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瓦根舍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丁·瓦根舍因的照片

馬丁·瓦根舍因(德語:Martin Wagenschein,1896年12月3日—1988年4月3日)是德國科學教育家。

生平[編輯]

1896年12月3日,瓦根舍因出生在德國吉森。1988年4月3日在Trautheim去世。

瓦根舍因以推廣開放式學習技術知名。他強調培養學生理解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地為學習知識。因此,他是現代教學技術的先驅之一,如建構主義,探究式科學,和探究學習

他的作品只有少數被翻譯,在英語世界鮮為人知,但是,他奠定了開放的學習技術的基石,反映在講英語的科學教育家如約翰·杜威的成就中。

效應[編輯]

瓦根舍因效應(Wagenschein Effect) 是教育學習理論中的一個現象。瓦根舍因發現,即使是受過高度教育的人,包括物理學的學生,在解釋最基本的物理現象時,也無法提供現實或簡單的解釋,儘管他們具備相應的資格,或者只能用複雜的方程式或難以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其中一個例子是要求學生解釋為什麼月相會按照特定的順序出現;另一個例子是學生無法用簡易的描述解釋物體下落的速度。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瓦根斯恩效應。這種效應在人們無法理解看似基本的科學知識、使用科學或過於複雜的語言進行解釋時尤為突出。

瓦根舍因強調學習過程中「生產性的誤解」的重要性。瓦根舍因效應指出,當學習者積極參與概念的理解、質疑現有知識,以及面對可能看似矛盾或令人困惑的觀念時,他們能夠對主題產生更深入的理解。根據他的觀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傳遞資訊,鼓勵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然而,他主張真正的學習發生在學生積極參與過程中,質疑假設,通過自身的經驗和互動主動構建意義。

簡而言之,瓦根舍因效應表明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而是一個轉化的過程,需要積極參與、反思和願意挑戰和修正現有的信念和理解。通過擁抱生產性的誤解和培養智識好奇心,教育者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具活力和豐富的學習環境。

榮譽和獎項[編輯]

年份 頒發國家 獎項
1955 德國 黑森歌德紀念獎德語https://de.wikipedia.org/wiki/Goethe-Plakette_(Hessisches_Ministerium_f%C3%BCr_Wissenschaft_und_Kunst)
1969 德國 費夫教育行動紀念獎(德語:Pfaff-Preis für Initiativen im Bildungswesen
1985 德國 德語語言基金會德國語言獎德語Deutscher Sprachpreis
1986 德國 德國物理學會英語German Physical Society物理教學獎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