心的火光,并带有行星的预言[5]

创作风格[编辑]

自1990年代作品〈你是玫瑰我是针〉中使用玫瑰、针、线与亚克力,让上千朵玫瑰干燥后插上针刺,或是〈睡吧,我的爱〉让人感到放松的白色床铺上,满布无数的缝衣针与穿越而行的线材。可看到陈慧峤运用两种属性相反的材质,探讨欢愉与痛苦并存的现实。2000年代之后,由极简材质带出的对比感受情境逐渐加入意识的隐喻载体,带有神秘(占卜)与叙事(神话)的意涵,如作品〈古老的感觉〉,唯艺术家仍保留极限的倾向,发展出以乒乓球与烤漆铁板发展而成的装置作品,并于其中载以12星座的感性联想,如2011年个展“情欲几何”中展现[6][7]

神话、梦境与回忆─2006年个展“此时此刻”[编辑]

“我总是在整理我的回忆与梦境。”─陈慧峤[8]。自〈此时此刻─陈慧峤作品中非理性元素的运用〉一文中,作者李思洁析论参展作品中陈慧峤对于梦境、感官知觉、神话与回忆间的感性转换,如作品〈古老的感觉〉与〈银尘〉以图腾以及代表人类情感的文字如LOVE、LIFE、FEAR等字样,表达超越人类所知的时空地理、以及文化情感的存在,有一种超越的宇宙秩序。参展作品〈知觉之翼─巫士之旅〉、〈知觉的泡泡─在结束中开始〉、〈知觉之翼II〉则保留冲突媒材下的感知现场,并在上述作品与〈内在的回忆〉中创造如梦境般的非现实的尺寸对比与场景[9]

又如艺评人王柏伟所述:“2006年在当代馆展出的〈此时此刻〉以一件作品中又有三件作品(分别是〈古老的感觉〉、〈内在的回忆〉与〈知觉泡泡:在结束中开始〉)的方式同时开展三个世界。…艺术家陈慧峤将无法想像之事,变成可以想像的事”[10]。换言之,陈慧峤擅长以艺术形式表达既神秘又具有秩序的世界。

极简形式里的多重宇宙[编辑]

2011年陈慧峤个展“情欲几何”发表了12件兵乓球与烤漆铁板所组合成的装置作品,隐喻黄道12宫的内涵。2014年于慕尼黑艺术公寓发表的个展“球体”,更进一步延伸兵乓球与烤漆铁板变化组合。艺评人简子杰认为陈慧峤透过“理性几何”极简物质成功挑起观者对世界各种情感经验的想像。兵乓球、铁板与烤漆,在艺术家创造的语境中,转变为天体运行、占星命运的某种秩序引发的人生经验[11]。机构策展人萧淑文则从兵乓球中的圆形切入陈慧峤的创作核心,她认为“圆”在中世纪的天文、占星学中代表着神性、宇宙规定的代表徒形,在物理学中,球面是在三维几何空间内理想的对称体,在许多物理实验中,以球进形运动轨迹测试,而行星的形体与轨迹,也同样充满圆弧。陈慧峤的兵乓球在动静之间,无限扩展观众的意识,探讨不是种种现象与故事,而是世界存有里看似千变万化的真实[12]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陳慧嶠. 伊通公园IT PARK. 
  2. ^ 吴, 玛俐. 懷疑者的美麗捕捉. 山艺术. 1997-09, (90). 
  3. ^ 林奇伯. 帶刺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當代藝術家陳慧嶠. 台湾光华杂志. 
  4. ^ 陳慧嶠. 非画廊. [2023-08-15]. 
  5. ^ 孙晓彤. 陳慧嶠:被暗喻在針尖和雲朵間的行星. 伊通公园IT PARK. [2023-08-15]. 
  6. ^ 麦书菲. 面對面:台灣當代藝術─藝術家及其作品論述. 伊通公园IT PARK. [2023-08-15]. 
  7. ^ 高子衿. 陳慧嶠 得以解放的知覺之翼. 伊通公园 IT PARK. [2023-8-15]. 
  8. ^ 吴, 嘉瑄. ONE PIECE ROOM – 6|陳慧嶠. 艺外杂志. 2012-4, (31): 24-25. 
  9. ^ 李思洁. 此時此刻─陳慧嶠作品中非理性元素的運用. 伊通公园 IT PARK. [2023-8-15]. 
  10. ^ 王柏伟. 神祕主義式藝術表現的兩種形式. 伊通公园 IT PARK. [2023-8-15]. 
  11. ^ 检, 子杰. 不管生命再怎麼荒蕪,陳慧嶠的「情欲幾何」. 今艺术. 2011-9. 
  12. ^ 萧淑文. 球體、圓圈與天空. [2023-8-15].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