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蔭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牛蔭冠
性別
出生1912年9月17日
 中華民國山西省興縣
逝世1992年5月10日(1992歲—05—10)(7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牛蔭冠(1912年9月17日—1992年5月10日),男,山西興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常委,331廠、112廠(後瀋陽飛機廠)廠長,主持研製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殲擊機。

生平[編輯]

山西興縣首富牛友蘭之子,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並參與北平中共地下黨組織,改念經濟系。1935年12月在何鳳元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月至3月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1]1936年底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抵達太原,協助薄一波參與犧盟會領導工作。此後擔任晉西北行署副主任、黨組書記等職,領導該地區中共部隊抗日及掃蕩。1947年9月,牛友蘭在土改時被斗得死去活來,有二流子將他的鼻子用鐵絲穿過,繫上繩子,由牛蔭冠牽著遊街。[2]該月29日,牛友蘭絶食身亡。[3]1948年,就任晉中行署主任、黨組書記,併兼任太原戰役後勤部政委,負責支援徐向前在山西前線作戰。

1949年,隨部南下,後任江西省財委副主任兼財政廳長、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常委。

1954年1月,牛蔭冠遵照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李先念指示,調至湖南株洲的331廠擔任廠長兼黨委書記,並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負責製造蘇聯M—11航空發動機。1955年調任瀋陽112廠任廠長兼任中共遼寧省委委員,研製出殲5殲6戰鬥機。牛蔭冠亦是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4]1992年5月10日在北京病逝。[5]

參考資料[編輯]

  1. ^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編). 《清华革命先驱·上册》.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116. ISBN 7302082162. 
  2. ^ 魯順民引用中共山西省興縣委員會刊行《家鄉人民深切懷牛蔭冠》一文說:「牛蔭冠牽著牛友蘭的鼻子開步走的時候,會場上像啞了一樣出現了短暫的寂靜,父子倆沒走多遠,群眾中有人打抱不平,當場把牛友蘭的手銬和腳鏈搗掉,大會在一片混亂中不得不宣告結束。」(詳見魯順民:《這一腔心事說與誰》,《山西文學》2004年第11期)
  3. ^ 羅平漢《土地改革運動史》說:9月26日,「蔡家崖又召開有5000人參加的所謂『鬥牛大會』。鬥爭會上,已經61歲的牛友蘭反綁著雙手,被迫跪在主席台上。鬥爭會進入高潮時,兩個農民按住他的頭,將一根鐵絲殘忍地穿進他的鼻孔,又強迫牛蔭冠牽著連著鐵絲的繩子,甚至還用燒紅的鐵鍬烙在牛友蘭的背上……經過這次殘酷的鬥爭後第8天,牛友蘭死在關押他的窯洞裡。」
  4. ^ 我国航空工业奠基人之一——牛荫冠. [2011-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5. ^ 牛荫冠同志逝世. 人民日報. 1992年5月31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