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何現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現龍
雲南省政協常委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0年
雲南瀘西縣白水鎮
逝世1998年7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昆明
籍貫雲南瀘西縣白水鎮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何現龍(1910年—1998年7月22日),彝族雲南瀘西縣白水鎮吾乃白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民國時期[編輯]

1928年到昆明省立第一中學讀書,後考入南京震旦大學法文科就讀。1932年,考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學習。1935年去,日本留學考入日本明治大學讀完政治經濟系課程。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國,與柯仲平、徐克等共同組織抗日學生戰時歸國服務團,後返回昆明。又隨張沖將軍奔赴抗日前線,在武漢經羅炳輝介紹於1938年2月到達延安,被分配到瓦窯堡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同年秋畢業回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工作。後受組織指派,回雲南後方進行統戰工作。1939年春,何現龍回到昆明。1939年至1945年,他往來奔波於紅河、盤江兩岸的高山峽谷,穿梭於彝族聚居地區,宣傳動員群眾準備抗日,組建了一支以彝族為主的地方人民武裝,並與圭山矣維哨村楊福安楊文光黃恩培等建立聯繫[1]

1946年,何現龍由鄭伯克畢恆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下半年按照省工委的指示,何現龍將原準備用於抗日的武器和人力變為反蔣武裝鬥爭的基礎,把東山(瀘西)、龍海山(陸良)、圭山(路南)、西山(彌勒)、五山(彌勒)作為根據地。1947年6月,從圭山、五山抽出彝族青年到邱北縣以訓練政警隊員為名進行了三個月的軍事訓練。1948年2月5日,瀘西爆發武裝暴動,何現龍與祁山等立即調動隊伍支援。3月29日,起義部隊在圭山糯斗村進行編隊,由朱家璧任司令員,何現龍任副司令員,下轄三個大隊。1948年5月,「一支人民的軍隊」在捨得整編為三個支隊九個大隊,何現龍任副司令員兼二支隊支隊長[2]。7月1日,部隊在富寧縣裡達鎮召開會議,公開宣布主力部隊番號為「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朱家璧、何現龍任正副司令員,張子齋、祁山任正、副政委,之後部隊開赴越南河陽與桂滇邊部隊會師整訓。10月,部隊在嚴重減員的情況下,採用何現龍的建議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爭。何現龍率第一支隊大部和第二支隊一部回圭山、匠北一線活動。12月,何現龍在圭山組建了以大隊長命名的黃仲先大隊、楊文光大隊等7個大隊,另外在瀘西、彌勒組建了7個大隊。1949年1月,成立盤北指揮部,何現龍任指揮員。4月,前委決定將盤北指揮部所屬部隊整編為「桂滇黔邊縱隊第四支隊」,後又稱為「滇桂黔邊縱第二支隊」,何現龍任司令員、祁山為政委[3]。在路南、瀘西、彌勒、陸良、師宗、宜良一帶穿插作戰。1949年12月26日,為配合第二野戰軍五兵團十七軍四十九師合力解除昆明圍困,率二支隊十三團十四團及右林護鄉團和民兵在天生關至北大村一帶阻擊國軍,並指揮部隊攻占宜良和開遠[4]

共和國時期[編輯]

1949年7月,成立彌瀘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何現龍兼任專員。1950年3月,邊縱部隊整編,何現龍任宜良分區司令員。1953年調雲南省軍區軍事訓練處任副處長,後任省第一屆民族事務委貝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1953年,調任涼山工作團團長,後任涼山州軍政委員會秘書長、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書長、州政協第一副主席[5]。1958年,受到衝擊。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得以更正。1980年至1985年,任雲南省政協常委。1986年,離休後指導縣誌編纂的史實考證工作。1998年7月22日,何現龍在昆明逝世,享年88歲[6]

參考[編輯]

  1. ^ 劉誠,張望主編. 云南省泸西县旧城反蒋武装暴动六十周年纪念文集. 雲南農村經濟雜誌社. : 128. 
  2. ^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朱家壁纪念文集.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0.10: 158. ISBN 978-7-222-06861-2. 
  3. ^ 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组织史资料 1926-1987 云南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50-1987.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4.11: 138. ISBN 7-80023-799-0. 
  4. ^ 師有福主編;紅河彝族辭典編纂委員會編. 红河彝族辞典.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2.07: 475. ISBN 7-5367-2427-6. 
  5. ^ 孟家宗著. 黑虎将军.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5.11: 339. ISBN 978-7-5399-8421-6. 
  6. ^ 劉世生主編;石林彝族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石林彝族自治县志 1989-2000.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10: 598. ISBN 7-5367-3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