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學路 (成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學路
W西 < Daxue Road > E東
成都大學路街景
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
總長度800m
車道數2
起點人民南路
終點紅星路

大學路,是成都市的一條東西向道路。西起人民南路,東到紅星路。寬約20米,全長約800餘米,亦為雙車道。共植有2排116棵梧桐樹,最初因毗鄰當年的華西協合大學(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得名。

歷史[編輯]

清末民初[編輯]

1905年,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新教的四個教會差會——英國公誼會差會美北浸禮會差會美以美會差會美道會,在成都籌建華西協合中學,並於1910年開辦華西協合大學,遂有如今的大學路。當時為學校的內部道路與中軸線正交,也是學校與城市聯繫的主要道路,稱南門大路與東門大路。

道路北側主要為臨時大學宿舍、附屬中學及中學教員住所,道路南側為校區主要部分,臨街有事務所(懷德堂,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華西辦公樓)、圖書館(懋德堂,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工會校史陳列室)、教育室、宗教室及大學教員住所(現已不存)。

建國後至21世紀初[編輯]

隨著城市道路對校區的分割(1960年,人民南路的建設將校區一分為二),北面宿舍區的建設,附近學校與居民區的陸續增加,大學路漸漸從學校教學區與宿舍區間的內部道路,演變為面向整個城市以菜市場功能為主的公共生活性道路。每兩棵梧桐樹間為一個攤位,並延伸到兩側人行道,總面積將近8000平方米,人稱「大學路菜市場」,是當時成都市幾大主要菜市場之一。

沿街店鋪以餐飲為主,且傍晚常有流動的小吃車攤,熱鬧非凡。行人、自行車及機動車混行於路中,交通擁堵嚴重。

21世紀初至2006年末[編輯]

道路開始整改,並在2006年列入成都市重點改造文化特色街區之一。主要措施有:

  • 大學路近旁新建建築用於菜市經營,並動員原有攤販搬入該樓,將大學路菜市場移入室內
  • 對夜間出沒的流動小吃車攤進行管制
  • 對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臨街側進行改造,包括將原有實牆換成綠籬,破牆透綠,沿街建築重新粉刷等,並在道路北側專辟牆面,通過浮雕老地圖及文字的方式,對華西壩(1908年華西協合大學成立後,其校址之後習稱為「華西壩」,囊括從現今一環路到府南河邊的全部地界。)歷史和相關建築進行介紹。
  • 改造後,道路成為以交通功能為主,貫穿成都市東西的重要通路。

景觀與特色建築[編輯]

道路兩側底層均為沿街商鋪,以餐館、小型超市與小商品售賣為主。道路北側為新氣象賓館、信息工程學院、華西宿舍區、校幼兒園、寄生蟲研究所與龍江路小學,南側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可以看到華西辦公樓、北校門、老圖書館及寧村宿舍區。其中南側的華西辦公樓與校史陳列室均在2001年被列為成都市文物建築。

華西辦公樓[編輯]

華西辦公樓又名懷德堂(The Whiting Memorial Administration Building),為原華西協合大學事務所。1915年動工,1919年建成,由英國建築師榮杜易英語Fred Rowntree(他同時也是整個華西校園的規劃設計者)設計,美國人羅恩甫捐建。 建築設計時採用當時最新倒拱形結構技術。該樓建成後作為校行政事務辦公室、禮堂、文科教室和照相部使用,並將二樓的大講演室作為星期日禮拜、聚會之所。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辦公樓。

老圖書館[編輯]

老圖書館又名懋德堂(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系美國賴孟德氏為紀念其子捐建,1926年竣工。建成後作為學校圖書館與博物館使用。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工會校史陳列室。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