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陈景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点评: 请在讨论页加入Template:Connected_contributor_(paid)模板,谢谢。 及时雨 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00:13 (UTC)

陈景林(1956年),台湾染织工艺家,创立“天染工坊”。[1]

早期生活与教育[编辑]

出生于南投水里乡,就读员林高中时,受美术老师李惠正利用课余时间的指导,奠定了美术基础。他自小家境清寒,大学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自力更生,1979年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夜间部,1982年任职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美编时,因合作之故结识妻子马毓秀,大学五年级时因老师推荐任教高职美工科,[2]先后执教复兴商工美工科及南山商工美工科教师。[3]

研究和教学生涯[编辑]

1985年参加台湾省手工艺研究所(今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技艺研习班,随娄经纬教授学习编织艺术,课后教授让陈景林至家里亲自指导进行学习。1988年辞去教职,专心投注染织工艺研究,夫妻二人下乡研究台湾各地植物, 解析并测试纤维质物生态、加工技术、及染料植物取色、发色、固色状态等。[2]:42-431989至1999年间,深入中国西南地区进行蓝染田野调查,包括蜡染,扎染,缝染,夹(颊)染等技法。[4]返台后辅导蓝染及研究染织工艺,并陆续任教于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系、岭东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研究所、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美术系、树德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5]

1998年至2020年间进行天然染织色彩研究。1998至2001年间,应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委托研究“台湾常见的植物染色制作专案”后,编著《大地之华—台湾天然染色事典》上下册,作为推广台湾天然染色的教材。[6]2014年应台中县编织工艺馆委托执行“台湾经典色—天然染织的台湾色彩研究个案”,发表台湾经典色;[7]2019至2020年间受宜兰染团委托执行“宜兰寻色研究计划”,整理出宜兰在地染料植物。[8]

研究与著作[编辑]

陈景林提出了染织发展三大主题:“纤维”注重材料研究、“时尚”聚焦产品设计、“绿工艺”强调环保制程;尤其强调工艺与时尚结合,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需求。[1]故自2002年起研发蓝染技术与设备,透过农民合作契约种植蓝染原料,[9]更以西画的学院派训练基础,结合蓝染工艺的缝、绑、捆、扎及描蜡等防染技术,创作一系列以家乡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蓝染山水画”。[10]此外,2018年与时尚设计师周裕颖合作,以《谿山行旅图》为灵感,将蓝染工艺引入纽约时装周。[11]

作品获奖包括:纤维艺术作品南瀛首奖及文建会民族工艺奖编织类三等奖(1992年);文建会民族工艺奖编织类二等奖(1994年);并获颁“台韩两国天然染色交流贡献奖”(2018年)、“天然染色”传统工艺保存者(2020年)、文化部“文协奖章”(2023年)等殊荣,著作有:《台湾艺术经典大系工艺设计艺术卷-染织编绣巧天工》、《纤维物语:纤维材质的探索与设计》、《台湾本色‧渲染菁彩:陈景林天然染色创作展专辑》。[5]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文化部. 文化空间. 陳景林. [2023-11-1]. 
  2. ^ 2.0 2.1 任, 翠芬. 《台灣創意人物誌.柒》工藝家. 台北: 大观视觉顾问. 2012: 41–42. 
  3. ^ 叶志云. 染織藝術家陳景林. 联合新闻网. 2022-10-20 [2023-11-1]. 
  4. ^ 赖, 智洁. 台灣藍染藝術溯源與推廣之探討. 2016: 97. 
  5. ^ 5.0 5.1 陈景林. 天染工坊. [2023-11-1]. 
  6. ^ 《大地之華--臺灣天然染色事典》增修版(上). 台中: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2022. ISBN 978-626-700-172-1. 
  7. ^ 时尚数位媒合平台. 臺灣本色.大地之華-2021天染工坊染色創作展. [2023-11-1]. 
  8. ^ 兰阳博物馆. 「蘭陽本色.聚菁煥彩」宜蘭尋色成果展. 2020-09-28 [2023-11-10]. 
  9. ^ 马, 芬妹. 台日藍染文化講座研討會論文專輯. 南投: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2008: 216. ISBN 978-986-01-5443-6. 
  10. ^ 邓富珍. 尋遍大地自然百色 陳景林「台灣本色」染色創作展生活美學館登場. 2020-08-15. 
  11. ^ 故宮國寶「超脫」結合台灣傳統工藝!時尚設計師周裕穎JUST IN XX讓翠玉白菜登上2018秋冬紐約時裝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