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乌土斯克 (陨石)

坐标52°46′N 21°16′E / 52.767°N 21.267°E / 52.767; 21.26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乌土斯克
普乌土斯克}}
普乌土斯克
类型 球粒陨石
分类 普通球粒陨石
H5
组成 橄榄石和古铜辉石、锥纹石、也有陨硫铁和铬
国家 波兰
地区 奥斯特罗文卡
座标 52°46′N 21°16′E / 52.767°N 21.267°E / 52.767; 21.267
坠落陨石
坠落日期 1868年1月30日
总已知重量 (TKW) 大约8,860公斤
普乌土斯克陨石坠落的散布椭圆区。
普乌土斯克陨石坠落的散布椭圆区。

普乌土斯克是在1868年1月30日坠落在波兰H5普通球粒陨石。这一事件是历史纪录上有最多碎片的石陨石雨 [1]。分析这些石质的碎片,其中的成分包括大量的斜长石锥纹石,散布在其间的还有辉石橄榄石球粒

历史[编辑]

此一坠落事件于1868年1月30日19:00(当地时间)发生在波兰的华沙东北方大约60千米(37英里)的小镇普乌土斯克附近。数以千计的人目睹一颗巨大的火球,随后是爆炸和非常多的小碎片如骤雨般地落在冰冻的土地和房屋上,散布的面积广达127平方公里(大约78平方英里),估计碎片的总数高达68,780颗[2][n 1]

陨石碎片的重量从0.5公克到9.095千克(20.05英磅)(最大的标本)不等。陨石的总质量估计是8,863千克(19,540英磅),但绝大多数的陨石是只有几公克的小石块,因而被称为普乌土斯克碗豆。普乌土斯克陨石是有纪录以来的最大石陨石流星雨[3]

组成和分类[编辑]

普乌土斯克陨石是包含镶入两种变体捕虏岩的粉碎性砾石的暗黑色砾石基石。它是有着裂隙和砾石并富含捕虏岩与不同再结晶程度的球粒陨石。第五型岩石和捕虏岩占优势[4],所以它被归类为H5:一种普通的球粒陨石,有着显著的热变质和球粒的轮廓经常难以区分。主要的矿物有橄榄石古铜辉石锥纹石、也有陨硫铁

化学成分[编辑]

在普乌土斯克陨石中发现的化学元素和各自的数量。

在普乌土斯克陨石中发现的化学元素和各自的数量记载如后:二氧化硅(SiO2)36.44wt%,二氧化钛(TiO2)0.18 wt%,三氧化二铝(Al2O3)1.88 wt%,三氧化二铬(Cr2O3)0.37 wt%,氧化铁(FeO)9.48 wt%,氧化锰(MnO)0.25 wt%,氧化镁(MgO)23.75 wt%,氧化钙(CaO)1.82 wt%,氧化钠(Na2O)0.83 wt%,氧化钾(K2O)0.09 wt%,五氧化二磷(P2O5)0.22 wt%,铁(Fe)16.02 wt%,镍(Ni)1.61 wt%,硫化铁(FeS)5.97 wt%,金属铁(Fe)17.62 wt%,金属镍(Ni)9.13 wt%,硫化铁中的铁3.80 wt%,硫化铁中的硫2.17 wt%,所有的铁容量27.19 wt%[5]


相关条目[编辑]

图集[编辑]

其他资讯[编辑]

注解[编辑]

  1. ^ 但是此一数量与其他研究陨石的学者和作家有所矛盾,他们估计碎片的数量超过10万颗,可是后来发现在分析化学成分时误读了一个数字,确切的数字应该是不超过3,000颗。→ Reynolds, Mike D. Falling Stars: A Guide to Meteors and Meteorites. Stackpole Books. 2010: 55 [2018-01-30]. ISBN 08117361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Paneth, Fritz. Chemistry and beyond: a selection.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1964: 180. OCLC 522144. 

参考资料[编辑]

  1. ^ Mike D. Reynolds (2010)
  2. ^ J. Samsonowicz (1953)
  3. ^ Heide, Wlotzka (1995)
  4. ^ A. Manecki (1972)
  5. ^ Diakonov, Kharitonova (1961)

外部链接[编辑]

Template:Meteorites by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