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物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物理主題首頁

編輯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兩千年裏,物理學與化學天文學都曾歸屬於自然哲學。直到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之後,物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生物物理學量子化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經過嚴謹思考論證,物理學者會提出表述大自然現象與規律的假說。倘若這假說能夠通過大量嚴格的實驗檢驗,則可以被歸類為物理定律。但正如很多其他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靠著反覆的實驗來檢驗。

典範條目、優良條目

編輯

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符號為Cf原子序為98。鉲屬於錒系元素,是第六個被人工合成出來的超鈾元素。鉲是產量能以肉眼可見的元素中原子量第二高的,也是自然界能自行產生的元素中質量最高的,所有比鉲更重的元素皆必須通過人工合成才能產生。伯克利加州大學於1950年以α粒子撞擊,首次人工合成鉲元素,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命名的。鉲是少數具有實際用途的超鈾元素之一。人們主要利用某些鉲同位素釋放中子的能力。比如,鉲能夠用於發動核反應爐,也可以使用在中子散射中子譜學中對材料進行研究。鉲還能用於製造更重的元素:Uuo就是以鈣-48離子撞擊鉲-249合成的。在處理鑀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它的放射性。當累積在骨骼組織時,鉲可以破壞紅血球的形成。

精選圖片

編輯

土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土星主要由組成,還有少量的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圖為處於晝夜平分點的土星。

本日推薦

編輯

宇宙的年齡是指自大爆炸開始至今所流逝的時間,當今理論和觀測認為這個年齡在一百三十六億年到一百三十八億年之間。這個不確定的區間是從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結果的共識中取得的,其中使用的先進的科研儀器和方法已經能夠將這個測量精度提升到相當高的量級。這些科研項目包括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以及對宇宙膨脹的多種測量手段。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給出了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冷卻時間,而對宇宙膨脹的測量則給出了能夠計算宇宙年齡的精確數據...

你知道嗎

編輯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編輯

飛掠異常flyby anomaly):為什麼衛星飛掠過地球後的能量會與理論預測不同?這異常最先發現於1990年伽利略號探測器的飛掠過地球。通過仔細檢查深空網路紀錄的都卜勒數據,天文學者意外地發現66mHz頻移,對應於速度在近地點增加了3.92mm/s。天文學者尚未能夠給出滿意答案。

從哪裡開始

編輯 基礎物理學力學 | 熱學 | 電磁學 | 光學

核心理論: 經典力學 | 運動學 | 靜力學 | 動力學 | 拉格朗日力學 | 哈密頓力學 | 連續介質力學 | 流體力學 | 固體力學 | 電動力學 | 狹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 | 量子力學 | 量子場論 | 量子電動力學 | 量子色動力學 | 量子光學 | 弦理論 | 熱力學 | 統計力學

主要領域: 天體物理學 | 凝聚態物理學 | 原子物理學 | 分子物理學 | 光學 | 幾何光學 | 物理光學 | 原子核物理學 | 粒子物理學 | 電漿體物理學 | 介觀物理學 | 低溫物理學 | 固體物理學 | 晶體學

交叉學科: 天體物理學 | 大氣物理學 | 地球物理學 | 生物物理學 | 物理化學 | 材料科學 | 電子科學 | 計算物理 | 數學物理 | 非線性物理學

背景知識: 參看傳記, 科學史, 和學院介紹.

專題

編輯

WikiProjects
物理學專題

有關專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共襄盛舉

編輯

物理新聞

編輯

2020年焦點新聞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布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19年

物理學史上的6月

編輯


前次刷新頁面時間為2024年6月20日 06時56分23秒 UTC,刷新頁面