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葛底斯堡会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葛底斯堡会战
美国南北战争的一部分

乔治·米德罗伯特·李
日期1863年6月3日至7月24日
地点
结果 美利坚合众国获胜
参战方
 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联盟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约瑟夫·胡克
美国 乔治·米德
美利坚联盟国 罗伯特·李
参战单位
波多马克军团 北弗吉尼亚军团
兵力
90,000 75,000
伤亡与损失
27,000 30,100

葛底斯堡会战(英语:Gettysburg Campaign)为美国内战期间,在1863年六七月间所发生的一连串战斗之总称。美利坚联盟国罗伯特·李将军所部北弗吉尼亚军团钱瑟勒斯维尔之役获胜后,北上进攻弗吉尼亚马里兰、以及宾夕法尼亚诸州。联邦军方面,先后由约瑟夫·胡克以及乔治·米德两位少将所领军(以6月28日为界)的波多马克军团蹑李将军之后,败之于葛底斯堡之役中,但未能阻其遁回弗吉尼亚。

背景[编辑]

美利坚联盟国(美利坚邦联)的罗伯特·李将军率所部北弗吉尼亚军团钱瑟勒斯维尔之役(1863年5月1日至5月5日)击败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后不久,李将军决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动可打乱联邦计划中的夏日选举,可能帮助被围于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的守军脱困,并使邦联军就食于边界之外的北方丰饶农场,以让饱受战火蹂躏的弗吉尼亚州获得必要的休养生息。李将军所部可同时威胁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以及华盛顿特区,并鼓动刻正于北方成长中的和平运动。基本上,也就是李将军于1862年的马里兰战役中所用之策略。

1863年6月3日,李将军所部开始自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堡潜行向北。

双方战力[编辑]

由于石墙杰克森将军前此已经阵亡,李将军将麾下北弗吉尼亚军团所辖两个军(Corps)重组为三个新的军。詹姆斯·隆史崔特留任少了一师兵力的第一军军长。原受杰克森指挥的军一分为二,第二军由理查·尤尔中将指挥,新成立的第三军由安伯洛斯·希尔(Ambrose Powell Hill)中将担任军长。三个军连同詹姆斯·史都华(James Ewell Brown Stuart)将军的骑兵师加起来,总兵力约75,000人。

约瑟夫·胡克少将麾下的波多马克军团由七个军的步炮兵、一个师的骑兵以及一个炮兵预备队组成,总兵力超过90,000人。由于钱瑟勒斯维尔之败,以及在李将军二度北侵波多马克时,在回应作为上意见不同,林肯总统很快地指派乔治·米德少将取代胡克将军的军团司令一职。

于7月1日开战的葛底斯堡之役中,下列单位连同其指挥官共同参战:

各场战斗[编辑]

下列各场战斗于葛底斯堡战役期间进行:

白兰地车站之役(Battle of Brandy Station,1863年6月9日)
战役中最大的一场骑兵战斗。奥佛瑞德·普里森腾(Alfred Pleasonton)指挥所属的联邦骑兵展开火力侦察英语Reconnaissance by fire,以查明李将军主力之所在,拂晓突袭驻扎于弗吉尼亚州白兰地车站外的邦联军史都华将军及其所部骑兵,双方胜负难分,普里森腾将军在找出位于左近的李将军步兵主力确切驻地之前,便先行撤退。联邦骑兵经此一役,建立了与南军骑兵部队可堪匹敌的声誉。此役之后,李将军的步兵主力由尤尔将军的第二军带头,由马纳沙斯风口(Manassas Gap)穿过蓝岭山脉北行。
第二次温彻斯特之役(Second Battle of Winchester,1863年6月13日至6月15日)
尤尔的邦联军第二军击败由联邦军罗伯特米洛伊(Robert Milroy)准将指挥的温彻斯特守军,肃清雪伦多亚河谷(Shenandoah Valley),以利跟随于蓝脊山脉之后的邦联军北进。米洛伊将军于天色转暗后撤退,希望能抵达西弗吉尼亚查尔斯镇,但遭爱德华·强森(Edward "Allegheny" Johnson)率领一师的兵力攻击侧翼而被切成两段。虽然李将军原本希望隆史崔特与希尔两个军留驻于蓝脊山以东,但此役使其西调以应不时之需。其后,全部三个军继续北出雪伦多亚河谷。
在此同时,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反常地行动敏捷,在6月16日已抵达曼那萨斯隘口。胡克司令对李将军之意图与史都华将军所部于蓝脊山后之作为一无所知。胡克将军原本打算乘李将军不在,包围后防空虚的里士满,但林肯总统果断地向他指出:李将军的主力为其真正目标。胡克将军所接获的命令为追蹑并击败李将军,并横亘于李将军的大军与华盛顿及巴尔的摩间。
奥迪之役(Battle of Aldie,1863年6月17日)
联邦军贾森·基尔派崔克(Judson Kilpatrick)旅与邦联军的汤玛斯·曼佛德(Thomas Munford)上校之间的骑兵对决。双方鏖战四小时后,基尔派崔克获得增援,而曼佛德率其部向米德尔堡(Middleburg)方向退却。
米德尔堡之役(Battle of Middleburg,1863年6月17日至6月19日)
联邦军罗德岛第一骑兵队英语1st Rhode Island Cavalry Regiment遭邦联军两旅骑兵攻击压迫,史都华将军所部于6月19日被击退至米德尔堡后方,并进一步退却至谷中。
阿珀维尔之役(Battle of Upperville,1863年6月21日)
联邦军约翰巴福德(John Buford)率一师骑兵攻击邦联军骑兵左翼,但遭击退。邦联军史都华将军所部撤至弗吉尼亚州爱许比峡谷英语Ashby Gap中易守难攻之处,但复率其三旅骑兵离谷远去,实施大范围的威力侦察,并向东袭取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右翼不及之处。这是此战中最受争议的一项行动。李将军令史都华将军掩护大军主力并回报敌军行动,但史都华将军若非有所误解,便是有意忽略,在李将军于敌军防区中盲目摸索敌人位置时,史都华将军却企图再立前勋,迂回至敌军后方袭取其补给。
6月27日晚,林肯总统下令解除胡克司令的职务,因为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与联邦军陆军总司令亨利·郝列克(Henry Wager Halleck)争论哈伯斯渡口英语Harpers Ferry(Harpers Ferry)防务,并过分自信地自请辞职。郝列克总司令与林肯总统顺水推舟,于6月28日一早任命原为驻马里兰州佛瑞德列克的第五军(V Corps)军长乔治·米德代理波多马克军团司令一职。这次人事异动出乎米德将军意料之外,他之前曾表明对军团司令一职毫无兴趣;事实上,当米德将军被来自华盛顿的官员带着人事命令唤醒时,他还以为自己因触犯军纪被捕了。尽管米德司令对胡克前司令的计划以及移动迅速的邦联军三路大军之确切位置所知不多,但他仍很快地进入状况。
李将军并不知道其向来反应迟钝的宿敌已深入北方,缺乏史都华将军所部骑兵的情报,使李将军对敌情一无所知;直到隆史崔特将军所收买的间谍回报,李将军才发觉敌军已渡过波多马克河并紧蹑其后。当时,李将军所部位置四散:尤尔的军已近萨斯奎哈纳河,直指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利斯堡;隆史崔特与希尔这两个军则在钱伯斯堡近郊。李将军发出急报,令麾下三个军视情形就近集结于宾夕法尼亚州凯许城葛底斯堡
汉诺威之役(Battle of Hanover,1863年6月30日)
邦联军史都华将军率其骑兵于敌军周围四处进袭,攻击一个的联邦骑兵,并将之逼入宾夕法尼亚州汉诺威的街道中。联邦军的艾伦·方施渥斯(Elon John Farnsworth)将军率所部一旅抵达,并着手反攻。史都华将军于敌军增援后受困,不得不东移至更远之处;他无法落实与尤尔将军保持联系的命令,且于大战前夕距离李将军的主力远达需要快马两日的路程。
卡利索之役(Battle of Carlisle,1863年7月1日)
企图找出友军尤尔军所在位置的史都华将军,攻入曾于数天前为尤尔军所据的卡利索,遭遇联邦民兵的一个小分遣队。史都华将军在获知李将军于葛底斯堡附近的确切驻地后,便脱离战斗,于离城途中纵火焚烧卡利索营英语Carlisle Barracks
葛底斯堡之役(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
此战中最大规模战斗,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内战的转捩点。联邦军米德将军在三天的激战中击败邦联军的李将军,双方共160,000人的将士中,共有51,000人阵亡。战事自邦联军亨利·海斯所部第三军第二师与联邦军巴福德准将所率的骑兵,连同后来卷入的约翰·F·雷诺兹所部联邦军第一军(I Corps)之遭遇战展开。联邦军第十一军(XI Corps)抵达后,连同第一军,遭南下的邦联军尤尔军与希尔军两个军联手痛击,被迫退入葛底斯堡城中,并于城南的墓园岭(Cemetery Hill)经寇普岭(Culp's Hill)至墓园山脊(Cemetery Ridge)一线布防。7月2日,李将军双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同时攻击米德将军的左右两翼。双方于小圆顶魔鬼穴麦田桃子园、东墓园岭、及寇普岭各处展开激战。米德将军靠着内线作战的优势调动守军相互支援,终于击退邦联军的进攻。7月3日,李将军对联邦军阵线中心发起皮克特冲锋,惨遭痛击,邦联军三个师的兵力死伤殆尽。其时,邦联军史都华将军率部赶回参战,他在主战场以东进行一场无关大局的骑兵对决,企图穿入敌军后方。双方僵持至7月4日(维克斯堡之役(Battle of Vicksburg)于同日结束,格兰特将军指挥的联邦军获得惊人胜利),李将军下令撤退。
猎人镇之役(Battle of Hunterstown,1863年7月2日)
邦联军史都华将军抵达葛底斯堡后,命令韦德·汉普顿(Wade Hampton)占据有利位置以掩护邦联军战线左后方。汉普顿沿猎人镇公路策马至东北4哩处,以阻断欲迂回抄入李将军战线后方的联邦军部队。时有贾森·基尔派崔克(Judson Kilpatrick)师中所辖两旅骑兵,分由乔治·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及艾伦·方施渥斯(Elon John Farnsworth)率领,正于邦联军左翼之末端探查虚实。卡斯特于连接猎人镇与葛底斯堡之公路上截击汉普顿,遭到汉普顿还击。当方施渥斯率部赶到时,汉普顿并未加强攻击,而是以火炮互轰,直到天色转暗方趁机撤回葛底斯堡。
威廉波特之役(Battle of Williamsport,1863年7月6日至7月16日)
这是李将军撤向波多马克河途中的一连串小型战事。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米德司令追击李将军,但未能在其潜渡波多马克河之前集结重兵进行攻击。天气自7月4日起开始转为多雨,道路对双方而言皆泥泞难行,但李将军所部机动性较高,总是赶在米德司令的部队前头。邦联军骑兵队的约翰·因伯登(John Deniel Imboden)将军护送后运伤兵的车辆,于7月6日遭暴涨的洪水截断去路,转身以无畏的态度回应联邦军巴福德与贾森·基尔派崔克之骑兵部队的攻击,他下令伤兵持枪防御。米德司令与其部属于7月12日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在李将军所部安全渡河之前,于7月14日展开攻击。然而,李将军的部众于7月13日入夜后至7月14日昼间,于马里兰州瀑布市英语Falling Waters, West Virginia渡过波多马克河。邦联军希斯师负责断后,基尔派崔克的骑兵自其后卫部队中俘获约700人。于皮克特冲锋中生还的邦联军詹姆斯·约翰斯顿·佩蒂格鲁(James Johnston Pettigrew)将军,于此役伤重不治。
本斯波罗之役(Battle of Boonsboro,1863年7月8日)
在李将军渡过波多马克河之前,双方骑兵于南山(South Mountain)的小径上狭路相逢。
马纳沙斯风口之役(Battle of Manassas Gap,1863年7月23日)
联邦军米德司令企图于马纳沙斯风口截击李将军撤退中的大军,未能成功。联邦军威廉·佛兰区(William Henry French)少将指挥的第三军发动攻击,但友军呼应不及;邦联军一度被逼退,但最终毫发无伤地离开。联邦军于7月24日占领弗吉尼亚州弗兰特罗亚尔,但李将军的大军安全地脱离追击。

结果[编辑]

葛底斯堡战役为李将军在内战中最后一次发起的大规模攻势,自此之后,邦联军北弗吉尼亚军团仅能被动因应敌军所发起的攻击。李将军损失超过28,000名的将士,这是邦联军难以支付的代价,战役的主要目标也无一达成。

如同联邦军乔治·麦克莱伦将军于安提顿战役后一般,米德司令因未能成功截住李将军南遁而饱受责难。由于受到林肯总统的压力,米德于当年秋天发动两次攻击:布里斯托战役(Bristoe Campaign)和雷奔之役(Battle of Mine Run),两役皆告失败。日后米德又在美国国会作战联席委员会(U.S. Congress Joint Committee on the Conduct of the War)中遭政敌羞辱,质疑其于葛底斯堡战役之作为,以及失于在波多马克河截击李将军之责任。

1863年11月19日,联邦在葛底斯堡战场上设立了国家墓园,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于开幕式中发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重新定义这场内战,宣称摧毁奴隶制度为其主要目的,并向全国吁求‘自由之新生’。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