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袁广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广鸣(1965-)为台湾录像艺术、录像装置艺术家,曾参加“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里昂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等国际大型展览。

生平:[编辑]

袁广鸣1965年生于台北,1989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1997年德国国立卡斯鲁造型艺术学院硕士毕业,1997年取得硕士学位返回台湾定居。[1]现职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学系教授。[2]1988年袁广鸣以录像雕塑作品〈离位〉获得第13届雄狮美术新人奖佳作、1989年获第2届优良文化录像带金带奖、第13届优等实验录影艺术金穗奖,1993年以作品〈盘中鱼〉影像装置作品获台北县美展首奖,1997年获台北市美展台北奖,1998年以作品〈难眠的理由〉获第1届“数位艺术纪”评审特别奖,作品曾在许多国际展览中展出。[3]

创作脉络:[编辑]

袁广鸣的作品常运用科技媒材作为表现工具,透过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当下生活感受及状态。袁广鸣在2000年以前作品的创作主轴,主要以个人的生命体验并自日常生活事物中寻找新的观看视角为主[4],袁广鸣2000年以前的作品如:录像雕塑作品〈离位〉(1987)、录像作品〈笼〉(1995)、录像装置〈难眠的理由〉(1998)、〈嘶吼的理由〉(1998)、〈奔跑的理由〉(1998),以及录像作品〈飞〉(1999)等。2000年开始,袁广鸣从开始转向对城市全球化状态的诠释,此时期创作的开端以2002年《城市失格》[5]系列作品为主,其后在2011年《逝去中的风景》[6]系列中,则是透过缆索以及实际于场景建筑上穿孔让摄影机贯穿其中,制造电影中“一镜到底”的动态运镜的手法,让观者随着摄影机“穿梭”在艺术家家中、周遭环境等,展现一种剧场式的日常情境。另于2014年作品〈栖居如诗〉中,则透过模型、水以及爆破装置,营塑出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常片刻,无预警的遭逢爆裂后一切呈现在水中的浮游状态,将现代人的困顿与忧惧,以及“栖居难以如诗”的现实心境,透过暗喻手法表现出来。[7]


参考资料[编辑]

  1. ^ 非池中. 〈袁廣鳴〉介紹. 非池中官网. [2023-05-01]. 
  2. ^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新媒體藝術系師資介紹:袁廣鳴教授. 台北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系. [2023-11-03]. 
  3. ^ 台北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系. 袁廣鳴 Goang-Ming Yuan專任師資介紹. 台北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系官网. [2023-03-23]. 
  4. ^ TKG. 明日樂園─袁廣鳴個展. TKG官网. [2023-03-24]. 
  5. ^ 国立台湾美术馆. 〈城市失格-西門町白日〉. 国美典藏. [2023-05-01]. 
  6. ^ 国立台湾美术馆. 〈逝去中的風景-經過 II〉. 国美典藏. [2023-05-01]. 
  7. ^ 林怡秀. 「不舒適的明日」. ARTouch. [2023-05-01].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