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镇平县

坐标33°2′17.60″N 112°13′36.27″E / 33.0382222°N 112.2267417°E / 33.0382222; 112.22674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平县

镇平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33°02′16″N 112°13′40″E / 33.03778°N 112.22777°E / 33.03778; 112.2277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河南省南阳市
面积
 • 总计1,493.96 平方公里(576.8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总计82.98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474250
行政区划代码411324

镇平县,古称涅阳,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3万人。镇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县人民政府驻涅阳街道府前街。

镇平县,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自古为兵家来往之地。镇平烧鸡是闻名全国的美食。镇平的手工艺品行销海内外,尤其镇平玉雕,为本地经济支柱,也是全国玉雕中心。[1]

历史[编辑]

得名[编辑]

金代正大三年(1226年),境内五垛山农民起义被镇压平息,故次年取“镇慑和平定”之意设县称镇平。

古代史[编辑]

  • 原始社会晚期,猗帝于境内骑立山(今五垛山)建都;
  • 舜帝时期,境内属吕国。历经西周,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灭掉,在镇平置吕邑(今马圈王村宋小庄一带)。战国时先后属
  • 汉朝境内设涅阳安众两个侯国,后为涅阳县安众县(治今城关镇东南)。
  • 三国时二县属曹魏两晋时期改为安昌县,属义阳郡。南北朝早期废县,划于穰县北乡地,后设涅阳、固城二县。
  • 隋代设置课阳县唐初为深阳、安固二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安固县并入南阳。贞观元年(627年),并深阳入穰县
  • 金初改为阳馆镇,正大三年(1226年)改置镇平县,属申州(今南阳)。当时金朝已临末期,危机四伏,镇平之名,当以阳馆镇的“镇”加“平”字,取镇慑和平定判乱之义。
  • 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入南阳。

现代史[编辑]

  • 民国21年(1933年)隶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 1948年镇平解放,隶豫西区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1949年3月,隶南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1968年,隶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 1979年,隶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 1994年,隶南阳市人民政府至今。

人口[编辑]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镇平县常住人口为829780人[2],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5.88%,15-59岁占比55.11%,60岁以上占比19.01%,65岁以上占比14.07%。

自然地理[编辑]

镇平处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属伏牛山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平原三地貌呈阶梯型,自北向南分布,最低在黑龙集海拔128米,最高处为五垛山主峰海拔1665米,相对高差1537米。赵河、严陵河、潦河三大河流自北向南,切割全境为八块条状地貌。

县境处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气候特征。境内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适中,静风天气多。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酷热天气不多;秋季,阴凉多雨,个别年份久晴无雨;冬季,天冷雨雪少,无大冻害。

资源[编辑]

矿产资源[编辑]

已查明矿产资源19种,其中有等金属类9种,有石墨、花岗岩、大理石、海泡石、白垩土、石灰岩、云母等非金属类10种。

动植物资源[编辑]

有野生动物29种,其中哺乳动物14种,爬行动物3种,野生鸟类12种,被中国列为珍贵保护动物有虎、麝、大鲵等。有植物种类1000多种,其中栽培作物300种,各种树木160种,可用于中医药的植物260种,著名特产广洋大,被中国列入《中国名产》,年产干枣150万公斤。

行政区划[编辑]

镇平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3个、1个民族乡[3]

涅阳街道、​雪枫街道、​玉都街道、​石佛寺镇、​晁陂镇、​贾宋镇、​侯集镇、​老庄镇、​卢医镇、​遮山镇、​高丘镇、​曲屯镇、​枣园镇、​杨营镇、​安字营镇、​张林镇、​柳泉铺镇、​彭营镇、​二龙乡、​王岗乡、​马庄乡郭庄回族乡

交通运输[编辑]

镇平交通通信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县城距南阳机场仅26公里, 312国道横贯东西, 207国道纵穿南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焦柳铁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宁西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沪陕高速太澳高速已经通车,构筑了镇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编辑]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际程控电话、移动公司、国际互联网可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日供水20000吨的水厂,330伏和110伏变电站以年供电8480万千瓦时、供热200万吉焦的热电厂,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之用;接待设施齐全,高标准的镇平宾馆、玉都大酒店、涅阳宾馆、裕隆大酒店、新纪元大酒店、交通宾馆等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

经济[编辑]

镇平的玉雕产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年产值13亿元,加工企业(户)10000个;全县玉雕重点乡镇11个,玉雕专业村50个,形成了石佛寺玉雕湾和县玉雕大世界两大专业市场,是县域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致富产业。全球所有的玉种在镇平均有加工和销售,形成了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近5000个品种。

名胜古迹[编辑]

境内有菩提寺为始建于唐代古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顶”武当山同为道教圣地的“北顶”五垛山是镇平的一大景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祖师爷生日),信徒都会从二龙乡和南召的四棵树乡共同上山朝拜“祖师爷”张三丰

  • 五垛山风景区::是中原道教圣地,素有“北顶”之称 ,气势巍峨,香火旺盛。祖师庙所在的五垛山海拔1665米,四周摩壁万仞,云雾茫茫。五垛山自然景观兼具南秀北雄,景区内奇峰林立,飞瀑高挂,林海莽莽,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有“ 五垛晓烟”、“金顶日出”、“三潭印月”等四十多个名胜景点。
  • 菩提寺森林公园:位于老庄镇,因千年古刹中原名寺菩提寺位于其间而得名。公园内山峦起伏,绿影婆娑,拥有植物1350余种,涵盖了温带和亚热带的众多物种,一派原始森林风光,森林覆盖率90%,系省级森林公园。菩提寺、樱花湖、彭公祠等景点掩映于古树名木和 茂林修竹之间。 公园内的菩提寺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距今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寺之宝《贝叶经》系大唐高僧玄藏从古印度取回,隐藏于此,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彭雪枫纪念馆:位于城南的彭雪枫故居保存完好,纪念馆陈列了战争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图片资料。
  • 楚长城遗址:蜿蜒盘踞于镇平境内的杏花山巅,是古楚国主要的军事防御工程,现有烽 火台、擂鼓台、寨城、后墙等遗址,南端的老君山寨城保存完好。
  • 马圈城遗址:位于今侯集镇南有马圈王村一带,汉代属涅阳县地。后魏于此置马圈镇。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北魏与南齐在马圈城交战,北魏失利。孝文帝抱病率军南下,到达马圈城,打败南齐,斩杀齐兵3万余人。

名人[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走进镇平. 河南报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3) (中文(简体)). 
  2. ^ 中國: 河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3. ^ 2023年镇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