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友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友漁(Andrew Yu-yue Tsu,1885年12月18日—1986年),上海人,社會學家、中華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雲貴教區分區主教。

生平[編輯]

1885年12月18日,朱友漁出生於上海。[1],父親朱玉堂是聖公會的牧師。早年,朱友漁是就讀於上海聖約翰書院的第一批學生。在該書院,他是傑出的學生和運動員。他還是該書院院刊《Echo》和《Dragon》的編輯。1907年,朱友漁自聖約翰書院畢業,獲得文學士(B.A.)學位,並被按立為會吏,在江蘇無錫教會服務2年之後,他於1909年夏赴美國留學,先入美國聖公會位於紐約市General Theological Seminary英語General Theological Seminary學習社會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並獲神學碩士(M.A.)和神學博士(Ph.D)學位,博士學位論文為《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anthropy》(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1912年8月,朱友漁經歐洲西伯利亞歸國,此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他還兼任上海童子軍協會主席、聖約翰大學校友會上海分會主席、美國大學俱樂部(American University Club)中國書記、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編輯委員會委員、中華基督教文學社(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of China)出版委員會委員、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續行委辦會(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委員。他還是世界中國學生聯合會(World's Chinese Students' Federation)董事會成員。[2]

1924年,朱友漁擔任北京協和醫學院院牧。1925年,孫中山在協和醫院病逝,朱友漁牧師主持了國葬安息禮拜。1938年,朱友漁和陳文淵參加了三民主義青年團[3]

雲南和貴州的聖公會原來屬於英國聖公會系統的維多利亞教區,1935年轉屬北美聖公會系統的武漢教區。[4]朱友漁是中華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負責雲貴事務的分區主教(教區主教為英國人何明華[5]。1939年12月,經中華聖公會主教院批准,於1940年正式成立雲貴分教區,隸屬港粵教區。[4]1940年5月1日,聖腓力與聖雅各日,中華聖公會的7位教區主教(高斯德華福蘭羅培德鄭和甫莫壽增韓仁敦鄂方智)在上海聖三一座堂聯合祝聖朱友漁為主教。[5]雲貴分教區主教為朱友漁,教區辦事處設在昆明[6]

抗日戰爭後期,朱友漁擔任來華美軍牧師。[3]1941年,擔任美軍隨軍牧師的朱友漁仍兼任雲貴分教區主教。[4]1944年,朱友漁赴重慶會見蔣介石,隨後乘陳納德的轟炸機返回昆明[3]1945年冬,港粵教區主教何明華宣布,英國聖公會無力顧及雲貴,如果雲貴能夠自立則繼續舉辦,無法自立則停辦。[6]

後來,經朱友漁策劃,晉升黃奎元為主教,同北美聖公會掛鉤,籌建雲貴教區。1946年春,黃奎元以講學為名,離開貴築美國,先後獲得美國費城神學院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又於1946年在美國舉行按立主教儀式,並獲北美聖公會認可,建立雲貴教區。[6][7]回國後,黃奎元到上海。1947年8月,中華聖公會總議會第十屆會議決定,設立中華聖公會雲貴教區,黃奎元任主教。[4]朱友漁也參加了1947年8月的中華聖公會總議會第十屆會議,並在會上提出請吳國楨擔任傳道部部長,但被會議否決。[3]

1947年,黃奎元回到昆明,隨即召集了昆明大理曲靖貴陽遵義各地聖公會聖品和信徒代表在昆明舉行中華聖公會雲貴教區第一屆教區會議,通過了《中華聖公會雲貴教區憲法規例》和《中華聖雲貴教區公禱書》,宣告中華聖公會雲貴教區成立,並選舉黃奎元為雲貴教區首任主教。自此,雲貴的聖公會由英國聖公會系統轉入北美聖公會系統。[6]

1947年8月,中華聖公會總議會第十屆會議決定,設立中華聖公會中央辦事處,為中華聖公會總議會及全國性各項事業的執行機構,辦事處設在上海虹口閔行路152號,朱友漁任中央辦事處總幹事。[8]出任總幹事後,朱友漁以美國差會的捐款供給陝西傳道區的經費。[3]

1950年7月,朱友漁赴加拿大多倫多參加了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中央委員會會議,會議通過決議,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侵略大韓民國,要求聯合國出兵干預。[9][3][10]1950年本擬召開全國基督教會議,朱友漁擔任籌備委員會主席。1950年11月30日,他辭去了中華聖公會中央辦事處總幹事職務,稱準備赴聖公會華南教區擔任副主教。但在1950年12月7日離開上海之後,他便赴香港轉往美國洛杉磯。1951年,他來信稱可以在美國為陝西傳道區捐款,但被中華聖公會總議會傳道部拒絕[3]

在1951年4月的基督教控訴運動中,朱友漁是首先被控訴的四名華人基督教領袖之一(首先受到控訴的有所謂「臭名昭著的美帝國主義分子」畢范宇李提摩太駱愛華,以及所謂「中國基督教徒敗類」陳文淵梁小初顧仁恩、朱友漁)[10]

1986年,朱友漁逝世。[11]享年100歲。

參考文獻[編輯]

  1. ^ Andrew Yu-yue Tsu, Friend of Fishermen友漁自傳, Trinity Press, 1958. p. 7.
  2. ^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25. pp. 239-24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陈见真,控诉美帝国主义走狗朱友漁,载 新华时事丛刊:彻底割断基督教与美帝国主义的联系,1951年,第90-92页 (PDF). [2007-08-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9-27). 
  4. ^ 4.0 4.1 4.2 4.3 肖耀輝、劉鼎寅,雲南基督教史,雲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5. ^ 5.0 5.1 The Chinese Recorder71,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40, p. 386.
  6. ^ 6.0 6.1 6.2 6.3 中華文史資料文庫18,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875頁
  7. ^ 貴陽市志: 宗教志,貴州人民出版社,第272頁
  8. ^ 江蘇文史資料選輯1-3,江蘇人民出版社,第66頁
  9. ^ 基督宗敎研究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第198頁
  10. ^ 10.0 10.1 出席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会议的代表 控诉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 毕范宇和陈文渊等一向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动活动 代表们一致要求人民政府严惩这些中国人民的敌人,人民日报1951年4月24日 (PDF). [2007年8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年3月4日). 
  11. ^ 查時傑,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社,1994年,第521頁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游美同學錄·朱友漁》,出自《游美同學錄》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